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24卷第l2期 2008年l2月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k 24 No.12 Dee.20o8 新时期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讨 吴玉红 ,吴晓飞 (1.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2.白山市教育委员会招生办公室,吉林白山134300)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对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42(2008)12—0o43—03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WU Yu—hong ,WU Xiao—fei (1.School ofProspecting&|sl‘n Engineerig,Changcnhu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1,Ch/na;2.Enrollment and Emplognumt Q缸e,Baishanshi Pa of educators,Baishan Jilin 134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network era,the coU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new sit— u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new opportuniites and new challenges of coUege ideological educa— tion under network era,and points out a new method for the education. Key words:network;coU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method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高校历来是先进 技术发源和传播的前沿阵地,所以新技术对高校的 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大量事实表明,网络对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 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一材,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具 有艺术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使思想道德教 育更具有时效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模式 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可以通过 网络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 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网络信息具有隐蔽 、网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 供了新机遇 (一)网络拓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间 性的特点,它可以提供一个人际交流的虚拟环境,缩 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对于教育者摸清大学生的 真实思想并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引导提供了有效帮 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突破时 空的局限,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以往思想政治 教育手段有限且受制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而网络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拓宽了 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 的全社会性的开放型的“大德育”教育空间。同时, 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素 收稿日期:2008—09—25 助。网络技术可使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现 代科技信息和历史文化知识中,使社会主义主旋律、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政治性内容,通过多媒体手 段,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情趣,使高校思想教育的 内容“活化”,对青年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作者筒介:吴玉红(1978一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4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2月 (三)网络使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趋于平等 传统的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对 学生进行灌输教育。思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地位是 不平等的。而在网络时代,思想教育的主体更多的 是提供“选择”和“引导”,与教育客体的关系更趋于 平等,更具有亲和力,也就更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 动,他们根据思想障碍和困惑,主动地寻找信息、选择 信息、接受信息,从而使思想教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顺 利地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挑战 (一)网络带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 容易导致青少年“三观”模糊 网络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特征。一些西方国家 就把互联网作为其意识形态渗透的强有力的工具。 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美国国会谈及互联网 时说:“中国将随着信息流通而民主化,只要中共想 在经济上竞争,就不能不让国际互联网全球化的风 潮进入中国大陆,随着信息的流通,民主就会到来。” 而中国大学生又是上网的第一群体,他们的阅历有 限,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西化”影响, 由欣赏到认同,由无意模仿到有意识的追求,在价值 观方面表现出自我化和价值目标的模糊。 (二)互联网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易于导致网络 犯罪 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在相当程度 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各种 不良信息充斥于网上,这些都会对青年学生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首先,网络信 息的传播无需登记,完全匿名,使个体行为越来越隐 蔽,越来越难控制,一些受经济利益驱动或道德水平 低下的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大肆散布不健康信息 以及趣味低级的网上游戏。其次,网络提供了一个 独特的“虚拟”环境,上网者以“隐形人”的身份自由 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 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道德规范,往往会导致 网上道德行为失范。 (三)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人际交往范围缩小 网络带来的“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导致青 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使其在人际交往中退缩, 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存在机器的 阻隔,这种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性别、年龄、职业 等社会属性,具有交往对象广泛性、交往方式间接性 等特点。人们更容易在网络交往中获得为人处世的 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完美但虚拟的 人生,进而消极地对待充满不足与缺陷的现实世界。 (四)对技术过分崇拜易于导致道德感弱化和创 新能力下降 青少年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对思想修 养的偏废,认为个人素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 可以包打天下。从青少年对“黑客”的认识上可见一 斑。7.6%的被调查者认为黑客是“侠客”,22%的被 调查者认为黑客是“能人”,而多达39.7%的被调查 者对其认识模糊。同时,互联网无所不包,人们遇到 感兴趣的内容,只需下载、剪贴,轻轻松松就能为已 所用。美国学者丹尼尔・伯斯丁认为,网络正在削 弱我们的思考力,汽车使人类体能退化,网络使人的 智能退化。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一)转变教育模式,加强理论学习 目前,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信 息高速公路的普及使高校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战,也给我们教育者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要转 变观念,转变模式,高度重视,正确对待。首要的是 激起青年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革“两课” 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我们应该主要把文化形态 由传统的“前喻文化”向网络时代的“同喻文化”转 变,由“灌输式”向“启发引导式”转变。应采取多媒 体教学,以增强生动性和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 其次,正视网上信息泛滥和思想渗透问题,引导青少 年学会正确鉴赏事物、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 使青年学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辨识能 力,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 (二)加强管理,依法管网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积极建立洁净、健康向 上的网络空间。以防为主,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管 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面对国际 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完全有必要通过技 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上网信息进行监控,把好“入 网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网,同时加 强网络道德建设。可以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 络交际等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 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 德。网络社会要走法治与德治携手并进之路。 (三)主动开展网上教育,增强网络服务功能 1.建立校园德育工作网站,积极主动地开展网 上教育。建立校园德育教育网站是利用网络对学生 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但是,德育教育网站的建设 第24卷 第l2期 吴玉红等:新时期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讨 ・45・ 必须适应新形势、反映新问题,要高唱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不断充实、更新和丰富 网站内容,使之成为了解学生思想、参与学生讨论、 解决学生困难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新阵地。 2.加强站点建设,充实专栏内容,增强服务功 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和 思想交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思想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建 设好电子公告牌(BBS),要重视该系统的客观性和 导向性。所谓客观性,即该系统不能影响学生全面 客观地了解信息,要做到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兼有,并 引导大学生自主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地 告诉结论。所谓导向性,即该系统的主流信息应该 是积极向上的。学校党委和学工、宣传部门应该加 强对BBS的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上宣传队伍, 对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主动回击。网络的隐蔽性 可以使我们了解到青年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可以在 校园网络上开设“网上调查”、“网上沙龙”等栏目。 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 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科学的理论,把握方向,分辨是非,增强敏锐性和鉴 别力,抵制网上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的侵 蚀;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和治 疗,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走健康的成 长道路。 (四)培养新型的政工干部队伍 现代化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现代化的师 资,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就必须努力提高思想 政治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应 当具有深厚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具有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应该具备深入了解网络 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 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教育具 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素质;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 够有敏捷的思维和行动力,迅速地抓住问题,有的放 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必须在网络上有意识、有目 的地组织和传递一些有益信息,以使学生吸收和强 化网络中的积极信息。另外,要在学生干部当中培 养一批骨干。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能 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同等身份、同等 角色的角度做思想工作,可使学生易于接受。两层 干部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正确 使用并合理利用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在信息世界中 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总之,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 作者必须正确理解信息网络的特点并合理加以利 用,加强网站的管理和建设,认真研究新时期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增强辨识 能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 积极作用,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作 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荣美.对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的几点认识[J].绍 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 [2]刘海鹰.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山东省青年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3]何尚文.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 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 [责任编辑刘福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