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文短教”话“长”“短”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长文短教”话“长”“短”

作者:马丽娟

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4期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实验小学 马丽娟

【摘要】“长文短教”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处理时,要科学运用“长”与“短”策略,在内容整合、计划设计、对话解读、训练实践等方面做出相关处理,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设定清晰学习路线,建立鲜活学习认知。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及时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面对较长文本内容时,会存在畏惧感,教师及时做出应对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并利用合理的方法完成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教师在处理这些文本内容时,需要引入“长文短教”的意识,适时对文本内容作出取舍、对教学设计进行落实、课堂训练做出适合设计,体现“长文短教”原则。“长文短教”中的“长”与“短”有其特定含义,文本内容有“长”与“短”、教学方法有“长”与“短”、课堂训练也有“长”与“短”,如何做出科学解读和应对,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内容整合话“长短”取舍

教材中有很多较长篇幅的文本内容,教师在具体处理时,需要借助“长文短教”策略展开对应设计。对文本进行整合时展开取舍操作,并不是要硬性删除一些内容,而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多重筛选,对不同片段内容进行比重评估,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处理,对次要内容进行简单处理,体现科学取舍的意识。长文大多属于叙事性散文,文本情节比较完整,教师在具体取舍处理时,要将重心放在高潮环节,而开端、发展、结局等环节需要次要处理。

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取舍处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机会,提升学习效率。学生面对长文时,往往会产生学习畏难情绪,教师适时做出取舍处理,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这篇课文篇幅够长,学生阅读存在许多困难,因为对当时社会背景不熟悉,其中描写内容较为丰富,都让阅读成为一种挑战。面对这个局面,教师在教材内容处理时,引入了“长文短教”策略。首先要求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理顺基本情节。其次是对文本描写内容进行分类处理,找到不同类别的描写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解读,感受描写作用的丰富性。最后是推出质疑阅读活动,要求学生设计阅读问题,准备提交到班级,为小组讨论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进入到阅读思考环节,按部就班地处理文本内容。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个性问题。在课堂展示交互环节,学生阅读信息搜集非常丰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顺利推开,课堂学习进入佳境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重点归结,从学法积累角度进行推介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指导,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意识。对文本内容处理,教师要求学生先梳理性阅读,对描写内容进行分类处理,这是“长文短教”的“短”字。在学生进入互动阅读讨论环节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这体现的是“长文短教”的“长”字。教师合理处置文本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取舍,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良性学习环境之中,为学生带来丰富学习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科学设计、合理布设、到位指导,让较长文本阅读处理呈现高效性。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改进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取得教学实效。

二、计划设计话“长短”落实

教学较长文本内容时需要有长短取舍处理,教师教学设计也要运用到“长文短教”策略。所谓长短处理,是指教学处理有轻重之分,文本解读要精练,突出精讲策略,这是“短”处理策略,学生自主阅读和鉴赏需要作为重点,这是“长”处理应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灌输成分,这与“长文短教”中的“长短”处理应对高度契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需要有积极创新的实践意识,推动“长文短教”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计划设计需要有观照意识,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教师做出精心规划和组织,利用更多教学手段推开教程,可以形成丰富教学动机。《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学生阅读存在更多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相关知识角度展开教学操作。学生对春节这个节日很熟悉,教师先介绍春节的来历,让学生说说过春节的体验。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浏览式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找出自己最为喜欢的片段,进行细读鉴赏,从典词应用、句式分析、修辞作用、色彩情感等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对应学习,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片段,尝试进行语言鉴赏操作。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介绍鉴赏情况,并在学法上进行对应总结,给学生以更多提示和指导,要求学生形成学法积累。教师在阅读指导操作时,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本,进行梳理操作,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体现了“长文短教”中的“短”字,学生都有一定阅读基础,在这个操作环节不存在困难。在学生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后,教师从学法上做出重点推介,促使学生建立学法积累意识,这样重点处理语言鉴赏环节,体现了“长文短教”的“长”字。文本内容篇幅较长,这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教师引入“长文短教”模式,给学生做出轻重有别的指导,应该是最为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带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效果显现出来。

三、活动推出话“长短”组织

语文学科教学需要更多活动支持,教师要为学生推出更多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建立学科认知体验。课堂辩论、角色演绎、读写训练、语言鉴赏等,都带有教学互动属性,教师在具体组织学习时,要有“长短”结合的意识。分组活动时,要凸显学生互动性和展示性,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环节,在深度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这便是“长”组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中进行个体展示,教学环节简单处理,这便是“短”处理。在活动中凸显“长短”结合意识,能够为文本解读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学科活动呈现形式有很多,教师要在活动设计时做出合理处理,让学生在活动经历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要求学生列出复述提纲,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轮流介绍文本主要内容,要体现讲述的生动性、直观性。学生根据教师设计进入活动之中,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对学生讲述表现做对应指导,从学法上做出一些指导。学习小组互动气氛和谐热烈,学生展示体验深刻多元。教师要求学生对成员复述情况做评价讨论,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进入评价阶段,对复述情况做对应分析,找出其优点,指出其缺点,促使学科教学进入检查阶段,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对自身学习表现做出客观审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推出课文复述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复述体验的机会,这是“长”处理组织;教师组织学生对讲述活动进行互评操作,这是“短”处理操作,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赢得学习启迪。语文学科活动推出后,教师从学法传授角度进行互动组织,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机会。

四、训练实践话“长短”配合

在长文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也需要建立“长文短教”应对意识,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以提升训练的适合性。常规训练设计注重书面作业的设计,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训练设计,要从内容到形式展开创新探索,关注“听说读写思”不同方向,让学生在多种训练体验 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训练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契合性更高的训练,要加大强化力度,体现教学中的“长”,反之,则体现教学中的“短”。

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这篇课文篇幅相对较长,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心理描写内容进行重点解析,然后给学生布设了几项训练任务:其一,自读文本,圈画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词句,说说作者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其二,选择你生活中最为紧张的瞬间,写出心理活动;其三,讲述生活中难忘的小事,做到条理表达。三项任务任选两项。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准备,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学生训练实际做出重点指导。特别是第二第三两项任务,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操作存在问题较多,教师给予特别对待,确保训练顺利推进。

在这个教学范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训练设计,体现了“长文短教”意识。三个任务任选两个,体现出教学中的“短”,教学灵活性加大了。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写,这个环节强调的是教学中的“长”。训练有侧重点,与教学“长短”契合性更高,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教师做出科学应对,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促使学生顺利建立训练意识。

阅读较长文本时,需要有更为实际的方法支持,“长文短教”是教师处理较长文本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教师要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推出更多学习互动、创新阅读训练设计,让“长文短教”发挥重要作用。“长文短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上,还要在教学互动、教学训练等诸多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处理技巧和方法,能够迅速建立阅读成长点。

【参考文献】

[1]张雨.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教学策略例谈[J].新教育,2020(35).

[2]范国强.“长文短教”的学理探究与实践运作[J].福建教育,2021(01).

[3]陈琼.立足情感,精准切入,探索长文短教—以《金色的鱼钩》为例[J].福建教育,2020(49).

[4]陈先云.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20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