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安排了《赶海》《荷花》《古诗两首》三篇课文,另外,还有习作4、练习4。《赶海》是一篇叙事性文章,它以生动活泼、欢快清新的语言,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古诗两首》中一是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是唐代杜甫的《绝句》,两诗均描绘了自然风景的动人,借景抒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

针对语文新课程目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我们摘取了在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时能重点落实的部分。

1.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 / 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三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锻炼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习作

(1)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2)借鉴习作范例,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

4.口语交际

2 / 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1)知道“约请”的要求——约请时要有礼貌;约请的原因要讲清;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2)用标准普通话进行小组内表演或者师生合作表演。

5.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二)学情分析

从三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从学生基础能力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能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已经初步的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记述事件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

二、根据课程目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3篇课文,背诵课文《荷花》《古诗两首》。

2、学会本单元24个生字,认识13个二类字,重点指导“舅、虏(虎字旁)”“蓬(上下结构)、蹈”“疑”的字形写法,读准“努努嘴儿,痒痒的”“花骨朵儿”等词语,

3 / 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理解“饱胀,破裂”“三千尺,银河,九天”等词语。

3、训练学生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4、口语交际:标准普通话进行小组内表演或者师生合作表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配乐朗读、多媒体演示、动作表演、抓关键词等方式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会运用语气词。

3、借助联想,姿态表达美等方法,体会《荷花》写景抒情写法的运用。通过夸张,对仗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想象,交流,练笔写作。

4、仿写。借鉴范例,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述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知识】

《赶海》要抓住2、3段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等趣事,体会嘿、哎、咦、哦等语气词表达的情趣,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乐趣。

4 / 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荷花》要求全文背诵,重难点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美,通过图文对照,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望庐山瀑布》要引导学生抓住“遥看”、“挂前川”、“三千尺”、“疑”、“九天”等词,感受瀑布悬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绝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黄”、“翠”、“白”、“青”“千秋”、“万里”体会适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总体构思和处理】

加大预习的力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单元预习和课时预习,并且要过好生字关、课文朗读关、背诵关(尤其是古诗文)。

在课文的阅读理解方面,我们打算用6课时完成3篇课文。

《赶海》2课时,以“从哪里感受到赶海的乐趣?”为切入点,借助首尾呼应,抓关键词,语气助词的使用等方式,体会赶海的乐趣。练笔,选择以歌曲开头,首尾呼应的方式为训练点写一段话。

《荷花》2课时,用“荷花的美在哪里?”为主线,抓住第二自然段,通过“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有的……有的”等词句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古诗两首》2课时,要适度讲解,引导学生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意。抓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落九天”感受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

5 / 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同时,可把练习4中的8条成语进行提前渗透,这些成语意思相关,押韵上口,集中反映了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绝句》中抓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翠、白、青”感受春天的色彩斑斓。理解诗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拓展可让学生搜集、展示自己积累的描写景色的古诗文。

诗歌的教学要侧重朗读,要准确把握语句的节奏、停顿以及诗人情感的抒发,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可结合之前学过的《花瓣飘香》中的对话来帮助理解。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述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要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计划2课时。

练习4“处处留心”旨在训练学生学习查词典的方法:第一步,在词典里查到所查词语的第一个字;第二步,在这个字下面排列的词语中找到所查词语;第三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定恰当的解释。并通过学到查词典的方法,运用到预习中。“写好钢笔字”,3个字,通过练习掌握悬针竖的写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读帖的习惯。“读读背背”是积累成语,理解并积累李白艺术成就的成语。可结合插图适当点拨讲解,用一两个造句交流。熟读成诵《滁州西涧》,大体理解诗句的意思。 “口语交际”,学会约请。“学写毛笔字”,重点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计划3课时。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