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教学创新·文科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在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张 亚

【摘 要】本文论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情况,提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的针对性、适度性、时效性原则,从情景模拟法、直观手段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新媒体教学法等四个方面探索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学生 对外汉语课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38-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热”和“汉语热”风靡全球。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对外汉语教学也发挥着“铺路搭桥”的作用,教育部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来华留学生规模要达到50万,其中学历生达到15万”。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地位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日益重要。

1989年赵贤洲先生提出了“文化导入说”,胡明杨先生也指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入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国内目前通行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非常丰富,而目前国内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介绍几乎没有,如在对外汉语课堂教授饮食文化时,教材出现的都是八大菜系、北京烤鸭等,而国际学生较少有机会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地处广西崇左,崇左市与越南接壤,境内居住着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8%,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因此在讲授饮食文化时,我们也可以向国际学生讲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如桄榔粉的相关知识等。

费孝通先生曾就不同文化给予了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重不同民族、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多元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堂引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有利于丰富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国际学生在当地生活,了解当地文化,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地区生活,具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分析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本文所指的边疆特指广

138西沿边城市崇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指广西崇左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崇左位于广西西南,与越南接壤,处于左江流域,“自古以来,左江流域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生活的家园,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90%以上,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左江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现有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研究成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节日文化、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进行了收集整理。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饮食风味。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着重大的食疗价值,每年“三月三”等重大节日国际学生在学校食堂基本都会看到这类食品。此外,炒田螺炒石螺、酸野、桄榔粉、香叶牛肉、马蹄糕、沙糕等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饮食,其中桄榔粉营养价值丰富,食用方便,老幼皆宜,深受国外人士喜爱;酸野是以萝卜、黄瓜等时令果蔬,加以白醋等调味品腌制而成,具有生津开胃等多种功能,在崇左的大街小巷十分常见。在旅游文化方面,崇左斜塔、明仕田园、花山壁画、友谊关、德天瀑布等旅游资源丰富。德天瀑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2016年7月10日,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在节日文化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节日文化资源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如“三月三”歌圩节、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驮卢镇龙舟节、江州区壶关歌坡节、左州金山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壮族花朝节等,其中“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在民族舞蹈方面,板凳龙舞、春牛舞、采茶舞、擂鼓舞、师公舞等比较有名。在民族体育方面,板鞋竞速、打陀螺、抢花炮、抛绣球等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举办各类民族体育活动来欢度节日。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应用的原则赵金铭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书中指出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即使是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也还要考虑到:其一,与语言教学的阶段性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适时性;其二,与文化教学的服务型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适度性;其三,与学习者的真正需要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针对性;其四,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

广西教育2018.6文科研究·教学创新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本文综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原则及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实际进行研究,特提出在对外汉语课堂应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需注意如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导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要注意针对性原则,即从满足国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导入。在课文中学习北京烤鸭等饮食名词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导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的知识,如五色糯米饭、桄榔粉等知识,国际学生以后在学校食堂或其他地方见到,就能认识并了解。在壮族“三月三”节日之际,可以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介绍壮族“三月三”节日的相关知识,每逢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时候,广西各地都会举办各类文化体育艺术等庆祝活动,如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等活动,也可以趁此机会向国际学生介绍民族体育的相关知识,如打陀螺比赛、板鞋竞速等赛事,同时还可播放相关比赛视频,鼓励国际学生积极参与。

(二)适度性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的教学不是越多越好,内容的讲解和导入也不是越深越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避免讲授过多的课外知识,从而无形中提高国际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导入的知识应控制在国际学生可理解、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国际学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感兴趣,又有所了解。

(三)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指在学到某一关联的词语、语法等知识时,及时、有效地导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课堂,如学习电视剧这一名词时,在交际练习环节,可以问学生喜不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喜欢看什么电视剧。当学生回答《花千骨》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花千骨就是在学校所在地崇左拍的,这时可以顺便介绍德天瀑布,这样学生既对德天瀑布这一景点有所了解,又对电视剧更感兴趣了,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应用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引入到对外汉语课堂也需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宣传和传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丰富留学生的文化知识。

(一)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最早由茨霍恩等提出,是一种行为测试手段。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即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景,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或者扮演角色,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如高年级国际学生在学习旅游文化时,可以让国际学生有的扮演导游,有的扮演游客,让国际学生自己准备并收集左江花山岩画的相关知识,进行角色模拟,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手段教学法。在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节日文化、民族舞蹈等知识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时,可以采用直观手段教学法,如观看相关视频、运用图片甚至实物进行教学等。当教材中出现“王府井,怎么去?”时,在做替换练习时,可以把王府井替换成左江花山岩画、德天瀑布、明仕

139广西教育2018.6【作者简介】张 亚,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

(责编 王 一)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JGYB20172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2017-03-01)[2018-01-15].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2]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略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3]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4]崇左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15-06-03)[2018-01-15]http://www.chongzuo.gov.cn/zjcz/jjcz/rkmz/201506/t20150603_12200.html

[5]农立芬,等.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EB/OL].(2003-12-30)[2018-01-18].http://www.chongzuo.gov .html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田园等。如练习“左江花山岩画,怎么去?”可以用图片先让学生认识花山岩画,再相应地介绍左江花山岩画景点怎么去以及观看花山岩画的视频。这样国际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语言知识,还可以掌握相应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

(三)实践体验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除了讲授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带国际学生去参观学校的左江流域民族博物馆、边疆少数民族博物馆等,带学生去体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或者还可以带学生去崇左博物馆感受民族地区文化的风情,教师用汉语现场进行解说,语言与图像资料、影视资料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观体验。

(四)新媒体教学法。新媒体教学法指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用于教学。用新媒体等新手段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有利于吸引国际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年级的国际学生班授课,可以利用微信订阅号,让学生一起阅读订阅号里的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关的文章。教师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发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进行阅读,布置阅读作业。教师还可以布置微信语音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准备教师指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的材料,然后在微信群里用语音进行作业汇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学生的录音,方便教师纠正学生语音错误,还有利于国际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民族性、边疆性、师范性特点的高校,在国际学生的教学中,更应该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创建学校的特色,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