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类材料审题训练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第一讲:单句名言
单句名言是这类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类,考生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
1、 通句意:细读材料,整体理解句意。
2、 明主体: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明确材料涉及的主题对象、限定的主要背景。
3、 抓关键:句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寓意的、又或是让人费解的 一些词往往是理解名言深刻含意的关键所在,应加以关注。
4、 联现实:联实现实生活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5、 辨关系:注意句中一些关联词,体会关键词或各个分句之间蕴含的关系。
6、 定立意:正确解读材料明白“要我写什么“之后,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我能写什么”,确定“我要写什么”。
【示例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作文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通句意:欣赏自己的美,欣赏他人的美,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2、 明主体:美、“天下大同”之境界。
3、抓关键:反复出现的“美”字
4、联现实:“美”可以理解为美德,长处,优势,甚至具体到优秀的文化等。
5、辨关系:四句话,实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第三个层次为“天下大同”。第一、二两个层次应是基础,第三个层次是结果。
(所以如有考生只写“美”,什么是美,怎样美,或自然景物之美,表明未能读懂材料,此类作文应判为四类卷,如有考生只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或每点都写,但都写不透,表明未能抓住材料中心,此类作文应判为三类卷,如考生能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角度而写,应判为二类卷以上。当然这只是从审题的角度考虑,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立意、选用材料和文采上下浮动判分。)
6、定立意: “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德,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每个人都可以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的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外国的优秀文化,勇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互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
【示例二】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所有动物当中,最聪明的是人,最愚蠢的也是人。”
【作文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 通句意:人是最聪明也是最愚蠢的动物。
2、 明主体:人
3抓关键: “聪明”和“愚蠢”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可有时候它们偏偏就交融在一起
难分彼此。常言道:物极必反。聪明到了极致,极有可能也就登上了愚蠢的巅峰;而聪明者,有时却又以愚蠢的面目出现。《红楼梦》中有一句评说王熙凤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道出了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悲结局;而古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则又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我们惯常认为的“愚蠢”也许正是最聪明的表现。
4、联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本应当一步步向着智慧的顶峰迈进。可是,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上可入太空,下可潜海底;我们可以攻克一种又一种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我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杂交,制造出许多新鲜的物种和食品……但是就在同时,人们却又污染着赖以生存的大地、海洋和空气,使多少美好家园变成无人居住的“癌症村”;人们制造着最先进的杀人武器,让莱篮子、食品柜被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充斥……人类,实在难以用一个“聪明”或“愚蠢”来形容!
5、辨关系:“是……也是……”,可见 “聪明”和“愚蠢”之间是辩证关系,理解被“聪明”包裹着的“愚蠢”和表现为“愚蠢”的“聪明”;
6、定立意:人类是聪明与愚蠢的统一体
(古今中外,多少自以为聪明(事实上他们不少人真的具有较高的智商)的统治者、倒行逆施者在挖空心思损人利己的同时,也在愚蠢地挖掘着自我埋葬的墓穴;必须看到那些被高贵者视为“愚氓”的普通百姓默默地创造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人类历史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这些“卑贱者”的心血和汗水!)
【示例三】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有能力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作文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通句意:世上只有老鹰或蜗牛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
2、 明主体:金字塔的顶端
3、 抓关键:“金字塔顶端”、“蜗牛”、“老鹰”都是有寓意的。“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4、 联现实:生活中,一类人有着超群的实力,很容易成功;而另一类人,天资一般,但凭着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勇气照样能取得成功。
5、 辨关系:“一种是……一种是……”表明是选择关系。
6、定立意:着眼于蜗牛:脚踏实地并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 就能“到达金字塔顶”。
着眼于老鹰: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
着眼于蜗牛和老鹰: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
(附:参考题目: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训练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 通句意: “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2、 明主体:“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
3、 抓关键:“光明”和“阴影”既是费解处,也有寓意。
4、 联现实: “光明”可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
5、 辨关系: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
6、定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训练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和感悟。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文章。
1、 通句意: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2、 明主体:我的人生选择(人生态度)
3、 抓关键:“在地面步行”和“在云端跳舞”有寓意。
4、 联现实:“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
5、 辨关系:“在……不在……”,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6、定立意: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那么,本次作文能不能反向立意呢?有学生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反向求新,沿着这个思路不断追问:凭什么只能在地面上步行,而不能在云端舞蹈呢?然后拟制出这样的题目《既要贴地而行,更要云端舞蹈》《云端的舞步》等,笔者认为,这样的立意也是可以的,这些立意比正向立意更具新意,更能彰显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们在立意时,已然跳出了材料的桎梏,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俯视材料,然后得出不俗的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