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一代互联网(NGI)的定义:下一代Internet网络是实现多种( 业务融合),(按需)提供可靠(QoS保证),实现灵活(多样接入),可进行(高速)、(流量传输)服务的(多媒体)网络。
2、下一代网络(NGN)的定义: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各种业务,能够使用各种(带宽)的和(保证QoS)的技术,业务相关功能与传送的承载技术(无关),赋予用户接到网络和竞争的业务提供者及选择业务的能力,支持通用的(移动性)和泛在性。 3、现行Internet技术的局限性?
网络带宽不够,性能低下;地址资源面临枯竭;路由表急剧膨胀,路由器不堪重负;网络结构混乱,服务质量差,安全性差。 4、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采用IPV6协议,数据结构传输速度快,可靠,支持多媒体业务和移动通信,易于管理。 5、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技术?
宽带通信高速交换,路由器技术,IPV6协议,QoS,宽带接入。 6、CERNET2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是中国第一个IPV6国家主干网,也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主干网,建成了中国下一代网交换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及技术,为下一代互联网劳动的产业经济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
1、ATM与IP的结合方式有_重叠方式_和_集合方式_两种。 2、宽带传输网络主要的传输技术有:_IP OVER ATM_,_IP OVER SDH__,_IP OVER WDM/DWDM_, __无线传输技术__。
3、卫星通信可分为_低轨道运动卫星_和_高轨静止卫星_两种。 4、ATM网由多个_ATM交换机_和_ATM端点__组成。
5、ATM信元由_53_个字节组成,信头有_5_个字节,信元体由_48_个字节组成。 6、ATM的两种交换方式:VP交换_ 和 VC交换_。 7、ATM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面向连接;固定短信元;根据虚电路标志识别;统计时分复用;支持不同的速率业务;传输误码率低且容量大。
8、ATM与IP结合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的IP技术存在路由瓶颈、时延不确定性、Qos难以保证等问题,因而无法实现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而ATM网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如端口速率高,吞吐量大,时延小,面向连接等,所以将ATM技术与IP技术结合能够解决ATM的面向连接和IP的面向非连接的衔接问题以及IP与ATM不同编址方式、不同路由选择方式的衔接问题,同时也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满足实时多媒体业务的要求。 第三章
1、标签是分组中包含的一个短的(固定长度的)分组头字段。
2、标签交换指把网络层的信息与标签(关联)在一起,并使用标签替换机制进行分组转发的(体系结构、协议和过程)。
3、标签边缘路由器TER位于(核心网边缘),负责标签的添加和网络层的增值服务; 4、在Cisco公司标签交换的推动下,由IETF制定了(多协议标记交换),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5、在下一代网络中,为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MPLS将在(寻络交换)、(分组转发)、(流量工程)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1
6、标记:一个短小,定长且具有局部意义的连接标识符,它对应于一个(转发等价类)。 7、组成MPLS网络的设备分为两类,即位于网络核心的(LSR)和位于网络边缘的(LER)。 8、MPLS路由器主要由(控制组件)和(转发组件)组成。
9、标记分发协议(LDP)是在MPLS中定义的,专门用于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之间的交换,(标记/转发等价类)绑定信息,以便建立和维护LSP的控制信令。 10、LDP中定义的消息分为四大类:(发现消息)、(回话消息)、(公告消息)、(通知消息)。 11、比较IP Over ATM中重叠模式和集成模式的优缺点;
重叠模式:IP与ATM各自保持原有的网络结构不变,协议结构不变,通过在两个不同层次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映射,地址映射和控制协议映射来实现IP Over ATM。
集成模式:让核心网的ATM交换机直接运行IP路由协议,将其看作IP的对等层,而不是为其提供服务的下一层。
比较:从支持IP层的角度看,集成模式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优于重叠模式,更适合于用于组件面向电信运营的宽带综合IP网。 12、MPLS的设计目标是什么?
MPLS是针对目前网络面临的速度,可伸缩性,QoS管理,流量工程等问题而设计的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其主要的设计目标和技术如下:
(1)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标记封装方法,使得它可以支持各种网络层协议,同时又能够在各种现存的网络上实现;(2)在骨干网上采用定长标记交换取代传统路由转发,解决目前Internet的路由瓶颈问题,并采用多层交换技术保持与传统路由技术的兼容性;(3)在骨干网中引入QoS及流量工程等技术,以解决Internet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使得IP技术可以真正成为可靠的面向运营的综合业务服务网; 第四章
1、IPV6分组头部由固定长度的(基本头部)和若干(扩展头部)组成,(基本)头部必须有,(扩展头部)可以任选。
2、IPV6头部固定为(40)个字节,IPV4头部固定为(20)个字节。 3、IPV6地址分为三类:(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
4、在IPV6中主要利用20位的流标签和8位通信类型字段进行(QoS)控制。 5、IPV6的128位地址是以(16个)二进制为一组,写成(8个)十六进制数。
6、单播地址0:0:0:0:0:0:0:0称为(不确定)地址,0:0:0:0:0:0:0:1称为(回环)地址。
7、IPV6使用两种不同机制来支持“即插即用”网络连接,即(BOOTP)协议和(DHCP)协议。
8、IPV6的压缩地址中FF02::2中,双冒号代表了(96)位被压缩的“0”。
9、邻居发现协议(NDP)由五条(ICMPV6)报文来实现邻居发现协议的各种功能。 10、域名正向解析是从(域名)到(IP)。 11、目前解决IPV4到IPV6的技术有:(双协议栈)、(隧道技术)、(转换技术)。 12、移动IPV6的切换包括(快速切换)和(平滑切换),两者的结合称为(无缝切换)。 13、简述IPV4的局限性; (1)地址有限;(2)安全性差;(3)路由器选择效率低;(4)对新业务的支持乏力; 14、IPV6相对IPV4有哪些改进?
地址空间的扩展;网络地址类型: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报头格式简化;增加了安全功能(QoS,即插即用等功能);路由器的选择效率高; 15、从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比较中,简述IPV6协议的优势; (1)更大的地址空间;(2)更小的路由表;(3)增加了对多播和流的支持;(4)加入了
2
对自动配置的支持;(5)更高的安全性; 16、邻居发现协议的用途?
路由和前缀发现;地址解析;邻居节点发现; 第五章
1、描述QoS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包丢失率: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包的比率;
时延: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 时延抖动:变化的时延。
2、IETF建议的QoS解决方案有哪些? 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 区分服务模型(Differv);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业务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3、什么是流媒体?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流媒体是指在Inter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即时媒体,如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组成:播放器,服务器,编码器; 4、RTP/RTCP协议的功能是什么?
RTP主要用于承载多媒体业务,并通过包头时间参数等配置使其具有实时性;
RTCP用于周期发送含有发包量,丢包量等统计资料的RTCP包以监视RTP传输的服务质量。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