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应急预案编号:

XXXXXX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报批本)

编制单位 版 本 号

实施日期

批 准 页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精神,根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有效防范企业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强化事件管理责任,明确事件处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的控制事件的扩大和蔓延,减少员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的损失。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本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是我司根据【2013】17号要求对2012年编制的“******危险污染物应急预案”的修订,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版(版本号:HTBP-001-001-2013)。

公司各部门、车间必须组织员工认真做好学习、演练工作,依照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的规定,每年至少组织演练一次,使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有效遏制重大事件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预案于2014年01月08日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签发人(董事长签字):

年 月 日

目 录

目 录.......................................................................................................................... I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 ....................................................................................................... 1 1 总则............................................................................................................................ 1

编制目的 .......................................................................................................... 1 编制依据 .......................................................................................................... 1 事件分级 .......................................................................................................... 3 适用范围 .......................................................................................................... 5 工作原则 .......................................................................................................... 5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 6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 7

各部门体系职责 .............................................................................................. 8 外部指挥与协调 ............................................................................................ 12

3 预防与预警 ............................................................................................................. 12

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 12 预警行动 ........................................................................................................ 14

4 应急处置 ................................................................................................................. 16

先期处置 ........................................................................................................ 16 响应分级 ........................................................................................................ 17 应急响应程序 ................................................................................................ 18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 22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 26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 29

5 应急终止 ................................................................................................................. 30

应急终止条件 ................................................................................................ 30 应急终止程序 ................................................................................................ 30

6 后期处置 ................................................................................................................. 30

善后处置 ........................................................................................................ 30 评估与总结 .................................................................................................... 31

7 应急保障 ................................................................................................................. 31

人力资源保障 ................................................................................................ 31 资金保障 ........................................................................................................ 31 物资保障 ........................................................................................................ 31 医疗卫生保障 ................................................................................................ 32 交通运输保障 ................................................................................................ 32 通信与信息保障 ............................................................................................ 32 科学技术保障 ................................................................................................ 32 应急能力评估 ................................................................................................ 32

8 监督管理 ................................................................................................................. 32

应急预案演练 ................................................................................................ 32 宣教培训 ........................................................................................................ 33 责任与奖惩 .................................................................................................... 33

9 附则.......................................................................................................................... 34

名词术语 ........................................................................................................ 34 预案解释 ........................................................................................................ 35 修订情况 ........................................................................................................ 35 实施日期 ........................................................................................................ 35

10 附件........................................................................................................................ 36

附件 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 36 企业概况 ..................................................................................................................... 36

企业基本情况 .................................................................................................. 36 周边环境状况 .................................................................................................. 37 社会环境 .......................................................................................................... 38

环境标准 .......................................................................................................... 38 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 39 工艺流程简介 .................................................................................................. 42 主要生产设备 .................................................................................................. 56 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 .............................................................................. 58 公司现有环境治理设施 .................................................................................. 59 污染物排放口 .................................................................................................. 60 危险化学品运输 .............................................................................................. 60 10.2.风险识别 .......................................................................................................... 61

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及特性 .......................................................................... 61 毒物危害程度及火灾危险性确定 .................................................................. 74 危险化学品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 .................................................................. 76 主要危险单元识别 .......................................................................................... 77 风险等级的确定...................................................................................................... 78

环境风险等级的确定 ...................................................................................... 78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 79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范围 ...................................................................... 79 环境安全标准限值和最高允许浓度 .............................................................. 80 源项分析 .................................................................................................................. 80

最大可信事故 .................................................................................................. 80 泄漏量计算 ...................................................................................................... 81 后果计算及风险分析 ...................................................................................... 83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 88 事件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 89 风险管理 .................................................................................................................. 89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差距分析 ...................................................................... 89 应急池最小容积测算 ...................................................................................... 93

风险结论 .................................................................................................................. 94

附件 2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 96 附件 3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格式文本 ................................... 98 附件 4 厂区地理位置图 ............................................................................... 99 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 100 附件 5 厂区平面布置图 ............................................................................. 101 附件 6 雨污水管网图 ................................................................................. 102 附件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 103 附件 8 救援物资装备清单 ......................................................................... 104 附件 9 厂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图 ......................................................... 105 附件 10 厂区安全撤离路线图 ................................................................... 106 厂区外部安全疏散路线图 ............................................................................ 107 附件 11 公司制度 ....................................................................................... 108 附件 12 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 108 附件 13 其他附件 ....................................................................................... 109 环评批复及验收报告 .................................................................................... 109 废水排放执行标准函 .................................................................................... 109 环境监测报告 ................................................................................................ 109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 110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预案 ....................................................................................... 0 1 溶剂库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 1 2 废溶剂库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 15 3 合成药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 20 4 污水处理站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 32 5 锅炉房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 35 6 其他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 38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规范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过预案的实施,防止因组织不力、应急响应不及时、救护工作混乱等延误事件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1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施行;;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

(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113号; (10)《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08]324号;

(11)《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1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3)《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14)《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

应急〔2013〕17号;

(15)《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全省“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年”活动的通知》,福建省环保厅,闽环保应急〔2013〕25号;

(16)《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修订;

(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2011年; (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

(21)《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2013年2月5日; (22)《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保部令 第22号,2012年; (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25)《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2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7)《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2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31)《事件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 (32)《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2012年10月;

(33)《**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环保局,明环[2010]72号; (34)《**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政文[2004]140号); (35)《**市**区突发公共环境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5月9日发布; (36)《******国家一类新药来氟米特原料及其片剂技术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4年编制;

(37)《******国家一类新药来氟米特原料及其片剂技术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明验监字[2010]第035号;

(38)******环境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1.3 事件分级

1.3.1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件,或事件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件;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件;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3.2 本公司事件分级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参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规定的事件分级,针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序、影响范围、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为方便管理、明确职责,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从重到轻依次分为重大环境事件(I级公司级)、较大环境事件(Ⅱ级车间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Ⅲ级岗位级)。

(1)重大环境事件(I级公司级) 凡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件:

发生溶剂库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爆炸事件,影响范围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溶剂库、车间、危废存储间、仓库发生大型火灾等事件,其影响范围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污水处理站故障无法运行等事件而致使,其影响范围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

(2)较大环境事件(Ⅱ级车间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发生溶剂库危险化学品泄漏,且有发展为大量泄漏趋势的事件,影响范围在公司

控制范围内的;溶剂库、车间、危废存储间、仓库发生火灾事件,影响范围在公司控制范围内的;污水处理站运行异常等事件而致使,影响范围在公司控制范围内的:

(3)一般环境事件(Ⅲ级岗位级)

除重大环境事件(I级)、较大环境事件(Ⅱ级)以外的其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厂范围内现有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若产品、产量、原材料发生变化或改变生产工艺,必须重新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有:溶剂库原料桶发生泄漏、爆炸事件;溶剂库、车间、危废存储间、仓库发生火灾事件;污水处理站无法正常运行而影响周边环境。本预案适用于******突发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能力的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极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与社会影响相适应。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为本公司和其他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1.6.1 内部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本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是我司根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要求对2012年编制的“******危险污染物应急预案”的修订,包括了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或物质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综合应急预案是总体性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某一物质的具体预案,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完善。

本公司内部应急关系如下图 1-1。

溶剂库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废溶剂库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合成药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站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锅炉房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1.6.2 外部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针对**市辖区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是针对**市辖区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因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事件、危险化学品

其他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图 1-1 企业内部应急关系图

泄漏和固体废物污染事件、核与辐射事件等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善后工作、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针对**区辖区内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预警和报告、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等。本公司应急预案属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构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工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企业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本公司与**市环保局、**市**区安监局、**市**区消防大队等部门之间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在这些外部单位介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时,各应急组织单位将无条件听从调配,并按照要求和能力配置应急救援人员、队伍、装备、物资等,提供应急所需的用品,与外部相关部门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区***工业区其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图 1-2 企业外部应急关系图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建立了以董事长为总指挥的内部应急组织机构,具体体系构成见图2-1。各

部门组成人员见附件2。

董事长(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办公室

消防 抢修队环境监测队

治安警戒队 物资供应运输队周边单位工作队 医疗救护队 通讯联络队 2.1 各部门体系职责

2.1.1 指挥部及职责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董事长)

副总指挥:**(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总监) 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全面指挥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

环保管理员:协助总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协助现场总指挥做好事件报警、情况通报及事件处置工作。

生产总监:负责组织协调各系统的紧急停车和污染物应急处理方案的指挥工作,

车间救援队 各岗位班组救援队 图 2-1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在第二责任人不在现场时,履行第二负责人职责。

综合管理部经理:负责污染事件发生后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生产制部副经理:负责事件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污染物处理方案的协调工作。

污水处理站班长:负责污染事件发生后,污水的应急处理。

各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负责本车间(部门)事件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及污染物处理的应急指挥工作。

指挥部替岗说明: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副总指挥不在现场时由被授权的值班组长履行应急小组长职责。 指挥部职责:

(1)根据事件预防处理计划、事件类别、灾害程度等情况,制定事件应急救援最佳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指挥部的职责是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预案的级别; (5)决定是否发布应急救援联络信号;发布应急救援的命令; (6)根据事件情况确定事件处理措施;

(7)命令各分队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工作,向各个分队传达指挥部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联系和督促各队工作;报告各队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8)决定是否向周边单位和可能受到侵害的单位及时通报情况; (9)指导群众撤离危险区域;

(10)决定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 (11)组织事件调查;

(12)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3)尽快组织恢复生产。 2.1.2 应急救援办公室及职责

应急救援办公室为生产安全、环境突发事件灾难应急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由安委会主任担任。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小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

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件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6)负责员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及应急救援演练。

(7)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9)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备有如下资料:

①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②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质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

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2.1.3 消防抢险队职责

由制造部经理担任队长,成员有制造部副经理、机动车间主任组成。主要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以及抢救伤员。

(1)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根据事件情形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协助事件发生单位迅速切断事件源和排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

(2)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管道,控制事件,以防扩大;查明有无受伤人员及操作者被困,及时使受伤者、被困者脱离危险区域;

(3)现场指导抢救人员,消险危险物品,开启现场固定消防装置进行灭火; (4)负责现场灭火过程的通讯联络,视火灾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请求联防力量救援;

(5)有计划地开展灭火预案的演习,熟悉消防重点的灭火预案,提高灭火抢救的战斗力;

(6)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预测设备、管道泄漏部位,进行计划性检修,并进行封、围、堵等抢救措施的训练和实战演习。 2.1.4 治安警戒队的职责

治安警戒队由运保部经理担任队长,成员有设备部经理及车间主任组成,主要职责是划定现场的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负责疏散事件区域内

的群众和无关人员;负责救援运输车辆的畅通。

(1)发生事件后,治安队根据事件情景配戴好防护用品,迅速奔赴现场;根据火灾爆炸(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2)接到报警后,封闭厂区大门,维护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件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

(3)治安队应到事件发生区域封路,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 2.1.5 物资供应运输队的职责

应急物资配备队由物管部组成,物管部经理担任队长。等待指挥部安排应急物资采购和运输工作,如供应物资由采购科,物资运输及伤病员输送由公司车队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

(1)物资供应队在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工具;

(2)根据生产部门、事件装置查明事件部位管线、法兰、阀门、设备等型号及几何尺寸,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备件;

(3)根据事件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 (4)负责抢救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5)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运输。 2.1.6 医疗救护队的职责

医疗救护队由综合部经理担任队长,成员有厂医组成,主要职责是做好药品的准备工作;做好各种医疗救护方案的制订、落实工作;协助事件调查;每年组织救护人员学习和演练,并对医疗救护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中接到救护命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件现场,并分类进行救治。

(1)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2)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3)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4)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2.1.7 通讯联络队的职责

通讯联络队由公司环保专员和综合管理部组成。通讯联络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采取措施中断一般外线 ,确保事件处理外线畅通,应急指挥部处理事件所用 迅速、准备无误。

在紧急应变时通讯的正常,通知全厂员工紧急疏散;接受指挥部指令对外信息发布。

2.1.8 环境监测队的职责

环境监测队主要由污水处理站员工组成,本公司具有监测COD因子的能力,因此环境监测队主要职责COD污染因子的监测及配合外部监测部门的工作;协调事件调查;总结应急检测经验,做好现场配合工作,为指挥部提供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在本企业无法满足并提供环境监测工作时应急时做好与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申请支援联络工作。

2.1.9 车间代表队的职责

接到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安排紧急停车程序,防止事件扩大或蔓延,而后,指导工人正确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撤离到安全地带。协助事件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2.2 外部指挥与协调

通讯联络队设置专人负责对外联络,建立与**市环保局、**区安监局、**区消防支队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配合**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 预防与预警

3.1 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3.1.1 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

危险源的监测方式:危险源按照物质的分类为易燃液体、腐蚀品、压缩气体和液

化气体、自燃物品和毒害品五类危险物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公司现有危险化学品包含易燃液体、腐蚀品、毒害品等危险物质。公司主要采取巡检和检测方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

(1)废水总排口设置在线监控设施,监控因子有:流量、COD,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COD污染因子的数据,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2)溶剂库、废溶剂库、生产车间等重要岗位设置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生泄漏,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置;

(3)公司设置值班人员,对重点危险源(尤其是溶剂库、合成药车间等重要岗位)实行24小时巡回检查;

(4)制定危险废物管理制定和规范,严格进出库台账管理,严格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原则。

3.1.2 危险源监测、监控的管理办法

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对危险源主要每年检测一次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公司将危险源、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定期监控和考核。 3.1.3 预防措施

(1)安全防范措施

①危险物质的使用、贮运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严禁违法违规操作,严禁烟火,确保安全生产。溶剂库的原料均采用塑料桶或镀锌桶储存。

②溶剂库原料储存区均设置围堰,并设置雨水放空阀门,泄漏物可通过阀门纳入厂区应急池。储存区将原料用尽的空桶统一堆放,发生泄漏事件,可立即采取紧急围堵措施,将泄漏的物料抽至其它空桶中。地面洗消废水通过放空阀排入应急池。

③废溶剂库、剩余污泥储存间为危险废物暂存区,按危险废物暂存要求,设置门锁、危险废物标识,有专人负责值守。地面采用防渗处理,避免发生二次污染事件。

④公司根据雨水管网铺设情况,与污水处理站旁设立初期雨水收集池(110m3),并设立3个应急雨水切换阀门,将降雨的前15min降水收集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

⑤厂区应设应急池(356m³),设置雨水管网设置应急切换阀门,一旦发生突发情况,立即开启应急切换阀门 ,将泄漏物收集进入应急池,之后纳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达标后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另行处置。

⑥原料储存区除采取防火堤防护外,还设置消防栓灭火装置,消防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进入厂区应急池。

⑦溶剂库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型。溶剂库内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⑧厂区均匀分布设置消防栓,各车间、主要生产岗位配备灭火器等应急设施。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设置有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公司设立消防废水收集池(270m3),突发火灾事件时,现场抢险人员打开应急雨水切换阀门,消防洗消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进入消防废水收集池,事件终止后,消防废水通过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2)技术性预防措施

所有建筑物、设备、管道设置防静电接地设施。生产车间重要岗位和溶剂库原料储存区均设置消防、火灾报警器,进行24小时监控。

(3)对危险源采取的管理措施

对危险源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以及个体防护措施三方面,对重点部位、关键装置实行承包责任制,指定了公司级、岗位级的安全承包责任人,同时指定一名安全主管人员,负责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定期对承包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对特种设备、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装置定期检测校验,及时维护保养,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制定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责任制、应急救援预案和预案管理制度。每年对危险源进行一次全公司演练,岗位预案严格按照预案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通过演练持续改进。

(4)设置避险处和撤离线路,发生危险时及时安全撤离相关人员。厂内安全撤离路线图见附件10。

3.2 预警行动

3.2.1 预警的条件

本公司设定发布预警的条件如下: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2)污水处理站、水膜除尘器等污染治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3)对合成药车间的酯化、缩合、水解、环和、氯化、酰胺化、精制等生产工段和主要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生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阈值时;

(4)中药车间萃取及纯化工段等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

(4)二氯甲烷、甲醇等毒性易燃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发生生产安全事件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6)公司周边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到本公司情况下,公司应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3.2.2 预警措施

当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件的信息,确定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境检测部门(化验室)立即展开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在本企业无法满足并提供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时应急时应立即联络**市环境监测站申请支援工作;

(5)针对重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的充分有效。 (7)通讯预警措施:公司有关人员和岗位配备紧急 、固定 、24小时值守 ,以备应急通讯。

(8)报警预警措施:生产系统中超温、超压、紧急停车、电气超负荷报警。 3.2.3 预警解除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发布响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车间通报。预警可以升级、降级,当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可以予以解除。

4 应急处置

4.1 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先期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如切断污染源(具体可参考.1节),关闭废水总排放口,打开应急阀,启动截流措施等。同时,若现场有发生伤亡情况,应以救人为首要。

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公司将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置方案: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公司自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下达全厂停机命令,各车间药剂、污水等流通阀门关闭,并且切断电源,如有必要车间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2)污水处理站、水膜除尘器等污染治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一旦发现异常,当班班长立即上报当班调度,调度马上通知相关的车间主任,并赶往出事地点,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①污水:立即通知车间停产,打开污水进口应急阀门,超标污水通过出口进入外环境的,要立即关闭污水处理站出水阀门;超标污水通过雨水系统进入外环境的,应立即打开雨水应急切换阀门,将超标污水排入应急池,并用排污泵将外环境的污水抽至应急池,将影响降到最低。

②废气:合成药车间废气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并向**市环保局报告,由**市环保局及**区相关政府部门并通报下风向的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3)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

一旦发现异常,当班班长立即上报当班调度,调度马上通知相关的车间主任,并赶往出事地点,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有人员受伤情况要先救人,可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急救,并迅速送医。

①小量泄漏时,操作人员立即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毒面具等应急防护设施,带上有效的堵漏工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立即打开雨水应急切换阀门。

②大量泄漏时,在难以保证自身安全情况下,现场人眼一律撤离污染区,并在外围拉起警戒线,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并由指挥部立即向相关部门上报,请求支援。现场警戒人员,不可盲目进入现场作业,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废溶剂库存储的危险废物发生泄漏时;

一旦发现异常,当班班长立即上报当班调度,调度马上通知相关的危险废物专管员,并赶往出事地点,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有人员受伤情况要先救人,可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急救,并迅速送医。

现场抢险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毒面具等,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及规范的指示对现场进行抢修。

(5)公司周边企业发生突发事件且影响到本公司时

公司所在地位**工业区,公司周边有纺织企业、机械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当周边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到本公司时,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受影响情况或可能受影响范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如有需要应派遣抢险队员支援发生事件企业,参与抢险队员听从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

4.2 响应分级

按照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应急响应所需资源,将事件应急响应分为一级应急状态(重、特大事件),二级应急状态(较大事件),三级应急状态(一般或轻微事件或事件)。按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公司内部事件管理和应急,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情况见下表。

事件类别 响应分级 Ⅰ级(重大事件) Ⅱ级(较大事件) 污水处理设施泄漏或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泄漏或暴雨暴雨使污水站超水使污水站超水位,未经处理达标位,未经处理达标的的污水大量外流,公司不可控 污水大量外流,公司可控 合成药车间、锅炉房合成药车间、锅炉房废气处理设废气处理设施异常,施故障,有机废气、二氧化硫未废气处理未达标排入经处理排入大气,且公司不可控 大气,公司可控 危险化学品泄漏,泄溶剂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物少量进入外环漏,泄漏物进入外环境,有人员境,无人员受伤,公受伤,且公司不可控制 司可控 危险废物发生泄漏、丢失,对外环境造成影响,但公司可控 Ⅲ级(一般事件) 污水处理设施异常,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少量外流,车间岗位可控 废气处理设施运行异常,处理未达标的废气少量排入大气,公司车间内可控制 危险化学品少量泄漏,泄漏物未进入外环境,无人员受伤,车间岗位可控 危险废物发生泄漏、丢失,未对外环境造成影响,车间岗位可控 废水 废气 危险化学品 危险废物发生大量泄漏、大量丢危险废物 失,对外环境造成影响,公司不可控 火灾 火灾火情失控,导致次生环境污染事件或有人员伤亡,公司不可控 火灾火情有扩大趋小型火灾,无人受伤,势,有人员轻微受伤,车间内部可快速解决 但公司可控

Ⅰ级应急响应:因Ⅰ级为重大突发事件,超出公司控制能力,应在事件发生第一

时间请求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相关单位支援,以外部协调处置为主,公司全力配合。**市环保局联系 :12369。

Ⅱ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公司有能力控制以防事件扩大,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公司综合环境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应急工作。若发现事件有扩大趋势必须立即上报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上一级救援机构决定是否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

Ⅲ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车间内部就可快速控制住事件发展势态,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公司现场处置应急预案,组织车间或岗位应急救援小组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3 应急响应程序

4.3.1 内部接警与上报

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值班人员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车间值班组长,主管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企业现场当班人员发现异常或事件,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部门领导,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督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在30分钟内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组织现场进行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初报可用 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发生事件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3、事件原因、污染物名称种类和数量、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及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

5、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件的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报告人和联系 ;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突发事件接收、处理、上报格式文本见附件 3。 4.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公司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要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市环保局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如**工业区、**村及相邻企业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列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在1小时内向**市环保局和**区人民政府报告。 4.3.3 启动应急响应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警后,及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见附件 7。 (1)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Ⅰ级应急预案 ①发生或可能发生Ⅰ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②发生Ⅱ、Ⅲ级突发事件,事件部门请求全公司给予支援或帮助; ③应地方政府应急联动要求。

(2)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部门经理宣布启动Ⅱ、Ⅲ级应急预案 ①发生Ⅱ、Ⅲ级突发事件; ②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4.3.4 应急监测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将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水质量和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证应急处理措施得当、有效,必须对事件后果进行及时监测。本公司污水处理站配置COD在线监控及流量计设备,公司自己具有监测COD污染因子的能力,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环境监测队可第一时间采集水样监测COD项目数据。其他无法监测分析的项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对下风向

和排污口下游地区进行特征污染物及质量监测。公司环境监测队员配合外部支援人员做好监测工作,并将应急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对事件危害情况进行应急评估,为指挥中心做出撤离、疏散范围、控制范围决策做出判断。 4.3.4.1 监测方案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应问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大概清楚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周边情况等,迅速通知**市环境监测站委托其进行应急监测,监测人员赶到事件现场后,迅速调出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并开展监测工作,尽快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与范围、污染危害,出具现场监测数据。化验、综合分析人员同步上岗,作好准备。 4.3.4.2 监测方法和标准

监测方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实施。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如下表4-1:

表 4-1 监测方法和标准 项目 非甲烷总烃 二氯甲烷 方法 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标准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GB/T 14675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GB/T14677-1993 GB13193-1991 HJ503-2009 GB/T17133-1997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GB14204-1993 GB6920-86 GB11914-89 GB11901-89 HJ535-2009 本公司 **市环境监测站 监测单位 三氯甲烷 甲醇 臭气浓度 丙酮 甲苯 总有机碳 挥发酚 硫化物 硝基苯类 苯胺类 烷基汞 pH 化学需氧量(COD) 悬浮物(SS) NH3-N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 萃取光度法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还原-偶氮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玻璃电极法 重铬酸钾法 重量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市环境监测站 TSP SO2 重量法 定电位电解法 GB/T 15432-95 HJ/T 57-2000 4.3.4.3 监测仪器、药剂等

监测仪器、药剂等见表4-2。

表 4-2 监测仪器和药剂 项目 非甲烷总烃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甲醇 甲苯 臭气浓度 丙酮 总有机碳 挥发酚 硫化物 硝基苯类 苯胺类 烷基汞 pH值 化学需氧量(COD) 悬浮物(SS) NH3-N TSP SO2 样品采集仪器 空气采集袋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空气采样器 空气采样器 真空采样瓶 空气采样器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样品瓶 实验室分析 仪器 气相色谱仪 附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 — 气相色谱仪 附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嗅辨气袋 气相色谱仪 非分散红外吸收TOC分析仪 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 pH计 微波消解仪 烘干箱、天平 分光光度计 药品 硅胶、磷酸、盐酸 — — 高锰酸钾、硅胶 色谱纯 — 氢氧化钠、浓硫酸 硫酸、碳酸氢钠 硫酸亚铁、碘化钾、乙醚、三氯甲烷、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 盐酸、碘化钾、重铬酸钾标准液 硫酸氢钾、盐酸 — 盐酸、甲醇、甲苯、氯化钠 pH缓冲溶液 重铬酸钾、硫酸、硫酸亚铁铵 中速滤纸、称量杯 纳氏试剂、酒石酸钾钠 滤纸、称量瓶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 分析天平、恒温恒湿箱 采样管 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 4.3.4.4 监测内容

具体监测点位、因子和频次见表4-3,

表 4-3 监测内容

种类 监测点 **第四医院、**村、****职工宿舍、居民区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废气 非甲烷总烃、二氯甲烷、三氯甲事件第一时间1次,之烷、甲醇、甲苯、丙酮、硫化物、后每1小时1次 恶臭、TSP、SO2 废水 台溪排污口、排污口下游废水排放量、pH、SS、COD、事件第一时间1次,之200m、台溪与沙溪汇合处、NH3-N、TOC、挥发酚、硫化物、后每1小时1次 汇合处下游1km 硝基苯类、苯胺类、烷基汞 4.3.4.5 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应急监测时,至少二人同行。进入事件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4.3.4.6 内、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公司内部环境监测队应做好现场应急分工,环境监测队负责制定初步应急监测方案及提出现场处置建议,组织完成上级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应急指挥部和环境应急专家组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

污染事件涉及到厂界或跨区域,公司内部无法满足监测需求时,请求**市环境监测站技术支援。并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协调、组织实施应急监测。公司内部监测配合人员2人,负责配合监测人员的工作。

4.4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4.1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公司发生水环境突发事件主要有:生产废水超标排放、危化品泄漏进入水体、安全生产事件次生水环境突发事件以及地下水环境事件。

(1)现场人员发现“水环境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汇报车间负责人,车间负责人迅速将消息传达到应急指挥部,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并要求有关人员通讯要保持畅通,便于联络。

(2)立即关闭废水总排放口,并采取围堵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减少污染事件影响区域和范围;

(3)打开应急阀,启动截流措施、事件排水收集措施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将废水引至应急池;

(4)启动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及时切断、分流无污染的

水流,减少污染事件产生的污水量;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通过清净下水系统或雨水系统进入外环境及公共排水设施等关键环节的程序与措施;

(5)根据“水体环境突发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

(6)如事件污水有发生超出厂区控制范围内的趋势,应及时报告**市环保局,请求支援,防止造成大范围污染事件。 4.4.2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有:环保设施异常引起的废气超标排放、危化品泄漏、生产安全事件引起的次生大气环境事件。

(1)现场人员发现“大气环境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汇报值班组长(或车间负责人),生产部迅速将消息传达到应急指挥部,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并要求有关人员通讯要保持畅通,便于联络。

(2)废气处理岗位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设施故障进行排查,采取关闭阀门、切断受损设施内的进料或转出受损设施内的物料,或者紧急抢修堵漏点等措施,避免污染物进一步产生,必要时关停生产设施,确保未达标的废气不对外排放。

(3)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①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易挥发原料发生泄漏,必须立即启动易燃易爆、有

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采用喷淋和吸附等方式;

②根据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情形,划定可能受影响区域和最短响应时

间;

(4)水膜除尘系统设备运营异常,检查设备查找原因直至消除,调整机组、除尘系统运行方式,减少烟尘排放,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防尘措施。根据“大气环境突发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

(5)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

①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 ②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区、安全区、现场隔离区; ③设置人员撤离、疏散路线,见附件10;

④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居民和企业。 4.4.3 溶剂库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在溶剂库设置围堰,排水沟和备用桶,且公司设有应急池,容积为356m3,对泄漏物进行稀释、收集。

(2)对易挥发的醇类、酮类等有机物质采取喷淋方式收集,事件废水引至应急池。

(3)泄漏事件消除后,将应急池泄漏物引至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另行处置。 4.4.4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统一应急指挥部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时主要采取下列行动

(1)结合实际启动并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本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

(3)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有关部门请求。

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各种应急药品、应急排污泵等。 4.4.5 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4.4.5.1 切断污染源

危险源发生泄漏时,应启动紧急停车停产程序,采取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尽快切断泄漏源。

(1)控险

包括严控明火、关闭断源、启用消防设施、对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等。 (2)堵漏

局部停车、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污染源等方式,常见堵漏方法见表4-4。

表4-4 常用堵漏方式 部位 形式 砂眼 缝隙 罐体 方 法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孔洞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 法兰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3)输转 利用工艺措施倒流或倒罐,转移较危险的罐、桶,对已漏物料进行收集、中和等措施,将泄漏罐体内的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罐体。 4.4.5.2 危险区、安全区的设置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泄漏物得特性及当时风向和厂区内地面环境设定危险区、安全区。事件发生时,危险区即禁区或热区,是由专门受过培训的抢救人员的作业区;缓冲区即暖区或除污区,救援人员在此区域佩戴防护服随时准备救援;安全区即冷区或支援区,通讯联络人员在此区域联系救援队伍或外部支援。此外,现场指挥部应设在事件安全区的上风处。事件处理管制区域划分示意图见图4-1。

图 4-1 事件处理管制区域划分示意图

4.4.5.3 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1)如泄漏的物料或受污染的消防废水未能控制在厂区内,有进入台溪的趋势,应立即通知台溪下游的居民和**市环保局、**市人民政府,请求启动区域应急预案,

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2)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应密切关注厂界外情况,如火势有向厂界外发展的趋势,应立即集中力量对厂界附近的火源进行扑灭,以防危机临近其他企业或公用设施。

(3)运输过程中,发生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和公司的应急指挥中心,请求启动区域的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4.4.5.4 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2)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总指挥向政府机关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3)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4.4.5.5 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

(1)泄漏污染物用应急池收集,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

(2)事件消防水引入公司废水收集池,经废水站处理检验达标后排放。 (3)收集的危险废物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4.5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4.5.1 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救援人员实施抢险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头,服从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到现场抢险时不能一人到现场,要两人以上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前首先要检查防护用品有效性,然后要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现场;进入后,要随时保持与现场指挥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实施救援。防护标准见表4-5表 。

表 4-5 防护标准示例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形式 全身 全身 呼吸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内置式重型防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化服 袜子 滤毒罐 封闭式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防化服 袜子 滤毒罐 简易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战斗服 防化服 巾等防护器材 4.5.2 现场急救初步措施

现场救治应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污染物资的化学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救

治措施,超出现场救治能力时,必须尽快联系就近医院救治。

**中西医结合医院: 120/0******** **第一医院:120/0*******

要求现场救治人员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并灵活运用。 1、急救原则:先救命,后疗伤;

2、急救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救运。

根据现场受伤人员情况,现场急救可采取的急救初步措施有一下几类: (1)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其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

(2)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便推动、搬运病人,以免加重病情;昏迷发生呕吐病人头侧向一边;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哮喘发作或发生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

(3)保持病人呼吸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向一侧顺位引流出来。

(4)病人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 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抢救者站于病人身后,双手穿过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朝向病人腹部,置于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使用快速向上的力量冲击病人腹部。应反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病人转为昏迷每一次冲击应单独、有力地进行,以促使异物排出。注意应置于腹部正中位置进行冲击,勿偏左或偏右,避免放于剑突或肋弓上。

(5)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即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如患者是因危险化学品中毒,则不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可采用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①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②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洁;③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④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法:①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②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③救护人俯身向前,

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④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本公司涉及的急救措施见表4-6。

表 4-6 应急急救措施 物质名称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二氯甲烷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甲醇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乙醇 甲苯 丙酮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立即用水冲洗至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盐酸 10分钟或用2%酸氢钠溶液冲洗。若碳酸氢钠溶液冲有灼伤,就医治疗。 洗。 提起眼睑,用流乙酰乙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动清水或生理盐酸乙酯 流动清水冲洗 水冲洗。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立即提起眼睑,流动清水冲洗10分用流动清水或生氢溴酸 钟或用2%碳酸氢钠理盐水冲洗至少溶液冲洗。若有灼伤,15分钟。就医 就医治疗。 三氯甲烷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硫酸 立即提起眼睑,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用大量流动清水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冲洗至少15分就医。 钟。就医。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或纯碱水。就医。 氯化亚砜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冰乙酸 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醋酐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环戊酮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6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1、当公司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时,**市环保局、**区人民政府启动环境应急预案,派遣工作小组到达现场参与救援指挥,公司应急指挥权交由**市环保局或**区人民政府,公司应急小组成员应服从指挥,全力配合应急行动,应急物资也交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配。

2、当公司所在地区相邻单位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市环保局或**区人民政府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公司应服从事件现场指挥部指挥启动本公司应急响应,根据不同事件启动不同等级应急响应。本公司派遣抢险救援小队参与突发事

件救援,服从事件现场指挥部调配,全力配合应急行动。

5 应急终止

5.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经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续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经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起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2 应急终止程序

当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灾害性冲击已消除,不可能发生次生事件,社会负面影响消减,进入恢复阶段时,进入应急终止程序。

(1)环境应急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遵循“谁启动、谁结束”原则,经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现场抢险队向公司应急总指挥宣布终止抢险;

(2)公司应急总指挥宣布公司级应急结束,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向环境应急小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通知周边环境相关单位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4)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5)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应急终止后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

秩序。

(1)进行污染物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或达标;

(2)污染物处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时请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3)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4)应建立工伤保险机制,及时社会保险局取得联系。为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6.2 评估与总结

(1)公司各级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行动,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2)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组织受影响部门尽快恢复生产;

(3)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应急过程中消耗、使用的应急物资、器材进行补充,使其重新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4)公会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抚恤,办公室负责申报财产保险理赔; (5)生产技术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调查事件原因和责任人,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6)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7 应急保障

7.1 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建立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7.2 资金保障

公司应急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生产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应急器材维护及购置、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事件发生后的救护、监测、洗消等处理费用。公司财务要按月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保证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7.3 物资保障

公司常备活性炭、石灰、沙子、应急排污泵等应急物资,派专人管理,在化验室

等车间设置备用电源,其他设施和装备详见附件 8。

7.4 医疗卫生保障

本公司与**市城区距离较近,可得到及时医疗救援,公司常备有绷带、纱布、急救药箱、防毒面具等常用医疗急救药品、器材,并由厂医专人专管。

7.5 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具有较完善的交通运输车辆与人员,应急状况下均可参与救援。

7.6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并将信息表制成卡片,方便随身携带。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详见附件2。值班人员认真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经理级以上人员 须保持24小时开通。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市环保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消防队、**区公安巡警和急救中心、**村及其他相邻企业。

7.7 科学技术保障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7.8 应急能力评估

本公司在车间重要岗位、溶剂库设置围堰,车间重要岗位、溶剂库等重要风险源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值守监控;厂区设立初期雨水收集池、消防废水收集池、应急池及3个雨水应急切换阀门等设施。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使公司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总体而言,本公司具有应付一般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能力。

在本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设备和经费管理与适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8 监督管理

8.1 应急预案演练

(1)演练准备:每次演练都应根据假想的事件制定出周密的演练方案,落实演

练所需的各种物资、器材及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报同级演练应急抢救指挥长审批后执行,同时上报公司安委会备案。

(2)演练范围和频次: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演练,现场应急处置演练每半年一次。 (3)演练组织:综合演练由公司级组织实施,公司领导和中层应积极参加;专项演练由车间或部门组织实施。

(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每次演练结束后相应应急指挥部的负责人要对预案演练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交演练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内容、要求和措施,以便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持续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①演练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②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响应程序内容是否完善,是否与演练结果有冲突之处,是否有需要修订之处;

③应急预案相关参加人员素质是否能满足应急响应的要求,是否需要进一步培训;

④应急响应资源能否满足,如通讯器材、报警设施、消防器具等是否需要添置或更新。

8.2 宣教培训

(1)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由班组长组织学习,专项应急预案由部门车间组织学习,公司级预案由安委会组织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综合讨论等方式。

(2)应急抢险人员应明确各自在应急行动中的任务和行动措施;熟知公司危险品的特性及一般处理方案;熟知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3)使有关人员及时知道应急抢救救援预案和实施程序修正和变动情况; (4)使员工熟知公司危险目标位置,熟知紧急事件的报警方法和报警程序;懂得在紧急情况发生后,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有效的逃生方法;

(5)公司事件预案涉及到外单位和居民,由办公室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可使外部人员知道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急救的方式,疏散逃生的方式。

8.3 责任与奖惩

(1)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①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②防止或抢救事件灾难有功,使****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③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④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和危害后果,由****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提交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不按照规定制定事件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②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件灾难真实情况的。

③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件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④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⑤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⑦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9 附则

9.1 名词术语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部可以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物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量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与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9.2 预案解释

本应急预案由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解释。

9.3 修订情况

本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是我司根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要求对2012年编制的“******危险污染物应急预案”的修订,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版(版本号:HTBP-001-001-2013)。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问题的情况,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并同时进行评审,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实现持续改进。

9.4 实施日期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10 附件

附件 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于2004年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来氟米特原料及片剂技术开发项目》,该报告书已含风险评价专章,本应急预案引用其主要内容及结论,并加以补充。

10.1企业概况 10.企业基本情况

******( 原福建省**制药厂 )位于**市**区**工业区。公司创建于 1969 年 8 月,具有40年的制药历史,属大中型综合性制药企业,股份制性质。****公司已全面通过国家GMP认证。厂区占地17.1万平方米,现有4个车间,包括:中药车间、固体制剂(片剂、胶囊)车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合成药车间。拥有抗生素原料药、粉针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散剂,多功能中药材提取及生化提取精制等多条生产线。

公司于2004年投建来氟米特原料及片剂技术开发项目,**市环保局文件明环控【2004】**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该项目并于2011年9月通过**环保局竣工环保验收(环验【***】**号)。2013年3月公司又投资41000万元进行GMP改造项目,并且编制了GMP原址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目前小容量注射剂(GMP)车间改造后正准备投入使用,还未达到设计产量,尚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公司现有生产线设计产能见表1-1。

表1-1 公司现有生产线产能表

生产线名称 水针 粉针 片剂 设计生产能力(年) 5000万支(1-2ml)(青纳、青钾、蕲蛇酶注射液、林可霉素) 10000万瓶(7ml) 40000万片(硫酸庆大霉素片、洛索洛芬片、依托红霉素片、山楂降脂片、雷公藤多苷片、利福平片等) 胶囊 5000万粒(痛血康胶囊) 山楂 雷公藤 可处理72吨雷公藤粗粉,出成品150kg 痛血康 天麻蜜环菌原粉 可处理120吨玉米粉等,出成品72吨 抗生素 4吨(庆大霉素)、250kg(G418) 合成药 1500kg(洛索洛芬钠)、500kg(米氟米特) 主要的新特药:蕲蛇酶注射液蛇毒抗栓酶制剂类国家二类新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蕲蛇蛇毒中分离、纯化、精制而成的凝血酶样酶;痛血康胶囊(为国家机密处方)国家三类新药;山楂精降脂片是国家 OTC 目录的治疗高血脂类非处方药。来氟米特片(妥抒)是新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原料药品种有:雷公藤多甙、天麻蜜环菌、山楂精、洛索洛芬钠等。公司现有职工486人,大专以上学历10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1人,硕士研究生2人,执业药师18人。有一个省级科研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会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公司遵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一批资深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营销专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机制和管理优势;奉行 “ 先进创新、精细严密、训练有素、追求卓越 ” 的经营理念,以质量为本,以民众健康为己任,以优质产品报效社会,造福于民。

10.周边环境状况 10..1地理位置

**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市区设**、梅列区。**东依福州市,西界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永安市)、2个市辖区(梅列区,**区)、9个县。

福建****股份位于**市**区**工业区。公司所在地位于**************************************************************************其他企业,北侧为山林。公司地理位置图详见附件1,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详见附件2。

10..2自然环境

**市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四周高山环抱。沙溪由西南流入城区,经城区中心向东北方向(梅列区洋口仔)流入沙县。河流西岸丘陵广布,坡度较缓,其间嵌有岩前、吉口、碧溪等小盆地。东岸阶地狭窄,多高山或丘陵,地势向东急剧升高。市区东部多千米以上的山岭,其中以普禅山、莲花顶、罗拔顶的海拔最高,均在1500米以上,其主脊形成一条与沙溪走向相似的玳瑁山脉北段。**市区地处沿海内陆山区,兼具大

陆性和海洋性的气候特点,温热湿润,冬季多雾,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为19.4℃,年平均气压为995.2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降水量1610.7毫米,年均雾日56天。市区静风较多,全年静风频率达36%;主导风为NNE,频率为17.2%;其次为NE,频率为14.4%;SSW频率为7.3%。一年中除4月份SSW风居多外,其他各月多为NNE和NE风,SSW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

10.社会环境

**市是福建省重要工业城市,设梅列、**两个区,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市城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9平方公里。市区北起碧湖,南至**,分布在沙溪两岸长约7公里,宽约2至4公里的带状狭长范围内,包括梅列区的列东片区、列西片区和**区的城关片区、**片区。

**市区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化工、建材、化机、重机、印染、胶合板、制药、农药、塑料厂等二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其生铁、钢材、化肥、电石、焦炭、农药、棉纱等产品产量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区工业多集中在沙溪河两岸的建成区内:列西以钢铁、水泥,白沙以化工、化机,富兴堡以塑料、玻璃,徐碧以农药、印染、纺织,**以水泥、制药、纺织为主的工业生产小区,形成了对市区的列东、城关、下洋这三片主要的生活、文教、商业区的三面包围的布局状况。

**片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沙溪河西岸,是市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片区,全片区面积约1.68平方公里。**片区现由白沙派出所管辖,现有总户数为1254户,总人口3484人。**片区所在地为**村,属**市城东乡人民政府管辖。**村委会位于片区中部,管辖台溪坂、**头两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为145户,总人口560人。**片区总耕地面积250多亩,山地600多亩,年人均收入为3700元,主要以种植蔬菜收入为主。

**片区的现状企业主要有:******、****************水泥厂、**市********、*************等。

10.环境标准

公司所在地**工业区纳污水体为台溪。台溪是沙溪的支流,沙溪**段废水主要来源于**市区两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体,执行Ⅲ类标准。

根据《**市环保局关于******制药废水排放执行标准的函》(明环控函【2010】

**号详见附件)本公司废水经过****公司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台溪最终汇入沙溪,污水处理站排放口制药废水混合排放执行标准限值:PH6-9、色度50倍、SS50mg/l、BOD27mg/l、COD100mg/l、动植物油2.5mg/l、氨氮22mg/l、总氮44mg/l、总磷0.7mg/l、总有机碳32mg/l、急性毒性0.07mg/l、挥发酚0.015mg/l、硫化物0.03mg/l、硝基苯0.06 mg/l、苯胺类0.06 mg/l、二氯甲烷0.009 mg/l、总锌1.1 mg/l、总氰化物0.2 mg/l、总汞0.0015 mg/l、烷基汞 不得检出、总镉0.003 mg/l、六价铬0.015 mg/l、总砷0.015 mg/l、总铅0.03 mg/l、总镍0.03 mg/l、总铜0.015 mg/l。锅炉除尘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公司所在地**区属**市城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环发[2001]1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锅炉烟气排放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 2001)表1、表2Ⅱ时段二类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排放限值二级标准。

**工业区声环境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的3类区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的3类标准。

地下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表1的Ⅲ类标准。

10.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10..1产品及原材料

(1)公司现有生产规模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产量见表,原材料名称及用量见表10.1-3。

表 -2 产品产量一览表 产品名称 来氟米特片 天麻蜜环菌片 硫酸庆大霉素片 山楂精降脂片100片 山楂精必脂片24片 依托红霉素片 洛索洛芬钠片 口固车间 生产车间 产品单位 万片 万片 万片 万片 万片 万片 万片 年产量 4425 2561 雷公藤多苷片 洛索洛芬钠 来氟米特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μ/2ml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μ/2ml 维生素B12注射液1mg/1ml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5ml 山楂提取物 痛血康 雷公藤多苷 天麻蜜环菌 保险子 复方马勃水杨酸散 合成药车间 万片 公斤 公斤 盒 盒 2006 925875 260750 170790 23743 / 10246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盒 盒 盒 kg kg kg kg kg 包 中药车间

表1-3 原辅材料用量一览表 主要辅料 PVPK30 乙醇 微晶纤维素 淀粉 糊精 羧甲基淀粉钠 羟丙甲基纤维素 硬脂酸镁 微粉硅胶 白糖 明胶 滑石粉 乳糖 十二烷基淀粉钠 吐温-80 包衣剂 磷酸氢钙 2-(4-溴甲基)苯基丙酸 环戊酮 使用部位 雷公藤和来氟米特 年消耗量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5700 2951 3145 1704 403 32 388 700 31740 1300 85022 2655 24 35 1114 1250 928 单位产品消耗量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万片 kg kg kg/kg kg/kg kg/kg 共用 共用 红霉素 共用 来氟米特 庆大 丙酮 甲苯 冰醋酸 合成车间 (洛索洛芬) 2958 890 740 氢溴酸 甲醇 乙酰乙酸乙酯 对三氟甲基苯胺 原甲酸三乙酯 乙酸酐 乙醇 二氯甲烷 氯化亚砜 硫酸庆大霉素 无水亚硫酸钠 硫酸卡那霉素 亚硫酸氢钠 依地酸二钠 硫酸 维生素B12 氯化钠 单硝酸异山梨酯 1,2-丙二醇 酒精 盐酸 薄荷脑 白糖 酵母粉 氯仿 硅胶 无水乙醇 酒精 苯甲酸 硼酸 鞣酸 水杨酸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十亿 g 十亿 g g ml g g kg kg Au kg kg 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1724 1250 1520 633 1870 2067 2500 1520 900 63802 17538 702 157842 2087 18780 / / 195880 14520 32504 6100 158 80 12500 3220 762 12334 21 kg/kg kg/kg kg/kg kg/kg kg/kg kg/kg kg/kg kg/kg kg/kg / / / / / / / / / / / kg/kg kg/kg g/kg g/kg g/kg kg/kg kg/kg kg/kg kg/kg g/包 g/包 g/包 g/包 合成药车间 (来氟米特) / / / / / / / / / / / 灌封 灌封 山楂提取物 痛血康 天麻蜜环菌 雷公藤多苷 复方马勃水杨酸散 ******除中药提取和合成药车间合成外,其余主要原料大部分为外购再经提纯加工包装后生产出成品药剂。

10..2危险化学品储存情况

(1)危险物质储存方式

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情况见表1-4。

表 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一览表 序号 危险物质 存储状态 实际存量qn(t) 临界量Qn(t) 储存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氯甲烷 乙醇 甲醇 甲苯 丙酮 盐酸 环戊酮 乙酰乙酸乙酯 氢溴酸 三氯甲烷 硫酸 氯化亚砜 冰乙酸 醋酐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2 10 500 500 500 10 50 — — 10 — 200 5000 5000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塑料桶 镀锌桶 塑料桶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塑料桶 塑料桶 塑料桶 (2)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布置

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布置见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件 5),雨水和污水集管网图见附件6。

10.工艺流程简介

10..1注射剂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注射剂车间有两条生产线分别为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和蕲蛇酶车间。车间设有人流门厅、换鞋、更衣、洗衣机房空调等人员净化系统。配电、纯化水制备、注射用水制备、冷水机房空调等商场辅助用房间。一层为生化提取部分,即蕲蛇毒生化提取,二层并行布置两条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以下分别对两条生产线做工艺分析。

(1)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流程图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主要是进行灌装。该车间主要生产庆大注射液、卡那霉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和蕲蛇酶注射液,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称量、配药:原料药在一万级洁净区通过电子称称量,以生产批次进行定量称量并用净化后的注射用水根据浓度要求进行配液;

粗滤:配制好的药剂溶液经过4μm钛棒进行粗滤,将未溶解的杂质去除; 精滤:粗滤后的溶液通过0.8μm微孔滤膜进行精滤,对药剂溶液进一步提纯; 灌装联动机:外购的洁净安瓿经过手工排甁送至位于十万洁净区的洗瓶、烘干设备进行清洁,清洁水为注射用水再经过0.22μm微孔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利用超声波

洗瓶机水洗、并结合气洗,合格后进入烘干灭菌机进行250℃高温干灭菌。处理好的安瓿自动输送至灌装机将过滤好的药剂进行灌装封口处理;

灭菌、检漏:灌封完后的注射剂在105℃下高温灭菌30分钟,进入检漏设备在-0.08MPa负压下2分钟,有渗漏的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可见异物检查:在灯光照射下进行异物肉眼检测,有明显异物的药剂为不合格品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印字: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喷码印字,并分装到包装纸盒,每盒装10支; 包装、入库:每10盒扎成一捆。每200盒装一箱,自动捆扎机扎紧分装好的纸盒进行整箱包装并编码,包装好的产品分批按规范入库。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0-1。

安瓿 原料 注射 用水 称量、配药 μm过滤 4μm过滤 排 瓶 μm过滤 洗瓶、烘干、灌封联动机 洗涤 废水 灭菌:105℃ 30分钟 检漏:-0.08Mpa 2分钟 次品 可见异物 检查合格 次品 图例 十万级洁净区 入库 包装 印字 一万级洁净区 纸箱 纸盒 图10-1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流程图

该工艺主要产生的废弃物为洗瓶废水、灌装过程中微量的滴漏药液。废水平均浓度较低,产生量较少,最终统一收集排入污水处理站稀废水池。

(2)蕲蛇酶工艺流程图

蕲蛇酶溶液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外购蕲蛇毒冻干粉,准确称量用注射用水稀释、溶解均匀,经各种规格的层析柱层析,收集第三蛋白峰进行透析浓缩,经Super75凝胶过滤,无菌抽滤等步骤最后得到蕲蛇酶溶液,然后在到小容量注射剂车间进行灌装成成品。

蕲蛇毒冻干粉预处理 ↓收集上清液透析、定容(A液) Dff320柱层析 ↓收集第四蛋白峰,透析(B液) Sourq150柱层析 ↓收集有效峰,混合,加入等体积硫酸铵溶液(C液) PSHP90柱层析 ↓收集有效峰,透析(D1液) 浓 缩 ↓(D2液)

Super75凝胶过滤 ↓收集主蛋白峰(E液) 无菌抽滤 ↓按蕲蛇酶溶液质量标准全检合格 蕲蛇酶溶液 图10-2 蕲蛇酶生产流程图

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产生的废弃物为提纯完后的剩余液,主要污染成分有COD、氨氮。

10..2合成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合成药车间生产品种有洛索洛芬钠及来氟米特两种,该车间共有两条生产线分别为洛索洛芬钠生产线和来氟米特生产线。该车间为独立车间位于污水处理站附近,为钢筋混凝土二层结构,药品包装与合成生产线分隔开。合成线为双层钢结构,主要设备为反应釜,合成车间外围布置有容积为30m3的应急池2座。

(1)洛索洛芬钠工艺流程图

2-(4-对溴甲基苯基)丙酸、甲醇 酯 化 2-乙氧羰基环戊酮、聚乙二醇 冰乙酸、48%氢溴酸 丙酮 丙酮 缩 合 水 解 成 盐 精 制 废水废渣 包 装 含盐废水 废水废气废渣 总 混 废水废渣 粉 碎 烘 干 微量粉尘 丙酮废气 图10-3 洛索洛芬钠生产流程图

表1-5 洛索洛芬钠工艺功能说明表

步骤 功能说明 2-(4-对溴甲基苯基)丙酸和甲醇在硫酸环境下于1000L搪瓷罐2-(4-对溴甲基苯基)中发生酯化反应,经清丙酸、甲醇、硫酸,洗后,剩余的酯化物与甲苯 甲苯混合液进入下一道反应工序 在同一搪瓷罐往酯化物中加入环戊酮和聚乙二醇和碳酸钾充分2-乙氧羰基环戊酮、搅拌反应后,用氯化钠聚乙二醇,无水碳酸溶液对缩合物产物进钾,氯化钠 行清洗,并对甲苯进行回收再利用,回收率可达80% 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往缩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溴酸、冰醋酸和甲苯进行水解反应,充分冰乙酸、48%氢溴酸、反应后对甲苯进行回甲苯 收,可回收80%甲苯 主要原辅料 废水 废气 废渣 酯化 产排污 清洗酯化物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管道排入污水站,废水中含甲醇约7% 无 甲苯回收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清洗缩化物产生的氯化钠水溶液等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无 清洗缩化物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乙基等低沸点物质,经过尾气吸收装置,与水混合后,排入污水站 甲苯回收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产生的丙酮母液由车间专门的贮罐收集,进行回收利用;清洗相关设备产废水 废气 废渣 缩合 废水 水解 废气 废渣 往经水洗后的水解产物中加入丙酮和40%氢氧化钠溶液,使洛索成盐 丙酮、40%氢氧化钠 废水 精制 丙酮 洛芬成盐为洛索洛芬钠,成盐后对母液进行丙酮回收处理,并对反应底渣进行钠盐回收,该部反应也是在同一搪瓷罐中进行 将成盐后的粗品移除反应罐至精制工段,利用回收的丙酮和新鲜丙酮对成盐后的洛索洛芬钠进行精制、纯化,精制后对丙酮母液在500L搪瓷罐中进行回收再利用 对精制后的半成品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进行粉碎、总混、包装供口固车间使用 废气 废渣 废水 废气 废渣 烘干 粉碎 总混 包装 废水 无 废气 废渣 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丙酮回收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产生的丙酮母液由车间专门的贮罐收集,进行回收利用;清洗相关设备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丙酮回收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产生少量洛索洛芬钠粉尘,擦拭后,溶解于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丙酮经过尾气吸收装置,与水混合后,排入污水站 无 每批可生产洛索洛芬钠大约52kg,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机溶剂用量为:甲苯480kg回收率为80%;丙酮600kg,损耗量约为320kg,回收率约为47%。

(2)来氟米特

对三氟甲基苯胺、氢氧化钠溶液、饱和NaHCO3、乙醇 水、5%HCl 酰胺化 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醋酐 缩 合 95%乙醇、盐酸羟胺、三水合醋酸钠、二氯甲烷 环 合 冰醋酸、 浓盐酸、水 水 解 氯化亚砜 氯 化 精 制 废渣 废水废渣 废水废气 废水废气废渣 总 混 废水 废水废渣 粉 碎 烘 干 包 装 微量粉尘 乙醇废气 图10-4 来氟米特生产流程

表1-6 米氟米特工艺功能说明表 步骤 缩合 主要原辅料 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醋酐 功能说明 以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醋酐为基础原料,在搪瓷罐中发生缩合反应 往缩合物中加入95%乙醇和盐酸羟胺并充分搅拌,反应完全后,加入水、三水合醋酸钠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分离后进行蒸馏回收,蒸馏底渣用指定的桶储存统一处理 在搪瓷反应器中往得到的环合物中加入冰醋酸、 浓盐酸和水,使其发生水解反应,经反应后得到米氟米特酸。 将米氟米特酸转移至搪瓷罐,并加入氯化亚砜进行氯化反应,该过程有废气产生,对过量的氯化亚砜进行回收。反应终产物为酰氯 产排污 废水 废气 废渣 废水 废气 无 无 回收后的溶剂装桶,用于设备的清洁 萃取后留下及清洗相关设备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减压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环和 95%乙醇、盐酸羟胺、三水合醋酸钠、二氯甲烷 废渣 废水 废气 废渣 废水 水解 冰醋酸、 浓盐酸、水 氯化 氯化亚砜 废气 废渣 往得到酰氯中加入对三对三氟甲基氟甲基苯胺在19%氢氧苯胺、氢氧化化钠环境中进行酰胺化钠溶液、饱和反应,充分反应后用饱水和5%HClNaHCO3、水、和NaHCO3、5%HCl 分别进行清洗,最终得到米氟米特粗品 用回收的乙醇溶液进行初步精制,再用95%新鲜乙醇进一步进行精制操作,乙醇母液在搪瓷95%乙醇 容器中进行回收,回收率可达70% 对精制后的半成品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进行粉碎、总混、包装供口固车间使用 酰 胺 化 废水 废气 废渣 水解物离心后,母液(水溶液)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甲基等低沸点物质,经过尾气吸收装置,与水混合后,排入污水站 无 清洗相关设备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挥发性气体经过尾气吸收装置,与水混合后,排入污水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气体经碱喷淋处理后除去 氯化亚砜回收(套用),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离心后的溶液,清洗粗品后的NaHCO3、5%HCl水溶液,清洗相关设备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无 产生的乙醇母液由车间专门的贮罐收集,进行回收利用;清洗相关设备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无 乙醇回收后底物放入桶中,置于指定地点,由公司统一处理 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经专门的管道排入污水站 酒精经过尾气吸收装置,与水混合后,排入污水站 产生少量来氟米特粉尘,溶解于乙醇,抽入专门贮罐回收利用 废水 废气 废渣 废水 废气 废渣 精制 烘干 粉碎 总混 包装

无 10..3中药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的中药车间总共有4种产品生产线,分别为山楂提取物、雷公藤多苷、天麻蜜环菌和痛血康。一层为浓缩、精制工段,二层为前处理工段。车间分设人流、物流、安全通道,设有防虫防鼠及其他动物进入的装置。以下分别对各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做相应说明:

(1)山楂提取物工艺流程

投加乙醇 有机废气 投加盐酸 山楂药材净选 药材醇提 提取液浓缩取 水解 洗涤 烘干 废水 山楂渣 废酸 废水 图10-5山楂提取物流程图

山楂药材净选:将收购过来的山楂原料洗净挑选出变质等不合格的山楂,为醇提做准备。

山楂药材醇提:将净化后的山楂进行压破捣碎,用乙醇溶液浸泡,将山楂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乙醇溶液中。等充分溶解后,进行固液分离,山楂渣进行收集处理。提取液进入下一道工序。

提取液浓缩过滤:对山楂提取液进行浓缩,提高其浓度。并进行过滤以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水解:往浓缩液中添加盐酸,为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以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 洗涤烘干:对水解产物进行洗涤,以去除无效组分。洗涤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山楂精粉,供制剂车间使用。

主要产污环节为洗罐碱水、洗涤酸水和废渣,洗罐碱水、洗涤酸水通过专用管道排至污水站稀废水池统一处理;废渣通过填埋或焚烧处置。

(2)雷公藤多苷工艺流程

粉尘 雷公藤药材净选 乙醇 有机废气 氯仿 有机废气 硅胶 粉碎 醇提 浓缩 萃取 浓缩 层析 烘干 废水 废渣 废液 废水废渣 图10-6 雷公藤多苷流程图

雷公藤药材净选:将收购的雷公藤根部进行挑选、洗净干化后备用。 粉碎:将备好的原料进过破碎至粉末状,以提高醇提效率。

醇提:将粉碎后的原料粉用乙醇浸泡,将有效成分溶解到乙醇溶液中。再供下一步进行提取。

浓缩:对醇提清液进行浓缩,提高浓度。以减少后续处理成本及提高效率。 萃取:用氯仿对浓缩液进行萃取。

浓缩:对萃取液进行浓缩至有大量沉淀物出现。进行冷却抽滤。

柱层析:用硅胶H(100-200目)与滤液充分搅拌后置于玻璃层析柱中静置去掉硅胶上层多余液。再进行洗脱等工序。

烘干:采用真空干燥法进行浓缩干燥,成品至制剂车间加工包装。

主要产污环节为洗罐碱水、废渣、有机溶媒挥发和产尘,洗罐碱水通过专用管道排至污水站稀废水池统一处理;废渣通过填埋或焚烧处置;有机溶媒挥发目前尚未解决;产尘通过捕尘处理。

(3)天麻蜜环菌工艺流程

微生物代谢产气 固体培养基发酵培养 装袋 灭菌 接种发酵 水蒸气 烘干 粉碎 图10-7 天麻蜜环菌流程图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麦皮、白砂糖、酵母粉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充分混合制成培养基。

装袋:将配备好的培养基按一定的规格每袋1.2-1.5kg进行分装。

灭菌:对装袋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去除其它杂菌保证接种细菌的绝对优势,保证产品质量。

接种发酵:将天麻蜜环菌进行接种至培养基上,并进行充分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筛选,将染杂菌部分不合格样选除。

烘干:对发酵程度达到要求的袋装培养基进行烘干处理。

粉碎:对烘干后的培养基及菌种进行粉碎处理,粉末送至固体制剂车间进行加工处理。

该生产工艺选用的原材料均为天然无污染的材料,生产过程中几乎无污染物产生。主要产污环节为工艺卫生用水,清洗废水。在粉碎过程中,会有少量粉尘产生,不合格菌种筛除会有少量固废产生。

(4)复方马勃水杨酸工艺流程

原料配制 粉碎 混合 包装 图10-8 复方马勃水杨酸流程图

原料配制:将伏龙肝、马勃、水杨酸和苯甲酸等按一定比例精确配制 粉碎:将块状或晶状原料磨成粉碎状。 混合:对磨碎后的粉末进行均匀充分混合。 包装:按一定的重量分装到包装袋。

复方马勃水杨酸散剂为外用药,因此其生产过程相对简单,选用的原料药均为外购,经简单的配置包装后即为成品。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好药剂磨粉、混合过程中粉尘的产生量,就几乎不产生废弃物。车间及器械清洗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

(5)痛血康工艺流程

药材净选 炮制 烘干 粉碎 混合 废碱水 图10-9 痛血康流程图 药材净选:将收购的痛血康原料药材进行挑选、洗净干化后备用

炮制:用碱水对药材进行炮制 烘干:将炮制好的药材烘干

粉碎:对烘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处理,制成粉末 混合:将粉碎后的药剂粉末进行混合

主要产污环节为炮制药材使用的碱水,该废水通过专用管道排至污水站稀废水池统一处理。

10..4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流程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主要是进行药剂压片包装、散剂包装和胶囊填充包装等加工。车间工艺布置避免人流、物流混杂,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严格区分。为保护车间良好的卫生环境,设有器具清洗。存放及洁具清洗、存放的位置。人流入口设换鞋间、经更衣洗手后进入车间生产区域。进入D级洁净区的人员要求经脱外衣、洗手、穿洁净衣、手消毒后方可进入。该车间是合成药车间和中药车间的后续工段,主要原辅料是来自于合成药和中药提取生产线上的产品。

固体制剂原料由企业其他车间生产或者直接外购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后与经处理的淀粉蔗糖等辅料浓缩液混合制膏,经过干燥、粉碎后进行制粒再干燥、整粒、总混工序。然后再根据剂型要求进行压片、胶囊填充内包装等工序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片剂、胶囊和散剂。该生产线工艺流程图见图1-10。

净 料 配 料 粉碎 过筛 制 膏 干 燥 提 取 过 滤 浓缩液 微量粉末 粉碎 过筛 微量粉末 制 粒 干 燥 整粒 总混 内包装 压 片 内包装 胶囊充填 抛光、检囊 内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标签 入 库 表示D级洁净区 入 库 图10-10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流程图

制膏:各车间生产的原料药和外购的原料药经配料后进行粉碎过筛处理,细药剂粉末备用,叫粗药剂粉末返回重新进行粉碎处理。蔗糖淀粉等制粒原辅料浆经提取过滤后制成浓缩液与处理好的细药剂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膏状;

干燥:对制好的膏状药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大部分水分;

粉碎、过筛:对烘干后的块状药,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进行过筛处理,符合要求细药粉进入制粒工段,粒径较大的粉末再进行粉碎处理;

制粒:制成的细粉末与原料药细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再进行混合,在制粒机中制成小颗粒状的药剂;

干燥:对颗粒药剂进行再干燥,以进一步去除药剂中的水分;

整粒、总混:对成型的药剂进行整粒处理,使药剂粒径大小均匀,再进行充分混

合,供下一工段使用,整粒后有三种剂型制作工艺,根据不同产品选用不同工艺;

散剂包装:对颗粒状的药剂直接进行定量内包装分装;

片剂包装:对颗粒状的药剂进行压片处理,使药剂成为一定规格形状的密实药片,再进行铝塑膜或者分瓶封装;

胶囊:处理好的颗粒状药剂通过自动胶囊充填设备进行充填,完成后进行胶囊表面抛光处理,再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铝塑膜或者分瓶封装;

外包装:各种剂型药品根据不同的包装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外包装,并对外包装进行贴标等标记处理;

入库:成品药按照公司操作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分类分库储存。

该车间生产主要为物理过程,除少量的粉尘产生外无其他废弃物产生,少量粉尘经收集后由公司统一处理。

10..5纯化水生产车间工艺流程

纯化水生产线设计生产纯水能力为10t/h,主要供给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及其他需纯水用水车间用,车间主要是对自来水进行纯化去离子处理以达到注射用水要求,工艺流程图如图1-11,其工艺功能说明如下:

精密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过滤后的水在进入精密过滤器前对其进行加药,药剂主要为净水剂,使用RO系统后的洁净水进行药剂配置。水与药剂混合后进入精密过滤器,对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去除未被活性炭吸附的少量杂质及药剂中的少量颗粒物;

RO反渗透机组:该机组是纯水制备的核心部件,通过多级高压泵的作用将预处理后的水加压,分子量小的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分子量较大的被膜截住,产生的纯化水经收集后进入混合离子交换柱,部分直接用于PAC等净水剂的配置,被截留后的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

浓盐酸自酸罐中来

来自中药车间的压缩空气 贮碱罐 空气过滤器 配碱罐 配酸罐 来自水厂的合格饮用水 混合离子交换柱 机械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 反渗透机组 杂质 配药箱 纯化水贮罐 微孔过滤器 各使用车间 紫外杀菌器 臭氧发生器 图10-11 纯化水生产工艺流程图

混合离子交换柱:反渗透后出水中仍含有少量的盐分、碱度等,通过混床处理后可降低降低水中的硬度,碱度和阴阳离子,使其成为软化水或去离子水。混床中装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阳树脂可去除水中的阳离子、阴树脂可去除水中的阴离子。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树脂阳树脂需用盐酸进行再生、阴树脂需用氢氧化钠进行再生处理,该工段主要的排污环节即为再生时产生的酸碱废水,两股水经车间集水池中和后作为稀废水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

微孔过滤器:经软化后的去离子水,进入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部分被带出的细小碎树脂,过滤后的水进入纯化水贮罐;

纯化水贮罐:与贮罐配套的有一组臭氧发生器,利用产生的臭氧对贮罐内的纯化水进行杀菌消毒;

紫外杀菌器:在送往各车间用水点时经过紫外杀菌器,对纯化水进行最后杀菌消毒处理。

生产时产生的废酸、废碱流入纯化水岗位的综合池,综合后排入下水沟,最后流入污水站。其余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全由水沟流入污水站。

10.主要生产设备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详见表1-7。

表 1-7 主要设备一览表 车间 配药罐 安瓿拉丝灌封机 热风循环烘箱 远红外电热烘箱 幸福工业烘干机 脉动真空灭菌器 安瓿超声波清洗机 小容量注射剂车安瓿杀菌干燥机 间 多功能安瓿灭菌机 中央空调机 多效蒸馏水机 注射用水储罐 纯化水储罐 螺杆式空压机 冷冻压缩空气干燥机 臭氧发生器GJF-F60 高速离心机 蛋白纯化系统 蛋白纯化系统 旋转蒸发器 蕲蛇酶车间 幸福工业烘干机 脉动真空灭菌机 热风循环烘箱 远红外电热烘箱 空调柜主机 臭氧发生器GJF-F60 搪瓷反应罐 搪瓷反应罐 合成区 搪瓷反应罐 搪瓷反应罐 中试分馏塔(电热) 搪瓷(电热)反应罐 不锈钢离心机 合成区 环保空调 名称 配药 灌封 哄器具 哄器具 哄洁净衣 灭菌 洗瓶 哄瓶 灭菌 空气净化 烧注射用水 储注射用水 储纯化水 空压 冷却压缩空气 空间消毒 蛋白离心 纯化蛋白 纯化蛋白 浓缩蛋白 哄衣 灭菌 哄洁具 哄器具 空气净化 空间消毒 物料反应 物料反应 物料反应 物料反应 物料反应 物料反应 物料离心 送风 功能 300L AAG8/1-5 CT-CO YD-A GDE-15 QCA12/1-20 SZA420/27A ZK-25 1000L/H 3000L 1000L LU910-30A LD310 GJF-F60 J-25 AKTAPRIME BioCAD700E ZFQ85A GDZ-15 CT-CO YD-A ZK-35 GJF-F60 1000L 500L 300L 200L 60L 200L SS1000 设备型号 数量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1 2 2 3 1 6 1 1 1 2 油真空泵 无油立式真空机组 真空水池 (合成药车间) 水真空泵 水真空泵 真空干燥箱 合成区 (合成药车间) 平板式离心机 不锈钢结晶罐 洁净区 (合成药车间) 不锈钢直联离心机 真空干燥箱 三洋洗衣机 洁净区 粉碎机 (合成药车间) 二维运动混合机 脚踏封口机 合成二楼 臭氧发生器 (合成药车间) 空调系统 冷冻站 粗碎机组 酒精蒸馏塔 烘箱 烘箱 槽型混合机 粉碎机组 二维运动混合机 微粉碎机 蒸汽灭菌器 中药车间 远红外电加热烘箱 真空干燥箱 移动式除尘器 提取罐 槽型混合机 真空减压浓缩机组 多功能提取罐 多向运动混合机 往复式切药机 切药机 真空干燥箱 冷冻 半封闭螺杆机 离心泵 纯化水反渗透系统 真空 真空 真空 真空 物料烘干 物料离心 物料结晶 物料离心 物料烘干 洗衣 粉碎 总混 封口 制纯化水 制臭氧 送风 制冰水 天麻粗碎 蒸馏 干燥 干燥 混合 粉碎 混合 粉碎 灭菌 药材干燥 烘干 除尘 提取 混合 浓缩 提取 混合 切片 切片 烘干 制冷冻水 送冷冻水 2X-70A JZJWL-100 S80*65-32 S100*80-30 FZG-15 LSF1000 260L SSZ600 XQC62-L703HC YK-100 EYH-300 SF-B500 200L/h JY-BX-20A LD-32 YCLGF150(-15) WCS20A-1型 非标 RXH-54-C RXH-26-C HD-300L WFJ20B EYH-60A型 WSF-15型 CT-C-18 F=14M2 1000*1200*8 CH-200 2平方米(直式) HD-400型 WQY-240型 HY-WZQ F=14M2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2 1 2 1 4 1 1 1 1 1 1 2 2 2 螺杆式压缩机 离心泵 源水泵 机械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 高压泵 反渗透纯水机 混合离子交换柱 微孔过滤器 纯化水 纯化水贮罐 输送泵 紫外灭菌灯 酸配制罐 碱配制罐 贮碱罐 空气过滤器 饮用水贮罐 饮用水贮罐 沸腾炉 沸腾炉 锅炉 鼓风机 引风机 电锅炉 送循环水 增压 过滤 过滤 过滤 增压 去盐 去盐 过滤 贮水 送水 灭菌 配酸 配碱 贮碱 过滤 贮水 贮水 制汽 制汽 鼓风 引风 CR15-40 HYMF-15 HYACF-15 HJL-B CH15CT15; HYRO-T HYES-C HYWG HYCSG-5 CH112-15 UV—12A V=3m3 V=3m3 V=6m3 Φ240×500 V=15m3 V=25m3 SHF5-13-W SHF10-13-W 5-29NO 9-26NO9D(右) 3 1 1 1 1 1 1 1 1 2 1 4 1 1 1 1 2 1 1 2 1 1 1 10.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13年5月监测报告统计企业现有车间污染物产排情况见表1-8。

表 1-8 企业污染物产排情况 类别 污染物 废气量(万m3/a) 废气 烟尘 NOx SO2 废水量(万t/a) COD 废水 BOD5 NH3-N SS 排放浓度 / 183 391 / 排放标准 / ≤250 / ≤1200 / ≤100 ≤27 ≤22 ≤50 排放量(t/a)

10.公司现有环境治理设施 10..1废水处理设施

公司废水处理分两部分进行,锅炉除尘废水处理和生产车间产生废水处理。锅炉废气处理采用水膜除尘产生的废水成分主要为SS和硫酸盐等无机盐。其中锅炉除尘废水经沉淀中和后即可达标排放,以下说明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设施工艺见图1-12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公司废水主要为车间容器洗涤和地面冲洗产生的低浓度废水和车间生产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两部分组成,其中低浓度废水水量为800m3/天, 高浓度废水水量为80m3/天。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吨/天,主体处理工艺为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后与低度废水汇合一起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

图10-12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10..2废气处理设施

******产生废气主要由锅炉废气、合成药车间洛索洛芬钠生产工艺和来氟米特生产工艺产生的有机废气及中药车间的雷公藤多苷生产工艺产生的部分有机废气组成。以下对各废气来源和治理情况进行列表说明,见表1-9。

表1-9 废气污染源及处理情况汇总 序号 1 2 3 污染源 6t/h锅炉废气 合成药车间 中药车间 污染物 锅炉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 各反应阶段挥发的有机废气和氯化亚砜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二氯甲烷废气等 有机溶媒挥发无组织排放 处理设施 水膜除尘器,一根40米烟囱排放 活性炭吸附装置1套和碱喷淋除二氧化硫装置1套,尾气经15米烟囱排放 无任何气体吸收处理装置,无组织排放 10..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废物主要有三方面: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溶剂、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部分。各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情况见表10-10。

表1-10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表 序号 废物特性分类 污染物 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溶剂 污水处理站等产生的污泥、合成药车间废气处理系统产生废活性炭 有机溶剂空桶 产生量t/a 综合利用量t/a 处理量t/a 处理处置方式 委托沙县绿益新环保产业开发处理处置 临时存放措施描述 在合成药车间附近建有一座临时存放点,为封闭式结构,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在稀废水处理站一层建筑结构里设有单独存放点,为密闭结构,四周设有围堰。 1 2 危险废物 10 0 10 委托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处理处置 3 / / / 全部由供货商回收再利用 进行统一收集送至环卫处处理 外运铺路等利用 暂存于有机溶剂原料库内 定点配备垃圾箱,定期清理并及时送往环卫处收集点。 暂存于停用锅炉锅炉房内 4 一般固废 生活垃圾 60 0 60 5

锅炉炉渣 800 800 0 10.污染物排放口

公司现有两个排放口,一个是锅炉废气排放口,设置监测采样口;另一个是废水排放口,并安装有COD在线监控、流量计量装置。

10.危险化学品运输

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甲醇、二氯甲烷、丙酮等由福建省内采购,通过陆运直接

运进公司。厂区运输路线图见附件 9。

10.

10.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及特性

根据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该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为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乙酰乙酸乙酯、氢溴酸、三氯甲烷、硫酸、氯化亚砜、冰乙酸、醋酐、环戊酮等,其理化特性、危险性、毒理学资料分述如下:

(1)二氯甲烷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H2Cl2;H2CCl2 84.94 沸点:39.8℃ -96.7℃ 15(有害品) 61552 75-09-2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二叉二氯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30.55kPa(10℃)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

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33,20分钟后眩晕。

3

,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

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甲醇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H4O;CH3OH -97.8℃ 沸点:64.8℃ 7(易燃液体) 32058 67-56-1 甲醇 methyl alcohol;Methanol 木酒精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13.33kPa/21.2℃ 闪点:11℃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2776mg/kg,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产生视网膜炎,失明;人经口30~100ml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mg/m3,12小时/天,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粘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啤酒酵母菌12pph。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浓度(TDL0):7500mg/kg(孕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20000ppm(7小时),(孕1~22天),引起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乙醇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61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2H6O;CH3CH2OH -114.1℃ 沸点:78.3℃ 7(易燃液体) 64-17-5 乙醇 ethyl alcohol;ethanol 酒精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无色液体,有酒香 5.33kPa/19℃ 闪点:12℃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兔经口);7340mg/kg(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经口1~1.5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7.5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4)甲苯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7H8;CH3C6H5 -94.4℃ 沸点:110.6℃ 7(易燃液体) 32052 108-88-3 甲基苯 methylbenzene;Toluene 甲苯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4.89kPa/30℃ 闪点:4℃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的主要原料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390mg/m3 ,8小时/天,90~127天,引起造血系统和实质性脏器改变。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丙酮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3H6O;CH3COCH3 -94.6℃ 沸点:56.5℃ 7(低闪点易燃液体) 31025 67-64-1 丙酮 acetone 二甲(基)酮;阿西通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53.32kPa/39.5℃ 闪点:-20℃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人吸入12000ppm×4小时,最小中毒浓度。人经口200ml,昏迷,12小时恢复。

刺激性:家兔经眼:3950µ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95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拷贝酒酵母菌200mmol/管。

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含量4g/L以上时污泥消化受到抑制。水中含量840mg/L时,活性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降低75%。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6)盐酸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81013 7647-01-0 盐酸 Chlorohydric acid 氢氯酸 外观与HCl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性状 蒸汽压 30.66kPa(21℃) -114.8℃/纯 沸点:108.6℃/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20(酸性腐蚀品) 途 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7)乙酰乙酸乙酯 物质的理化常数: 危险品运输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UN1993 141-97-9 乙酰乙酸乙酯 Ethyl acetoacetate 乙酰醋酸乙酯;丁酮酸乙酯;三乙 外观与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醚样和苹果C6H10O3 性状 似的香气 蒸汽压 0.13(28.5℃) 闪点:84℃ 易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醇、-45℃ 沸点:180.4℃ 溶解性 醚。与乙醇、丙二醇及油类可互溶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用途广泛,制药工业用于制造氨基吡7(易燃液体) 途 啉、维生素B等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毒类。

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398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5105 毫克/ 公斤。

危险特性: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氢溴酸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HBr -88.5℃ 沸点:-67.0℃ 81017 10035-10-6 氢溴酸 Hydrobromic acid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酸味 / 溶解性 易溶于氯苯、二乙氧基甲烷等有机溶剂。能与水、醇、乙酸混溶 密 度 危险标记 低毒 稳定性 主要用途 稳定 用于制造各种溴化合物,也可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工业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6mg/kg(大鼠静脉);LC502858ppm,1小时(大鼠吸入);814ppm,1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9)三氯甲烷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61553 67-66-3 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氯仿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CHCl3 外观与性状 殊气味。 蒸汽压 13.33(10.4℃) -63.5℃ 沸点:61.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稳定性 稳定 低毒 主要用途 有机合成原料,医学上常用作麻醉剂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

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10)硫酸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H2SO4 10.5℃ 沸点:338℃ 81007 7664-93-9 硫酸 Sulfuric acid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0.13 /145.8℃ 与水和乙醇混溶 稳定 用途十分广泛,如制造肥料、非碱性清洁剂、护肤品、以及油漆添加剂与炸药;而最常接触到的生活应用莫过于汽车上的铅酸蓄电池 危险标记 腐蚀性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和塑料、橡胶及涂料。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11)氯化亚砜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81037 7719-09-7 氯化亚砜 Thionyl chloride;Sulfurous oxychloride 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 外观与淡黄色至红色、发烟液体, 有强烈刺Cl2OS 性状 激气味。 蒸汽压 13.3(21.4℃) -150℃ 沸点:78.8℃ 溶解性 可混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8腐蚀性 用于有机合成、农药及医药 途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2435mg/m3(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380µ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 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产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12)冰乙酸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2H4O2 16.7(沸点:118.1℃) 酸性腐蚀性 81601 000064-19-7 冰乙酸 Aceticacid 冰醋酸 外观与透明液体,在14℃以下为固体,外形性状 像冰 蒸汽压 1.52(208℃) 溶解性 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 途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于低毒类

LD50385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LC505620ppm,1小时(小鼠吸入);人经口1.47mg/kg,最低中毒量,出现消化道症状;人经口20~50g,致死剂量。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3)醋酐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81602 108-24-7 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4H6O3 -73.1(沸点:138.6℃) 酸性腐蚀性 乙酐、醋酐 外观与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性状 蒸汽压 1.33(36℃) 溶解性 溶于乙醇、乙醚、苯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用作乙酰化剂、醋酸纤维素、医药等 途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于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78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

刺激性:50u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25m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环戊酮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密 度 危险标记 C5H8O -58.2(沸点:130.6℃) 易燃液体 33590 120-92-3 环戊酮 cyclopentanone 外观与水白色液体,有醚样的气味 性状 蒸汽压 26℃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溶解性 剂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医药、香料、合成橡胶、农药的中间途 体 对环境的影响: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LD501950mg/kg(小鼠静脉)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0.毒物危害程度及火灾危险性确定

10..1毒物危害程度确定

(1)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书中推荐的毒性特征,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见表。

表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指 标 吸入LC50(mg/m3) 危害 经皮LC50(mg/kg) 中毒 经口LC50(mg/kg) 分 级 Ⅰ(极度危害) <200 <100 <25 Ⅱ(高度危害) 200-2000 100-500 25-500 Ⅲ(中度危害) Ⅳ(轻度危害) 2000-20000 500-2500 500-5000 >20000 >2500 >5000 表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 LD50 (mg/kg) <1 1— 50— 500— 6只大鼠吸入 4h死亡2~4只 的浓度(ppm) <10 10— 100— 1000— 对人可能致死量 兔涂皮时 LD50 (mg/kg) <5 5— 44— 350— (g/kg) 0.05— 0.5— 5— 总量(g) (60kg体重) 3 30 250 毒性分级 剧 毒 高 毒 中等毒 低 毒 微 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 (2)风险物品毒性级别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本项目的风险物品毒性级别为: 剧毒的有:无 高毒的有:无

中等毒的有:二氯甲烷、甲醇、硫酸、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 低毒的有:三氯甲烷

微毒的有:乙醇、丙酮、环戊酮、甲苯

根据LD50数据,以上物质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为二氯甲烷。 10..2火灾危险

(1)火灾危险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火灾危害分类见表。

表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 易燃物质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2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0℃,沸点高于20℃的物质 3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件的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 (2)风险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级别

各风险物品的性质与表比较,可得出本项目二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酮、乙酰乙酸乙酯、环戊酮、甲苯属于2类易燃物质。

10.危险化学品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公司的生产特征,公司的危险化学品单元为溶剂库、合成药车间及废溶剂库。公司各类有机溶剂在生产设备中存在量见表。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等规定的危险物质分类原则,该项目原料及产品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冰乙酸、三氯甲烷、氢溴酸、硫酸、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环戊酮。其中盐酸、冰乙酸为腐蚀品,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乙酰乙酸乙酯为易燃危险物质,甲醇、二氯甲烷、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等具有一定的毒性。

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1、表2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扩建项目∑qn/Qn =0.1466<1,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小于临界量,扩建项目危险化学品单元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详见表。

表 该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危险物质 二氯甲烷 乙醇 甲醇 甲苯 丙酮 盐酸 环戊酮 乙酰乙酸乙酯 存储状态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最大存量qn(t) 2 临界量Qn(t) 10 500 500 500 10 50 — — qn/ Qn 0 0 储存方式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塑料桶 镀锌桶 塑料桶 9 10 11 12 13 14 氢溴酸 三氯甲烷 硫酸 氯化亚砜 冰乙酸 醋酐 ∑qn/Qn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10 — 200 5000 5000 0 镀锌桶 镀锌桶 镀锌桶 塑料桶 塑料桶 塑料桶

10.主要危险单元识别

该项目潜在的危险单元为生产场所和原料储存区溶剂库。生产场所内的风险类型为爆炸;有机溶剂在车间泄漏,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溶剂库内的风险类型为泄漏,主要是由于储桶损坏或操作失误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继而污染环境。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本评价重点分析的风险类型为溶剂库危险物质泄漏。

(1)泄漏设备分析

根据全国化工行业的事故统计资料,该项目主要泄漏设备及其典型泄漏事故见表10-15。

(2)泄漏原因分析

通过对制药行业的类比分析和调查,事故原因可归结为:

内部因素:管理不善、设备失修、易发生故障;故障时备用设备不能及时启用,延误时间;仪表失灵或技术水平低引起操作失误等;电开关意外超负荷跳闸;危险区内违章动火,避雷针失效等。

外部因素: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意外停电事故等;人为破坏。

表 该项目主要泄漏设备及其典型泄漏事故一览表 序号 1 泄漏设备类型 泄漏设备内容 典型泄漏事故 ①法兰泄漏 ②管道泄漏 ③接头损坏 ①破裂泄漏 ②接头泄漏 ③连接机构损坏 ①滤体泄漏 ②管道泄漏 损坏尺寸 20%管径 100%或20%管径 100%或2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10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管道 管道,法兰,接头,弯管 2 挠性连接器 软管,波纹管,铰接臂 3 过滤器 滤器、滤网 4 阀 ①壳泄漏 阀门、栓、阻气门,保险,②盖孔泄漏 指针 ③杆损坏泄漏 防爆自吸泵 包括连接管道及周围设施 ①机壳损坏 ②密封压盖泄漏 ①容器损坏 ②接头泄漏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2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全部破裂 100%或20%管径 5 6 泵 贮罐 (3)泄漏导致的主要风险事故分析 ――溶剂库泄漏导致火灾爆炸

该项目涉及的二氯甲烷和甲醇为易燃液体,属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易燃液体的火灾事故是以液体的泄漏与扩散为前提的。

根据目前国内发生储桶火灾爆炸事故的特征,溶剂库原料储桶发生爆炸事故一般是伴随在火灾事故中。一种情形是罐内液体泄漏遇火源发生火灾后,设备被严重破坏,液体不断涌出,蒸发加快,在空中形成蒸气云,当物质与空气的体积比达到爆炸下限时即发生爆炸;另一种情形就是液体泄漏后,蒸气马上遇火源发生爆炸。事实上 前者较为常见,火灾发生后,爆炸事故是连锁进行的,造成的后果往往要比后者严重。

――溶剂库泄漏导致中毒事故

该项目涉及的二氯甲烷、甲醇、硫酸、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属中等毒液体。有毒液体的中毒事故也是以液体的泄漏与扩散为前提的。液体发生泄漏后,汇集在防火堤内,如不遇火源,虽不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但泄漏的液体由于挥发会由液相-气相,进入大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对周边人群造成污染中毒事故。

10.3风险等级的确定

10.环境风险等级的确定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本公司原料及产品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冰乙酸、三氯甲烷、氯仿、氢溴酸、硫酸、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环戊酮。其中盐酸、氢氧化钠、冰醋酸为腐蚀品,甲醇、乙醇、甲苯、丙酮为易燃危险物质,甲醇、二氯甲烷、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等具有一定的毒性。

根据事件环境风险评估方法Q=q/ Qn,本公司∑qn/Qn =0.1466<1。因此本公司为一般环境风险单位。

10.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表1中的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本公司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为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冰乙酸、三氯甲烷、氯仿、氢溴酸、硫酸、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环戊酮。其中盐酸、氢氧化钠、冰醋酸为腐蚀品,甲醇、乙醇、甲苯、丙酮、乙酰乙酸乙酯为易燃危险物质,甲醇、二氯甲烷、乙酰乙酸乙酯、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等具有一定的毒性。该公司潜在的危险单元为生产场所和原料储存区溶剂库,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1、表2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危险化学品单元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厂址位于**区**工业园区内,周围环境中丽景天城小区、**第四医院为环境敏感点,本公司所在属于敏感区。根据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本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评价范围为溶剂库半径5公里范围。

表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表(HJ/T169-2004表1)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剧毒 危险性物质 一 二 一 一般毒性 危险物质 二 二 一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一 二 一 爆炸 危险性物质 一 二 一 10.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范围

根据公司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确定风险评价范围为厂址区域下风向5km的范围,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见表。

表 风险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一览表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 位 ****** ****** **村 ****** ****** ****** ****** ****** ****** ****** ****** ****** ****** 距储罐方位距离 NE40~100m E35~90m NE200~1800 m S2500 m E130 m NE600 m NE1050 m SW190~630 m SW780 m SW820m NW1080m NE500m E2400 人口(人) 1200 220 1000 / / 200 150 200 120 150 50 / 100000 14 15 16 17 ****** ****** ****** ****** SEE2400 NE4000 SW3200 SW4500 15000 22000 12000 6000 10.环境安全标准限值和最高允许浓度

根据《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GBZ2.1-2007)中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化学有害因素提到本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及产生污染物在厂区及外环境安全浓度限制如下表。

表 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及产生相关污染物最高容许溶度 序污染物质 号 1 2 二氯甲烷 甲醇 水环境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卫生标准》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0mg/m3 3mg/m3(一次值) 1mg/m3(日均值) 40mg/m3 mg/m3(一次值) 20 mg/m3 大气环境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 “**市环保局关于******制药废水排放执行标准函”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排放限值 20mg/l 3 4 甲苯 丙酮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 6 三氯甲烷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 乙醇 1000mg/m3 / / 8 盐酸 15mg/m3 / / 9 硫酸 33(日均值) / /

10.4源项分析

10.最大可信事故

根据国内2000-2006年内的各类事故统计检索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建议值及参

考值,贮罐区危险物质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为P=3.15×10-9/a,贮罐区危险物质泄漏导致中毒事故的概率为P=1.0×10-5/a。同时考虑二氯甲烷的毒性较甲醇大,因此确定该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二氯甲烷储桶泄漏导致中毒事故。

10.泄漏量计算

10..1液体泄漏速度

二氯甲烷液体泄漏速度按照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公式(柏努利方程):

QCdArl2(PlPa)l2gh

Q——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一般取0.6~0.64;

Ar——裂口面积,m2;

l——液体的密度,kg/m3;

Pl——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a——环境压力,Pa;

g——重力加速度,m/s2;

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取2m。

×103kg/m3(25℃),按典型故障即泄漏孔径26mm,由此计算二氯甲烷的泄漏速率为1.94kg/s。 10..2泄漏液体蒸发量

泄漏液体蒸发量由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组成。由于本评价项目二氯甲烷储桶在常温下泄漏,而闪蒸蒸发由过热液体产生,故只计算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量。

(1)热量蒸发估算

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称热量蒸发。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Q2按下式计算:

Q2S(T0Tb)

Hat式中:Q2 ——热量蒸发速度,kg/s;

T0 ——环境温度,K; Tb ——沸点温度,K; S ——液池面积,m2; H ——液体气化热,J/kg;

λ ——表面热导系数(见表1-7),W/(m·K); α ——表面热扩散系数(见表1-7),m2/s; t ——蒸发时间,s。

表 某些地面的热传递性质 地面情况 水 泥 土地(含水8%) 干阔土地 湿 地 砂 砾 地 λ/(W/(m·K)) α/(m2/s) 1.29×10-7 4.3×10-7 2.3×10-7 3.3×10-7 11.0×10-7 经计算,Q2=0.12kg/s。 (2)质量蒸发估算

当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 质量蒸发速率Q3按下式计算: Q3=a×p×M/(R×T0)×u(2-n)(2+n)×r(4+n)/(2+n) 式中:Q3 ——质量蒸发速度,kg/s;

a,n ——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1-8;

p ——液体表面蒸汽压,Pa; R ——气体常数;J/mol·K; T0 ——环境温度,K; u ——风速,m/s; r ——液池半径,m。

表10.4-2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不稳定(A,B) 中 性(D) 稳定(E,F) n a 3.846×10-3 4.685×10-3 5.285×10-3 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无围堰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池等效半径。

经计算,稳定度为D时,Q3=0.014kg/s。

根据上述计算,二氯甲烷储桶破裂后热量蒸发的时间设10分钟;热量蒸发结束后,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产生的液体蒸发,即质量蒸发,质量蒸发时间约20分钟,30分钟蒸发二氯甲烷的量为112kg。本项目风险源项见表。

表 二氯甲烷泄漏蒸发风险源 风险物质 事故类型 排放时间 (min) 10 二氯甲烷

突爆泄漏 20 1 0.014(D类稳定度) 1×10-5 排放高度 (m) 1 排放速率 (kg/s) 事故概率 1×10-5 10.后果计算及风险分析

10..1预测结果及分析

选用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虚拟点源多烟团模式,预测二氯甲烷储桶泄漏事故发生后,30分钟的泄漏量112kg,在D稳定度下正常风速(u=1.1m/s)情况下二氯甲烷浓度下风向浓度的分布情况。其预测结果及分析见表4-4,从表中计算结果看出:

当发生泄漏事故时,近距离污染尤其严重,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溶剂库附近,100米范围内人吸入20分钟会出现眩晕。泄漏事故发生时,对敏感点丽景天城小区居民、**第四医院人员影响较大,100米范围内人吸入20分钟会出现眩晕。对**村、**工业区其他企业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对距离较远的**城区、富兴堡、**华骏汽车销售等敏感点基本不影响。

虽然发生事故后对环境的风险危害较大,尽管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较小,要求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杜绝可能发生的事故,要从建设、生产、贮运等各方面采取防护措

施,这是确保安全的根本措施。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制定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必要,应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表 事故发生后有风条件下在不同下风距离处的二氯甲烷浓度(mg/m3) 内容 距离(m)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D类稳定度 二氯甲烷浓度(mg/m3) 到达时间(min) ****** ****** ****** ****** ****** ****** ****** ****** ****** ****** ****** ****** ****** ****** ****** ****** ****** ****** ****** ****** **村 **村 **村 **村 **村 **村 **村 ****** 敏感目标 ******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500 5000 ****** ****** ****** ****** ****** ****** ****** ****** 10..2火灾事件预测分析

以甲醇贮罐发生泄漏遇火种发生燃烧,假定泄漏时间15min。泄漏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QLCdA式中:

2(PP0)2gh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 A2;

P——容器内介质压力,101325Pa; P0——环境压力,101325Pa; g ——重力加速度2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1.0m; ρ——甲醇密度,790kg/m3。

2

。通过池火模式计算,项目投产后,发生甲醇泄漏燃烧火灾情况下,其影响结

果见表。

表 甲醇泄漏燃烧火灾影响计算结果表 基本计算结果 燃烧速率:0.069kg/(m2·S), 火焰高度:6.58 m 火焰表面热通量:58.12 KW/m2 伤害半径(m) 5 热辐射强度(KW/m2) 对设备的破坏 —— —— —— —— 对人的伤害(20%皮肤裸露) 死亡伤害 二度烧伤 一度烧伤 20s以上感到疼痛 10 15 20 30 —— —— —— —— —— —— —— —— 由上表可见,一旦发生火灾主要集中在厂区内,在甲醇贮罐5m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厂界外影响不大。 10..3爆炸事件预测分析

存储的可燃液体,由于容器遇外火灼烧使器壁的强度下降,或者由于机械碰撞、制造上的缺陷及腐蚀等使内部压力过高时造成容器破裂,所盛液体瞬间泄漏,并在环境温度高于其沸点时急剧气化,弥漫于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导致蒸气云爆炸。

经采用蒸气云爆炸模式计算,其影响结果见表。

表10.4-6 甲醇泄漏爆炸影响计算结果表 基本计算结果 距离(m) 5 10 15 各种损失半径: 死亡半径 = 9.06 m 轻伤半径 = 49.15 m 20 25 30 35 40 45 65 超压(KPa) 对建筑物损害 钢架桥破坏 钢架桥破坏 防震钢混结构破坏 砖墙倒塌,钢混屋面塌下 墙裂缝(50mm),钢混屋面严重开裂 砖墙裂缝(0.5--5mm),钢混屋面起裂 门窗坏,砖墙小裂缝(0.5mm) 门窗坏,砖墙小裂缝(0.5mm) 门窗坏,砖墙小裂缝(0.5mm) 玻璃全部破碎 对人的损害 体腔、肝脾破裂 (死亡) 体腔、肝脾破裂 (死亡) 体腔、肝脾破裂 (死亡) 心肌撕裂、脱臼 (严重) 心肌撕裂、脱臼 (严重) 中度耳伤、肺伤 (中等) 中耳、肺挫伤 (轻微) 中耳、肺挫伤 (轻微) —— —— .4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影响分析

(1)可能发生事故排放事件:

本公司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进入台溪,台溪为沙溪支流,距离沙溪2500m。发生突发事件造成污水处理站污水超标排放有一下几种可能:

①生产废水未经污水处理站处理从污水井溢出,污水处理站故障污水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时,污水直接排放进入台溪将导致台溪水质超标,严重情况下降导致沙溪水质超标,影响沙溪下游**段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事故。

②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后因超负荷运行,造成尾水不达标排放,造成台溪水质超标,但不影响沙溪水质情况下,造成污染事故。

③发生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污水处理站停电、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污水溢出、泄漏等事件,造成污染事故。

(2)预测结果及分析 ①源强

表10.4-7 事故排放污染物源强 水量(t/d) 200 COD(mg/l) 500 NH3-N(mg/l) 48 ②预测模式

.1中的完全混合模式,即:

C=(CpQp+ChQh)/(Qp+Qh)

式中:C—河流污染物浓度混合值,mg/l; Cp—排污口污染物浓度,mg/l; Ch—河流污染物本底值,mg/l; Qh—河流流量,m3/s; Qp—排污口废水流量,m3/s。 则污染物对水体的浓度贡献值△C可表示为

△C=CpQp/(Qp+Qh)

③预测结果及分析 预测结果:

枯水期,按公司现状产生污水水质、水量直接外排的情况下,对台溪的COD贡献值为0.17mg/l,氨氮贡献值为0.016mg/l,占标率分别为1.21%和2.11%;叠加背景值后预测值分别为14.37mg/l和0.776mg/l,均能达标。

多年平均流量,按公司现状产生污水水质、水量直接外排的情况下,对台溪的COD贡献值为0.09mg/l,氨氮贡献值为0.009mg/l,占标率分别为0.73%和1.32%;叠

加背景值后预测值分别为12.50mg/l和0.69mg/l,均能达标。

发生突发事件造成本公司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排污口纳污水体台溪水域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但不影响下游沙溪。为避免事件造成危害扩大影响,公司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公司于污水处理站盘建设应急池一座,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将损坏污水池中污水抽至应急池中,将刚进入外环境的污水用应急泵抽至应急池中,待污水处理站修复好后再行处理,或委托有资质的外单位先行处理。

综合以上,做到各个环节应急措施可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对台溪、沙溪造成影响较小。

10.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主要有:

(1)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或反应釜、搪瓷罐等生产设施因损坏发生泄漏现象,造成原料流失,在未设置事故污水池的情况下可能进入纳污水域,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

溶剂库“跑、冒、滴、漏”、二氯甲烷等化学品火灾爆炸的影响主要在厂内,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的是原料泄露事故,因此必须做好此项工作的防范措施。经预测,本项目泄漏和爆炸的影响在厂区范围内及距离较近的丽景天城小区居民,对厂区300米外各敏感点基本无影响。

(2)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废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污染物去除率下降,出现事故排放,可能影响污水处理站污泥活性问题;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废气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污染物去除率下降,出现事故排放,可能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公司设置应急池容积356m3,满足事故发生时的收集事故废水的需要。

(3)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包装物破裂而发生原料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4)生产中使用的电器设施破损、漏电,绝缘性能不好,引起燃烧,发生火灾事故。

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严格按照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必要,应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0.事件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①泄露事件发生后,高污染影响地区人员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区,进行紧急疏散、救护。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戴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装,从上风向进入现场,现场应合理通风。对中毒患者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抢救,并迅速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

②采取紧急堵漏措施,紧急切断进、出料阀门,降温、泄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继续外泄,启动紧急防火措施。应设置应急池和完善的事件收集系统,保证各单元泄漏物能迅速、安全地集中到应急池,进行集中处理(作为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不得排入雨水和污水收集管网。

③按照紧急事件汇报程序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向消防系统报警。

④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明确负责人及联系 。加强平时培训,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快速作出反应。

10.5风险管理

10.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差距分析

为使环境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的管理。可以从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寻找影响事件的原因,制定完备、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本项目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 10..1水污染突发事件防治措施与差距分析

1、对于水污染事件,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如下:

①合成车间外设置了应急池,2个容积为30m3,共计60m3,应急池容积大于事件发生时所有有毒有害原材料体积之和。应急池可作为大修时废水的临时贮存池,出现突发事件时,作为应急池。

②溶剂库重要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四周设置防渗排水沟至应急池,公司设置应急池,应急容积为356m3,一旦发生原料泄漏,及时将泄漏物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至应急池。公司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为150m3,雨水管网设置雨水应急切换阀门,可将降雨的前15min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公司还设置了消防废水收集池,容积为300m3,消防废水通过雨水管网可收集进入消防废水收集池。

③在污水处理站总排口安装了流量计及COD在线监控系统,对出水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④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关键设备要配备足够的配件。对管道破裂等突发事件造成污水外流,须及时组织人员抢修。

⑤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尤其要记录事件工况,以便总结经验,杜绝事件的再次发生。

2、差距分析

①污水处理站等重要岗位应设置电源双回路供电,避免因火灾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停电,使污水处理站不能正常运行;污泥作为危险废物存放不规范。 10..2 大气污染突发事件防治措施与差距分析

1、运输过程

①运输装载的物料体积有一定的余度,避免夏季因膨胀而溢出。

②根据运输物质的性质准备相应的事件处理物资和器材,如果发生事件时可临时紧急处理,以减少不良影响。

③危险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规定粘贴《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85)规定的危险物资标记,包括标记的粘贴要正确、牢固。

④尽可能缩短运货路程,尽可能避开人烟稠密的城镇,减少交通事件发生。 ⑤一旦出现运输过程突发事件排放,一面搞好现场保护,一面与当地公安消防和环保部门联系,消除或减缓事件造成的影响。

2、仓储过程 (1)仓储室

①各类有机物按有关规范分类储存,具体储存要求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根据物料的用量、使用频率设置合适的仓储量和仓储室大小。

②易燃、易爆物料贮存:贮罐放空管路均装有阻火器,室内贮槽,高位槽放空管线伸出屋顶4米,并装有阻火器。

③溶剂库重要危险化学品储存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值守,一旦发生泄漏事件,可立即发现,进行抢修。

④为防止原料泄漏及燃烧,在溶剂库四周专设防渗排水沟引至应急池。

(2)管理

①建立日常原料保管、使用制度,要严订管理与操作章程。

②对员工加强培训,进行必要的安全消防教育,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杜绝无剧毒品使用上岗证的人员领取剧毒物品。

③在使用前做好个人防护,对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检查,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使用。

(3)应急措施

①溶剂库外设置应急砂储存点,当溶剂库危险化学品发生小量泄漏时,用砂土等吸附或吸收。

②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③人吸入的情况应当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3、生产过程

①企业为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均培训上岗,并经常检查现场,防止跑冒滴漏发生。加强容器维护、检测,对破损的容器及时更换,以防气体逸出。

②加强对二氯甲烷回收冷凝效果的检测,一旦发现冷却效果下降,可通过冰水提高冷却效果或更换冷凝器。

③合成药车间产生的二氯甲烷、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活性炭和碱液吸收装置吸收后排放。

4、差距分析

①锅炉房缺少二氧化硫、氢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只能凭经验判断污染物排放情况,具有一定缺陷。

②合成药车间产生的二氯甲烷、二氧化硫气体排放无法监控排放浓度,具有一定缺陷。

③中药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有机溶媒挥发气体无气体吸收处理装置,具有一定缺陷。

10..3固体废物污染突发事件防治措施与差距分析

1、危险废物

①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溶剂,在合成药车间附近建有一座临时存放点,为封闭式结构,设置了危险废物标识,并进行了严格进出库台账制度及规范化管理。最终委托沙县绿益新环保产业开发处理处置,处置协议详见附件。

②污水处理站等产生的污泥,在稀废水处理站一层建筑结构里设有单独存放点,为密闭结构,四周设有围堰。最终委托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处理处置,处置协议详见附件。

③溶剂库中有机溶剂空桶,暂存于有机溶剂原料库内,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最终全部由供货商回收再利用。

2、一般固体废物

①生活垃圾定点配备垃圾箱,定期清理并及时送往环卫处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②锅炉炉渣暂存于停用的锅炉房内,最终外运铺路或外销利用。 3、差距分析

溶剂库围堰、排水沟设置不规范;合成药车间活性炭吸收废气装置产生废活性炭为危险废物,存储及后期处置不规范。 10..4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防控措施与差距分析

1、溶剂库储存危险化学品

①溶剂库存储危险化学品严格按照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管理,分区储存。

②根据不同的危险种类,毒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品等储存区设置安全周知卡,说明各类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③在溶剂库门外设置了应急砂,用于突发事件小量泄漏情况下的危险化学品吸附及吸收。

④溶剂库重要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四周设置防渗排水沟至应急池,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超过围堰容量是,可打开通往应急池阀门。

⑤除一般日常巡查外,还定期对管路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锈蚀的部件,以确保安全。

⑥所有操作人员均培训上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人为事件发生。 ⑦为操作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鞋子、防护服等保护用品,现场还配套叉车等工具。

2、差距分析

溶剂库无设置围堰,围堰应按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分别设置;围堰底部设置放空阀,泄漏时泄漏物抽至空桶中,剩余的泄漏物应引至应急池。

10.应急池最小容积测算

(1)计算方法

计算公司需要设置的应急池容积大小,参照“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推荐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V事故池(V1V2V3)maxV雨V4V1+V2-V3,取其中最大值(m3)。

式中:(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

V1为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件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为发生事件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t消),V2=∑(Q消×,其中,Q消为发生事件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为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为发生事件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例如,非可燃性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物质的储罐应设置围堰或事件存液池、备用罐等,其有效容积均不宜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V4为发生事件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雨为发生事件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q×F,q为降雨,V雨=10×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计算(q=qa/n,qa为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n为年平均降雨日数),F为必须进入事件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2)应急池容积计算

①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2年修订版)第3。

②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2年修订版)第条之规定,溶剂库四周应设排水沟,使泄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溶剂库进入应急池内;应急池应有排水措施等;并考虑到应急池存液的处理,因此应急池废水需能纳入污水处理站。

③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规定,本公司生产车间一次灭火消防栓用水量为25L/s,历时不少于2h,因此消防废水产生量为180 m3,公司溶剂库消防用水给水强度25L/s,火灾延续时间取3h,则冷却水用量为270m3,两者取最大值270m3。因此本公司消防废水产生量为270m3。

④公司现在使用生产车间及仓库面积共计11200m22。根据**市3。

⑤根据公司现有生产规模,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0t/h,事件发生时产生生产废水量按3个小时计算,则事件时产生生产废水量为120m3。

根据以上计算: V应急池3+270m33+120m33

公司设置应急池容积为356m3,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150m3,设置消防废水收集池300m3,容积共计806m3可满足应急需求。公司因现场管网铺设原因,将应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消防废水收集池设置于一处,设置于污水处理站旁,将原有污水调节池剩余容积作为应急处置时应急池。经计算,公司污水处理站原污水调节池容积为1344m3(16×12×7m),本公司目前生产规模下产生污水量为200m3,其中池体底部400m3,作为调节池使用,在距离池底部2m位置设置标识说明以上位置作为应急使用。从应急阀门进入池体位置位于池顶以下0.8m位置,因此作为应急池使用的高度为4.2m,容积共计806m3。

另外,公司根据雨水管网走向另行设置一处2#应急池,用于收集合成药车间发生突发事件的事件废水,2#应急池设置在合成药车间东北角位置,容积共计60m3。在突发事件情况下,2#应急池能起到暂时存储合成药车间产生的事件废水,但在事件发生启动应急预案后,该处收集的事件废水应立即采用排污泵抽至全厂应急池中。

综上所述公司应急池设置可达到应急处置的要求。

10.6风险结论

本企业在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将风险事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区域造成的影响可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附件 2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联系

部门 生产部 总经理办公室 安全员 设备管理员 物料部 动力班 /小灵通 ********** ********** ********** ********** ********** ********** 办公 ********** ********** ********** ********** ********** ********** 2、指挥部成员名单

姓名 ** ** ** ** 公司职务 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经理 生产总监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小灵通 ********** ********** ********** ********** 办公 ********** ********** ********** ********** 3、消防抢险队成员名单

姓名 ******* ******* ******* ******* 公司职务 制造部经理 制造部副经理 机动车间主任 制造部副经理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副队长 队员 队员 /小灵通 ********** ********** ********** ********** 办公 ********** ********** ********** ********** 4、医疗救护队成员名单

姓名 ******* ******* 公司职务 综合部经理 厂医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队员 /小灵通 ******* ******* 办公 ******* ******* 5、治安警戒队成员名单

姓名 ******* ******* ******* 公司职务 运保部经理 设备部经理 设备部副经理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成员 成员 /小灵通 ******* ******* ******* 办公 ******* ******* ******* ******* 合成药车间主任 成员 ******* ******* 6、物资供应运输队成员名单

姓名 ******* ******* 公司职务 物管部经理 物管部员工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成员 /小灵通 ******* ******* 办公 ******* ******* 7、通讯联络队成员名单

姓名 ******* 公司职务 环保专员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小灵通 ******* 办公 ******* 8、环境监测队成员名单

姓名 ******* ******* 公司职务 污水站班长 污水站员工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队长 成员 /小灵通 ******* ******* 办公 ******* ******* 9、政府有关部门报警联络

单位 **市环保局 **区安监局 消防队 公安巡警 **第一医院

联系人 / / / / / 12369 ******* 119 110 120 10、周边相邻单位联系人

单位名称 ******* ******* ******* 联系人 ******* ******* ******* ******* ******* ******* 办公

附件 3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格式文本

突发事件信息接收、处理、上报单 上报人 所在部门 上报人 事发地点 事发时间 上报时间 事发经过 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 接警部门 接收人 接收时间 处理措施 处理部门 处理时间 应急终止时间 启动应急响应等级 □Ⅰ级响应公司级 □Ⅱ级响应车间级 □Ⅲ级响应岗位级 采取的应急措施 后期处置措施 应急能力评估 附件 4 厂区地理位置图

E:26°13′37″ N:117°34′16″

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白沙村(4000m)

*******(4000)

*******

*******

*******

******* *******(2400)

****区城区

*******

(2400m)

台江村(350m)

****

***

*******

******* 富兴堡 (2400)

*******(2500)

(2400m)

沙溪(1400m)

*******(4500)

附件 5 厂区平面布置图

山林

职工食堂地磅道路办公楼道路厕道路道路活动场所水水池混绿化1F礼堂道路公园道路塘棚丽景天城小区2F塘球场厕所棚混砖道路4F2F165.41化验检测中心165.66纯化水制备仓库2F草坪道路水草坪闲置庆大原料车间一楼生测区二楼仓库职工住宅区仓库2F仓库中药车间(精、烘、包)1F道路2F混5简2F一楼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车间1F2F3F2F水三明第四医院道路中药车间道路2F道路道路道路2F草坪闲置抗生素车间混3仓库草坪2F闲置建筑闲置粉针车间混棚混2F水道路水草坪简草坪道路道路道路原有挡土墙绿化水水水水水道路闲置建筑2F简混闲置建筑2F变电所1F2F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新建车间)水混混2F道路混2水污水站办公室溶剂库水2F道路道路道路仓库混混混棚混4F2F混水混水草坪水污水处理中心水水混道路棚闲置地块仓库简2F水水水道路水废溶剂库2F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道路合成药车间道路道路2F锅炉房草坪混3F道路道路2F油水简道路闲置建筑2F道路煤棚煤棚煤棚道路山林附件 6 雨污水管网图

道路道路活动场所山林办公楼职工食堂道路地磅道路厕混绿化1F礼堂道路水水池公园道路塘棚塘球场厕所2F棚混砖丽景天城小区道路4F2F165.41化验检测中心165.66纯化水制备仓库2F草坪道路水草坪闲置庆大原料车间一楼生测区二楼仓库职工住宅区仓库2F仓库中药车间(精、烘、包)1F道路2F混5简固体制剂车间1F2F3F2F道路2F中药车间水道路2F道路道路2F草坪闲置抗生素车间混3道路仓库草坪2F闲置建筑闲置粉针车间混棚混2F水道路水三明第四医院草坪简草坪道路道路道路原有挡土墙绿化水水水水水道路闲置建筑2F简混闲置建筑2F变电所1F2F混混2F混2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道路污水站办公室溶剂库水2F道路道路道路仓库混混混棚混4F2F混水草坪闲置地块污水处理中心水道路棚仓库简道路2F废溶剂库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道路2F道路道路合成药车间草坪2F锅炉房简3F混道路道路2F油水道路2F闲置建筑道路煤棚煤棚煤棚道路山林附件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紧急事件现场初始应对措施报警与接警复核与判断报请外部资源应急响应Ⅰ级应急响应报请政府应急响应服从上级应急指挥应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否紧急会议否确认反馈是Ⅲ级应急响应Ⅲ级响应行动事件得到控制与处理是人员到位事件控制与处理隔离与警戒人员救护人员疏散与撤离否善后处理事故调查总结评价记录整理与存档是应急结束事件得到控制与处理Ⅱ级响应行动应急关闭应急结束信息通报保险联络后勤保障应急关闭 附件 8 救援物资装备清单

名称及规格 总数量 存放部位 合成药车间 防毒面具 17个 溶剂库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应急物资储备室 固体制剂车间 应急灯 32盏 注射剂车间 中药车间 合成药车间大楼 合成药车间 机动车间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 灭火器 123个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中药车间 仓库 化验室 应急物资储备室 合成药车间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 室內消防栓 32个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中药车间 化验室 仓库 应急砂 医药急救箱 应急泵 3m3 1个 2台 溶剂库门口 厂医办公室 污水处理站 溶剂库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视频监控 消防报警器 通讯设备 1套 1套 1部 合成药车间 溶剂库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1套 应急指挥中心 1部 1套 数量 4个 4个 4个 5个 10盏 8盏 8盏 6盏 11个 10个 16个 19个 23个 25个 7个 12个 7个 5个 8个 4个 2个 6个 3m3 1个 1台 1台 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规定检查频次和维护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日常检查 ******* ******* ******* 日常检查 废溶剂库危险废物专管员

附件 9 厂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图

道路

职工住宅区 道路

道路

山林办公楼职工食堂道路地磅道路厕道路道路活动场所水水池混绿化1F礼堂公园道路塘棚塘球场厕所2F棚混砖丽景天城小区道路4F化验检测中心165.41纯化水制备仓库165.662F草坪道路水一楼生测区二楼仓库2F草坪闲置庆大原料车间2F仓库中药车间(精、烘、包)1F道路2F仓库混5简固体制剂车间1F2F3F2F道路2F中药车间水2F道路道路2F草坪闲置抗生素车间混3道路仓库草坪2F闲置建筑闲置粉针车间混棚混2F水道路水三明第四医院草坪简草坪道路道路道路原有挡土墙绿化水水水水水道路闲置建筑2F简混闲置建筑2F变电所1F2F混混2F混2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道路污水站办公室溶剂库水2F道路道路道路仓库混混混棚混4F2F混水草坪闲置地块污水处理中心水棚仓库简道路2F废溶剂库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道路2F道路道路合成药车间草坪道路2F锅炉房简3F混2F油水道路道路2F闲置建筑道路煤棚煤棚煤棚道路山林附件 10 厂区安全撤离路线图 山林

道路道路活动场所水水池混办公楼职工食堂道路地磅道路厕绿化1F礼堂道路公园道路塘棚塘球场厕所2F棚混砖丽景天城小区道路4F2F165.41化验检测中心165.66纯化水制备仓库2F草坪道路水草坪闲置庆大原料车间一楼生测区二楼仓库职工住宅区仓库2F仓库中药车间(精、烘、包)1F道路2F混5简固体制剂车间1F2F3F2F道路2F中药车间水道路2F道路道路2F草坪闲置抗生素车间混3道路仓库草坪2F闲置建筑闲置粉针车间混棚混2F水道路水三明第四医院草坪简草坪道路道路道路水水原有挡土墙绿化水水水道路闲置建筑2F简混闲置建筑2F变电所1F2F混混2F混2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道路污水站办公室溶剂库水2F道路道路道路仓库混混混棚混4F2F混水草坪闲置地块污水处理中心水道路棚仓库简道路2F废溶剂库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道路2F道路道路合成药车间草坪2F锅炉房简3F混道路道路2F油水道路2F闲置建筑道路煤棚煤棚煤棚道路山林厂区外部安全疏散路线图

附件 11 公司制度

公司制定了各类操作规程及制度如下表。

序制度名称 号 1 2 3 4 5 6

******安全消防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危险污染物应急预案 各车间、溶剂库重要岗位责任制度 各车间、溶剂库重要岗位安全生产制度 制定时间 附件 12 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姓名 ** ** ** 所在单位 ****** ****** ****** ****** ****** 联系 职务/职称 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经理 生产制造部经理 环保专员 专业类别 财金 药学 药学 药学 法律 ******* ******* ******* ******* ******* ******* *******

附件 13 其他附件 环评批复及验收报告

废水排放执行标准函

环境监测报告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福建****股份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预案

编制单位 福建****股份

签 发 人 实施日期

1 溶剂库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1.1 危险性分析

1.1.1 事件的特征 溶剂库基本情况:

人员配置:每班1人,管理员1人,共3人。

储存危险品类型: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乙酰乙酸乙酯、氢溴酸、三氯甲烷、硫酸、氯化亚砜、冰乙酸、醋酐、环戊酮等有机溶剂储桶及连接阀门、管道。

位置:位于厂区中部,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东边。有机溶剂直接通过管道供给工艺设备使用。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周边环境:溶剂库西边为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东面与南面为污水处理站调节池与全厂应急池、北面为废弃车间。

事件类型:发生危险化学品储桶泄漏;因操作不当叉车刮破储桶造成泄漏;管道、阀门泄漏等安全事件;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相关火灾、爆炸事件。 1.1.2 危害程度

1、二氯甲烷 (1)健康危害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

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2)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甲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乙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4、甲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丙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2)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6、盐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2)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7、乙酰乙酸乙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毒性:属中毒类。

(2)危险特性: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氢溴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2)危险特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9、三氯甲烷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

(2)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10、硫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11、氯化亚砜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2)危险特性:本品不燃, 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产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12、冰乙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3、醋酐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2)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环戊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2)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1.3 事件前的预兆

二氯甲烷、甲苯、丙酮等具有芳香气味;甲醇、盐酸、氢溴酸等具有刺激性气味;各类危化品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不同的外观、气味可在发生泄漏时,辨别区分。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地面可看到液体流出,地面潮湿等均可能是发生泄漏的前兆。 1.1.4 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及其预防措施

本公司溶剂库中危险化学品采用塑料桶或镀锌桶储存,根据化学品不同的性质分别分开存放,溶剂库有屋顶遮盖,避免有机溶剂受日晒雨淋的影响。所有化学品装卸采用叉车,在装卸中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包装桶的破裂,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或者因取用原料时阀门、管道发生腐蚀,导致危险品泄漏。所有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应在管理中预防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1)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

①装卸危险化学品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包装桶的破裂,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 ②因设备腐蚀老化,造成管道、阀门等发生跑、冒、滴、漏等;

③装卸过程中发生震动,导致包装桶封口松动,发生挥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至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事件。

(2)预防措施

①溶剂库根据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分区设置围堰,并配置控制雨水与泄漏污染物的阀门,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超过围堰容积,来不及回收至备用桶中时,可打开通往应急池的阀门,将泄漏物收集至应急池中;

②卸车过程中一定要有人员协助叉车操作,避免发生突发事件;卸车完毕后,应检查储桶是否密封完好;

③溶剂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生泄漏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置;

④危险化学品均设置安全周知卡,注明危险性与应急处置措施;

⑤除一般的日常巡查之外,还需定期对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腐蚀的部件,确保设备安全;

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人为事件发生。

⑦为操作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子、防护服等保护用品,现场还配有应急砂、灭火器等应急设施。

1.2 信息报告

1.2.1 报告程序

泄漏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仓库负责人和通讯联络队值班人员,再由值班人员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物资供应运输队长 *******通讯联络员: *******消防抢险队队长 应急指挥部 发现者 *******消防报警 119/110 **市环保局12369 ***安监局 *******

1.2.2 响应程序

由车间或岗位应急救援小组决定组织实施,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1)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报告,并开展紧急救护工作。

(2)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事件的以下情况,并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向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部汇报:

(3) 发生事件的类型、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4)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1.3 应急处置措施

1.3.1 先期准备

(1)交通工具

满足运送救援物资,进行人员救援、疏散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 (2)照明设备

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以满足紧急救援、指挥工作的需要,选择应急照明工具,应考虑其安全性能,如防爆型电筒等。

(3)急救设备

专业救援必用的设备和设施,如:应急照明、医用急救药品、灭火器等;上述物资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定时检查维护;周围有消防栓的,可准备消防水带。 1.3.2 应急处置原则

根据不同事件类型,现场应急处置应遵循应急处置原则:

①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现场有伤员情况先应先抢救伤员,要及时把中毒、受伤人员撤离现场;

②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要及时切断危险源,根据泄漏危险化学品的周知卡说明利用现场有利工具堵塞泄漏点;

③及时把可能波及、受影响的周边危险源隔离、封闭,控制事件扩大发展; ④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现场事态先行自救的原则,及时将突发事件消灭在初期状态,但在现场已无法控制或有扩大到无法控制趋势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上报环保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由专业救援人员介入指挥救援,不可贻误抢险时机。 1.3.3 应急处置措施

(1)危险化学品储桶发生一般泄漏的处置:

①当班工作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先检查围堰出口阀门是否关闭; ②抢险救援队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带上有效堵漏工具,在保障自身安全情况下,对泄漏出进行堵漏;

③泄漏出封堵后,如果泄漏量较大,用应急泵将围堰内的泄漏物抽至备用空桶中,如果泄漏量小,当班人员先采用应急砂或抗溶性泡沫等吸附材料进行吸收,之后再对泄漏区域进行冲洗,冲洗水引至应急池,不可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危险化

学品应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处理。

(2)危险化学品喷射泄漏:

在卸车时,因叉车操作不当,造成储料桶底部发生破裂,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

①现场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确定储料桶开口密封情况下,采用叉车等有效工具,将储料桶倒置,减小泄漏口处压力,减小泄漏量;

②现场人员立即关闭围堰出口阀门,避免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③在储料桶泄漏口出压力减小至可堵漏范围后,抢险人员在保障自身安全情况下对泄漏处进行堵漏作业;

④堵漏的同时,用应急泵将围堰内的泄漏物抽至备用空桶中,如果泄漏量小,当班人员先用应急砂或抗溶性泡沫进行吸附,之后再对泄漏区域进行冲洗,冲洗水引至应急池,不可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危险化学品应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处理。

⑤若发生大量泄漏,危机临近其他危险化学品,现场人员无力抢救时,应立即上报公司值班长,立即疏散临近人员,立即报告环保部门或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3)因设备破损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

①因设备破损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当班人员停止取料作业,关闭连通阀门、管道,关闭临近泄漏处的电源;

②当班人员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围堰出口阀门是否关闭;

③发生少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下,当班人员在应避免与泄漏物直接接触,先采用应急砂或抗溶性泡沫等吸附材料进行吸收;

④设备机修人员应佩戴还防护用品在检修破损的设备,或将泄漏物洗消后再行修理。

1.3.4 火灾事件处理措施

(1)发生火情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

(2)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换该区域雨水应急切换阀门,以便消防废水排入消防废水收集池(270m3),确保事件废水不外排。

(3)报警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切断火场电源并组织灭火力量采用干粉或泡沫进行扑救,防止火热蔓延。当火热很大难以控制,或随时可能产生爆炸危险时,应组织救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或在有掩护的条件下灭火。只有当火热平熄,不再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救援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救援。

(4)实施灭火的同时,应关注周边厂房是否受火灾影响,及时利用消防栓采取灭火措施,防止建筑受损。

(5)应急救援队伍(约50人)到达之后,当火热未直接烧及房屋建筑时,救援队伍应分级,一路人员扑灭周围火源;一路人员迅速将仓库内危化品等原料转移至远离事发地点的安全地带;对仓库喷水冷却;组织人员监视和扑灭下风向的飞火。密切注视现场火热变化情况,当发现有爆炸征兆时,必须禁止人员接近仓库或迅速撤离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1.3.5 急救措施

物质名称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食入 二氯甲烷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甲醇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乙醇 甲苯 丙酮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盐酸 乙酰乙脱去污染的衣着,用酸乙酯 流动清水冲洗 氢溴酸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蛋清。立即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三氯甲生理盐水彻底冲烷 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立即脱去被污染衣大量流动清水或着,用大量流动清水硫酸 生理盐水彻底冲冲洗,至少15分钟。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立即脱去污染的衣大量流动清水或氯化亚着,用大量流动清水生理盐水彻底冲砜 冲洗至少15分钟。就洗至少15分钟。医 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脱去污染的衣着,立流动清水或生理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冰乙酸 盐水冲洗至少15钟。若有灼伤,就医分钟。就医 治疗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或纯碱水。就医。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醋酐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环戊酮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

1.4 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各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 1.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应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器具,正确合理使用。

①呼吸系统防护: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

③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④脚防护:传橡胶长筒靴;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4)少量泄露及人员中毒,参与抢险作业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大量泄漏及火灾、爆炸、多人中毒,必须穿戴防化服、手套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1.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器具器材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发生新的危险;使用工具必须为铜制工具。

(2)使用干粉或消防砂灭火;

(3)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1.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处理泄漏物质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量的扩大; (2)人员救护、灭火、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缓;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 1.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对于烫伤烧伤人员的救护,一定注意不要触及其伤口部位;

(2)对于触电人员的救护,一定要在切断电源或伤者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3)对于中毒人员的救护,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给输氧。 1.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态的发展,如泄漏源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向社会请求增缓;

(2)有发生爆炸危险的事态下,将无关人员撤离到150米以外;当事态发展到影响整个厂区时,应立即撤离到厂区以外安全地点,并向周边单位发出撤离疏散信息。 1.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救灾人员;

(2)对救灾中接触到有毒物质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评估事件影响,防止发生次生事件。

1.4.7 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缓中要记录好抢险救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件信息;

(3)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件现场。

2 废溶剂库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2.1 危险性分析

2.1.1 事件的特征

基本情况:

人员配置:每班1人,管理员1人,共3人。 位置:位于厂区东南角,合成药车间右上角。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周边环境:废溶剂库主要存放过期药品、报损药品等液态医药废物,采用桶装临时存放,并严格按照危废存储规范要求存放。

可能发生事件类型:危废存放区储存危险废物发生丢失、液态危废泄漏,废溶剂库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 2.1.2 危害程度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人员直接接触过期药品、报损药品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2.1.3 事件前的预兆

废溶剂库存放危险废物设有完整的进出库台账,若出现丢失情况,将与台账记录数据不符;报损药品封闭存放,若发生与人、动物直接接触需拆解外包装箱;危废存放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若发生火灾情形,值班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通知现场当班人员进行处置。

2.2 信息报告

2.2.1 报告程序

危险废物发生丢失、泄漏事件、废溶剂库发生火灾事件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危险废物专管员和当班值长,再由值班长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危废专管员 发现者 ******* 通讯联络员: 应急指挥部 ******* 消防报警 119/110 **市环保局12369 ****区安监局***** 2.2.2 响应程序

由危险废物专管员组织调查、救援,出现中毒等症状时现场第一发现人立即联系厂医请求救援。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公司控制范围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1)当危险废物出现丢失情形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危废专管员或公司通讯联络人报告,并开展应急工作。

(2)危废专管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调查危废进出库台账,并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向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部汇报: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3)是否有人员、动物与危险废物直接接触,是否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

(4)废溶剂库发生火灾事件,第一发现人立即上报废溶剂库责任人或公司通讯联络人,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预案。

2.3 应急处置措施

2.3.1 危险废物丢失事件处置措施

(1)第一发现人立即向危险废物专管员或公司通讯联络人报告,并由他们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2)危险废物专管员立即调查危险废物进出库台账,核实是人为偷盗、遗失或其他可能事件,并核实丢失危险废物种类、数量、时间等情况;

(3)在确认事件具体情况下,危险废物专管员协助公司治安警戒队追查丢失危废。

(4)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严格按要求规范危险废物进出库台账、分类、密闭存放等措施。

2.3.2 危险废物外露造成人员、动物直接接触

(1)废溶剂库值班人员日常巡查时发现危险废物外包装破裂,应立即疏散危险区域人员,上报危险废物专管员或公司通讯联络人,由专管员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2)第一发现人发现现场有伤者时,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将伤者撤离事件现场,立即联系厂医请求救援;

(3)危险废物外露造成人员、动物因直接接触过期药品、报损药品,而出现头晕、中毒等症状,现场救援人员无法急救时,应立即送医救治。

(4)在确保现场人员自身安全情况下,抢险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规范将危险源封闭包装,并要求最终协议处置单位尽快取走处置。 2.3.3 废溶剂库发生火灾事件处置措施

(1)发生小型火情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正确果断的有效措施控制事件的发展,防止火情扩大,若火势已被控制则无需上报,若现场人员无力救援时,应立即上报公司通讯联络人,由通讯联络人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情况紧急时可直接拨打火警 119,请求外部专业人员支援。

(2)现场抢险人员应及时切换该区域雨水应急切换阀门,以便消防废水排入2#应急池,并实时检查2#应急池容量,当容量不足时,采用应急排污泵将废水抽至全厂应急池中,确保事件废水不外排。

(3)报警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切断火场电源并组织灭火力量采用干粉或泡沫进行扑救,防止火热蔓延。当火热很大难以控制,或随时可能产生爆炸危险时,应组织救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或在有掩护的条件下灭火。只有当火情平熄,不再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救援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救援。

(4)应急办公室立即组织消防、气防有关人员到现场,防止火情扩大,做好抢险准备,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

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

2.4 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各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 2.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应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器具,正确合理使用。

①呼吸系统防护: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 ③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④脚防护:传橡胶长筒靴;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2.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器具器材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发生新的危险;使用工具必须为铜制工具。

(2)使用干粉或消防砂灭火;

(3)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2.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处理危险废物时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规范执行;

(2)人员救护、灭火、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缓;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 2.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对于烫伤烧伤人员的救护,一定注意不要触及其伤口部位;

(2)对于触电人员的救护,一定要在切断电源或伤者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3)对于中毒人员的救护,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给输氧。 2.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态的发展,如泄漏源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向社会请求增缓;

(2)有发生爆炸危险的事态下,将无关人员撤离到150米以外;当事态发展到影响整个厂区时,应立即撤离到厂区以外安全地点,并向周边单位发出撤离疏散信息。 2.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救灾人员;

(2)对救灾中接触到有毒物质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评估事件影响,防止发生次生事件。

2.4.7 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缓中要记录好抢险救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件信息;

(3)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件现场。

3 合成药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3.1 危险性分析

3.1.1 事件的特征

合成药车间基本情况:

人员配置:一日2班,每班15人,管理员3人,共33人。

主要设备:搪瓷反应罐、中试分馏塔(电热)、真空机组、真空干燥箱、离心机、纯化水反渗透系统、臭氧发生器、结晶罐、连接管道及阀门等设备。 位置:厂区东南角,与污水处理站相邻。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周边环境:车间内主要为搪瓷反应罐、中试分馏塔(电热)、结晶罐、管道阀门等设备;车间四周环境:东面为台溪,北面为本公司污水处理站,南面为山林、西面为本公司锅炉房。

事件类型: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阀门泄漏、爆炸事件;因容器、管道、阀门泄漏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安全事件;发生火灾消防事件。 3.1.2 危害程度

危害性分析:

根据合成药车间生产所需原辅材料中涉及危险化学品分析发生原料泄漏、气体泄漏事件下对人体危害。

1、二氯甲烷 (1)健康危害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

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2)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甲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乙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4、甲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丙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2)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6、乙酰乙酸乙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毒性:属中毒类。

(2)危险特性: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氢溴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2)危险特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8、三氯甲烷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

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

(2)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9、氯化亚砜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2)危险特性:本品不燃, 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产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10、冰乙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1、环戊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2)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1.3 事件前的预兆

搪瓷反应罐、结晶罐等多为压力容器,因操作不当,或阀门管道泄漏,有明显的漏气声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阀门等压力容器均设置的压力表、安全阀等报警设施,当超压时发出警报;当压力表读数过低时;均可能是发生泄漏的前兆。

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本车间危险化学品大多具有特定的气味,当发生泄漏时现场可闻到明显气味,可能是发生泄漏的前兆。

合成药车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有人24小时值守,当发生火灾等事件时,可第一时间发现。

3.1.4 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及其预防措施

本公司合成药车间涉及危险化学品从溶剂库采用管道输送至车间内设备中,在生产中因取用原料时阀门、管道发生腐蚀,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所有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应在管理中预防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1)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

因设备腐蚀老化,造成管道、阀门等发生跑、冒、滴、漏等; (2)预防措施

①车间设置排水沟、应急切换阀门,并且连通进入2#应急池,2#应急池只收集合成药车间突发事件情况下废水、泄漏物等,容积共计60m3。2#应急池与全场应急池之间采用应急排污泵抽排。

②合成药车间设置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等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置;

③危险化学品均设置安全周知卡,注明危险性与应急处置措施;

④除一般的日常巡查之外,还需定期对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腐蚀的部件,确保设备安全;

⑤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人为事

件发生;

⑥为操作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子、防护服等保护用品,现场还配有应急砂、灭火器等应急设施。

3.2 信息报告

3.2.1 报告程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车间负责人和通讯联络队值班人员,再由值班人员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消防抢险队队长 ******* 发现者 合成药车间主任 应急指挥部 *******1 消防报警 119/110 ******* 通讯联络员: **市环保局12369 ****区安监局8*** ******* 3.2.2 响应程序

由车间或岗位应急救援小组决定组织实施,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1)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报告,并开展紧急救护工作。

(2)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事件的以下情况,并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向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部汇报:

(3)发生事件的类型、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4)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3.3 应急处置措施

3.3.1 先期准备

(1)交通工具

满足运送救援物资,进行人员救援、疏散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 (2)照明设备

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以满足紧急救援、指挥工作的需要,选择应急照明工具,应考虑其安全性能,如防爆型电筒等。

(3)急救设备

专业救援必用的设备和设施,如:应急照明、医用急救药品、灭火器等;上述物资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定时检查维护;周围有消防栓的,可准备消防水带。 3.3.2 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时处置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因设备老化、腐蚀发生泄漏等事件时:

1、因工人操作不当引发泄漏事件: (1)小量泄漏

①第一发现人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后,立即投入应急处理,先关闭连通阀门、管道,关闭临近泄漏处的电源;

②发现人向当班值长报告,同时打开应急切换阀门,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抢险人员切断泄漏源;

③现场抢险人员避免与泄漏危险化学品直接接触,对泄漏地面的小量泄漏物可采用砂土、活性炭、抗溶性泡沫等吸附材料吸收;

④现场抢险人员应密切检查2#应急池的容量,若容量不足应立即采用应急排污泵将泄漏物抽至全厂应急池,以免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2)大量泄漏

①第一发现人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将突发事件涉及或相邻设备电源切断,关闭管道、阀门等,停止生产,避免事件扩大;

②发现人向当班值长报告,同时打开应急切换阀门,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抢险人员切断泄漏源;

③现场抢险人员无力抢救时,应立即上报公司值班长,立即疏散临近人员,立即报告环保部门或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2、因设备破损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

①因设备破损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当班人员停止取料作业,关闭连通阀门、管道,关闭临近泄漏处的电源;

②当班人员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打开通往2#应急

池的应急切换阀门;

③发生少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下,当班人员在应避免与泄漏物直接接触,先采用应急砂或抗溶性泡沫等吸附材料进行吸收;

④设备机修人员应佩戴还防护用品在检修破损的设备,或将泄漏物洗消后再行修理。

.2火灾事件处理措施

(1)发生火情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

(2)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换该区域雨水应急切换阀门,以便消防废水排入事件2#应急池,并实时检查2#应急池容量,当发生容量不足时,开启应急排污泵,将废水从2#应急池抽至全厂应急池中,确保事件废水不外排。

(3)报警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切断火场电源并组织灭火力量采用干粉或泡沫进行扑救,防止火热蔓延。当火热很大难以控制,或随时可能产生爆炸危险时,应组织救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或在有掩护的条件下灭火。只有当火热平熄,不再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救援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救援。

(4)实施灭火的同时,应关注周边厂房是否受火灾影响,及时利用消防栓采取灭火措施,防止建筑受损。

(5)应急救援队伍(约50人)到达之后,当火热未直接烧及房屋建筑时,救援队伍应分级,一路人员扑灭周围火源;一路人员迅速将仓库内危化品等原料转移至远离事发地点的安全地带;对仓库喷水冷却;组织人员监视和扑灭下风向的飞火。密切注视现场火热变化情况,当发现有爆炸征兆时,必须禁止人员接近仓库或迅速撤离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3系统发生爆炸事件时处置措施

当泄漏危险化学品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后,可能出现爆炸,应组织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先迅速撤离到上风向200米范围外,对受伤部位视情况进行处理,伤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根据爆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出报警信号,当班班长向应急指挥部或公司领导汇报,其他按照公司预案中的要求处理。

防爆措施如下:

①发生泄漏时,应尽量避免动火作业,如因生产急需无法停工时,应将要检修的设备或管线下移至远离易燃易爆的安全地点动火。

②要防止易然物料与高温设备、管道表面接触,不准在高温管道和设备上烘烤衣物或放置可燃物品。

③在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吸烟。

④避免撞击与摩擦产生火花和达到危险温度。 3.3.3 事件扩大应急处置

当应急响应为Ⅰ级时,事件车间立即报公司应急指挥部进行处理,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当应急响应超出Ⅰ级范围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向上一级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求支援。 3.3.4 急救措施

根据合成药车间涉及危险化学品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类型编写一下急救措施:

物质名称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食入 二氯甲烷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提起眼睑,用流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动清水或生理盐底冲洗皮肤。 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甲醇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提起眼睑,用流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动清水或生理盐底冲洗皮肤。 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动清水或生理盐用流动清水冲洗。 水冲洗。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乙醇 甲苯 丙酮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提起眼睑,用流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动清水或生理盐底冲洗皮肤。 水冲洗。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乙酰乙酸乙酯 氢溴酸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三氯甲烷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工呼吸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氯化亚砜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冰乙酸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环戊酮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4 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各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 3.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参与抢险人员应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 ①呼吸系统防护:应佩戴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 ③处置泄漏时应穿隔绝式防化服。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4)少量泄漏及人员中毒,参与抢险作业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大量泄漏及火灾、爆炸、多人中毒,参与抢险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手套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器具器材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发生新的危险;使用工具必须为专用工具。

(2)使用的消防灭火剂应与扑救物质的相适应,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

发生新的危险;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3)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3.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处理泄漏物质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量的扩大; (2)人员救护、灭火、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缓;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

(3)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现场发现中毒迹象者,应采取支持治疗;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对严重的伤患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2)对于触电人员的救护,一定要在切断电源或伤者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3.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态的发展,如泄漏源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向社会请求增缓;

(2)发生泄漏事件后,应将本区域人员撤离到150米以外;有发生爆炸危险的事态下,将无关人员撤离到200米以外;当事态发展到影响整个厂区时,应立即撤离到厂区以外安全地点,并向周边单位发出撤离疏散信息。 3.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救灾人员;

(2)对救灾中接触到有毒物质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评估事件影响,防止发生次生事件。 3.4.7 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缓中要记录好抢险救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件信息

(3)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件现场。

4 污水处理站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4.1 危险性分析

4.1.1 事件特征

污水处理站基本情况:

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水量2000m3/d。 人员配置:每班1人,管理员1人,共3人。

主要设备:污水提升泵、曝气泵、生物填料、COD在线监控仪、流量计等 位置:污水处理站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事件类型:废水处理排放不达标,剩余污泥作为危险废物丢失或泄漏。 4.1.2 危害程度

经处理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放,将对台溪造成较大的污染,如果长时间高溶度的排放不达标废水还可能污染沙溪。造成沙溪流域水质因污染事件低于Ⅴ类水质,并长期无法修复。 4.1.3 事件前兆

污水处理站COD在线监测监控到数据超出指标。 4.1.4 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类型

①污水处理站提升泵、曝气泵、生物滤料、生物菌种等出现异常无法正常运行情况下造成废水排放口浓度超标排放;

②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发现污水处理站超负荷运行或污水处理站运行异常时,造成废水排放口浓度超标排放;

③出现突发事件,溶剂库或合成药车间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泄漏物将进入污水处理站时,造成废水排放口浓度超标排放。

4.2 信息报告

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到数据超标或提升泵、曝气泵、生物滤料、生物菌种等出现异常无法正常运行情况下,污水处理站当班管理员立即向环境监测小分队或应急指挥部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污水处理站值班长: 发现者 *******2 环境监测队队长: 应急指挥部 *******1 消防报警 119/110 **市环保局12369 *******6

4.3 应急处置措施

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到数据超标或提升泵、曝气泵、生物滤料、生物菌种等运行出现异常时,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关闭出水阀门,并立即报告环境监测队队长,进行采样监测。环境监测队队长应及时上报公司应急中心,由公司应急总指挥发布生产车间停产命令,暂停生产产生废水继续进入污水处理站。并按下列方式、方法实施应急处置,各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按各自职责各就各位待命,听从现场指挥。

1、污水处理站运行异常

(1)在线监控系统监控数据超出监控指标时,立即向公司汇报,并关闭排放口排放阀门,立即排查污水处理站各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调试曝气、加药等设施,直至污水可达标排放。若水质仍无好转,应停止生产。

(2)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发现提升泵、曝气泵等设备及生物菌种出现异常时,管理人员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同时核查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确保是否达标排放,并立即上报环境监测队队长,有环境监测队队长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停止生产,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直至设备正常运行。

(3)在线监控系统运行异常时,管理员应进行定时人工采样,并向环境监测队队长汇报,将样品交由环境监测队监测,无法完成监测项目应委托**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待在线监控设备恢复正常工作方可结束人工采样。

(4)发生上述情况时,本公司根据现场处置预案实施处理,根据事态发展趋势必要时由公司应急指挥部上报**市环保局,申请救援。

2、其他车间发生应急事件时

公司其他车间发生应急事件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发布命令停止生产,关闭生产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阀门,打开雨水管道应急切换阀门将危险化学品泄漏物或火灾消防水收集至应急池,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应配合调整相应的工艺,处理事件产生的事件废水,并监控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指标,确保达标排放。

3、突发暴雨

1)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闸门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 2)随时观察水池的水位并随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

3)现场巡查,必须注意个人安全,注意防滑,需要有人配合时两人或三人一起协作操作。

4、水量严重超过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根据本公司现有生产规模污水处理站纳污能力尚有余。当污水处理站水量超过设计水量时,污水处理站管理员随时观测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当污水排放超标、有严重超标趋势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上报**市环保局,申请外部救援。

4.4 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应24小时值班,随时监控在线监测仪器的数据及设备正常运行。

4.4.1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评估事件影响,防止发生再生、次生事件。 4.4.2 其他注意事项

(1)及时发布有关事件信息;

(2)污水处理站各设备应定期巡查、维护,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 (3)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

5 锅炉房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5.1 危险性分析

5.1.1 事件的特征

设备:锅炉房现有使用6t/h沸腾炉一台

水膜除尘系统、输灰系统的异常运行,造成环境污染,给公司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水膜除尘系统异常运行和输灰系统严重泄露。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事件的。 危害性分析:粉尘浓度剧增,对环境空气和人身造成影响。 5.1.2 事件前的预兆

空气烟尘浓度明显增大,管道有粉尘逸出、烟囱烟气黑度超标等。 5.1.3 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

锅炉房配套水膜除尘器喷淋水膜形成不完整、除尘器内胆开裂漏烟等,除尘效果差,烟尘超标排放;出灰过程中出现管道、配件破裂并造成较大污染。

5.2 信息报告

5.2.1 报告程序

泄漏事件发生或设施异常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车间负责人和当值值班人员,再由值班人员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消防抢修队队长: 发现者 *******3 环境监测队队长: 应急指挥部 *******1 消防报警 119/110 **市环保局12369 *******6 5.2.2 响应程序

由车间或岗位应急救援小组决定组织实施,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5.3 应急处置措施

5.3.1 先期准备

(1)交通工具

满足运送救援物资,进行人员救援、疏散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 (2)照明设备

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以满足紧急救援、指挥工作的需要,选择应急照明工具,应考虑其安全性能,如防爆型电筒等。要求配备双回路电力系统。

(3)急救设备

专业救援必用的设备和设施,如:应急照明、医用急救药品、灭火器等;上述物资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定时检查维护;周围有消防栓的,可准备消防水带。 5.3.2 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值班人员发现出灰过程中出现管道、配件破裂并造成较大污染与及水膜除尘器异常运行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经调整或处理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的,停止该故障设备运行,汇报车间负责人;

(2)车间负责人指挥各岗位人员对异常事件进行处理,并联系设备部检修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3)对于需要降负荷或停机的情形,车间负责人报相关公司领导、部门领导; (4)后勤事务部对现场泄漏物(干灰)与及处理设备故障时的排泄物(干灰)进行清理、运输。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灰库出灰过程中出现管道破裂并造成较大污染,应立即停止相关设备运行,防止污染物(干灰)进一步向外排放;

(2)当发现水膜除尘器异常运行,经调整或处理后仍无法恢复正常,停止故障设备运行,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如检查管道和阀门是否腐蚀泄露或堵塞,造成给水水压不足;检查喷嘴是否变形、腐蚀、堵塞;除尘器内胆是否开裂导致烟气带水等),并及时联系设备检修人员检修处理。

说明:当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处置时,立即启动扩大应急。

5.4 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发生水膜除尘系统异常时运行人员及抢修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工具;

(2)使用抢险器材的注意事项:用操作时应用专用阀门钩、扳手进行操作,抢险应有专人指挥,防止事件扩大或引起人员触电、中毒等;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时危险区设好警戒线,并挂好标示牌。无操作权限的人员不得乱动现场设备;在工质外泄处应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事件危害暂时得不到控制或有继续扩大趋势,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服从统一指挥,配合做好人员的紧急疏散工作;

(4)现场自救或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现场自救和互救时不熟悉现场情况的人员不得盲目进入危险区域,人员受伤时按照《安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现场紧急救护,同时拨打急救 120,根据伤员的负伤程度,将伤员尽快医院救护。事件医疗救护工作小组应当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联系县急救中心或救护,抢救伤员。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操作前先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现场情况是否能够满足需要的条件;

(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应防止污染扩大。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项:加强自身防护,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件现场。

6 其他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6.1 危险性分析

6.1.1 事件的特征

(1)其他间基本情况:

人员配置:一日2班,每班38人,管理员6人,共82人。

主要设备:配药罐、安瓿拉丝灌封机、热风循环烘箱、远红外电热烘箱、幸福工业烘干机、脉动真空灭菌器、安瓿杀菌干燥机、多功能安瓿灭菌机、注射用水储罐、纯化水储罐、臭氧发生器GJF-F60等设备。 位置:公司厂区内。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事件类型:发生火灾消防事件,因溶剂库发生火灾、爆炸事件影响其他车间。 6.1.2 危害程度

危害性分析:

因火灾事件引起药品的泄漏,可能造成现场人员眩晕、中毒等症状,或泄漏药品流出车间造成外环境污染事件。 6.1.3 事件前的预兆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等重要车间、岗位均安装消防、视频监控系统,并有人24小时值守,如发生火灾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置。若溶剂库发生火灾事件可能影响其他车间时,其他车间应启动车间现场处置应急预案,预防事件扩大。 6.1.4 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及其预防措施

(1)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

配电房、电缆线路发生火灾;原料、成品暂存区发生火灾;设备故障引起火灾等。 (2)预防措施

①每日设置值班巡查人员,检查车间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②车间内所有重点部位设置消防或视频监控系统,实行不间断24小时监控; ③车间内严格禁止烟火;

④除一般的日常巡查之外,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腐蚀的部件、线路,确保设备安全;

⑤所有车间、仓库设置避雷针,防止雷电引起火灾;

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每位员工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等。

6.2 信息报告

6.2.1 报告程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各车间负责人和通讯联络队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当事态紧急时,可越级上报。

事件汇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别、性质、经过。

消防抢险队队长 *******3 发现者 车间主任 应急指挥部 *******1 消防报警 119/110 *******8 *******0 *******50 通讯联络员: **市环保局12369 ****区安监局8*** *******2 6.2.2 响应程序

由车间或岗位应急救援小组决定组织实施,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1)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报告,并开展紧急救护工作。

(2)值长(班长或公司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事件的以下情况,并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向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部汇报:

(3)发生事件的类型、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4)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6.3 应急处置措施

6.3.1 先期准备

(1)交通工具

满足运送救援物资,进行人员救援、疏散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

(2)照明设备

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以满足紧急救援、指挥工作的需要,选择应急照明工具,应考虑其安全性能,如防爆型电筒等。

(3)急救设备

专业救援必用的设备和设施,如:应急照明、医用急救药品、灭火器等;上述物资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定时检查维护;周围有消防栓的,可准备消防水带。 6.3.2 应急处置措施 .1普通火灾事件处理措施

(1)发生火情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

(2)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换该区域雨水应急切换阀门,以便消防废水排入应急池,确保事件废水不外排。

(3)报警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切断火场电源并组织灭火力量采用干粉或泡沫进行扑救,防止火热蔓延。当火热很大难以控制,或随时可能产生爆炸危险时,应组织救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或在有掩护的条件下灭火。只有当火热平熄,不再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救援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救援。如果火势过大,灭火无效,及时拨打119报警。

(4)实施灭火的同时,应关注周边厂房是否受火灾影响,及时利用消防栓采取灭火措施,防止建筑受损。

(5)应急救援队伍(约50人)到达之后,当火热未直接烧及房屋建筑时,救援队伍应分级,一路人员扑灭周围火源;一路人员迅速将仓库内危化品等原料转移至远离事发地点的安全地带;对仓库喷水冷却;组织人员监视和扑灭下风向的飞火。密切注视现场火热变化情况,当发现有爆炸征兆时,必须禁止人员接近仓库或迅速撤离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6)火势扑灭后,应留守人员对现场进行监视一段时间,防止死灰复燃。 6.3电器火灾事件时处置措施

各个车间均设置配电房,一般都在车间内部,安排电工进行日常巡查。一旦发生火灾事件:

①发现配电机房起火,发现者视火情大小,火情很小情况下,发现者立即关闭电源,采取果断灭火措施进行灭火,切勿用水,宜采用干粉灭火器。

②如果火势较大,发现者立即通知各车间主任,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有

公司应急指挥部确认启动相应等级响应。消防抢险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事件现场,确定断电后,组织人员启用附近消防水和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灭火无效,及时拨打119报警。

③如火势很大,发现者立即拨打119火警报警,并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电源,上报车间主任或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人员在外围构筑防火隔离带,延缓火势扩大。待消防人员到现场后,继续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6.3.3 事件扩大应急处置

当应急响应为Ⅰ级时,事件车间立即报公司应急指挥部进行处理,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当应急响应超出Ⅰ级范围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向上一级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求支援。

6.4 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各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 6.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参与抢险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①呼吸系统防护:应佩戴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6.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防灭火剂应与扑救物质的相适应,灭火剂宜采用:干粉灭火器。 (2)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6.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人员救护、灭火、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缓;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

(2)若出现火势扩大,抢险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撤退。 6.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对于触电人员的救护,一定要在切断电源或伤者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2)现场发现中毒迹象者,应采取支持治疗;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

对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对严重的伤患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6.4.5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救灾人员;

(2)对救灾中接触到有毒物质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评估事件影响,防止发生次生事件。 6.4.6 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缓中要记录好抢险救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件信息

(3)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件现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