那湛蓝的天空上,悠闲从容洁⽩⽆瑕的云;那千变万化,随风舒卷,瞬息消失的云;那⿊墨翻滚,电闪雷鸣,摄⼈⼼魄的云;那⼣阳余晖,天涂彩霞,⼭抹绚丽;更有那⼀⽚云来,浇得浑⾝湿透痛快淋漓。云,不仅呈现⾃然之美,也彰显⼈的⼼灵。古诗词中的“云”就蕴含着许多意蕴。
⼀、喻思归之游⼦
李邕《咏云》:“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头。散作五般⾊,凝为⼀段愁。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惊岁晚”“孤⼭头”,虽然外表绚丽华彩,内⼼却“凝着⼀段愁”。名为咏物实则写厌倦漂泊、归思满怀的游⼦。
李⽩《送友⼈》:“浮云游⼦意,落⽇故⼈情。”
张若虚《春江花⽉夜》:“⽩云⼀⽚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冯延巳《蝶恋花》:“⼏⽇⾏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归暮。”
这三句⾥的“浮云”“⽩云”“⾏云”都⽤指游⼦。飘转⽆根的云,漂泊⽆定的游⼦,以此为喻,不仅形象恰切,⽽且情意深沉。实在是美不胜收。
⼆、喻隐逸之⾼⼠
齐⼰《看云》:“何峰触⽯湿苔钱,便逐⾼风离瀑泉。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去是神仙。千寻有影沧江底,万⾥⽆踪碧落边。长忆旧⼭青壁⾥,绕庵闲伴⽼僧禅。”隐居深⼭更深处,飘然世外是神仙,云消⽔逝,万物空相。诗僧齐⼰在此抒的是隐逸之⼠、化外之⼈的禅意。
陶弘景《诏问⼭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何所有,岭上多⽩云。只可⾃怡悦,不堪持赠君。”⽩云的淡然悠闲⾃在清净,隐者怡悦不舍,却难为他⼈⾔说。
三、喻奸恶之⼩⼈
郭震《云》:“聚散虚空去复还,野⼈闲处倚筇看。不知⾝是⽆根物,蔽⽉遮星作万端。”
施肩吾《讽⼭云》:“闲云⽣叶不⽣根,常被重重蔽⽯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晴⽇照乾坤。”这两⾸诗借写云来讽刺奸恶⼩⼈蔽⽇遮⽉作恶万端,终被荡涤⼀空,重现浩荡青天。
来鹄《云》:“千形万状竟还空,映⽔藏⼭⽚复重。⽆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这⾸咏物诗表达了对那些以“解民于倒悬”⾃居,最终却是“不问苍⽣”之⼈的愤怒之情。
四、抒远⼤之志向
齐⼰《⽚云》:“⽔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何妨舒作从龙势,⼀⾬吹销万⾥尘。” 这⾸诗,诗禅合⼀,表达了诗⼈的修佛境界:空、净、⽆尘埃。禅求寂⼼,诗染世情。若从后者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有扫荡尘埃,澄澈⼈间的⼤志。
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贺《致酒⾏》:“少年⼼事当拿云。”
焦郁《⽩云向空尽》:“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这些,都表达诗⼈的远⼤志向。五、赞爱情之美丽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悼念亡妻的诗作表达了诗⼈深沉真挚的爱意。“沧海”表⽰爱的深厚,“除却巫⼭不是云”表⽰⼆⼈的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唯⼀的。很是感⼈。
崔涂《云》:“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归。”
⾃从宋⽟《⾼唐赋》:“妾在巫⼭之阳,⾼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们就常⽤“巫⼭云⾬”来表⽰男⼥情爱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