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受力计算(正式16mm钢带) (2)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盖梁抱箍法施工受力计算书

第一部分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

一、施工设计说明 1、概况

武胜嘉陵江特大桥引桥长488m,共有16个桥墩,除16#交界墩为空心薄壁墩外均为为双柱式(单幅),墩柱上方为盖梁,中间设置系梁。盖梁为长14.55m,宽2.0m,高1.8m的钢筋砼结构,如图1。

图1 盖梁正面图(单位:cm)

2、设计依据

(1)汪国荣、朱国梁编著施工计算手册 (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3)盖梁模板提供厂家提供的模板有关数据。 (4)规范和标准。

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 1、支架设置

支架支撑设计为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2mm)制成, 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50cm,采用30颗8.8级M24高强螺栓连接。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8mm厚的高强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抱箍上放置I56b主梁,主梁上设置间距50cm 2[14槽钢做分配梁,其上放置底模。

2、模板及支撑

模板采用“墙包底”模式,模板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小楞采用间距30cm的[10槽钢,肋板高为10cm。侧模高190.6cm,在肋板外设2组2[16水平背枋,背枋中距125cm,上背枋距模板顶中距40cm,下背枋距模板底中距25.6cm。水平背枋外侧设置间距150cm2[16组合槽钢背楞,其上下端设置φ25mm精轧螺纹钢拉杆,上下拉杆间距200cm。为确保模板的稳固,在模板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

底板分配梁上。底模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

5、防护栏杆与与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采用在地面用L75×5mm角钢、架管及钢丝网(侧面防护)、钢板网(底部)加工成的L型骨架平台,分节段吊装至盖梁分配梁上拼装而成。型加工成型宽80cm、高120设在分配梁悬出端。平台截面图下图:

14#铁丝网 间距2mφ48*3钢管5mm厚钢板网φ12钢筋L75*5角钢图2 盖梁施工平台断面图

平台断面图(标准阶段长6m)

第二部分 盖梁抱箍法施工受力计算

一、设计检算说明 1、设计计算原则

(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2、计算时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以做安全储备。

3、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先进行压力试验,满足要求后方使用。 二、侧模支撑计算 1、力学模型

采用midas civll建模,侧模单块标准长度为3m,建模时仅取单面4.5m节段作受力计算,其中侧模与底模接触位置考虑仅受压支撑。qm为砼浇筑时的侧压力,T1、T2为拉杆承受的拉力,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图3 侧模计算模型图

2、荷载计算

砼容重按25kN/m3,钢材容重按78.5KN/m3考虑; 砼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按4kPa; 砼浇筑时的侧压力:qm=Kγh

式中:K---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2; γ---砼容重,取25kN/m3; h---有效压头高度。

砼浇筑速度v按0.5m/h,入模温度按20℃考虑。 则:v/T=0.5/20=0.025<0.035

h=0.22+24.9v/T=0.22+24.9×0.025=0.843m qm= Kγh=1.2×25×0.843=25.29kPa 考虑荷载分项系数,侧模最大荷载为:

q=1.2×25.29+1.4×4=35.95kPa

图4 侧模荷载图

侧模各组件受力分析结果如下:

图5 侧模骨架应力计算结果图

图6 侧模面板应力图

图7 侧模面板变形图

有:

σmax=86.5MPa<[σ]=145Mpa,

fmax=1.1mm<[f]=L/400=5.0mm及模板3mm变形要求 满足强度、刚度及模板规范要求。 三、底模及分配梁受力计算

采用间距0.5m工2[14槽钢作横梁,横梁长4.0m。在墩柱部位横梁设计为特制钢支架,该支架由[14型钢制作,每个墩柱1个,每个支架由两个小支架栓接而成。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14三角支架。

1、荷载计算

(1)盖梁砼自重:q1=1.2×25×1.8=54kPa (2)施工荷载、振捣荷载:q2=3.5kPa 2、力学模型及计算结果(3m节段)

图8 分配梁及底板应力分布图

图9 分配梁及底模骨架受力变形图

图10 底模面板受力应力分布图

图11 底模面板受力变形图

有:σmax=91.7MPa<[σ]=145Mpa

fmax=1.9mm<[f]=L/400=5.5mm及模板3mm变形要求 满足强度、刚度及模板规范要求。 三、主纵梁受力计算

主纵梁采用2I56b工字钢,单根工字钢荷载如下: 砼荷载:梁端q1=1.2×0.9×2×25/2=27kN/m 等厚段:q2=1.2×1.8×2×25/2=54kN/m 振捣荷载:q3=1.4×2×2/2=2.8kN/m 人群荷载:q4=1.4×1.5×2/2=2.1kN/m 侧模、底模、分配梁荷载: q5=5kN/m

合计:梁端均布荷载:36.9kN/m 等厚段:64.9kN/m

图12 主梁受力应力图

图13 主梁受力变形图

图14 主梁受力支承反力图

有:σmax=147.4MPa<1.3[σ]=188.5Mpa fmax=17.1mm<[f]=L/400=21.1mm 支反力为:RA=RB=443.4KN 满足要求。 四、抱箍计算 (一)、荷载计算

每个盖梁按墩柱设2个抱箍体支承上部荷载,由上面的计算可知: 支座反力RA=RB=443.4kN,一个抱箍受力为886.8kN。 该值即为抱箍体需产生的摩擦力。 (二)、抱箍计算

1、抱箍对柱体压应力计算

螺栓数目计算(取8.8级M24高强螺栓), 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P=886.8kN

抱箍所受的竖向压力由抱箍与墩身砼间静摩擦力抵抗,则钢带对墩柱的压应力为

1KN/BD,

式中:

K----载荷安全系数,(抱箍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取K=1.7); B----钢带宽度,B取500mm D----墩柱直径,D=1800mm;

1KN/BD

=1.7*2956*1000/(500*3.14*1800)=1.78MPa<=14MPa 式中:

c=砼墩柱抗压强度容许值,其值不大于0.8Rab,墩柱砼标号为C30,施

b工中考虑凝期因素,取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25号,轴心抗压强度Ra=17.5MPa,=0.8Ra=14 MPa。

2,钢带内应力2

1)由受力分析可得

bcσBt2201Brsind2Bt

σ1化简得2=1r/t

式中:

r----墩柱半径,r=900mm; t----钢带厚度,t=16mm; 代入计算得:

θσBt22=100.1MPa<[σ]=145 MPa 图15 抱箍受力分析图

2)、钢带剪应力τ τ=RA/(2S1)

=(886.8*1000)/(2×8000) =55.43MPa<[τ]=85MPa 3)、根据第四强度理论

σW=(σ2+3τ2)1/2=(100.12+3×55.432)1/2 =138.7MPa<[σW]=145MPa 满足强度要求。 3、螺栓计算 1)螺栓拉力

钢带拉应力为2=100.1MPa,则单侧螺栓拉力为: Pb=A.σ2=8000×100.1/1000=800.8kN

15条M24的高强螺栓的拉力产生。即每条螺栓拉力为: N1=Pb/15=800.8/15=53.4kN2)、螺栓需要的力矩M

A、由螺帽压力产生的反力矩M1=u1N1×L1 u1=0.15钢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L1=0.015力臂

M1=0.15×53.4×0.015=0.120KN.m

B、M2为螺栓爬升角产生的反力矩,取升角为10° M2=μ1×N′cos10°×L2+N′sin10°×L2 [式中L2=0.011 (L2为力臂)]

=0.15×53.4×cos10°×0.011+53.4×sin10°×0.011 =0.196(KN·m)

M=M1+M2=0.120+0.196=0.316KN·m

所以要求螺栓的扭紧力矩M≥31.6(kg·m) 施工时,螺栓扭紧力矩按40kg.m控制。 4、钢带加工长度计算: 半个钢带生产量为: △L=(σ2/E)(πr)

5

=100.1×3.14×900/(2.06×10) =1.4mm

加工时取两抱箍间距为20mm,则半个抱箍长度为:2806mm。 5、焊缝设计及计算

1)、焊缝受力计算

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接,刚才为Q235钢,焊缝形式为角焊缝。计算时,假设上下翼缘板焊缝承受全部弯矩,并将弯矩华为一对水平力,竖向焊缝承受全部剪力。半个抱箍单侧焊缝承受竖向压力为:

V=RA/2=443.4/2=221.7kN

M=V.e=221.7×0.1=22.17kN.m (e为受力点距抱箍外侧面距离,取0.1m) 翼缘焊缝收受水平力为:

H=M/h=22.17/0.5=44.34KN (上下翼缘板中距,取0.5m) 2)翼缘焊缝强度计算 σf1=H/he1lw1

=44.34×103/(0.7×8×300) =26.4Mpa 式中:

he1:焊缝有效宽度,取0.7hf; hf:焊角尺寸,取8mm; lw:焊缝长度,取300mm。 3)腹板侧焊缝计算 τf=V/(2he2lw2)

=221.7×103/(2×0.7×8×480) =41.2MPa

4)螺栓压力作用下焊缝受力

螺栓压力由所有焊缝承担,其中水平焊缝4条,竖向焊缝2条 σp=P/(∑helw)

=800.8*103/[0.7×8×(4×300+2×480)]

=66.2Mpa

5)、翼焊缝强度为: σ翼=(σf12+σp2)1/2 =(26.42+66.22) =71.3Mpa

221/2

σ腹=(τf+σp) =(41.22+66.22) =78.0Mpa

均小于焊缝160Mpa的强度设计值。满足施工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