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铜陵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铜陵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校园建设主要成就
(一)校园功能日趋完善,现代大学校园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成了学院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奠定了基础。投入2亿多元基本上完成翠湖校区的教学楼、系部楼、第二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图书馆、人才楼建设工程和广场道路等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翠湖校区初具规模,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二)馆藏资源不断丰富优化,图书馆数字化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基本建成 投入1100万元用于图书文献资源建设,新增纸质图书39万册,中外电子图书(刊)5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3个。建立了图书馆WEB站点,提供馆藏书目信息、馆藏电子资源的查询与检索。电子资源实行7/24小时开放模式,基本建成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三)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数字化校园初步形成
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实现了楼宇千兆光纤连接,桌面百兆,覆盖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建筑物,并通过光缆将新校区网络与本部校园网互连,形成了“两核心四汇集”网络结构,校园网出口达双千兆,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对校园网的需求。
目前校园网上运行了www,mail,防病毒、bbs,资源下载、网络教学平台、教务平台、SSL vpn、ipsecVPN、财务查询、图书文献管理、10余种包库镜像资源,垃圾邮件过滤、上网管理、一卡通等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8
(四)校园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风貌初现 投入1000万元进行翠湖、育秀两个校区的环境建设,校园绿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学院被评为“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实现了校园的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全院师生,教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做好“三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与素质拓展基地对接起来;积极探索现代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制定了学校的管理服务规范,根据师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六)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平安和谐校园体系基本形成
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平安系部、平安处室建设逐步展开,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包保责任制得到落实,安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得到落实,技防设施初步到位,“三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逐渐形成,校园整体和谐稳定,连续三年荣获“铜陵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二、“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八百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打造“园林式、数字型 、信息化、人文化”的平安和谐校园。
(二)建设思路
1.以服务学院事业发展为根本。校园建设的原则、目标、任务、措施,都以服务学院事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完善功能为基础。学院的基本建设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满足学院规模发展和教学评估的需要。
3.以提高层次为目标。学院两个校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建筑风格、校园文
8
化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能够为学院实现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的目标提供支持。
三、总体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建设,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园林化、人文化的现代大学校园。
四、具体建设目标 (一)基本建设
投入2亿多元,完成翠湖校区15项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达近14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翠湖校区的服务层次和功能。同时投入资金500万元对育秀校区的基本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育秀校区的各项功能。
(二)文献资源建设
建成功能完善、省内一流的数字图书馆,成为学院师生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中心。国内文献需求保障率达到95%以上,国外文献需求保障率达到85%以上。建设铜陵市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全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虚拟实验室、精品课程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开放、主动、共享的网络教学新模式。
(四)校园环境建设
按园林式的标准进行校园环境规划建设,建成环境优美、景点突出、景色怡人的校园,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五)校园文化建设
以沈浩精神为内核特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学习型、节约型、和谐型、创新型校园文化,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六)平安校园建设
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四个能力”,加强消防工作,力争达
8
到4A级单位,把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五、校园建设的任务 (一)基本建设
1.调整新校区校园建设规划,力争在翠湖校区东侧征地400余亩,拓展学院办学空间,同时对新老校区实施资源整合,合理划分两个校区使用功能,使资源合理配置。
2.新增校舍面积近1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3万平方米(含艺术楼1.5万平方米),图书馆扩建工程1.2万平方米,实验用房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用房5.2万平方米,学生食堂及后勤楼0.8万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0.6万平方米,满足“十二五”期间18000人办学规模(详见附表)。
(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量达到18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刊)达到13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达到30个,外文原版图书达到5万册,外文原版期刊达到50种,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以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为重点、覆盖全院所有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数字图书馆建设
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的“铜陵数字图书馆”工程和中心门户网站,建成青铜文化、铜产业、皖江经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等四个特色专题数据库,实施“十百千”工程。建成符合我院实际的个人网上数字图书馆系统。
3.文献信息服务建设
建设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平台,实现图书馆信息的实时发布。 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文检课教研室的建设,加快出版由我院图书馆主编、联盟高校图书馆统一使用的文检课教材。我院文检课的开课率达到70%,提高学生查检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
8
积极开展与CASHL中心的合作,为我院师生和铜陵市政府、企业等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提高科技查新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得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课题查询单位资质。
(三)校园文化建设
1.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和无形文化环境建设,制定并实施《铜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纲要》,实现理念、载体、平台、方向、措施一体化。
2.完成学校整体文化形象的 CI 设计并使之物化、实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以良好的文化形象提升学院的美誉度。
3.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风气、教学风气、科研风气和学习风气的根本好转。
4.注重精神载体建设,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推进学院“八百工程”建设,通过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创新意识、超越意识和勇敢自强精神。
5.加强物质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好沈浩精神传承与大学人素质教育基地,加快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等。
6.建设“青铜文化研究中心” 、“皖江区域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铜陵市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服务。 (四)信息化建设
1.推进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重新优化设计全院网络架构,高标准进行通信管道、光缆系统、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注重IPv6、3G、传感等新技术的实施应用等。
2.建设虚拟化、大容量、高可信、高冗余的综合型一体化校园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提供优质硬件环境的支撑,为学院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有序建设提供统一的支撑接口与标准,保证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布局。
3.建立统一、开放、共享的应用服务支撑平台,整合应用服务平台,将院
8
系的信息化成果有效整合,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信息化开发应用的局面;构建数据中心平台,扩大数据覆盖面,通过数据应用推动数据质量提高,全面启动数据仓库建设,为主流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一步建立身份认证体系,制定统一的资源服务授权机制,加强身份管理,实现合理权限控制;建设校园卡平台,深化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各个相关应用系统的整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融合,为校园各类安全应用与教学应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4.构建数字化校园, 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健全完善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精品课程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学校电子校务系统,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五)校园环境建设
1.提升校园绿化品位,以现有绿化为基础,大量引进植物品种和数量,本着绿化与观赏并重,以乔木为主体,乔灌、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
2.依据校园景观设计,完成北大门水面景观建设和校园山坡景观长廊建设。 3.加强后续建设工程的环境建设,建设一块,绿化一块,美化一块。 (六)平安校园建设
认真研究探讨学院治安及综合治理的新方法,大力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活动,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群防群治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治安防范体系,营造和谐平安校园。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建设、量力而行
在严格执行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现有财力和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校园基本建设、文献资料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平安校园建设的投入。精心筹划建设项目,分期分批建设,本着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杜
8
绝重复建设、注重建设成本、厉行节约、注重节能的原则开展建设。
(二)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积极争取省财政投入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项目。利用市校合作、银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增加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服务求支持,以奉献求发展。
(三)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财政纪律,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强化管理,以管理促效益。加强项目的立项审查、论证、设计规划、招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完善各种手续和程序,杜绝违规和浪费现象,保证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加强图书文献、教育信息化队伍,普及文献信息技术教育
加强图书文献、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图书文献、教育信息化支撑与保障体系,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普及文献、信息技术教育,鼓励学生利用文献、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文献、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认真落实和强化包保责任制,完善校园安全稳定防范体系,加强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落实技防升级和联动机制,加大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
8
附表:
铜陵学院“十二五”期间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年 度 2011 2011 2011 项 目 名 称 市校共建网球场 第二生活区5#楼学生公寓 教工住宅4#楼人才楼二期 工程 工科实验楼 (逸夫楼) 第二生活区学生公寓6、7#楼 新区围墙建设工程和东大门、2011 北大门建设工程以及北大门水面景点改造工程和市政管网开通 2011 2011 2011 2011 2012 2013 2013 2014 2011-2015
8
建 设 面积(㎡) 0.31万 1.2万 0.32万 预算资金(元) 政府出资 1440万 500万 集资建房 3000万(其中邵氏捐备注 建成 建成 建成 2011 2万 赠500万、省政府配开工 套500万) 2011 3万 3000万 开工 其中围墙 2.1公里 800万 开工 艺术楼工程 水电配套 教学楼工程 学生第三食堂及后勤楼 老校区全面改造工程 学生公寓 大学生活动中心 图书馆扩建工程 校园道路绿化景点配套工程 1.5万 1.5万 0.8万 1万 0.6万 1.2万 2300万 500万 1800万(其中市校合作资金配套500万) 1600万 500万(市校合作资金配套500万) 1200万 900万 1440万(其中市校合作资金配套500万) 500万 开工 开工 开工 开工 开工 开工 开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