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赴山西培训心得体会
------------------109学校贾燕
2014年5月3日我成为师市第一批赴山西培训学习的一个成员踏上轰鸣的列车。此次东行,对于我,意义重大,过去,自己仅仅是面对学校工作的一个狭小的领域开展工作。从各个角度上讲,除了自身的一腔热情和一点实干精神,对于学校该如何定位、如何办学、如何发展......尤其是教研方面都是困惑和迷茫的。 2004年师市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已近10年,10年间,社会环境多元化化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这个边远团场学校发展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种种困扰都急待得到答案。
在山西省教育厅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过程中;在一个个教育名家、名校校长的身上……,我得到答案也得到了太多的的启示和感受!以下就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
一、从个人素养方面
山西教育厅干部培训中心在培训内容模块,10天时间,让我们有幸和20位教育家、学者、教授、名校校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学习。首先,他们个人的人格魅丽就深深吸引了我们,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的博学风范、山西电大原校长72岁的老教授张殿石的风趣、倪宁教授的幽默、长治中学李玉清校长的朴实喜庆。王先锋处长的冷静独到、杨素珍校长的沉稳大气、教育局局长牛冬梅、郭宏的坦诚实干......一张张极富个性魅力的面孔在一天天专题的进行中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没触动,那是绝对不可能!从这20位教育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责任和希望。也引起了我们对自身修养的深深思考。
1 / 14
1、我想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有谦和沉稳的爱人之心。
阳泉荫营中学校长弓月庭说:“教育就是“爱”就是唤醒---用我们教师的爱和善良去唤醒学生的爱和善良!”
山大附中校长杨素珍说:“要爱不如你的人,要爱值得你爱的人!”
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设小学,把“爱”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
从集中培训交流到实地学校观摩,从课下交流到观摩学校的角角落落,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爱学生、爱学校、爱家园、爱祖国。他们是这样再说,他们也是这样在实践中去做的!
我终于理解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
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爱学求真的向上之心
早在几年前,就耳闻众多名校校长的事迹,比如:魏书生等,本次赴山西之行,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像弓月庭、杨素珍、李玉清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在实践中成长的名校校长风采,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从他们十几甚至几十年奋斗和坚持的工作经历里。处处都渗透着一颗颗爱学善思、积极向上之心。在每个人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他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要善学习,要多读书、要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世间万物,唯有读书高,在积极向上的心态之下。读书,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处境,可以给善思者找到出路。
2 / 14
3、要善于思考有创新之心
爱学是自身素质提升之本,更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必备只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把学习深化为对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一种思考。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用脑工作才会优秀,用脑生活才会幸福。更何况我们是肩负着教育人的责任群体。有了思考。我们才会发现,有了发现我们才能去创新。教育改革有一个核心能力需要共同提高,那就是“会提问题、提有针对性的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我们善思,并勇于创新。
4、要有乐于协作,团结之心
有一首歌此时响彻在我脑海:《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可估算的,在这一个月的培训当中,不管是经验介绍还是名校创优之路,处处都闪现着2个字的痕迹,那就是“团队”!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团结协作之下有效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背后是强大的团结的团队支持!”
“学校优质是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干出来的!”
......
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再提这2个字,但我从没像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感受的那么深!
3 / 14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最应该珍视的东西。看到贵都小学在教学研讨会上那一张张生动而又真挚评课、议课的脸。我感到了在他们背后那一个个团队的支撑力量!我也感到了这种团队精神所带来的成果和温暖。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合作能聚集力量、合作能启发思维、合作能激发创造力!
通过此次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争做团结协作的受益者!
5、要有敏捷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做有心之人
教育无小事,教育就是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往往我们在工作中,一件微小的事,若果是一个有心人,他就会及时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得到教育的启示,从而开启思考使其功能放大,优势彰显。例如:畅游全国活动教育----跑步游全国活动,就是山西太原长治中学李玉清校长,在一个小小的班级运动员选拔过程中萌发的一个最终形成为集德育、美育、体育、智育等等功能的全国知名活动,李校长一推就是26年,丰硕的教育成果下,一颗敏感的、善于思索的心,就是它茁壮成长的沃土。
6、要做有担当的人,有一颗能坚持的心
认准一件好事,能持续坚持,就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在慢慢成长的过程,就好比是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他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助推。跑步游全国活动的倡导者李玉清,26年的坚持,不但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同时对于几千曾受益的学子,都将是青春最美丽的一景。
4 / 14
在太原市,还有一位传奇市长-----耿彦波。市民笑侃他为“耿拆拆”。说起他的这个“拆拆”,还有一段渊源。
宾馆门前修自行车的大爷说“那可是一个好市长,你们来早了,明年来,我们太原就更漂亮了!”
授课教授褚卫中说:“耿市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跟岗学校政教主任说:“也许你们不爱看新闻,我们太原市民最爱看太原新闻,每天看耿市长这段时间又要干什么,他说了,要把太原市建设成一里一个景。”
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片褒奖,从导游介绍我们才知道,耿市长在平遥大力开发平遥古城的旅游项目时,曾被起初不理解的市民打断了腿。在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后依然坚持建设,现在的平遥古城是一片繁荣,并成为全国旅游胜地,穿着现代服装,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小城内,真有点穿越的感觉。至后来,耿彦波又被调至山西大同,在他的努力下,山西大同一跃成为了山西标杆城市,现在,他又拖着残腿奔波在太原市的角角落落。没有一定的坚定信念,没有一颗担当的责任之心,我想,这些成就是不可能得来的!
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人们每天都在计划,同样每天都能为计划的没有实施而寻找借口。通过本次学习和在太原生活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担当之心是多麽可贵,任何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又是多么令人敬佩!一个行动胜过一堆计划,既然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就要有一颗踏踏实实坚持实践的坚定之心!
二、从学校管理方面
5 / 14
“管理就是管住原则,理出思路!”“管理就是改善、添加与减少!”山西太原原电大校长张殿石教授用2句精炼的话概括了整个“管理”这个过程。遵循这个思路,我就学校的整体工作方面的整体感受汇报如下:
1、学校办学思想
说句实在话,多年来,对于我们这个比较偏远的的团场学校,一向以来,从没认真地去给自己的学校去定位,也从没认真的去思考我们的学校应该怎么去办学,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上级部门定的各项计划去做,认为自己尽心尽力了就算是尽责了!就是做好学校管理了!长期以来,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等等学校发展的上层建筑都和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扯成了碎片化的2张皮!
来到山西太原,在师市教育局的大力关注和太原教育厅干培中心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使我们对于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在这里,使我过去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长期困惑的一个个问题得到了答案。
其实,任何人都一样,生活中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会使人迷茫失去精神力量。工作中也一样,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就像无根的草,没有生命之地。教师工作倦怠,失去了工作激情。学生混混沌沌失去了天真烂漫;这正是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的体现!只有在认真研究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确立学校发展方向,并引领老师们、学生们为之努力,为之尽责,才会使校园充满真正的的活力而一步步不生动起来!
在这一块,我们确确实实要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增加和减少!!做一些实践和思考!
6 / 14
2、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治校的依靠力量是教师,在教师管理中如何更大限度的发挥和体现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校长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都在积极探讨的话题,山大附中陈素珍校长说:“学校优质是全体教师一起干出来的,不是谁评出来的!”就很好的诠释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共同命运。我想,本着也做一做加减法来说一说就自己的体会。
(1)、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减一些说教,加一些学习研究和沟通。
“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教学管理,“管”就是约束,“理”就是梳理。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我觉的应该先是梳理---梳理教师们的状况、梳理每一项日常活动的目的是否能为学校发展、为教师个人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起作用。梳理清楚了。不能一味的通过说教来赢得教师们的协作,多一些学习观摩的思想认同,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理解都和教师们进行交流,和大家一起切磋商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同愿景。在互相鼓励、彼此都清楚和认可的共同愿景里,还有谁不愿意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呢!!!
(2)、减一些闭门造车,自我感觉良好,多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外出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山西培训的日子里,还有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山大附中校长陈素珍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视野的大小!!!”
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认清这一点,并尽量多的给孩子提供各种见世
7 / 14
面的机会。我的专业是美术,在我求学期间,老师们会常常安排我们去各地参观画展等相关的展览,还会经常组织我们到各地去写生。这不都是在给我们开拓视野,增进学业进步嘛?!!可为什么如今到了工作岗位反而失去了这种意识?!!!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可思想的产生往往决定于自身认识的高低,“认识”又是从哪里来呢?!!!我们是一个个教育工作者,孩子们是不会等待着老师们进步了再来上课的。那么让教师能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拓视野,加强培训,除了自身钻研,借鉴大家已经形成并实践成功的方法、理念老指导自己工作,不是也是一种学习吗?!有一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想应该这样说:“走别人开拓好的路,让自己走得更远!”
视野大了!内心才会强大!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才会提高!瞄准星星开枪,总比瞄准树梢开枪要打的高!
(3)、多减一些规定制约,多加一些理念、方法的引领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没来学习前,我还真就这么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一个个体的创造力!但经过这次培训,我改变了此看法!比如一个人背离了自己的方向,还竭尽自己的力量向相反的方向跑去,“南辕北辙”岂不是越跑越远。
所以,要使老师们全面释放思维,充分发挥个体创造力,我们就绝对不能陶醉在具体生硬的规定上,而必须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向的引领。
3、教育教学工作
8 / 14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办社会满意的学校的一大标准,学校要发展,教师要赢得社会的尊重,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学校的核心。多年来,师市教育局在这一块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2004年全面推开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校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通过此次培训,和内地相比,我感觉我们还和他们相差太远!
众多名校在新课程的号角下,通过教研科研,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但有一点是大家都遵循的思想观念,那就是一个目的没变----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饭要自己吃,觉要自己睡!”只有以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目的的教学才是最有发展的教学,也才是教学最终的归途!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的确立,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先河,山西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还为此写了专著《构建教育新模式》。并为我们做了3个小时的观点分享。他通过一百多所学校的实践受益的事实论证了这个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对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理念。我反思了我们学校的教学。
我认为:
(1)、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对教学目标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教师的授课过程和环节,而忽视了对课程标准和课堂目标的探究,致使课堂与目标成了2张皮,各自为政。没有达成统一和系统,从而使课堂失去了培养目标。为无效课堂的滋生提供了营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楚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到底要去哪儿?然后才会为自己怎么去那里来想办法!
9 / 14
(2)、我们在课堂上过多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
在培训中,山西教育厅给我们安排了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常学勤的一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她在交流中说:“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及终极使命”这句话引起我们大家深深的思考。
而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焦佩蝉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评课观?!是以教论教?还是以学论教?”
在顿悟中,大家一致肯定了“以学论教”的评课观。
细想下来;不免汗颜,论其道理,大家都能认同,但在实际实践中怎么就从没去认真的思考过学生是否乐学、是否愿学、是否会学呢?!!!
(3)、我们的课堂对每个学科的学科性关注不够。
在教授们的启示下,我又细读了部分学科的课程设置目的,比如语文学科,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在日常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爱国、爱家等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普遍存在课时上的安排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这就使语文科和思品课界线不分,失去了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弱化了语文学科的学科教学效果。
(4)、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少一些“师动”多提倡“生”动,让学生们在动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学会真正的知识1
“高效课堂”从主体上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引领之下让
10 / 14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实践,去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里,看到的往往是教师从头动到尾、从头说到尾,整堂课唯恐哪里没讲透、唯恐哪里没说明白。致使学生成了张着嘴巴等待喂食的雏鸟,长此以往,是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吃饭的意识。从而磨灭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最可贵的创新意识!!!
“在讲了几遍,学生仍然不会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在干什么?!!!”
“没有一滴水承认自己造成了洪灾”!
面对一个个逐渐失去了笑意、不愿做作业的脸、面对上学前还哭着喊着要上学,而进入学校以后一天天失去天真烂漫的小身影......我们真的应该彻底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那一滴造成洪灾的水?!!!
(5)、愿思考、会提有针对性地问题的能力培养在高效课堂的推行下已绝然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已根植于人心,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生必备的意识,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的过程,有了疑问,才能引导自己去探究,要探究必然要去思考,课堂上有效的提问、课堂下围绕教学目的的教案设计......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领,我们就必须要具有会提有针对性问题的能力,“会提问题”就是一座桥,此此岸是学生要主动的学,彼岸是教师要主动的引,“会提问题”就成为联系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的唯一纽带。成为一堂好客的牵引机。
11 / 14
我们教师就是要用“问题”去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和活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 我们的学生就要用“问题”来引导自主思考,来引发自主体验,从而积极投入到主动寻求答案,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
4、德育工作
本次培训,山西干训部在学校德育方面安排了四个专题:
山西大学军事理论研究室倪宁教授以《解读乌克兰危机》为主题向我们讲授了近期国家周边环境的几个问题以及当前国际环境。使我们从一定广度上认识了我国大环境的情况,从而引发科技强国在战略上的意义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作为基础学校的校长深感责任重大。
尤其是太原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王先锋的爱国主义教育《永恒的信仰》,更是对我们长期以来总觉得比较空洞的爱国教育进行的酣畅淋漓。在这个教育的课堂上,我们20位校长每一位都热泪盈眶,在狭小的会议室中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伟大。沉寂太久的爱国热情被一次次燃起。
这本是王教授给大学生准备的一节课,可让我们听了以后也深受教育,反思我们在本校的德育,往往被形式化,空洞的套在乏味枯燥的框框里,全在以一个个碎片式的散落在学生周围。作用?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它没有达到高效!
李玉清校长的活动教育---《跑步游全国》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把德育工作系统化、整体化、深刻化作了一个最好的启发!一个活动的产生源于一次小小的体育测试,一个活动的内涵在26年的坚持中内涵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人的创造力真的是非凡的,不善于开发,
12 / 14
就是对生命的浪费。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去勇于思考勇于实践,教育、德育,以一个“爱”字引领,都会焕发出耀眼的光采!
5、校园文化
我不晓得,别人在没陪训前是怎么理解“校园文化”这四个字的。就我自己,原来的理解就是搞搞文化墙,挂挂格言录、栽花种草搞绿化。通过此次培训,我认识到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也才认识到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建设、绿化美化,它还涵盖了学校传统、学校校风、学风、行为规范等等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它是一种潜在文化,将长期引领一个学校的发展。
正如山西阳泉荫营中学校长弓月庭所说:“校园文化,是当一个陌生人来到学校,能感受到的那种被约束、被感动的东西!”
一个月的培训中,在一次次触动和一天天生死中结束了!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也深深被每一个专题所吸引,我知道,我需要努力、需要改进、需要承担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27天,说它长,它确实很长,对于一个18岁女儿即将高考的孩子的母亲,在这里学习的每一天,我都觉得漫长!
27天,说它短,的确,在自己18年教育教学生涯和今后又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它确实很短很短,但是,此次培训将会成为我一生执教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会在“先学后教,学生自主”的课程教育理念指引下,走更长更远的路!!
13 / 14
贾燕
2014年5月27日二稿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