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桥梁隧道I BRIDGE&TUNNEL】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技术研究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祝方木 :目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的 JTJD62—2004中规定普通钢筋 凝土浇筑的密实性.梁底部钢筋的净间 距不应小于25mm和钢筋直径d。也不 匕耐久性、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 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固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保护层过薄,不 但会导致钢筋提早生锈而加快锈蚀发展 速度.而且会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由于 钢筋的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 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 缝。同时,保护层过薄.还会使混凝土 结构由于混凝土自收缩而造成沿钢筋方 向的纵向裂缝或形成裂缝薄弱面.即混 凝土虽未产生裂缝,但已经形成了混凝 土抗拉薄弱区,以后会由于受外力而出 现裂缝,从而进一步加快钢筋的锈蚀和 由于粘结滑移造成的裂缝的形成。但保 护层过厚 在硬化过程中.其收缩应力 和温度应力得不到钢筋的控制,很容易 产生裂缝,削弱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另外构件白重增加,有效截面减小.承 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构件裂缝宽度也 将增加。因此 确定合理的保护层厚度 是很必要的。 混凝土构件保护层不足一般是在 施工过程中造成的 主要因素与模板 的拼装、钢筋的绑扎与混凝土的浇筑 有关。 对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 工控制措施,主要有 钢筋的施工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设计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 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1.5倍和钢筋的直径d 钢筋保护层厚度 不应超过80~1 OOmm 且应符合规范 的规定 1 24 TRANSP0W0RLD 2014 N0 23( } (钢筋外缘或管道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 距离)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 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应小于其管道 直径的I/2 对处于ll级环境条件下的 梁板结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 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40mm。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 差,GB 50204—2002( ̄E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钢筋保护 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 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 mm.一7 mm;对板类构件为+8 mm,一 5 mm。 准确计算并严格控制箍筋的加工 尺寸。由于梁(柱)的受力钢筋被绑扎定 位在箍筋上,因而箍筋加工尺寸对钢筋 保护层的厚度有直接的影响。若箍筋加 工的高度偏大 钢筋保护层厚度就不 足 反之,箍筋加工的高度偏小,钢筋 保护层厚度就会偏大。因此 要严格控 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必须准确计算箍 筋的加工尺寸。箍筋加工尺寸的控制 必须以事前控制为主。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 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 (GB50204—2002)规定:对梁 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 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全 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o%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 果应判为合格。 钢筋绑扎的要求 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和混 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1.5倍,联合上 部钢筋的净间距不小于3Omm及1_5d, 也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梁下 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余两层时,梁层以上 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部两层的中 距增大。 桩的钢筋骨架(包括预应力钢筋骨 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防止钢筋偏移、下沉 在钢筋安装时,对钢筋骨架、网 片要确保绑扎牢固 以减少在浇筑混凝 土时的震动使钢筋偏位。防止梁的上部 钢筋下沉、移位是施工、监理重点监控 的对象。为了避免梁的上部负筋下沉 应采取以下措施: 0采用绑扎与焊接相结合办法。将 上部受力纵筋绑扎牢固,梁上部两排纵 筋之间应通过”垫铁”绑扎在一起。 ∞钢筋骨架和网片以提前预制为 主.以现场绑扎、焊接安装为辅。在钢 筋预制厂,可以把钢筋骨架和网片先绑 扎,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变形错位. 到施工现场安装时.也可焊接或搭接绑 扎连接,如此一来.可以大幅度加快施 工进度,提高钢筋工程质量,使钢筋的 保护层厚度的质量得到较高的保证。 。重点加强对负弯矩筋的控制。 采取措施避免对钢筋的踩踏 可 表1 桩的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纵钢筋间距 士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 0.-20 纵钢筋保护层 ±5 桩顶钢筋网片位置 ±5 纵钢筋底尖端的位置 ±5 在浇筋混凝土时搭设通道.施工人员返 往及材料运输通过通道进行同时.尽 梁芯腔内)。 在受控之内。 浇筑混凝土前的施工控制 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采用 泵送混凝土或塔吊进行混凝土运输.以 模板的施工控制 施工前的控制 模板设计中要反复验算和检查, 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做全面检 查,准确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减少在混凝土浇筑时,过于频繁的材料 运输和人员往返时对钢筋的踩踏。 加强负弯矩筋的抗踩踏力 对负 模板的拆除 模板和支架的拆除时间应符合混 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 凝土凝固要求.确保混凝土达到强度要 弯矩筋加设钢筋凳.钢筋凳宜用中>14 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 求,避免构件表面出现裂缝.使保护层 的钢筋制作,且间距不应过大.~般应 荷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模板的 遭到破坏。 为600 mm左右.呈梅花形布局。 浇筑砼时 必须配备钢筋工 对 被踩踏下沉的钢筋及时调整复位 混凝土施工时.尽量避免振捣钢筋。 设置保护层垫块 对于梁下部钢筋,施工中通常采 用设置保护层垫块的方法。如果设置 的保护层垫块数量不足、间距太大. 梁(板)的下部受力钢筋就会因自重而下 沉,且在~定长度范围内与模板紧密接 触,也就没有了保护层。同时,许多大 梁的钢筋骨架非常沉重.常常将砂浆材 质的保护层垫块压碎.使梁的下部钢筋 失去保护层。 保护层垫块的材质。采用的垫块 或支架强度要满足承受钢筋、新浇混凝 土的自重及其他施工荷载 同时垫块的 规格、摆放位置、数量均要能有效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应按规范要求采 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5的砂浆预制 垫 块面积不小于40ram×40ram.且垫块 上应埋植绑丝, 。垫块的厚度、设置位置及数量 应符合规范要求。水平放置垫块每 平方米不得少于6个 竖直放置垫块 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 对于配筋较 少的梁,保护层垫块的间距可适当放 宽 对于配筋较多的梁,保护层垫块 应适当加密,以减小钢筋的下垂挠 度。施工中应严格把关 确保钢筋保 护层的质量。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空面都应安 置垫块.并进行检测(包括空心板、箱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原因造成 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 的构件尺寸的差异而引起的钢筋位置 偏差 的跑位,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见表2。 在有效控制之内。 模板安装的施工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模板安装时,支撑要牢固.防 混凝土浇筑时,要派专人检查、 止变形.拼装要严密.定位放线要准 看护钢筋到位与否.对于一些松动跑位 确。钢筋节点处绑扎要牢固,防止松 的钢筋应及时发现和进行加固、纠正。 扣.严禁出现绑丝脱落。 在混凝土运输、浇筑中要采取敷设道 日要避免处现过度的起拱,以及 板、加设支撑,以避免人踩压,防止混 模板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施工等 凝土运输车或混凝土输送管支架的压、 荷载作用移位.模板的安装尺寸的偏 撞、靠,使钢筋移位、变形.切实保证 差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的波动. 受力钢筋位置的准确。在混凝土振捣中 故模板体系的安装质量控制必须确保 不得触动钢筋。葺 表2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基础 ±15 模板标高 柱 墙和梁 ±1O 墩台 土10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5 0 模板内部尺寸 基础 ±3O 墩台 ±20 基础 15 柱或墙 8 轴线偏位 梁 10 墩台 1O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2—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 0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30 支架和拱架 曲线形拱架的标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内) +20 —10 2014年第23期(s月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1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