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石油QHSE管理形式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QHSE管理分析

首先,在安全管理中应有的基本概念是绝对的安全状态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从人的安全思想意识还是物的安全状态,都是在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判断取舍,使之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这种取舍往往在死亡与重伤之间、重伤与轻伤之间、轻伤与不受伤之间,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与自己多做准备之间,省事与麻烦之间,规程与习惯之间。

QHSE体系推进受阻挠的因素分析因素 a安全管理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想要做的好就要付出更多的工作,可能是体力、可能是脑力,而原有的工作内容要求不变,时间不变,这就造成了工人的作业负担加重,目前公司管理会议、培训、班前讲话、每周一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利用都是休息时间,在机组长、其他部门长乃至项目经理心中实际作业时间都是不允许占用的,这往往造成了安全工作进行与工人的表面实际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冲突,直接表现就是对安全人员的抵触。

b安全管理基础支持不足

群体的安全意识水平制约安全意识。群体及为有联系的一群人,彼此之间的联系有直接的、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在个别人的意思落后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业,但在积极先进的思想在群里中不处于主导位置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即变为消极作用。

c 管理工作中的重复性工作造成的内耗

公司制定出的体系文件,未能及时彻底的贯彻执行。体系文件的意义在于给日常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这种依据的建立过程主要在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中体现。体系中应包含全部管理内容,涉及日常管理的各个角落,规范所有的工作过程、流程。

目前公司的体系中管理资源不能共享。例如重复性的收集人员信息、重复性的统计某项工作,各部门都在统计基础数据,内容形式十分相似,但由不同的人发出,形式不同,各部门都有充分的理由按本部门的执行,且周期性的重新统计,而不是对原有数据库进行更新;工作开展之前缺乏指导性意见,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而事后出于某项考虑要求对原有的资料进行整改,整改的过程仍是如此,经过多次的资料重新整理后,只完成了某一项统计要求,当需要统计其他项目时,工作又推倒重来 ,造成重复性统计。

改进方式应建立统一的信息收集整理渠道,由专人负责分析归档,内容全面,调取方便快捷。

公司体系贯彻执行难,原因有三:其一,体系的制定过程各部门未充分考虑可执行性,各项规定仅从大体流程上做出约束,执行过程中不是以体系为依据,而是以部门需要为依据,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因人而已,造成体系文件应用性不强;其二,贯彻力度不够,各部门人员仅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有所了解,并不与体系文件对照,往往发出与体系文件相悖的指令,令执行者不知所措;其三,执行者对体系文件不理解,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体系文件,工作中不知方向,只等上级指令执行,造成了恶性循环。

d 用于安全方面资金的使用问题

安全方面资金不明确。国内项目投标过程中,都明确标明用于安全投入所占的施工费用中的比例,但在费用提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各种原因,项目安全管理资金往往被占用、挪用,安全投入仅限于工服、安全帽等劳保用品和标语的制作,而作为大型设备的保护装置、安全设备的购买、因安全工作需要导致的措施费用往往在是施工中并不体现,安全资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使用途径和管理人员。考虑到项目总体成本,用于安全的投入大部分作为了项目的经营利润,与投标要求不符。

QHSE管理的阶梯式发展

QHSE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但改进的工作应是 阶梯式发展,而非线性改进。管理的理念、方法、手段应与当前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管理水平及配备的资源相适应。空有高的思想意识,而配备的资源(费用、器材)达不到,只会让人失去对公司的信心,形成抱怨造成工作氛围的不稳定;而只配备资源,思想意识与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会造成工作的无序,则会造成缺乏前瞻性导致工作无序,往往工作进行到某一步骤时才开始发现器材未携带至工作现场,造成工作的延误,或存在侥幸心理,弃工作程序而不顾。

QHSE体系的推行改进并非某一个人可推动,相对封闭的项目来说整个项目成员都是体系运行的动力,而工作职权大小与体系运行推动的能力大小相呼应,而领导层所处的地位注定其体系推动的主导力量,责任越大,推动体系运转的能力越大;几个项目、分公司构成了

总公司体系运行的环境;范围继续扩大,扩展到某一行业甚至族群社会。同一行业内QHSE体系管理水有高下之分平,但仍处于同一阶段,不可能存在革命性的差异。就目前国内现状而言化工行业、石油行业、电子加工制造、汽车制造、医疗、建筑行业存在安全管理概念,但仍不完善,其他行业QHSE管理水平仍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这些行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安全管理方面相对重视而质量管理水平一般;科技含量高的集约化产业对质量管理的水平相对重视,而安全管理水平一般;发达国家QHSE管理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在高速的发展中积极学习探索,力求与世界接轨,从发达国家中借鉴经验,已经开始学习建立完善自有的QHSE管理理念,而贫穷国家因社会形态的制约,而无QHSE管理的概念。

之所以称之为阶梯式发展,是因为QHSE管理必须与社会人群的主体意识相适应。人群的主体意识是量变的积累过程,而体系的推动变革是质变的体现。如欧美电影中反应的吸烟镜头、开车系安全带镜头,甚至打磨、爆破戴护目镜、手套等镜头都是因为社会主体意识达到或接近这一水平而后在电影行业产生的影响;而中国随着汽车行业发展,交通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加大使有车的人意识到自身安全的重要,在社会的引导下,开始注意到安全带的重要性,对此广电总局要求影视作品中开车必须系安全带;同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出了除必要的剧情要求外不得出现吸烟镜头既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又是对社会环境的推动(马季在春节晚会上的表演)。

整个行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决定了QHSE管理体系的发展

必须是阶梯式,而非直线上升的。

目前公司一线员工的QHSE管理的主体意识停留在安全就是穿工服和迎检,质量管理意识就是监理的底线;而非是自主的要求的。但这种意识的形成与公司、行业甚至中国社会整体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1、管理层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活干的怎么样?工期内能不能完成?效益怎样?怎么能再节省点成本?工人有没有偷懒?

2、工人关注重点是这次出来能赚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回家?奖金能不能发?下一个项目去哪?

3、安全管理人员的关注点除了工人的关注点还包含XX部门又发文了没有?

关注人思想状态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安全设施是用于弥补人的不安全思想动态的保障。

安全管理的自主意识:

什么是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自己的潜意识中的计划。 积极的自主意识即为我想干什么?我怎么干?我不能怎么干? 消极的自主意识即为他让我怎么干就怎么干。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主意识,但在团队中具有指挥权限和能力的人,由于在一次次的组织活动中或成功的经验中,将个人自主意识灌输为全体团队的自主意识,这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决定因素是指挥人员的QHSE意识水平。

在工作中如果积极意识作为主导,在布置工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安全因素,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准备器材、安排施工计划,而非是

事情到眼前才发现不符合安全规定,安全物资没准备, 但此时已晚,工期条件不允许,客观因素限制,意识中便会出现这次就先这样,下不为例,一次次的下不为例,造成安全意识水平,管理水平不能够上升。

安全员的作用

安全员,应对全体人员生活工作环境、人员、财产安全负责,负责安全资源的落实,梳理工作流程,不受工期、成本管理约束,自安全理念出发,落实安全管理步骤。

自管理角度讲,安全应是自主的,自发的,而非他人强加的;因此安全员的作用,意在灌输管理理念,是意识在施工人员身上入脑入心,在施工中灵活应用,提前准备。

安全员自身应加强学习,做好事前提醒工作,而非在工作进行中喊停做整改。学习的内容包括收集整理法律法规,寻找安全生产遗漏点,观察整理共性的不符合规程,对施工关键点位的步骤做出布置,进行培训。

整理工作流程,文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推动体系的运行。 关键人员的作用

关键人员指的是,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种,团队的直接负责人,个人工作中的自身。因工作环境变化而变化,跟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在工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改正工作方法,做出判断,排除他人干扰。

在自身负责的范围内,培养自主意识,属地管理应落实到自身行

动上,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场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做一些清洁、整理、发明创造来改善工作环境;从心理因素来将,个人对别人提出的关于自身工作的问题,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而自主的创造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应急的概念

a 应急信息传递模式未能建立

应急信息传递应尽可能的简练准确,且能够全面反映出此时的状态,包含周围环境的对事件的影响和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身所采取的措施,事态发展的大致走向等内容。目前应急管理中应急过程的实施环节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可以作出更好的变更,随意性较大,所谓应急预案制定的基础是工作便利和现有的条件,实施过程中并未固定应有的资源,制定应急计划的人员往往不参与实际工作管理,实际工作管理的人员不了解应急预案内容,对应急资源随意调动,工作中没有站在应急准备应常态化的角度。

b 应急资源配备不足

专用的应急资源配备存的过程存在缺陷。应急资源是工作实施前应准备到位的。而目前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应准备的资源毫无概念,往往敷衍了事,将使用的中的施工设备直接划为应急资源。对于需要采购的应急物资往往集中在一点救伤药品、防汛编织袋、灭火器等等小件物资;对于应进行的大型的设备改造、社会资源配置、高级的应急装备限于资金方面根本不会提出,也不会被批准。这就造成了应急的准备往往只在纸面上进行。

安全管理在工作的位置

安全管理的工作应是渗透到工作中的各个角落,是工作的一部分,占用的应为工作时间,而非休息时间,一切的会议、培训、演习都等同于工作。在工程准备阶段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并合理安排关键的领导岗位及关键的操作岗位开展相关的分析总结及培训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