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自费接种二类疫苗(即疫苗),从疫苗管理和会计核算角度对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进行分析思考,说明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受益处以及应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疾控疫苗 会计核算 准确性成本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接种各类疫苗和防止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意识不断加强,自愿自费接种二类各种疫苗人群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各类疫苗生产厂家增多,生产疫苗品种也增多,导致二类疫苗购进价格、销售价格的不同等因素。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疫苗品种,消费者关注是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和疫苗的价格,作为有偿服务的二类疫苗,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特别强,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加强对二类疫苗的管理和提高二类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就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了。
一、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当前疫苗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二类疫苗流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市场经济行为,各级疾控中心作为流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首先,是二类疫苗购进,二类疫苗则可由疫苗生产商和批发企业直接向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销售。由此,二类疫苗购、销、存上缺乏统一合理化的管理,其次,由于各疾控中心对疫苗核算的会计处理不统一,各个疾病中心疫苗会计核算各行其是,多数疾控中心疫苗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使
得同类疫苗在购进价格、销售价格,疫苗会计核算方法上各不相同,无法正确提供疫苗相关经济信息的综合性。因而,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预算会计转变成“经营”型会计的需要
由于疾控中心大多数会计核算都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疫苗会计核算是一个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现金流水帐,它的主要职能是如实反映现金流量。将本期现销的疫苗作为本期收入,将本期现购进的疫苗作为本期的耗费,不能正确反映疫苗当期实际成本费用,不利于加强疫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不能提供合理的成本数据,无法制定疫苗购进、销售决策,无法正确揭示事业绩效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所提供会计资料不能真实的反映疫苗购,销,存经营状况,经济信息具有局限性,因此,许多管理者总想把疫苗会计核算由预算会计转变为“经营”型会计。
(二)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全面反映债权债务和及时处置高风险债务的需要
近年来,各区县疾控中心到市疾控中心购进疫苗时,除了极少部份是及时支付购进疫苗款,基本上采用赊销方式购进疫苗,而市疾控中心在收到各区县疾控中心赊销的疫苗欠款后,再按购进价支付给疫苗生产商和批发企业,由此,疫苗购进、销售环节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加之,首先是各疾控中心疫苗管理上缺陷,一是在实际
工作中会出现市疾控中心疫苗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与各区县疾控中心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帐工作脱节所致,计划免疫所只管将疫苗赊销出去,而不管应收的款是否能收回。二是特别在流感疫苗退库处理上,由于流感疫苗因有季节性和效期的原因,各生产商和批发企业允许退库,因流感疫苗退库,导致应收账款分两种情况的退库,应收账款已收回,后又退库,应收账款未收回,退库。应收账款两种情况的出现,将计划免疫所业务人搞的分不清楚,只知道款已付了,不用在做退库处理,也不和本单位财务部门沟通。其次,是各疾控中心疫苗会计核算上的缺陷,按照收付实现制要求各项收入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在实际支付购进疫苗款时确认支出,对于疫苗的赊销没有做账,只作了登记备查。不能完整地反映当期债权债务的实际价值。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债权债务不清晰,因此,实际工作要求真正全面反映疫苗运行中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如实揭示债权债务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处置高风险债务。
(三)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是会计工作由“报帐型”转为“经营型”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疾控中心会计工作只是局限于记帐、算帐、报帐和报表,没有发挥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一是由于疫苗入库、销售、库存整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是在计划免疫业务所,只是到了半月或月末将入库单、赊销单传送到财务。甚至有些疾控中心将赊销的疫苗已入库、并且销售了,等到需要支付疫苗购
进款时,才将入库单、赊销单传送到财务,这样财务只注重事后反映,而不重视会计的管理职能,从而疫苗运行中脱离财务监督。二是当前各疾控中心只考核疫苗毛利润,没有考核应收账款增长率是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及疫苗存货增长率是否大于业务成本增长率等因素,没有关注潜伏的财务风险。三是虽有疫苗盘点制度,但对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也未予以解决。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疾控中心会计工作要求对疫苗运行中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进行核算和监督,转变为促进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型会计。
(四)实行权责发生制是准确的进行疫苗成本核算的需要 各疾控中心承担做政府专款拨付购买的一类疫苗和疾控中心自行购买的二类疫苗的运行管理工作,由于两种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极不准确,难以反映各项业务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因而,要求二类疫苗在成本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疫苗成本和应承担的债务,还有利于疫苗成本核算和反映疫苗资产的合理采购、储存、管理情况,实现疫苗收入要素与支出要素的配比,清晰反映疫苗各个会计期间业务的真实情况,反映疫苗成本项目和成本水平,为提供疫苗产品和服务正确定价提供有利的依据。促进加强疫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准确的进行疫苗会计核算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的益处
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的目标在于提供各疾控中心掌握和控
制各类疫苗进、销、存的经济资源信息以及疫苗成本和服务成本的相关信息、为管理层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真实揭示疫苗运行中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等,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一)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便于管理者对各类疫苗购进、销售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准确的核算各类疫苗成本,各疾控中心对二类疫苗的项目分类必须细化,设置账目的疫苗名称一定要规范化管理,不得同一类疫苗品种今天是hib名称,明天是安尔宝名称,后天是呵贝儿名称等等,必需设置统一的疫苗核算名称进行核算,首先分类设置(如狂苗、乙肝、甲肝、hib类、流感等等),然后设置二级明细(如液体狂苗、冻干狂苗,10ug乙肝、20ug乙肝、60ug乙肝,甲肝成人、甲肝儿童,流感成人、流感儿童等等),最后根据疫苗分类、品种,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设置辅助末级明细账核算,以扩大会计反映的内容和范围,从而使疫苗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可靠,为管理者对各类疫苗购进、销售提供价格依据。
(二)全面反映疫苗债权债务状况,为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准确的核算各类疫苗的赊销,须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样在疫苗运行中疫苗赊销状况得到真实、全面地反映,尤其是疫苗债权债务能够清晰的反映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明细科目上以及资产负债表上,使各疾控中心能够及时了解疫苗运行中各种风险情况以及提前
做好应急准备,从而增加防范财务风险能力。
(三)准确的核算疫苗成本和疫苗期间费用,便于进行绩效管理 疾控中心在疫苗成本核算中,多数采用的是以实际购进价为成本核算依据,对疫苗期间费用往往没有考虑,疫苗的期间费用表现为冷链设备的折旧费、运输费、搬运费、疫苗储存期间电费以及疫苗管理员工资等,由于这些期间费用有得很零散,要想把期间费用,准确地分摊到各类疫苗成本中,必须做好这些期间费用核算的细化工作,疾控中心财务部门应增设疫苗核算岗位,对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可按部门进行归类登记,保管好发票、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对与疫苗直接相关的费用(如搬运费、疫苗储存期电费,冷链设备折旧费)在备查簿中要作详细标注,并与该笔费用的记账凭证建立索引关系,并能在进行绩效分析和和考评时及时提交,从而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更好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三、提高疫苗会计核算准确性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疫苗管理的内部控制,健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度 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应充分重视疫苗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促进内部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完善。从良好的控制环境入手,设计适当的控制政策,加强监督和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疫苗入库、出库、结存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上,一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做好疫苗相应的财务记录,确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二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疫苗盘点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在每季度进行疫苗清查,核对帐存和实存,做到帐帐,帐
实相符。
(二)加强疫苗采购及入库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要建立规范、分设的疫苗采购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各部门是执行制度的组织保证,健全规范的机构设置是做好疫苗采购工作的基础。按照疫苗采购有关法规要求,疫苗采购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必须分设职能、分工清楚,分别当好”裁判员、”运动员”,通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审核疫苗供商必须证照齐全,有同批次疫苗检验合格证书,每类疫苗必须有2到3家供应商备选。根据各区县疾控中心用苗计划,做好疫苗择优采购工作。其次,完善疫苗入库管理制度,对所购进的疫苗,一是要根据经本单位批准疫苗采购计划单上的内容,对疫苗进行认真验收入库,主要清点数量规格、单价、质量、批号和效期、冷链储存情况、检验报告以及批签发的验收工作。二是正确的填写入库单上所要求的内容,并附经本单位批准疫苗采购计划单和供应商或批发商到苗清单、冷链储存情况单以及发票,及时送交财务。三是做好入库明细账登记、疫苗保管以及冷链监测工作。
(三)加强疫苗的财务管理,健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树立成本观念和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既是疾控中心财务工作的新理念,又是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的重要方法。由此,改革疾控中心疫苗核算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就是要准确核算疫苗成本,各疾控中心需要做好疫苗成本耗费的控制,明确成本分担责任,在做好成本
控制的同时要做好疫苗应收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帐款等管理工作。在疫苗实际运营中,应当对发生期间费用的成本耗费方面周全考虑,加强疫苗成本核算和分析,健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 (四)加强疫苗赊销的管理、防范坏帐损失
选择合适的赊销对象只是赊销业务的第一步,如何对赊销后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及时处置高风险债权,最大可能全额收回应收账款则是降低赊销外部风险的关键举措。作为赊销的一方,及时核对、清欠往来款,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一方面对于即将到半年期限的款项要及时催收和提醒各区县疾控中心,进行催收的时间越早、提醒的方式越高明,越能及时的收回账款。在实际业务中,一是要从接到区县疾控疫苗订购通知单起,不论批量大小,有关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做好售中、售后服务。二是要加强与各区县疾控中心的沟通以及对账工作,确保其了解付款条件,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尽早收回欠款。另一方面要通过应收账款的催收及时发现高风险债权,对于恶意拖欠账款的区县疾控中心则要尽早采取恰当的催收方式,及时处置已出现的高风险债权,防范坏账损失。
(五)加强疫苗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疫苗网络管理系统 加强疫苗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提高疫苗管理工作效率、推行疫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措施,也是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一是疫苗相关数据和信息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每个相关部门能够更
方便、更快捷、更多在地获取疫苗运行中相关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疫苗信息资源共享,二是疫苗网络系统是持续行的,疫苗管理人员执行网络入库、销售任务与系统运行同步进行,实现了疫苗实时化和各个部门监督动态化管理。三是能准确掌握各类疫苗需求,时时监控各类疫苗数量、价格、批号、效期及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疫苗的时效性大大增强,避免疫苗损失浪费,确保疫苗安全性。四是能及时满足各区县疾控中心对账要求以及生产厂家和批发商的对账要求,加快结算和付款时间,同时还可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查询、分析、信息来源更直接,内容更丰富,提供良好的咨询和服务,探寻创新、发展之路线。 参考文献:
[1]宋洪冰等.如何加强对疫苗的财务核算和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9
[2]邱毅伟.钟仁昌疾控机构疫苗管理及核算方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
[3]颜凌云等.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的核算与管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