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精品解析卷汇编(原卷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7届九年级模拟精卷汇编

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共13分)

岳公飞之破固石洞也,贼砦据山之巅,悬崖百仞,登者跻攀而上,不胜其劳。官军每登山,贼辄凭高据险,投刃转石,士卒皆重伤而却。公既至,直入洞中,与贼砦相对,而营贼畏公威名,坚守不复下山。公一日令曰:来日当破贼。军中不知所谓。明日凌晨,令诸军陈于山下,与贼砦相距甚近。既成列,公临后登高以望之。贼在上见官军逼近,亦整顿以待战。其酋长乃一女子,号廖小姑,持刃叫呼曰:“今日官军要破我砦,除是飞来。”公闻其言,顾左右曰:“飞,即我也。”击鼓进师,鼓声方合,有众先登,公望其旗曰:“此前军第三队也,当作奇功。”诸军竞进,遂破贼砦,生擒其酋以归。

(选自宋朝曾敏行所著《独醒杂志》)

【注释】①固石洞,地名,位于江西。②砦:同“寨”。③陈:同“阵”。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不胜其劳 ( ) ②重伤而却 ( ) ..③明日凌晨 ( ) ④鼓声方合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①既成列,公临后登高以望之。(3分) ②诸军竞进,遂破贼砦,生擒其酋以归。(2分)

1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有何巧妙之处?这句话表现了岳飞怎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4分)

公闻其言,顾左右曰:“飞,即我也。”

二、【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2分)

周美传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

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6.下面句子中的“以”与“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船载以归 D.太医以王命聚之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与任用。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间走归京师 (2)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3)其众数万薄金明 (4)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

(2)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三、【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与欣赏(42分)

(一)文天祥三过无锡

宝祐四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慨然曰:“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乐其志。”是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年,元将伯颜举兵二十万南下,朝廷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泣涕,发郡中豪杰。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其友止之曰:“今贼兵势大,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势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徇之,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十月,天祥入平江,时北兵攻常州亟。天祥麾军至锡,遣朱华、尹玉、麻士龙援常,至虞桥,血战两日。士龙战死,朱华败绩,玉引残卒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 .

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与元将伯颜慷慨抗论,上下颇惊动。伯颜怒拘之,欲北解大都。及无锡,恐南人劫夺,幽于黄埠墩。锡人闻文丞相过,持香跪送,哭声震天,鞭之莫散。天祥感泣,口占《过无锡》。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然北兵恐锡人势大,.平明即悄然北遁。

未几,行至京口,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果取文丞相,夜亡入真州。 .(据《宋史》辑录)

【注】①宝祐:南宋理宗年号。德祐为宋恭帝年号。②平江:地名,今苏州。京口:地名,今镇江。

8.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友止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亲戚畔之高则忧其民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太守之乐其乐也 .B.居庙堂之...

9.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天祥年少成名,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

B.文天祥二过无锡时,正值元军大举南侵之际,他响应朝廷的号召,召集人马,驰援常州,但是惨遭失败。

C.文天祥三过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天祥感动而吟诗明志。

D.元朝人惟恐无锡百姓救文天祥,表面上押着他离开无锡,而暗中派勇士在京口尾随追杀文天祥。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自量力徇之 (2)比旦皆没 ..(3)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 (4)鞭之莫散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2分)

译: (2)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2分)

译: 四、【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14分)

《留侯世家》选段 【西汉】司马迁《史记》

沛公(刘邦)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注】①贾竖:对商人的鄙称。 ②壁:军营。 ③啖:利诱,引诱。 ④解:同“懈”,懈怠。⑤毒药:药物的一种,常指药性猛烈的药。

7.下列句中的“以”与“贾竖易动以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固已怪之矣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切勿以卵击石 D.可以已大风…… 8. 下列选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3分)

⑤④

A 沛公领兵攻城略地,从阳翟到咸阳,张良一直跟随。 B 因为张良的坚持和智谋,沛公可以攻入咸阳。

C 沛公一开始就听从了樊哙的谏言,便从咸阳退兵至霸上了。

D 郦食其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尤其是有“重宝”傍身,于是可以引诱秦之大将反秦。 9.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与良俱南 ②秦兵尚强,未可轻 ..③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④秦将果畔 ..10.根据文意翻译下列文句。(4分) (1)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 (2)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五、【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4--7题。(共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

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猛浪若奔( ▲ ) (2)窥谷忘反( ▲ )(3)去我万里(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 ▲ 6.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 , ▲ 。(2分) 7.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5分)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1分) ▲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 ▲ ▲ ▲

六、【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饮酣 ④惟其言而莫之违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刻画出了唐雎和师旷的什么性格? (2分) 13.唐雎和师旷在劝谏方式上有何不同?(2分)

七、【江苏省句容市2017届九年级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12分)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 ..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

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无贵贱一与文等( ) (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 ..(3)遗其亲戚 ( ) (4)辍食辞去 ( )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两两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 弛然而卧 B.遗其亲戚 其真无马邪 ....

C.以饭不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以故倾天下之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12.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八、【湖南省长沙一中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邓彦

邓彦,字智之,星城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彦护鸡。时天暴雨,而彦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彦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

尝为双牌令。县距州四十里,有剌史崔朴与宾属泛舟出双牌旁,索民挽纤。邓彦身引舟。朴惊问状,彦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建武十年,迁兵部侍郎。邓彦性忌谗佞,疾之如仇,素轻鄙贾充,及伐吴之役,闻其为大都督,谓所亲者曰:“充文案小才,乃居伐国大任,吾将哭以送师。”或止彦曰:“昔蹇叔知秦军必败,故哭送其子耳。

今吴君无道,国有自亡之形,将不战而溃。子之哭也,非惟不智,抑亦不赦之罪也。”于是乃止。 (据古文改编而成)

【注释】①护鸡:把鸡赶走。 ②潦水:雨后的积水。③宾属:宾客和下属。④谗佞:奸邪的小人。 ⑤文案小才:有小才干的文官。⑥蹇叔:战国时秦国老臣。秦国出兵攻打郑国,蹇叔知其必败,所以在秦军出征之时哭以相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素轻鄙贾充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出师表》) ..B.县距州四十里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公输 》) ..C.邓彦身引舟 /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D.妻尝之田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陈涉世家》)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吾将哭以送师。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公输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2)子之哭也,非惟不智,抑亦不赦之罪也。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邓彦身为县令却为刺史崔朴“引舟”的原因。并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邓彦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分)

九、【抚州市临川十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初一语文试卷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9. (1).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B.陈太丘与友/期行C.陈太丘与友期/行D.陈太丘与/友期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2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相委而去( ) 11.将下边这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3分) 13.你还能说出形容飞雪的比喻吗?(至少一句) (2分)

十、【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 A.秋水时至 时:按时 百川灌河 河:河流 ..B.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野语有之曰 野语:俗语 ...C.则殆矣 殆:危险 于是焉 于是:在这个时候 ...

D.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理解有误的是( ) A.野语有之曰 之:代这样的说法 .

B.我之谓也 之: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之:的,助词 .D.吾非至于子之门 之:的,助词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

A.短文选自于《庄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篇寓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章告诉我们,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与别人的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B.不辩牛马一句中辩通假辨,意思是辨别,辨明。这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这句话中的少翻译为认为…少,轻翻译为认为…轻,这是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属于名词作状语。

C.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句中天下、尽二词写出了河伯的飘飘然的骄傲之态。河伯由欣然自喜到后来望洋向若而叹,变化的原因是看到了北海的壮阔,善于将自己与海神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D.河伯见到海神后的叹息包含三层意思: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成语“望洋兴叹”便出自于这篇文章。

④翻译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十一、【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2.解释下列词语:

(1)使: ;(2)然: ;(3)识: ;(4)于: 23.翻译:

吾夫又死于焉: 何不去也?: 24.作者借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十二、【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2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5,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4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6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仲列传》)

【注】: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任政:掌理政事。 九: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公子纠而自杀。走:败逃。多:赞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鲍叔终善遇之 遇: .②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耻: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19.选文着重记叙了“管鲍之交”这一千古轶事,让我们认识了鲍叔牙这个有高风亮节的历史名人。请你简要谈谈你最敬佩鲍叔牙哪一点?为什么?(3分)

十三、【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14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⑤不见治迹:没有杰出的政绩。⑥宽简:宽松简易。⑦便:安逸、安适。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及冠,嶷然有声( ) ②晚更号六一居士( ) ..③虽机阱在前( ) ④方贬夷陵时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9.用“/”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使句意更明确。(2分) 得 唐 韩 愈 遗 稿 于 废 书 簏 中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1. 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请写出他为政宽松、简易做事,使百姓安适的句子。(2分) 十四、【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7.下列句中的“之”与“樊将军亡秦之燕”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辍耕之垄上 B.处处志之 C.悍吏之来吾乡 D.故为之说

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太子丹患之 患 ②亡归 亡___________ ....③奈何以见陵之怨 见 ④可与之谋也 谋 ___________ ....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2)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十五、【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欢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

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释〗①欢:高欢,东魏丞相。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8.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以激怒其众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以中有足乐者 ..

9.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欢深然之 然: ②咸以为 咸: ..③将数千骑追泰 将: ④起楼橹 起: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2)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十六、【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

①朕问其故 ( ) ② 数延见(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16.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十七、【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6.解释加点词语。(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优劣得所( ) (4)意气扬扬(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8.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3分) 十八、【山东省庆云县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崔枢不昧宝珠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俟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应进士:参加进士考试。②海贾:往来于海上的商人。③止:住在一起。④荷:受,承蒙。⑤脱:或许。⑥缗(mín):即一贯钱。⑦瘗:(yì),埋葬。⑧傥(tǎng):倘若。⑨窀穸:(zhūn xī)墓穴。

⑩文柄:掌文权,指任秘书监。

16.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不以外夷见忽

A.不以/外夷见忽 B.不以外/夷见忽 C.不以外夷见/忽 D.不以外夷/见忽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许( ) ②俟(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19.这篇短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崔枢的优秀品质?(2分)

十九、【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等五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教育交流研讨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④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kou:出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服从。 ④闾里:这里指乡里人。 ⑤不忮:凶狠。

14.解释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日翔集其间( ) (2)去人太远( )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16.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 ②荻:即“楸”,落叶乔木。“章”通“橦”,大木林。

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 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 ⑤夭阏(è):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西行二里( ▲ ) (2)余宰江宁( ▲ ) ..(3)易檐改途 ( ▲ )(4)故仍名曰随园(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2分)

▲ (2)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2分) ▲ 11.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2分) ( ▲ ) A.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 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12.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 ▲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是 “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 ▲ 。(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二十一、【浙江省温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分)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④故事⑤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

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人名。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 谙练:熟练。 ⑤故事:旧制,旧例。⑥神用顿竭:精力耗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冀复用之 ▲ ⑵及迁中书令 ▲ . ..⑶其母怪而问之 ▲ ⑷俄病卒矣 ▲ . ..16.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3分) 时 颜 师 古 谙 练 故 事 长 于 文 诰 。 17..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被授予担任秘书郎一职。 B.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译文:我自己举荐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呀,我只接受你们的安慰,不接受你们的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上旧臣,是乱用职权得到恩宠。 18.下列对文中“岑文本”这个人物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4分) ...A.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B.岑文本被举荐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C.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竭尽所能劳累过度,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D.岑文本被提拔任用后,其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11至二十二、

14题。(5+6+3+4=18分)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2.翻译句子。(6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2)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

译: 1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1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二十三、【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质量监控测试语文试题】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蒙骜:秦国大将。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7.下列句中的“以”与“徒以有魏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激怒其众 B.扶苏以数谏故 C.何不试之以足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秦国的进攻,魏王多次派人去请公子,公子不肯回到魏国,主要是担忧魏王的责怪。 B.面对毛公、薛公的劝说,公子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说明他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公子为将后,诸侯都派军队救助魏国,最终大败秦军,表明公子在诸侯间威望很高,公子的才能卓著。

D.打败秦军后,公子面对荣耀不能谦虚面对,反而沉溺酒色,最终因之身亡,令人叹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魏王患之 患: ②语未及卒 卒: ..③求晋鄙客 求: ④公子亡在外十年矣 亡: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2分) (2)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2分)

二十四、【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匿名谤书(6分)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古代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19.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 ..

C.取谤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罪行) ..21.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分)

二十五、【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言阅读(11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以头人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 .(4)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引出哪些故事?(3分)

10.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十六、【江苏省句容市崇明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10月)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共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

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1.【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二十七、【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9分)

书谢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②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ǒng):竹杖。 9.选出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有个宠奴叫常乘和车一起出去,人们都回避他,没有人敢反问。

B.有个姓宠的奴才经常乘车和别人一起出去,别人都躲避他,没有人感坐他的车。 C.有一个受宠的奴仆常乘和坐车出门,人们都躲着他,不敢问他到哪里去。 D.有一个受宠的奴仆经常乘坐和珅的车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3分)

先 生 为 御 史 巡 城 遇 之 怒 命 卒 曳 下 奴

11.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谢御史有哪些优秀品格?(4分)

二十八、【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2016—2017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小题。(13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

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1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先自度其足 度: (2)而置之其坐 坐: ..(3) 他日,友人来过 过: (4) 遂与之绝 之: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2)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13.甲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乙文中的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3分)

二十九、【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等部分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9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6.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裨补阙漏 (2)意气扬扬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

三十、【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6分)

哀 溺 文 柳宗元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⑤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 ①永:永州;②氓:百姓;③绝:渡;④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⑤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⑥货:这里指钱。

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咸善游( ) (2)吾腰千钱( ) ..(3)有顷益怠( ) (4)遂溺死( )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以后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B.永之氓咸善游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身且死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句子翻译。(6分)

(1)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作者通过本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分)

三十一、【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海瑞传》一文,完成后面各题。(14 分)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

③①

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注:①斋醮:斋,斋戒;醮:一种祭祀之礼。②符瑞:迷信说法,上天降的吉祥征兆。 ③趣:同“促”,赶快。④搒:笞打。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素有痴名( ) ②会帝有疾( ) ..③安能视事 ( ) ④寻移刑部 ( ) ..

(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 “之”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大怒,抵之地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D.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一处)。(2分) 廷臣 无 敢 言 时 政 者 瑞 独 上 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译文: (2)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11.文段描写了海瑞上疏前所作的准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