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和《孙子兵法》一样,这本书也是军事思想的结晶,不过这本书更多的是注重具体的谋略而不是像《孙子》那样,以军事理论为主,但这本书中所展现出来的众多智慧,也是值得研究的。当然,三十六计中的有些计策使将出来,或许有点太过损了,所以还要把握其中的度才好,否则得不偿失。
我读完了三十六计,觉得树上开花之计用的最妙了。当时曹操百万大军来到了长板桥,只见张飞一人站在桥上后面浓烟滚滚。张飞大叫一声,曹操的侄儿就吓死了。曹操吓的赶紧逃,百万大军也跟着跑。 张飞之所以能吓退曹军就是靠树上开花之计。 你们觉得三十六计哪一计最妙呢?
《三十六计》是针对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向人们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制胜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战例。书中主要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记。不过聪明的同学听名称就会发现,前三套计谋是在自己处于优势时所用,后三套是在自己处于劣势时所用。其中每个故事都让我明白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史上多少个真实的例子证明了使用蛮力的下场:少年将军李信,勇猛有余,但智谋不足,在城外中了楚军的埋伏,导致秦军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现在没有战争,但这些计谋在做生意中、在生活中都用得上,并且还时刻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以免遭他人的毒手,中他人的奸计。
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只有聪明的大脑还不够,还得有勇气,所以我们要做到智勇双全!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与兵家圣典《孙子兵法》一起,并称为我国军事史上的“双壁”。
《三十六计》是华夏文明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之花,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的经典,它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古代兵书大多文辞深奥,难以读懂运用。而《三十六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其中每计的名字都是选自成语或历史典故;每一成语或典故都蕴含有趣的历史故事。因此,品读《三十六计》掌握其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对于学习中国历史知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十六计》作为兵家著作,以成语典故为名,以《易经》卦辞为据,其中蕴藏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正因为如此,《三十六计》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世人无穷计谋智慧,其中的谋略思想,已超越军事本身,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军事术语,经历历史的打磨,已不仅仅局限于在战争中使用。《三十六计》那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和寓意深刻的文化哲理,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影响由古至今,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智慧魅力。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把《三十六计》中的计策、谋略为己所用,用其中的哲理、谋略启迪自己的智慧。争取在自己求学道路上不要重蹈古人的覆辙,同时也要研习成功者的成功的奥秘。要努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 胜败绝对不是运气所致,战斗这个词在和平时代就变成了竞争,实际上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和平过,只不过是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征服别人无非是想得到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以前杀死对方是最佳的实现目的之手段,而现在是采取另一个更加文明的手段来得到,这个手段就是竞争。这不过是改变了一下游戏规则而已,以前是人与人直接的肉体对抗,而现在变成了智力的较量,赢的人坐拥一切,输的人一无所有。从古至今,游戏的目的从未改变过,拥有对方的财物、肉体和精神,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新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细细读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建设需要你献计献策,我在这\"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