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37卷第1期 2018年2月

d〇i:10.3969/j.issn. 1006 -9690.2018.01.008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Vol. 37 No. 1

Feb. 2018

p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

雷华平1姚杰1张辉1冯纪南”

(1.湘南学院药学院,湖南郴州423043;.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郴州423043)

采用相容解度法研究P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羟丙基-P -环糊精与薄荷醇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考察不

同环糊精与薄荷醇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探讨包合过程的机理和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糊精与薄荷醇 包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c和熵均小于零,说明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较低温有利于形成包合物,与p -环糊精 相比,羟丙基-p -环糊精对薄荷醇的包合作用更好,且与薄荷醇形成的包合物的溶解度更大。

关键词包合物;薄荷醇;p -环糊精;羟丙基-p -环糊精;热力学参数中图分类号:〇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9690(2018)01 -0037 -04

Solubilization and Thermodynamics of Menthol with p-cyclodextrin

and Hydroxypropyl-p-cyclodextrin

Lei Huaping1,Yao Jie1, Zhang Hui1,Feng Jinan2

(1.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43,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43, China)

Abstract The inclusion effects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changes of p - cyclodextrin (p - CD) and hydroxypropyl - p - cyclodextrin ( HP - p - CD) ) with menthol were studied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and driving - power through the inclusion reaction. The phase solubilit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the soluble effects of cyclodextrin with menthol and the changes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com-plexation. The solubility was

improved when menthol was

complexed

with

HP-J3-CD

bility enhancement and the stability constant of menthol using HP-J3-C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enthol using p-C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of menthol-p-CD and menthol-HP-p-CDcan form spontaneously along the stability of inclusion complex.

Key words inclusion complex; menthol ; p-cyclodextrin; hydroxypropyl - p - cyclodextrin ;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with

the

release of heat. Lower temperature

was benefit

o

t

薄荷醇为薄荷挥发油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消 炎、止痒、镇痛、防腐、调味等用途[2],其特殊风味能 使食用者口气清新。因此,薄荷醇被广泛用于饮料、 糖果、糕点及牙膏、香皂、卷烟、化妆品中。此外,在 多种非处方药中添加薄荷醇,除有润肤、利尿、健胃 还可缓解身体各种肌肉痉挛及疼痛,同时可通过促 透作用而影响配伍药物的疗效[1_2],薄荷醇的特性 使得它可广泛作用于口腔、鼻腔、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人体多个部位。由于薄荷醇易

挥发性,低水溶性导致稳定性较低,大大增加了其在 各领域应用的困难,因此最大化地发挥薄荷醇的使 用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重点。

本实验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不同环糊精对薄荷醇 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 化,旨在为研制薄荷醇的环糊精包合物制剂提供参考。

1

仪器和材料

紫外分光光度计(UV-6100PC,上海美普达仪

收稿日期:2017 -03 -08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3111);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B2016092)。作者简介:华平(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化学研究。E-mail:audenlei@163.cm *通讯作者:冯纪南(195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研究。E - mail: czffjjnn@163. com

37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第37卷

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YP2002,上海越平科学仪 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 4,国华电器有 限公司);高低温振荡培养箱(HZQ-X500C,上海一 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AUY220,日本岛 津公司)。

P - CD和HP - p - CD(均购自山东滨州智源生物

100mL 瓶, 水 , 0.0050

mg/mL,0. 0125 mg/mL,0. 0225 mg/mL 的薄荷醇

100 mL母液,备用;分别向母液中加人HP - p - CD 0.004 5,0.010 8,0.019 7 g,超声 5 mi 使之溶解并 以水为溶剂定容至刻度,用0. 45 ^m微孔滤膜过滤,

550nm

; 配 母 , 母

以相 科技有限公司);薄荷醇(购自吉安市天源药用油厂); 液中加入 p -CD 0.003 6,0.008 7,0.016 0 /,

同方法测定吸光度A。测得在p - CD和HP - p - Xt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和95%乙醇均为分析纯。

22.1

方法与结果

⑶中薄荷醇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24 ±2.17)% 和(99. 23 ±1.79)%。

2. 2

薄荷醇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薄荷醇标准液的配制:精密称定100. 0 mg经五 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的薄荷醇,以乙醇为溶剂定容 于100 mL量瓶中,得到1.0 mg/mL的母液,备用。

精密吸取母液 0. 10,0. 20,0. 40,0. 60,0. 80,

1.0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以1: 1体积比的

薄荷醇相溶解度的测定

精密称取p -⑶和HP - p - CD,配制成不同浓

度的水溶液;取上述水溶液各10 mL,置于25 mL容 量瓶中,加入过饱和量的薄荷醇,再将不同浓度的混

合液置于37 °C的恒温条件下振荡包合3天;取上清 液,0.45 ^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经适当稀释后, 在波长550 nm处测吸光度A,根据标准曲线线性回 归方程分别得出不同浓度的环糊精溶液下对应的薄 荷醇的浓度;以p-CD及HP-p -CD浓度(mmol/

L)为横坐标,混合液中薄荷醇浓度为纵坐标,得出该

乙醇/水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勻;分别取lmL各浓度 溶液,加入10 mL试管中,加5 mL比色剂5 mg/mL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硫酸溶液(1.6体积浓酸/1 体积水)[3],摇勻后置于沸水中准确加热2 min,于自

温度下薄荷醇/HP - p - CD和薄荷醇/p - CD的相

来水中冷却2 min,以比色剂+醇水混合物为参比, 溶解度图;改变测定温度,同法操作,再分别求出温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50 nm处测定吸光度A 度为37 C和45 C时不同浓度的CD溶液下对应的 值;以薄荷醇浓度(C)对A回归,得薄荷醇溶液的标 准曲线方程为 c = 151.515A-4.197, =0.994 9,线 性范围为20 ~100叫/mL。

2.1.2 加样回收率实验

薄。

薄荷醇在不同浓度p - CD和HP - p - CD中的

溶解度及增溶倍数如表1和表2所示。

精密称取薄荷醇0.0005,0.0012,0.0022 /,置

表1薄荷醇在p - CD中的溶解度及增溶倍数表

p - CD浓度/

(mmo/L,)

0

薄荷醇浓度/(mmol/L)25C

3.9794.7055 7256.6497.328.3019.217

薄荷醇浓度/薄荷醇浓度/

增溶倍数

(mmol/L) 37C(mmo/L,) 45 C

04.01104.1021.1825.5751.3905.6821.4395.7031.4226.0041.6716.8321.7037.2351,937.9787.9861.9892.0868.6982.1698.7832.3169.5879.8972.390表2薄荷醇在HP-p - CD中的溶解度及增溶倍数表

增溶倍数增溶倍数

薄荷醇浓度/

(mmol/L) 37C

3.98511.13116.8828.62737.50746.177

增溶倍数

薄荷醇浓度/(mmol/L) 45 C

4.14214.33620.11533.72444.44350.223

增溶倍数

0

1.32

2.20

4.426.178.3810.14

P - p -⑶浓度/(mmo/L,)

08.21

1.3851.4641.7641.9462.1412.413

24.2940.0056.0872.14

一 38 —

薄荷醇浓度/ (mmol/L)25 C

3.9719.01213.77223.13730.9841.863

增溶倍数

000

2.2693.4685.8267.80310.422.7934.2307.1849.41211.5883.4614.8568.14210.73012.125

第1期雷华平,等:P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

表1和也

表。在

均随温

明,在3〗

,薄

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这是因为HP - p - CD在水中的溶 解度(750 g/L)远远大于p - CD在水中的溶解度(18 g/L)。

薄荷醇与p - CD和HP - p - CD形成包合物的

图1和图2。

P-CD 及 HP-p-CD

中薄荷大。衍生物HP -,显著

p-CD与母体p-CD

25 (.37 (45 :'

20

10

HP-p-CD 浓度/{mmol/L)

图2

薄荷醇与HP-p-CD形成包合物的相溶解度图

表3

不同温度下薄荷醇与p-CD包合物的 相溶解度回归方程和稳定常数

回方

稳常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薄

p-CD 及 HP-p-CD:

上升,表明

图求出每条

在水

成可

包合物。根据 回归方程,根据公

,相当3,4-p-CD

,形向

-p

K(Lm〇l)

253745

表4

二 0.505 6尤 + 4. 347 6,r2 二0.9800r:

0.517 9^+4.618 3,r-=

235.22232.61

式,其中是薄 醇与p- 所示。

中的固 2 =0.9699

上的截距,可 温度下薄荷

包合物的稳定常数,纟

,薄

228.59= 0.522 4* +4.785 1,2 =0.9655:

温 薄何醇 HP - p -CD包合物的

相溶解度回归方程和稳定常数

稳常

由上可知,随着温 和薄 成薄

-

温度/°c

回方

= 0.510 2* +3.389 1,2 =0.9896:

= 0.579 1 +4.674 7,2 =0.9941:

K(Lm〇l)

-:HP-p-CD包合物的稳定常

包合物的趋势减弱,包合

HP - p - CD对薄

253745

307.30294.32272.71,即Vant’ t

—39 —

方向进行。 -CD包合物。

作用明显强于p-CD,稳定常数也 薄

二0.638 4x +6.473 6,22 =0.9822:

2.3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依据稳定常数K与温度T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第37卷

Hoff方程InK = - Ai//Rr + AS/R,作出不同温度下 的稳定常数都不太大,薄荷醇-HP - p - CD包合物 为272 ~ 307 L/md,而薄荷醇-p - CD包合物仅为 228 ~235 L/md,说明环糊精分子与薄荷醇分子之 间的作用力较弱,衍生物HP - p -⑶的包合能力 比母体p-CD强。但是,如果K值太大,将导致药 物很难从包合物中解离出来发挥作用,因此K值并 不是越大越好,必须根据制剂目的确定适宜的

K。

薄荷醇与p - CD和薄荷醇与HP - p - CD在水 溶液中的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变化是AG和A/为 薄荷醇与P - CD及HP - p - CD包合反应的InK -1/T图,并求出其线性回归方程。在实验温度范围

内(25 ~45 °C),可以认为Atf和AS是与温度无关 的常数[4_5]。由回归方程的斜率(-Ai//R)和截距 (AS/R)分别求出反应的标准培变和熵变AS。其中

R为摩尔气体常数,

Gibss - Helmholtz 公式 AG = A// - TAS,求得包合过

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AG。所得数据详见表5、。

表5薄荷醇与p-CD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温度/

K/(L •

A//(KJ •

AS/(J •

AG/(KJ •

Cmol'1 )mol'1 )mol-1 • K-1)

mol'1 )25235.22-13.932-0.09- 3.90537232.61-13.932-0.09- 3.90445228.59

-13.932

-0.09

- 3.903

表6薄荷醇与HP - p - CD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温度/K/(L •

A//(KJ •

AS/(J •

AG/(KJ-Cmol ~1 )mol ~1 )mol- • K-)

mol ~1 )25307.30-14.521-0.07- 4.50037294.32-14.521-0.07- 4.49945

272.71

-14.521

-0.07

- 4.498

由表中可得出,薄荷醇与P -⑶及HP - p -

CD的包合反应中焓变(A/)、熵变(AS)、吉布斯自

由能变化(AG)均为负值,表明包合过程为放热应。3

讨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p-CD和HP-p-CD对薄荷醇都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在不同温度下, 薄荷醇的溶解度均随p - CD和HP - p - CD的浓度 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在CD浓 度相同的情况下,薄荷醇的溶解度也相应增大。 p - CD由于受自身溶解度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薄荷醇的溶解度,同时也限制了其增溶 作用。

薄荷醇对p -⑶和HP - p -⑶的相溶解度研 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薄荷醇的溶解度均随p -CD和HP-p - CD的浓度的增加而呈不同程度 的增加,p-CD和HP-p-CD与薄荷醇形成的可 溶性包合物的摩尔比均为/1。随着温度的升高, 薄荷醇与p - CD和HP - p - CD形成包合物的稳定 常数K值均降低,表明混合液中形成包合物的趋势 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包合物中的客分子可能越 来越多的离开主分子的空囊而进入水相。实验测得 一 40 —

绝对值较大的负值,AS为绝对值很小的负值。这表 明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常温常压下可自发形成包 合物,降低温度使反应向包合物生成的方向进行,因 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及 制备工艺。在包合物中,p-CD和HP-p-CD将 薄荷醇限制在分子囊中,使其自由度降低,从而包合 体系的混乱度减小,熵值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二定 律,熵值减小不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但较大的负焓 极大的补偿了熵变值小的不利,因此在3种实验温 下, 包合过

AG 都

。 然热 变

为负值,但比一般的化学反应热小,表明主分子和客 分子在进行包合作用时,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 应,故没有形成共价键、离子键等化学键,因此p - 环糊精与薄荷醇的包合主要是一种物理过程。从经 典的疏水性相互作用的模型中可以得出,体系的焓 只稍有增加,而体系的熵则会大量增加,显然整个过 程是由熵驱动的。由此可见,包合物的形成并不是 一种经典的疏水性作用。因此,分子间氢键和范德 华力可能是环糊精与薄荷醇形成包合物的主要作用 力,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作用导致其空腔中的水分 子之间不能充分形成氢键而具有非常巨大的焓值。 所以如果体系的焓有大幅度的下降则可能是因为极 性比水小的薄荷醇分子替代了疏水空腔中富焓的水 分子。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包合作用可以看成是之 前存在于环糊精空囊中的水分子被薄荷醇分子取代

的过程,p -⑶和HP - p -⑶分子空腔中的富焓 水的释放是包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5

结论

薄荷醇能分别与p -⑶和HP - p -⑶在常温 常压下自发形成包合物,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较低 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包合物的生成是一 种焓驱动的物理过程,主要是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

(下转第50页)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30]

张颜.滇重楼茎叶总皂苷抗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药效学的

第37卷

抗肿瘤作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 37(5) : 46 -50.

[34] 韦蒙,许新恒,李俊龙,等.滇重楼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优化

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10) : 1794 -1800.

研究[D].昆明:昆明医学院,2〇11.

[31] 许新恒,康梦瑶,匡坤燕,等.滇重楼茎叶总皂苷抗肝癌

HePG2细胞活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 5(8): 1865 -1870.

[32] 杨福冬.滇重楼茎叶总皂甙抗BGC823胃癌模型药效学及机

制研究[D] •昆明:昆明医学院,209.

[33]李 菊,张荣平,贺智勇,等.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皂苷的

[35] 卜伟,赵君,沈志强,等.滇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总皂苷

止血、镇痛、抗炎作用比较[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 21(bl0) : 370 -372.

(上接第4页)

力作用的结果。薄荷醇与2种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 能够増加药物的溶解性,特别是HP - p - CD能够显 著提高薄荷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得到的包合物的稳

定性也优于薄荷醇-p - CD,说明衍生物HP - p -

CD比母体p - CD对薄荷醇有更强的包合能力。

[2]

药学,2011,9(5)362 -365.[3] [4]

李祥,刑文峰.薄荷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

彭姣凤,李建成,李庆廷,等.高效装载的水溶性薄荷醇微胶囊

的制备研究[]•中国食品添加剂,207 (5) :4 -98.[J]•重庆大学学报,2009,32(6) :654 -657.

[5] KIM H S, KIM J H. A two - step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from

the intersection chords [ J ].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1(22)787 -798.

王建华,冯静•超分子材料环糊精与布洛芬包合的热力学测定

参考文献:

[1]陈光亮,佘玉宝,李冬梅.薄荷油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

概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 :33 -34.

(上接第43页)

[]徐永红,申仁花,李东浩,等.延边地区臭冷杉精油化学成分的

研究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4) :39 -42.[5 ]

LIU W , ZHOU Z C , SHI H B , et al . Actions of relieving cougher moving phlegm and antiasthma of essential oil in Abies nephrolepis [J]Chin Tradit Herb Drugs,1990, 2(6) : 268 -271.[6]

BAKKALI F,AVERBECK S,AVERBECK D,et 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 A review [ J ]. Food Chem Toxicol, 2008, 46(2) : 446 -475.[][][]

尹有干.冷杉针叶提取物促生长作用及抑菌活性研究[D].合 月巴:安徽农业大学,2014.

方纪,侯林英,侯祥瑞.冷杉的开发与利用概况[].长春大学 学报,2006(2)67 -69.

方洪壮,赵晨曦,周恩宝.小兴安岭7种松叶挥发油GC-MS 数据的分析[].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4):40 -484.[10]薄采颖,郑光耀,宋强.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针叶精油的化

学成分比较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0(6) :5 -50.

[11] 王威,闫喜英,师海波,等.气相色谱法测定臭冷杉挥发油中

醋酸龙脑酯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4(3) :244 -246.

[12] 王威,赵志兰,牛志多,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臭冷杉挥发

油中柠檬烯含量[]中草药,2003,34(7):605 -607.

[1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通则2204.

[4]孙啸涛,张锋国,董蔚,等.GC-MS/SIM法测定芝麻香型白

酒中3 -甲硫基丙醇中国食品学报,2015(2) :214-222.

[15] 雷书凤,王海燕,苑泉,等• SPE-GC-MS/SIM测定水节霉发

生地河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科学研究,2014(6): 670 -675.

[16] 关皓月,赵霞,孙会敏.GC-MS/SIM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

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国新药杂志,2013 (4): 482 -485.

一 5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