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概3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毛概3

一.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

1. 三大改造的失误在于不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准答案:错 2. 后来的改革证明当初的三大改造搞错了。() 标准答案:错

3.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标准答案:对 4. 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完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

5. 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标准答案:错 6.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合作化。() 标准答案:对 7.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标准答案:对

8. 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标准答案:错 9. 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苏联模式”。() 标准答案:错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5分。 (得分:0.0)

11.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 )() 标准答案:B A.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2.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 标准答案:B A. 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B. 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 C.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D.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

13. 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是( )() 标准答案:A A. 保存富农经济

B. 没收其土地,保护其工商业 C. 消灭富农

D. 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1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标准答案:D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5.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 )() 标准答案:D A. 人民民主专政 B.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C.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生产

1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标准答案:B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7.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 )() 标准答案:B A.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B.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

C.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非独立的社会形态

1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 标准答案:C A. 把圈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 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

C. 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 照着马列本本去做

19. l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 )() 标准答案:D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中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 ( )() 标准答案:B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三. 多选题 注:每题2分。 (得分:0.0)

21.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有( )() 标准答案:ABC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家庭承包

2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的同时并举包括 ( )() 标准答案:ABCD A.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 C.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24. 土地问题解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 标准答案:BC A. 中国人民同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 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与国民经济急待恢复之间的矛盾

25.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 A.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 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 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26.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没收官僚资本

B. 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7.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 标准答案:ABCD A. 委托经销代销 B. 委托加工 C. 计划订货 D. 统购包销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标准答案:ACD A.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进入了过渡时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29.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 )() 标准答案:ABCD 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 C. 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 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0. 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成和巩固的首要条件是( )() 标准答案:AB A.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一.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

1. 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苏联模式”。() 标准答案:错

2. 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完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 3.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标准答案: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件巨变。() 标准答案:对

5. “四马分肥”是改造手工业的基本原则。() 标准答案:错

6. 三大改造的失误在于不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准答案:错 7. 后来的改革证明当初的三大改造搞错了。() 标准答案:错 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对抗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9. 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标准答案:错

10.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合作化。() 标准答案:对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5分。 (得分:0.0)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 ( )() 标准答案:B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1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 )() 标准答案:B A.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3.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 )() 标准答案:B A.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B.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

C.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非独立的社会形态

14.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 标准答案:A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5. 在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 )() 标准答案:A A. “四马分肥” B. 定息 C. 核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16.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标准答案:D A. 发展生产力 B. 变革生产关系 C.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1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标准答案:B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8.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 标准答案:B A. 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B. 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 C.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D.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

19. l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 )() 标准答案:D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中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 )() 标准答案:D A. 人民民主专政 B.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C.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生产

三. 多选题 注:每题2分。 (得分:0.0)

21.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 A.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 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 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2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标准答案:ACD A.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进入了过渡时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24.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2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进行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26. 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标准答案:ABC A. 互助组 B. 供销合作社 C. 生产合作社 D. 公私合营

27.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所得税 B. 企业公积金 C. 工人福利基金

D. 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28.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没收官僚资本

B. 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标准答案:BCD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的同时并举包括 ( )() 标准答案:ABCD A.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 C.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一.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

1. 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完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4.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标准答案:对 5.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剥削阶段制度被消灭的标志() 标准答案:对 6.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标准答案:对 7. 后来的改革证明当初的三大改造搞错了。() 标准答案:错

8. 三大改造的失误在于不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准答案: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件巨变。() 标准答案:对

10.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人民民主专政。() 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5分。 (得分:0.0)

1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 标准答案: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1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 )() 标准答案:C A. 加工定货 B. 统购包销 C. 和平赎买 D. 公私合营

13.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 标准答案:C A. 把圈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 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

C. 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 照着马列本本去做

14.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 )() 标准答案:B A.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B.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

C.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非独立的社会形态

15. 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 ( )() 标准答案:A A. 计划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16.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标准答案:D A. 发展生产力 B. 变革生产关系 C.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17.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 标准答案:A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8.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标准答案:D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标准答案:A A.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0. 在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 )() 标准答案:A A. “四马分肥”

B. 定息 C. 核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三. 多选题 注:每题2分。 (得分:0.0)

21.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有( )() 标准答案:ABC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家庭承包

22.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有( )() 标准答案:ABCD A.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B. 国营经济的壮大

C. 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23.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 A.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 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 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24.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没收官僚资本

B. 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5. 土地问题解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 标准答案:BC A. 中国人民同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 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与国民经济急待恢复之间的矛盾

26.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标准答案:ACD A.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进入了过渡时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28. 毛泽东晚年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最主要错误是 ( )() AC

A.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标准答案:

B.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C. 阶级斗争扩大化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9.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 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D. 证明了马列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所得税 B. 企业公积金 C. 工人福利基金

D. 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一.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

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标准答案:对

2.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人民民主专政。() 标准答案:错 3. 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标准答案:错 4.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土地所有权从农民私人所有转化为集体共同所有。() 标准答案:对

5. 三大改造的失误在于不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准答案:错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对抗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9. 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完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件巨变。() 标准答案:对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5分。 (得分:0.0)

11.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标准答案:D A. 发展生产力 B. 变革生产关系 C.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标准答案:B A. 对抗性的 B. 非对抗性的 C. 不可调和的

D. 针锋相对的

13. 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是( )() 标准答案:A A. 保存富农经济

B. 没收其土地,保护其工商业 C. 消灭富农

D. 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1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标准答案:D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5.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标准答案:B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6.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 标准答案: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17. l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 )() 标准答案:D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中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 ( )() 标准答案:B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19.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标准答案:A A.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0.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 标准答案:A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三. 多选题 注:每题2分。 (得分:0.0)

21.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所得税 B. 企业公积金 C. 工人福利基金

D. 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22. 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成和巩固的首要条件是( )() 标准答案:AB A.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23.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 标准答案:ABCD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没收官僚资本

B. 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5. 毛泽东晚年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最主要错误是 ( )()AC

A.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B.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C. 阶级斗争扩大化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6.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有( )() 标准答案:ABC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家庭承包

27.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标准答案:AB A.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 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 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2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标准答案:BCD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的同时并举包括 ( )() 标准答案:ABCD

标准答案:

A.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 C.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30.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进行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一.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

1. 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完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 2.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标准答案:对 3. “四马分肥”是改造手工业的基本原则。() 标准答案:错 4. 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苏联模式”。() 标准答案:错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6.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错误的,因为70年代末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准答案:错

7.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土地所有权从农民私人所有转化为集体共同所有。() 标准答案:对

8. 后来的改革证明当初的三大改造搞错了。() 标准答案: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标准答案:错

10. 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5分。 (得分:0.0)

11.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标准答案:D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2.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 标准答案:B A. 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B. 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 C.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D.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

13. 在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 )() 标准答案:A A. “四马分肥” B. 定息 C. 核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14.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 )() 标准答案:D A. 人民民主专政 B.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C.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生产

15.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 标准答案: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16. 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 ( )() 标准答案:A A. 计划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17.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 A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标准答案:B A. 对抗性的 B. 非对抗性的 C. 不可调和的 D. 针锋相对的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 ( )() 标准答案:B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0.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 )() 标准答案:B A.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 多选题 注:每题2分。 (得分:0.0)

21.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标准答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22.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 )() 标准答案:ABCD

A.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 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D. 证明了马列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有( )() 标准答案:ABCD A.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B. 国营经济的壮大

C. 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2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标准答案:BCD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 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成和巩固的首要条件是( )() 标准答案:AB A.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26.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 标准答案:ABCD A. 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 和平赎买的方式

C.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 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主义为过渡形式

27.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的同时并举包括 ( )() 标准答案:ABCD A.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 C.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标准答案:ACD A.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进入了过渡时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29. 土地问题解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 标准答案:BC A. 中国人民同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 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与国民经济急待恢复之间的矛盾

30.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 )() 标准答案:ABCD

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 C. 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 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