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云南⼤理古城导游词

云南⼤理古城导游词

  作为⼀位出⾊的导游⼈员,就有可能⽤到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种对旅游景点进⾏历史的、⽂化的、审美的解读的⽂体。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云南⼤理古城导游词,欢迎⼤家分享。

  云南⼤理古城导游词1

  ⼤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脚下,距⼤理市下关13公⾥。⼤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82年),是全国⾸批历史⽂化名城之⼀。

  ⼤理⽩族⾃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府⼤理市,是中国⾸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然保护区。全州国⼟⾯积2.95万平⽅公⾥,总⼈⼝328万,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50%,⽩族占总⼈⼝的三分之⼀。  ⼤理历史悠久,⼭河壮丽。唐宋时期先后建⽴的“南诏国”、“⼤理国”等地⽅政权延续500年,⼀度是云南政治、经济、⽂化的中⼼。全州可供观光旅游景点达130多处。苍⼭洱海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剑川⽯宝⼭唐代⽯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与中国四⼤佛教名⼭齐名;巍宝⼭系南诏发祥地,有规模宏⼤、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加之独特的旅游条件,海外媒介将⼤理誉为 “东⽅⽇内⽡”。

  云南⼤理古城导游词2

各位游客:⼤家好!

  欢迎来到云南⼤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下⾯就让我来为⼤家介绍⼀下云南⼤理古城。

  ⼤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82年),占地⾯积3平⽅公⾥。

  ⼤理为1982年2⽉8⽇公布的中国⾸批24个历史⽂化名城之⼀。⼤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化的中⼼,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物保护单位,承载着⼤理历史⽂化、宗教⽂化、民族⽂化,是⼤理旅游核⼼区。  历史沿⾰

  西汉元封⼆年(前109年),设置叶榆县,⾪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理相继建⽴过南诏、⼤理国两个地⽅政权。唐开元⼆⼗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刚⼭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

  唐贞元四年(779年),⽪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苴咩城,即⼤理旧城。

  唐天复⼆年(902年),南诏权⾂郑买嗣夺权,建⽴“⼤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7年),杨⼲贞扶持赵善政建⽴“⼤天兴国”,随后⼜⾃⽴为王,建“⼤义宁国”。

  后晋天福⼆年(937年),段思平于⽺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理。  元朝灭⼤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理,⼤理路改为⼤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理”⼆字是集郭沫若书法⽽成。  1982年2⽉8⽇,公布⼤理为中国⾸批24个历史⽂化名城之⼀。  ⽂物遗存  古城楼  1、⽂献楼

  ⽂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年(1701年)所题的“⽂献名邦”匾额,故名⽂献楼。⽂献楼为两层歇⼭式⼟⽊⽯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族建筑特⾊。  2、五华楼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3、南城楼

  南城楼称双鹤楼⼜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雄伟的建筑,是⼤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各长约1500⽶、⾼6⽶、厚达12⽶。城门上“⼤理”⼆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理时亲笔所提,“⼤理”是国号,意为“⼤治⼤理,富国兴邦”之意。  4、北城楼

  北城楼,⼜称“安远楼”。北城门⼜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城楼的屋顶采⽤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等级的重檐歇⼭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古书院  1、西云书院

  西云书院位于⼤理市古城⽚区城内,⼤理市第⼀中学内。书院建于清代,原为杨⽟科私⼈府第。《西云书院》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是典型的⼤理古建筑,对研究⼤理教育史、清末历史、古建园林具有重要的价值。  2、⼤理府考试院

  ⼤理府考试院位于⼤理古城博爱路北段东侧,是清代滇西北童⽣考举的场所。⼤理府考试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理城内西北⾓,于清同治⼗年(公元1871年)迁⾄现址。1985年,被⼤理市⼈民公布为⾸批重点⽂物保护单位。  古庙宇  1、天主教堂

  ⼤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教堂。教堂由巴黎外⽅传教

  会法⼈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门、通道、⼆门和礼拜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式结构,外⾯双层皆偷⼼,顶施彩绘藻井,⼤门⽃拱挑檐歇⼭顶,⼆门与教堂相连。堂前为门楼,双层,中间⾼两头低,采⽤⽩族实⽊结构建筑形式,由狮、象、龙、凤等瑞兽⽃拱挑檐。1985年,被⼤理市⼈民公布为⼤理市重点⽂物保护单位。

  2、督教堂

  ⼤理古城教堂由传教⼠韩纯中于1914年(1904年)建盖。当时称“中华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理教合⼀会”。1980年,⼜更名为“⼤理古城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理古城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拱形⼤门进⼊东西两道⼆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结构、四撇⽔⽡屋顶,四⾯墙壁均由⽯头垒砌⽽成。2008年,被列为市级⽂物保护单位。  ⼤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称“⼤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位于⼤理以北1.5公⾥苍⼭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形,四周有⽯栏,栏的四⾓柱头雕有⽯狮,其东⾯正中有块⽯照壁,上书“永镇⼭川”四个⼤字,颇有⽓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69.13⽶,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为⾸批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理国时期的佛教⽂物,具有极⾼

的维护价值。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是南诏⽴国时的都城。南诏在751年和7年与唐王朝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776年,为“⽴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4⽇,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公布为全国第⼀批重点⽂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地⾯遗迹保存较好、有较⾼的历史价值,被列⼊“⼗⼀五”期间全国百项重⼤遗址项⽬名录。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是⾃由游览时间,祝⼤家旅途愉快!玩的开⼼!

  云南⼤理古城导游词3

  ⼤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化的重要发祥地之⼀。西汉汉武帝在⼤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02年)、⼤理国

(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化中⼼;清初设迤西道、⼤理府等。由于⼤理⽂物古迹众多、⽂化艺术丰厚,被誉为“⽂献名邦”、“西南的敦煌”。⼤理还是蜀⾝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化以及汉、藏、彝、⽩、纳西、傣等民族⽂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化特征,有“亚洲⽂化⼗字路⼝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理⽩族⾃治州,是全国唯⼀的⽩族⾃治州。  南城门

  前⾯这⼀座雄伟的城楼便是⼤理古城最古⽼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字,传说⽩族的祖先是循着⼀对双鹤的⾜迹来到这块风⽔宝地的,意思是“⼤理是仙鹤开拓的疆⼟”,所以南城门⼜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称为“南门古楼”,⽃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理”⼆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理时所题。南城门是⼤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六朝古都”—⼤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段城墙⽓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8⽶,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地上先后建⽴了独⽴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说中脍炙⼈⼝的⼤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王朝和⼤理国时期的⼤中国、后理国,这⼏个王朝都以⼤理古城为都,所以说⼤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理⼀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化中⼼。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囊渡过了⾦沙江,翻越苍⼭灭了⼤理国,将云南⾏省省会迁移⾄今天的昆明。  ⼤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理,原为⽩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苴咩城”意为羔⽺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理地肥⽔美,就连娇弱的羔⽺都能在这⾥幸福地⽣长,可见⼤理⾃古以来便是⼀个适宜⼈类居住的风⽔宝地。唐⼤历⼗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苴咩城⽅圆⼗五⾥,外城“六街三市”为四⽅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交易。中间⼜筑了⽅四⾥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武⼤⾂的住所。南诏第⼗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了“⽅五⾥,⾼百尺,上可容万⼈”的五华楼;城西北⼜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程。后晋天福⼆年(937年)段思平建⽴⼤理国时,仍以⽺苴咩城为都城,并以“⼤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理。“⼤理”⼀词来源于南诏国第⼗⼀世王世隆的国号“⼤礼国”。“礼”与“理”谐⾳。段思平改为⼤理国,有改⾰旧制、推⾏礼制、⼤治⼤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理”⼀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的⽩族地区的专有地名。⼤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化中⼼,那个年代是古代⼤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00年时⼤理曾为世界上⼗四⼤都会之⼀,排名第⼗三位。当时奉⾏对外开放,⼤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化⼗字路⼝的古都”。

  如今的⼤理城,是明洪武⼗五年(1382年)在南诏、⼤理国的都城—⽺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体恢复了昔⽇的容貌。  ⽩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巷⼤都保留明清“三坊⼀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族居民特点:青⽡⽩墙、朴素⼤⽅、典雅别致、崇尚⽂化。

  所谓“三坊⼀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正房,两厢房;正房对⾯是⼀⾯墙壁。⼤理建房靠苍⼭、⾯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傍晚阳光照耀在这⼀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房⼦中间的院落最⼤,每辆房⼦相交处各有⼀个漏⾓天井,共四个,较⼩,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九峰⼗⼋溪间的鹅卵⽯,被聪明的⽩族⼈民信⼿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理有三宝,其⼀是“卵⽯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理⽤卵⽯砌墙的习俗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搭配、错缝垒叠、⼤头像内、⼩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砌墙⾓。技法包括:⼲砌、夹泥砌和包⼼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墙,⽤⼿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下了城楼,我带⼤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作为“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古⾹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分为⼆。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特产和⼿⼯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终⽇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理⽯;翡翠、⽊雕、⾦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帮你驮了;当地的⽩族⾦花,不仅温柔善良,⽽且能⼲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秀帅府(⼤理市博物馆)

  ⼤家请看,⼤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元帅府”,这⾥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领袖杜⽂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物。分别有“历史⽂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理⽩族扎染艺术馆”、“杜⽂秀图⽚展”、“⼤⼒重点⽂物保护单位图⽚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前最⼤的碑林,收集了⼤理国⾄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花碑”是⽤汉字记录⽩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族著名诗⼈杨黼所作,碑⽂主要咱送了⼤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的思想感情,需⽤⽩族语⾔才能朗读。  红龙井⽔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曾经有过⼀⼝⽔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活⽤⽔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就⽤“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个⽂化特⾊。

  ⼤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在于清凉⽢洌的苍⼭雪⽔,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这⼭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个动⼈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常孝敬⽼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晚,孝⼦梦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埋藏着⼀颗⽟⽩菜,可治百病;⽟⽩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诚⼼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按照⽼⼈的指⽰果然找到了⽟⽩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的孝⼦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菜,便冒充孝⼦来到红龙井,贪⼼的财主想把整颗⽩菜拔⾛,⼀时间地动⼭摇,红龙踩死了贪⼼的财主。从那以后⼤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03年,⼤理市以“红龙井与⽟⽩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个及⾷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体的⽔景⽂化休闲区。⽔仍是苍⼭流淌下来的溪⽔,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来;落差,则是古⼈的⼤智慧,⼏百年前造城就顺应⾃然,整个城市略微西⾼东低,⽆怪乎⼤理城⾃古“家家门前有流⽔,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了全长408⽶的红龙井⽔景街区,溪⽔轻轻抚过四个盘形⽯⽔槽,奔流向东。这⾥塑“孔⽅兄”寓意深长:⽅孔之中“⽔满则溢”,⽔代财,属于⾃⼰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的财就让它⾃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两旁的⼈⾏道分级⽽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花溅起,如⽟珠落盘,潺潺⽔声不绝于⽿。⼤家看,顽⽪的⼩孩追逐着跳过了⽔中的⽯头,有的还⼲脆脱掉了鞋⼦踏进溪⽔⾥,有的半蹲着戏⽔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去泼泼⽔,⼤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区。来,⼤家进⼊这个⼩亭⼦,这⾥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中⼼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菜”的传说;这边有“⼗⼆⽣肖图”,这⾥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的四根柱⼦上守护着⽟⽩菜呢!

  这⼀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酒吧、⼩餐馆,且⼤都将座椅放置在⽔边,如果有谁⾛累了,在⽵椅上歇歇,沏上⼀壶清茶,来⼏样美味或点⼼,约上⼏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夜晚来临,当⽔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晃动,景致更是迷⼈。坐在⽔边,不⽤弯腰,你的⼿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理,更适合⼀⼼向往“慢⽣活”节奏的忙碌都市⼈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理武庙

  您前⽅这块古照壁已经屹⽴了600多年,它长21⽶、⾼15⽶,属⼤理市重点⽂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曾有⼈说埃及⼈在⾦字塔⾥⽤镜⼦层层反光汇集阳光,⽽我们⽩族则是⽤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就是⼤理古城内⾹⽕最旺的地⽅—武庙会。

  ⼤门⽯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庙建筑。跨过此门,考⽣学⼦得神赐福,必定⾦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字体颜⾊为青⾊,背⾯则为蓝⾊,喻指从此步步⾼升,青出于蓝⽽胜于蓝。

  此为“⽯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位有麒麟、貔貅、⾦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家解释:据唐宋时期⽂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族称坝⼦(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理洱海坝⼦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各置⼀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三⽩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的守护本主,为幸福⽣活祈愿祈福。

  再穿⼀殿,⼜⼀⼴场,置道教四灵(青龙、⽩虎、朱雀、⽞武),后天⼋卦与⼆⼗⼋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设,可对照⽣⾠卦位找到⾃⼰的守护星⾠。

  我们眼前这座⽓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殿。进得⼤殿,对⾯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再熟悉不过了,关⽻,三国名将,⼀位武功盖世、⾼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的历史⼈物,堪称⼈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三位我们⽩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三尊⼤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千⾥。这可是头⼀回,⼤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族的⾃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死祸福的神灵。在⼤理⽩族地区,⼏乎村村寨寨有⾃⼰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民除害的英雄段⾚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等等。这是⼀种由神到⼈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打扮⼀新,杀鸡宰⽺,敲锣打⿎,载歌载舞将⼭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同欢度佳节。此风俗⼀直延续⾄今,⼀年⽐⼀年热闹,⼀村⽐⼀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五⽇,⼤理会举办规模很⼤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四⾯⼋⽅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乐,进⾏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态的庙会和民俗⽂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族本主⽂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