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木叶”》教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公开课教案

单位:鸡东县第二中学 授课教师:许双平 授课时间:2012.09.21 课 题 说“木叶” 课型 新授课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 ②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的 ①课前自主预习,排除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 要 求 ②导(明确学习目标)研(自主探究学习)评(展示学习成果) 练(检验课堂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参透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主要教具 多媒体、录音设备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 同类现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一、 3/ 1略 引入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热情 二、 2/ 2、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走进作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 三、 2/ 3、同教学目标1 导学: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四、 16/ 4、 阅读课文1-3段,关于“木叶”你发现了哪研究: 自主合作 些文学现象?试举例说明。 确立自我意识 学习 主动探索知识 5、阅读课文4-6段,\"木叶\"与\"树叶\"有什么区别讲评: “木” ,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讲评 五、 4/ 6、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 课堂小结 往寄诸言外。 六、 10/ 7、结合写作背景品读李煜的《虞美人》,探究诗 牛刀小试 歌语言的暗示性。 训练: 虞美人 培养创新思 李煜 维,深化诗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语言暗示性特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点的理解。完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成教学难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 3/ 课堂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 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 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八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具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作业设置 到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意思是一样的。在 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 示性,能引起联想。试总结归纳,形成一个学术 性的小论文。 5/ 板书设计: 说“木叶” 林庚 木叶 疏朗干燥 暗 相去无几 示 一字千里 性 树叶 绵密饱满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