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盘水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六盘水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孜孜以求 一孔之见 众说纷纭 正本清源 B . 孜孜以求 真知灼见 众说纷纭 源头活水 C . 上下求索 一孔之见 莫衷一是 源头活水 D . 上下求索 真知灼见 莫衷一是 正本清源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第 1 页 共 16 页

D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3)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 .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 . 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D . 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一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

第 2 页 共 16 页

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 . 《红楼梦》中所涉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 .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 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B .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 .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D .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B .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 .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3. (9分) (2019高三上·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聚焦中国,职教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

第 3 页 共 16 页

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放眼全球,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目前,全世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为数众多,仅年轻女性就有7300万人之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技能。如何推动青年从学习阶段顺利进入工作阶段,降低失业率?对此,中国正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努力,正在为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1日05版) 材料二: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05版) 材料三: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这种方式较适合通才和天才的培养,当然也让相当多学生错过了培养“一技之长”的最好时光。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以及类近的英国)。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

第 4 页 共 16 页

职业发展的路径。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

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明白,以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以服务国家的工业化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或者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计划经济脱了钩。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下需要做的是,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很好地重新挂钩。

(中新网2015年12月10日)

(1) 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个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能够谋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问题。

B . 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职教升级版”,这是个人职业选择的需求,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C . 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和沈阳中德新松两校的做法,是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而采取的行动。

D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职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与计划经济脱钩之后,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挂钩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B . 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所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职业教育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C . 西方教育体制无论是以瑞典、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制,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层制,都难以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职业教育中。

D . 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

(3) 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说明。

第 5 页 共 16 页

4. (12分) (2019高二上·贺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第 6 页 共 16 页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第 7 页 共 16 页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C .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与伤感,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D .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2)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高邮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

第 8 页 共 16 页

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B .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C .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D .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可指军籍。按照汉制,简牍常规长度为一尺。军中所用木简也是一尺,故有“尺籍”之称。

B . 高弟,谓才优而品第高者。如《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称赞子夏有才华,学业精湛。 C . 晋文公,名重耳,谥号“文”,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管仲、狐偃、先轸等人,使晋国国力大增。

D . 寡人,这个称号春秋战国时期常用。古代侯王自谓孤、寡人、不谷,意为少德之人,以示自谦。唐以后唯皇帝自称寡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第 9 页 共 16 页

A . 子产为相,用五年的时间就改变了郑国混乱的局面,社会治安良好,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B . 公仪休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从他拒绝的言辞可以看出,他爱惜自己的鲁相名誉,希望用自身清廉的方式来保障官位带来的利益。

C . 石奢的父亲杀了人,按照楚国的法律,应当判处死刑。石奢为了尽孝,同时对楚昭王的责备有一个交代,最后选择代父受死。

D . 李离过听杀人,判自己死刑。他执意要以死抵罪,是因为良心的谴责使他不忍心把罪过推给官位比他低、俸禄比他少的官员。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②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 , 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释】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第 10 页 共 16 页

B . 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 . 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 . 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2) 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吉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

(2) 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静影沉璧”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用“________”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20高二下·郑州期末) 为了让同学们对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理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展板中拟展出一幅漫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请结合所选取的这幅漫画的内容,完成相关的文字撰写。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妈妈,我长牙了!》简要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意明确,句子通顺。

(1) 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0字)

第 11 页 共 16 页

(2) 宣传语(不超过30字)

9. (5分) (2020·哈尔滨模拟)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个判断句,不超过60个字。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被称为小麦“癌症”,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该病由镰刀菌属真菌侵染而产生,可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重病田可致绝收。其产生的呕吐毒素严重污染食品和饲料,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天然存在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可引起人畜中毒。呕吐毒素同时可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逐渐积累,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慢性毒副作用。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激励高三学生冲刺复习,各地学校都会出现励志标语,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许多“神标语”。如山西某中学一高三教室的标语——“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还玩,说你呢!”,“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去死)”。四川内江某中学的励志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还有一些中学出现的“明天,绅士一样地活!”“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凡此种种,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种鼓励学生刻苦读书的做法,有很好的励志效果;有人觉得“有意思”“有个性”“轻松”,贴近学生生活;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神标语”和学校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第 13 页 共 16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第 14 页 共 16 页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8-2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