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07年12月2007,29(4):466—469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journalofoilcropsciences天然抗氧化剂对仪一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王明霞,黄凤洪。,刘昌盛,王江薇,黄沁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摘要:采用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分别考察了不同纯度、不同添加量的天然VE、茶多酚、鞣花酸、竹叶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得出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为:90%茶多酚>82%鞣花酸>50%茶多酚>竹叶黄酮,在添加量为0.05%时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最好;Rancimat法较Schaal烘箱法更直观、快速简便,试剂损耗小。关键词:天然抗氧化剂;a一亚麻酸乙酯;烘箱法;Rancimat法中图分类号:¥37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84(2007)04--0466一04Studyonantioxidativeeffectsofnaturalantioxidantsto0c—ethyllinolenateWANGMing—xia,HUANGFeng—hong。,LIUChang—sheng,WANGJiang—wei,HUANGQin—jie(0玎CropsResearchInstitute,CAAS,430062Wuhan,China)Abstract:Theantioxidativeeffectofnaturalantioxidants,includingthenaturalvitaminE,ellagicacid,teapolyphenols,bamboo--leavesflavonoids,ona—ethyllinolenatewerestudiedbyschaal—ovenmethodandthatantioxidantiveeffectsofnaturalantioxidantson Rancimatmethod.Theresultsshoweda—ethyllinolenateinorderwere90%teapolyphenols>82%ellagicacid>50%teapolyphenols>bamboo—leavesflavonoids.a—ethyllinolenatecouldbestablizedbyadding0.05%naturalantioxidants.Comparedoventoschaal—method,RancimatmethodiSfaster,moreconvenientandeasier.Keywords:Naturalantioxidant;a—ethyllinolenate;0yenmethod;Rancimat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延缓或减慢油脂氧化的物质,已报道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或合成化合物有几百种[1 ̄3]。20世纪70年代,人们试验发现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会引起动物肝脏增大,并有致癌的可能性,而天然抗氧化剂以其天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防腐保鲜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其开发利用更成为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热点[1 ̄3]。已知来源的天然抗氧化剂有甘草抗氧化剂、茶多酚、VE、V“植酸及植酸钠、鞣花酸、竹叶黄酮、芝麻酚等[4 ̄9]。a一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癌变机率等作用,具有很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但由于其含有三个双键,易受氧、光、热等的作用而发生氧化变性[10|,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可通过在a一亚收稿Et期:2007—01—04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基金(2007—17)麻酸中添加抗氧化剂,延长其货架期。本实验采用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研究了天然VE、茶多酚、鞣花酸、竹叶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在不同浓度、不同添加量下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同时比较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特点。1材料与方法a一亚麻酸乙酯:纯度70%,购自河南利诺生化有1.1主要材料与仪器限责任公司。天然Vt:纯度50%,购自武汉凯迪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茶多酚:纯度50%、90%,由常州中新绿叶产品有限公司提供。鞣花酸:纯度82%,由山东庆云恒信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竹叶黄酮:纯度8%、15%、24%,由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简介:王明霞(1981一),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研究。*通讯作者:黄风洪(1965一),男,湖北江陵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油料加工技术研究。E—Mail:huangfh@oilcrops.an万方数据 王明霞,等: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467提供。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培养箱:德国Heraeus公司。743氧化稳定性测定仪:瑞士Metrohm公司。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1.2实验方法1.2.1Schaal烘箱法将样品置于63℃±1℃的培养箱中,定时取样检测样品的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1.2.2Rancimat法称取一定量口一亚麻酸乙酯,用743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在110。C条件下不断通入空气,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来确定诱导时间的长短。1.3分析方法过氧化值的测定:按《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5538)。硫代巴比妥酸值(TEP值)的测定:称取109样品于蒸馏瓶中,加入1:2盐酸2mL,调节pH至1.5,加入液体石蜡2mL,连接水蒸汽蒸馏装置,蒸馏10min,收集馏液于5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水定容。取其中5mL加入TBA试剂5mL,摇匀后置沸水浴中30min,冷水浴中冷却10min,在532nm处测定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定量。 Rancimat法:按((Fatandoilderivatives—FattyAcidMethylEsters(FAME)-Determinationofoxidationstability(acceleratedoxidationtest)》(BSEN14112:2003)。2结果与讨论2.1Schaal烘箱法测定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oc一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2.1.1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氧化稳定性的比较称取相同质量的a一亚麻酸乙酯(过氧化值3.51meq/kg),添加0.05%(w/w)的天然抗氧化剂,包括纯度50%天然Ve,50%和90%茶多酚,82%鞣花酸,8%、15%和24%竹叶黄酮,以食品常用添加剂TBHQ(添加0.01%)作为对照,以q一亚麻酸乙酯(AI。A—EE)为空白。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通过图1、2可以看出:除天然Ve外,其它天然抗氧化剂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a一亚麻酸乙酯的稳定顺序为:TBHQ>90oA茶多酚>82%鞣花酸>50%茶多酚>24%竹叶黄酮>8%竹叶黄酮>15%竹叶黄酮>空白>天然Ve。本实验得出天然VE具有加速氧化的作用,这与张志强等【11]得出的天然Ve可以提高a一亚麻酸乙酯稳定性的结论有一定的不同,是否由于本实验添加的天然Ve浓度较低(50%)所致,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万 方数据OO000加掩mM挖mO80604020Ol2345678910ll1213141516时间Time/d+ALA—EE+vE+TBHQ一82%鞣花酸一15%竹叶黄酮+50%茶多酚(Ellagicacid)(Bamboo—leaves(Teapolyphenols)flavonids)—90%茶多酚一8%竹叶黄酮(Tea一24%竹叶黄酮polyphenols)(Bamboo-leaves(Bamboo-leavesflavonids)flavonids)图1不同抗氯化剂对ALA—E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Fig.1EffectofdifferentantioxidantsonthestabilityofALA—EE.,璺∞E≮趔《∞卜时间Time/d+ALA—EE--4t--TBHQ+vE一50%茶多酚(Tca一24%竹叶黄酮一82*,4鞣花酸polyphenols)(Bamboo—leaves(Ellagicacid)flavonids)—一15%竹叶黄酮一8%竹叶黄酮--*-90%茶多酚(Bamboo—leaves(Bamboo-leaves(Teapolyphenols)flavonids)flavonids)图2不同抗氧化剂的ALA—EE的TBA值变化Fig.2EffectofdifferentantioxidantsTBAvalueofALA—EE2.1.2相同天然抗氧化剂不同添加量对a一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的比较挑选15%竹叶黄酮、50%茶多酚、82%鞣花酸三种天然抗氧化剂,分别添加0.02%、0.05%、0.08%(w/w)3个水平,进行实验,最终实验结果如图3~5所示。0—●一ALA—EEO+15%竹叶黄酮一1O(Bamboo-Icavesflavonids)O—▲一15%竹叶黄酮一2协¨H屹mO(Bamboo-lcavesflavonids)8O_卜15%竹叶黄酮一36O(Bamboo-Ieaves4Oflavonids)2OOl23456789lO时闽Time/d圈315%竹叶黄酮不同添加量对ALA—EE氲化稳定性的影响Fig.3Effectofdifferentdoses甜15%bamboo—leafflavonoidsonthestabilityofALA—EE468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OOOOO加博埔M屹O8O6O402OO时问Time/d图450%茶多酚不同添加量对ALA—EE氯化稳定性的影响Fig.4Effectofdifferentdosesof50%teapolyphenolsthestabilityofALA—EE0O加掩m0OOH地mO006OO0:OO时间Time/d图582%鞣花酸不同添加量对ALA—E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Fig.5 Effectofdifferentdosesof82%ellagicacidthestabilityofALA—EE通过图3~5可以看出,82%鞣花酸和15%竹叶黄酮具有相似的规律,随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效果相同天然抗氧化剂不同纯度对a一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的比较实验比较了茶多酚不同纯度∞们∞∞∞∞们∞0图6竹叶黄酮不同纯度对ALA—E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Fig.6Effectofbamboo-leafflavonoidspurityonthestabilityofAeA—EE万 方数据OOOOO加培¨H挖mO8O6O4O2OO图7不同纯度茶多酚对ALA—E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Fig.7EffectofteapolyphenolsthestabilityofALA—EE通过图6、图7得出结论:茶多酚纯度增加,抑制纯度效果接近,无显著差别。每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都Rancimat法测定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称取至少39的a一亚麻酸乙酯,添加0.05%的天时间的长短。最终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I添加不同天然抗氯化剂的oc一亚麻酸乙酯的诱导时间Table1Inductiontimeofdifferentnaturalantioxidantsa—ethyllinolenate通过表1得出几种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d一亚麻酸乙酯氧化效果更好;对竹叶黄酮来讲,三个是从植物成分中提取出来的,是一混合体系,例如在茶多酚中还含有儿茶素等,由于所含的其它成分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作用不确定,最终表现是一个综合结果,导致各种纯度的天然抗氧化剂在纯度与效果上并无一个统一结论。2.2增强,在0.08%时最佳;50%茶多酚在添加量为0.05%时对a一亚麻酸乙酯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效果。其余每种抗氧化剂的添加浓度与抗氧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无相似规律。2.1.3然抗氧化剂,置于743氧化稳定性测定仪中,110℃加热,不断通入空气,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来确定诱导50%、90%,竹叶黄酮不同纯度8%、15%、24%在同一添加量0.05%时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氧化稳定性的作用效果。氧化稳定性结果为:TBHQ>90%茶多酚>82%鞣王明霞,等:天然抗氧化剂对Q一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469花酸>50%茶多酚>24%竹叶黄酮>15%竹叶黄酮>8%竹叶黄酮>空白>天然Ve。Rancimat法得出的结论与烘箱法接近,只有竹叶黄酮三种纯度对a一亚麻酸乙酯氧化稳定的作用效果有一定差异。2.3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的比较烘箱法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实验周期长、化学试剂消耗量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相较与烘箱法,Rancimat法操作简便、实验快捷、试剂消耗量小,结果更加直观,仪器却比较昂贵,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Rancimat法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值得加以推广。3结论比较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研究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作用效果,发现茶多酚、鞣花酸、竹叶黄酮对a一亚麻酸乙酯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a一亚麻酸乙酯氧化稳定的作用效果顺序为:90%茶多酚>82%鞣花酸>50%茶多酚>竹叶黄酮。天然Ve对a一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不佳。不同的天然抗氧化剂由于本身成分的特点,在纯度和添加量上并没有特定的结论,但是在添加量为 0.05%时,就可起到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天然抗氧化剂由于本身的特点,在油脂与脂肪酸中的溶解度受限,还有特殊的香味,需要通过分子化学修饰等手段改进它在油脂及其延伸物中的溶解度Dz,133及其它特性,使其在油脂及其衍生物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万 方数据参考文献:[1]谭仁祥.植物成分功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C23曹平.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油脂氧化的研究进展[J3.中国油脂,2005,30(7):49—53.[33彭辉.油脂、含油食品的氧化、抗氧化以及抗氧化剂口].食品工业,2004,3:34—36.[43游见明,刘达玉.茶多酚对棕榈油抗氧化性的研究[J3.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4):38—39.[5]李海波.茶多酚的应用与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2):12—15。[63张红雨,郑纪庆,姜洪君.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理论探讨口].中国油脂,1998,6:45—46.[73沈建福,张英,徐维娅.竹叶黄酮糖苷的水解及其苷元的抗氧化性能研究[J3.中国粮油学报,2001,16(4):14—17.[81王卫良,李普选,周宇雄.L一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新型营养抗氧化剂的合成研究[J3.中国油脂,2005.30(2):56-58.[9]李庆,姚凯,谭敏.新型天然抗氧化剂——鞣花酸[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1,34(4):10—13.E103黄惠琴,鲍时翔.多不饱和脂肪酸酯分离与纯化技术进展[J].中国油脂,1999,24(2):32—34.[11]张志强,张海满.天然维生素E对胡麻油及a一亚麻酸的抗氧化作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41—42.[12]高永贵,王岳飞,杨贤强,等.脂溶性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其增效剂的研究[J3.中国粮油学报,2000,15(3):54—58.[131邓泽元,余迎利,黄建龙.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3.食品科学,2001,22(11):37—39.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明霞, 黄凤洪, 刘昌盛, 王江薇, 黄沁洁, WANG Ming-xia, HUANG Feng-hong,LIU Chang-sheng, WANG Jiang-wei, HUANG Qin-jie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2007,29(4)1次

1.谭仁祥 植物成分功能 2003

2.曹平 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油脂氧化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5(07)3.彭辉 油脂、含油食品的氧化、抗氧化以及抗氧化剂[期刊论文]-食品工业 2004(03)4.游见明;刘达玉 茶多酚对棕榈油抗氧化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04)5.李海波 茶多酚的应用与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02)

6.李庆;姚凯;谭敏 新型天然抗氧化剂--鞣花酸[期刊论文]-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1(04)7.张红雨;郑纪庆;姜洪君 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理论探讨 1998(06)

8.沈建福;张英;徐维娅 竹叶黄酮糖苷的水解及其苷元的抗氧化性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1(04)9.王卫良;李普选;周宇雄 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新型营养抗氧化剂的合成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5(02)10.邓泽元;余迎利;黄建龙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1(11)11.高永贵;王岳飞;杨贤强 脂溶性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其增效剂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0(03)12.张志强;张海满 天然维生素E对胡麻油及α--亚麻酸的抗氧化作用[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13.黄惠琴;鲍时翔 多不饱和脂肪酸酯分离与纯化技术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1999(02)

1.沈建福.康海权.陈亚琪.陈秋平 油茶果壳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0(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lzwxb200704021.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