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 jià) 宰割(zăi) 可歌可泣(qì) ...B.弥高( mÍ) 赫然(hè) 气冲斗牛(dŏu) ...C.簇新(cù) 校对(xiào) 鲜为人知(xiān) ...D.草率(shuài) 揩桌子(kāi) 深恶痛绝(wù)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元勋 暑名 迭起 声震天地 B.典藉 轻捷 草率 一反既往 C.选骋 凝结 调羹 心会神凝 D.埋葬 谣言 秩序 群蚁排衙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1 / 9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唐诗宋词难道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吗?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6、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

竹。 ; 。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 ①翠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②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③森森然,与松呼应 ④幽幽的,做些铺垫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 ..(3)但当涉猎______ .

2 / 9

(4)见往事耳______ .(5)即更刮目相待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4.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

3 / 9

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2.“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3.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5.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2、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

4 / 9

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

5 / 9

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母亲端上一盆儿汤”,为什么“朝我使了个眼色”?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 / 9

四、写作题(40分)

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也可……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D D C C C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

1. (1)推托 (2)研究儒家经典 (3)只,只是 (4)了解 (5)重新 2.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3. 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4.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三 1.C

2.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

3.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第⑦⑧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

4.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的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5.“初步”表示开始阶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发展,语言准确严密。

1. (1)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3)蜗牛长大了,

8 / 9

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 2. 答案:(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3. 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4. 因为母亲做的不是蜗牛汤,母亲怕“我”说出真相,所以用眼色示意“我”不要发火、不要说破。

5. 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