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8期 农 精与 总 理论与实践 毒 榆中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 农产品总量的75%以上,进入农 芋、百合营销及乳产品加工为骨 业县。近年来,狠抓以无公害蔬 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到了全县 干的龙头企业已达45家,其中蔬 菜、商品外销马铃薯、草畜养殖和 总农户的80%以上,农业产业化 菜保鲜库23家,洋芋和百合加工 花卉、食用菌、药材种植为主的五 总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74% 及营销企业7家,乳品加工及畜 大特色商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 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已占到 牧养殖企业l2家,其它3家。以 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榆中县JiI区、 了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总收入的 蒋家营蔬菜保鲜库为主的23家 南山、北山三类不同区域、具有县 8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O% 蔬菜保鲜企业,库容量达6.50万 域经济特点和农民快速增收的农 都来源于农业产业化。以无公害蔬 吨,是目前西北地区蔬菜保鲜库建 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取得了显 菜、商品外销马铃薯、草畜养殖和 设最集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经 著成效,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 花卉、食用菌、药材种植为主的五 营情况和辐射带动效果最好的县 体水平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进 大特色商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格 区之一。2004年外销蔬菜5.40亿 入了一个良性健康发展的新阶 局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 千克,其中销售本县蔬菜3.9o亿 段。 已具雏形。 千克,外销周边省市和地区的蔬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2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辐射带 菜1.50亿千克,实现蔬菜经营性 有了很大提升 动功能日益增强 收入3.20亿多元。榆中县已成为 2o05年榆中县农业产业化 县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省“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 经营的农产品数量已占到了全县 近年来发展迅速,以蔬菜保鲜、洋 要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的蔬菜及 算中心网络系统,可在结算中心任何一个权限许可 的考虑上,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是通过信息化实施带 范围内的电脑资源中自由出入,可查询使用有关财 来的间接、宏观和长久的效应,而不仅仅是短期效益。 务数据,可以方便地使用结算中心网络中的任何一 4.1.6无论是有无成效或成效的高低,都不能成为阻 种不同型号的打印机,极大地节省了办公资源,减少 止信息化工作持续开展的理由。一个企业要求稳定 了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强度,杜绝了传统办公方式和 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个传统企业,必须不断跟踪国际 管理中的漏洞,实现了办公业务的高效、高速、科学 国内的行业发展动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信息技术 和智能化。从整体上,全面提高了办公效率,获得了 和经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大胆尝试、逐步推广, 外部金融机构、公司领导及二级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适时创新。 4 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4.2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4.1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对财务会计工作而言,计算机互联网络将促使 4.1.1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与企业的管理理念紧密相 会计功能扩大化,财务信息不断走向无纸化,结算支 关,涉及上下级单位的整体运作,其实施必须是一个 付电子化,财务信息搜集处理使用动态化、实时化, “一把手”工程,所以企业“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同 原始会计数据搜集分散化,而数据处理和财务管理 时还要有企业相关部门的积极协作和大力推动。 集中化,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化。 4.1.2搞信息化建设起点必须要高,注重总体规划, 对企业而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以信 注重基础建设,立足管理,找准目标,分步实施,严把 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思想的核心,也是“以信息化带 质量,避免盲目和重复投入。 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信息化是对 4.1.3信息化实施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应用,其中一 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对管理流程的再造,是对管理 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职工的使用操作水平。因此,对 团队的重组,是对管理手段的革新。纵观企业技术创 职工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常抓不懈,对职工计 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伴随着计 算机知识的反复培训有助于扩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 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要适应更高标准的市场要求,尤 的深入,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改进。 其是对于一个主要从事生产的传统企业,要持续稳定 4.1.4信息技术的推广往往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 地发展,适应更复杂的竞争挑战,就必须运用更先进、 就,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是决 更科学的工具和手段,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 策者思想上的一次痛苦转变。 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是发 4.1.5敢于进行必要的投入,在投入与产出比例问题 展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8期 销售物流集散中心。以原产地保 护的兰州百合产品,年加工销售 2 O00t,实现销售收入3 600万 农 与 怠 理论与实践 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 的发展进程,已成为农业产业化 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县蔬菜协会开展以全 县各蔬菜龙头企业的信息连接、 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协调管理、 只;养鸡专业户568户,饲养量 7.50万只。各类畜禽养殖场53个, 其中养猪场l5个(百头以上),奶 牛场l0个(100头以上),鸡场l2 个(千只以上),舍饲养羊场l5个 (百只以上)。奶牛累计存栏达4 500头,舍饲养羊达45 948只,养 元。以当地传统洋芋产品年加工 外销商品洋芋1.80亿千克,销售 收入7 6O0多万元。以乳品业加 工带动奶牛养殖产业,按照“公 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龙头 企业与养殖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技术培训、产销对接、市场营销等 活动。现已组织各蔬菜企业申报 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面积 鸡32万只。二是农产品商品基地 规模日益扩大。按照围绕龙头、突 利益共同体,有力的促进了商品 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年加工销 售鲜奶5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 1.80亿元。2004年县上积极筹资 300多万元新建了贡井、中连、上 花三个洋芋专业批发市场。这些 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带基地,极 大地缓解了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 化大市场的矛盾,减少了市场风 险,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 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这 些企业和产地批发市场共带动各 类商品种植业基地39.40万多 亩,商品畜禽饲养达30多万头 (只),龙头企业吸收和转移农村 剩余劳动力1.10万多人,带动发 展运输、餐饮、造纸、塑编等企业 30多家,发展农业经纪人近千 人,年签约合同定单种植30万 亩,签约商品量5亿多千克。 3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 模 近年来,榆中县紧紧围绕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这条主线,因地 制宜,突出特色,按照“优粮、扩 经、壮菜、促牧”的发展思路,优化 粮食种植,扩大经济作物,壮大蔬 菜产业,促进草畜养殖业和特色 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 无公害蔬菜、商品洋芋、饲草、畜 草养殖和特色农业为主的五大农 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一是草畜产 业发展迅速。全县饲草种植面积 累计已达l4万多亩,粮经饲比达 53:36:ll,实现了农业内部由粮 经二元结构为主向粮经饲三元结 构的转变。全县现有各类畜禽养 殖专业户4 500户,其中养猪专 业户900户,饲养量5万头;养羊 专业户5 850户,饲养量86 520 —44一 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建基 地的思路,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产品 生产基地257个。其中万亩蔬菜乡 8个,千亩蔬菜村已超过l00个, 百亩百合村23个,千亩商品洋芋 村72个,千亩药材村3个,百亩花 卉村4个,百亩食用菌村2个,50 头奶牛场l0个,百头猪场l5个, 千只养鸡场l2个,百只舍饲羊场 15个,特色养殖场1个。基本形成 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连片、规模 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的新模式。2oo5年全县无公害蔬 菜种植面积已达l8.20万亩。其中 冷绿色食品蔬菜基地ll 819亩, 日光温室1.10万亩,高架大棚 0.6l万亩,药材1.87万亩,百合 1.90万亩,花卉种植0.3l万亩。按 照三类不同区域特点,川西片培育 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花卉、奶牛产 业基地,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县80% 以上;川东片培育形成了优质玉 米、设施养殖产业基地。北山地区 培育形成了洋芋、药材、舍饲养羊 产业基地;南部二阴冷凉山区培育 形成了百合、药材、绿色蔬菜、食用 菌产业基地。全县蔬菜、花卉、百 合、药材、洋芋、养殖等产业已初具 规模,区为优势资源已得到充分发 挥。 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 化进程,近两年先后组建成立了 榆中县蔬菜协会、榆中县洋芋营 销协会、榆中县养羊协会及乡镇 农民科普协会,全县现共有行业 协会3个,乡镇农民科普协会45 个,共吸收团体会员l81个、个人 会员14 505人。各种协会组织的 23.20万亩,向国家申报认证无公 害蔬菜产品标识21个,绿色食品 标识2个,在组织技术培训、农业 环境治理、强化内部市场经营秩 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 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农村科 技服务体系“星火计划”示范单 位项目。县洋芋营销协会积极引 进良种,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加大 商品马铃薯种植推广力度,大批 量组织我县洋芋产品外销,使洋 芋已成为我县继蔬菜产业之后的 第二大主导产业,也是我县南北 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主 渠道。县养羊协会每年可向社会 提供优质种羊l O00多只,对全 县养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各乡镇农民科普协会 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5 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已成为 产业化发展的主导。 近年来,榆中县把农业标准化 的实施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 效载体,进行认真组织实施,在 推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中取 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被国家农 业部和甘肃省确定为全国及全 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是省内唯一的一个示范县,同时 还承担着全国8个无公害蔬菜 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城市兰州市 的全部试点内容。“兰州高原夏 菜”的品牌影响已在全国蔬菜市 场占有了重要份额。无公害蔬菜 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 高、前景最好、农民得到实惠最 多的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