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山东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考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械之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货金饰货:出卖
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舍弃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遑:急迫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乃行 B.官不信,械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其一疮痕犹在 D.君不为我昭雪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4分 译 文:
(2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3分 译 文:
(3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3分 译 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 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 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 记》。
(文章有删节 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 (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贽:见面礼,礼物 B.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爰:变更,更改 C.引为恨恨:憎恨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和:写和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曩所信宿之西园卧而思之 B. 客有请吊蜀冈者知有极不然者
C. 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其尚犹丁初秋也 欤?
D. 有以经义请质难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3分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10.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3分 ②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l3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
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 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差: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收:逮捕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无所知,因破取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C D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浩募敢战士,飞应募。相有剧贼陶俊、贾进和,飞请百骑灭之。遣卒伪为商入贼境,贼掠以充部伍。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康王至相,飞因.刘浩见,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
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坐,吾不汝杀。”坐而降者八万余人。成闻进败,自引.兵十余万来。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成走蕲州,降伪齐。
张俊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飞移军京西,改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绝:断绝 B.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潜:悄悄地 C.自引.兵十余万来引:率领 D.命飞屯.襄阳屯:屯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射于.周同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①飞因.刘浩见
②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①因授以.阵图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①乃.独驰迎敌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岳飞勇智的一组是 ①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②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
③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 ④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⑤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 ⑥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少年时就很有气节,性格沉稳忠厚,家中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授艺师父死后,每月初一、十五岳飞都到他坟前祭奠。
B.岳飞应征入伍后,马上就展示出其超常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先在相州清剿了一伙势力强大的盗贼,并活捉了贼人的首领,又奉康王之命招降了贼人吉倩。
C.岳飞屡次立下战功,宗泽感到非常惊奇,称赞岳飞的勇智才艺即使古代良将也不能超过,但认为他喜欢野战,不是万全之计,便教授给他布阵的方法。
D.岳飞请求跟张俊一同去讨伐李成,并主动做了先锋,结果大败李成军队;张俊在会见各路军队的统帅时,唯独称赞岳飞与韩世忠是可以依靠办成大事的人。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5分 (2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2分 市隐斋记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
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 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渠.欲得君作记渠:他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药不二贾.贾:出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其.以我故为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子何疑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D.乃.今为儿女子所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1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13.把第I卷文言文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3分 ②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丕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T: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荷畚锸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有感触焉者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其下平田十余亩其可怪也欤
C.乃可以称园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园以内花木之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分 试题答案
一、9.D(遑:闲暇
10.C(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第二个“乃”,为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B项,第一个“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那些”。D第一个
“为”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第二个“为”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11.C(第①句是写毛大福在看到群狼咆哮时害怕的情状,第④句是毛大福在请求狼为他昭雪
12.B(不是“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而是“狼见毛被絷”后,才奔向差役
13.(1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被强盗在路上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4分,得分点: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莫、追诘等,译句要通顺
(2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3分,得分点:喙、拄、旋等,译句要通顺
(3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也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3分,得分点:异、遽、释等,译句要通顺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一天,他做完手术回来,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毛大福拣起来一看,原来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他正觉得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可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一个大疮,已溃烂长蛆。毛大福懂了狼的意
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然后走了。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毛大福于是平安回到家。 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在路上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正巧毛大福出售金首饰时,被宁家认出,于是将他抓起来,送往公庭。毛大福诉说金首饰的来历,县官不相信,用枷锁把他拘禁起来。毛大福受了冤屈,却又不能自己申明,只得请求宽限时日,让他去向狼询问。县官便派两名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径直走到狼窝。不巧,狼没回来,三人只好往回走。走到半路,他们遇见两只狼,其中一只狼疮疤还在。毛大福认出了它,向它作揖祝告说:“前次承蒙赠送,现在就因为这件事受到冤屈。你如果不为我昭雪,我回去就会被拷打而死。”狼见毛大福被捆绑着,愤怒地奔向差役。差役拔刀相对。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差役十分窘迫。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走了。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几天后,县官出行,一只狼衔着破鞋丢在路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衔着鞋子跑到前面放在路上。县官命令收起鞋,狼才走。县官回来,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有人传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曾被两只狼紧紧追逐,后来,狼衔着他的鞋走了。于是,县官派人将丛薪拘捕来认鞋,果然是他的鞋。于是怀疑杀死宁泰的必定是丛薪,审讯他后,知果然如此。他杀了宁泰,并取走了宁的钱银,而宁藏在衣服下面的首饰,却没来得及搜寻,后来被狼衔走了。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老婆婆给
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 二、6.C恨:遗憾
7.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它;者:……的人/……的地方;其:指示代词,那/副词,表推测;以:介词,拿
8.C(①是客人所说的话;③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⑥是作者的身世状况
9.A(文章开头并没有作者的所见
10.⑴(4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每错断、漏断3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⑵①(3分我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些熟肉,街市上喧闹。买到肉之后,旅馆仆役拿一瓶酒、一筐虾送给我。(定语后置1分,馈,赠送,1分;句意1分
②(3分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
(“病” 1分;两个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三、 9.B(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
10.A(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却,竟。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11.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2.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13.(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伐”“或”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3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旋”“佐吏”“抚纳”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
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元嘉九年,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积累功劳升迁为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朱修之为政宽容简单,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檄文给朱修之跟他一起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述了自己的诚心。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用鲁秀作为雍州刺史,攻打襄阳。朱修之命令毁坏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只好退回去了。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终究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但生性节俭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
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曾经去看望姐姐,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才离 开。
四、6.D(屯:驻守
7.C(A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对。B项,①介词,通过;②副词,趁机。C项,都是介词,把。D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却,竟
8.B(①表现岳飞好学;③说吉倩率领部下投降,没有表现岳飞的勇智;⑥未能表现岳飞的智
9.D(“岳飞请求跟张俊一同去讨伐李成”不正确,应为张俊邀请岳飞一同去讨伐李成 三、(20分
10.(1敌人虽然众多,但不了解我们的虚实,我们应当趁敌人立足未稳攻打他们。(3分。得分点:虽、及、击
(2敌人轻视岳飞兵少,向他们逼近,岳飞的伏兵冲出,敌人战败逃跑。(4分。得分点:易、薄、伏发、败走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府汤阴县人。祖上世代务农。岳飞少年时就很有气节,性格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家中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天生具有神力,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硬弩。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把他的本事都学到了,能左右开弓。周同死后,每月初一、十五岳飞都到他坟前祭奠。岳飞的父亲认为他很重义气,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使刘浩招募勇敢战士,岳飞应征入伍。相州有一股势力强大的盗贼,
其首领是陶俊与贾进和,岳飞请求率领一百名骑兵消灭他们。岳飞先派士兵装扮成商人进入盗贼活动的地界,被盗贼俘获编入队伍。他又派百名士兵埋伏在山下,自己带几十名骑兵逼近敌人营垒。盗贼出兵应战,岳飞假装战败而逃,盗贼随后来追他们,山下伏兵一齐出击,先前被派伪装成商人的士兵,俘掳了陶俊和贾进和回来。
康王到了相州,岳飞通过刘浩见到了康王,康王命令岳飞去招抚贼人吉倩,吉倩率领部下三百八十人投降了。岳飞因功被补任为承信郎。岳飞带领三百名骑兵前往李固渡试探攻击敌人,打败了敌人。他跟随刘浩去解除东京的包围,与敌人在滑州南面对峙,他率领一百名骑兵在黄河边上操练。敌人突然来到,岳飞指挥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不了解我们的虚实,我们应当趁敌人立足未稳攻打他们。”于是独自驱马向前迎击敌人。敌人有一个猛将舞动大刀冲向前来,岳飞杀死了他,敌人大败。岳飞被提升为秉义郎,隶属于留守宗泽。岳飞在开德、曹州作战都立下了战功,宗泽感到非常惊奇,说:“你的勇敢智慧与才能技艺,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然而你喜欢野战,不是万全之计。”于是就把作战布阵之图传授给他。岳飞说:“布好阵以后再作战,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在于个人心中的体会。”宗泽认为他的话很对。
绍兴元年,张俊邀请岳飞一同去讨伐李成。当时李成的部将马进入侵洪州,在西山扎下连营。岳飞说:“贼人贪心而不考虑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游断绝生米渡,出其不意,一定能打败他们。”岳飞请求自己做先锋,张俊非常高兴。岳飞身披重甲,跃马前进,悄悄地出现在敌军右翼,攻入敌阵,他的部下跟随着他。马进大败,逃到筠州去。岳飞追击抵达城东,敌人出城,布阵连绵十五里,岳飞设置伏兵,用红色绸缎作旗帜,上绣“岳”字,挑选二百名骑兵跟随旗帜前进。敌人轻视岳飞兵少,向他们逼近,岳飞的伏兵冲出,敌人战败逃跑。岳飞派人大喊:“不跟随贼寇的坐下来,我们不杀你们。”坐下来投降的人有八万多人。李成听说马进战败,亲自领兵十几万前来迎战。岳飞与李成在楼子庄相遇,大败李成的军队,乘胜追击杀了马进。李成逃到蕲州,投降了齐国。 张俊到了长江边,会见各路军队的统帅,唯独称赞岳飞与韩世忠是可以依靠办成大事的人。他命令岳飞驻守襄阳,来窥探中原(以便收复,说:“这是你一向的志愿。”岳飞将军队转移到京西驻扎,改任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并任宣抚副使,在襄阳设置了官府。
五、9.D(贾:价
10.A(A其:还是,B句末语气词╱兼词,C用╱因为,D却╱甚至 11.C
12.D(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
13.①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行”“语”“我隐者也”句式各1分
②(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固”“所以”“子何疑焉”句式各1分
③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文”“显”“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 市市区三十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士人,很多替它题诗的,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还是因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些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投机牟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的清廉;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融洽罢了,不妨害他的高洁。(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来说清我的看法。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六、9.B(致:情趣
10.C(A.语气词,不译/兼词,于之,在那里。 B.代词,它,代之寓山/语气副词,表示揣测。 C.均为副词,才。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D(①表现的是季超、止祥两兄弟。②是原因,不是表现。⑤是“卜筑”的具体做法。
12.B(“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
13.(1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3分,注意“辄” “去”“委置”的翻译。
(2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4分,注意“祁” “体粟”“汗浃”以为”的翻译。
(3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3分,注意“作文”“韵”“营构”的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
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
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
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园子占据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与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而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实的地方使它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成功,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有一条小路修不通,心里也会感到不满意。于是疏通开凿的工作叉开始。从这年的十一月经过一个冬天一直到丁丑年的春季,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
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止是七松五柳(这 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时的风景,都可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