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南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河南省南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某些专家错改的现象屡见不鲜,先是“后母戊”,后又“司马戊”, 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

B . 中科院学者洪源认为,某国舰机频繁对我舰队进行挑衅,从应对敌方威胁角度来说,中国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敌方舰机,防止被突袭,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C . 2013年达喀尔拉力赛在秘鲁首都利马发车,比赛所需的高昂费用让中国车手叹为观止 , 今年仅有两张中国面孔出现在南美。

D . 在国画传统题材中,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师善于画虾,他们的画作曲尽其妙 , 各得风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2.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盲女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______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新的空气和闪耀着金光的寺庙。

(2)辖区发生一起一男子持刀挟持一名妇女案,该男子不听劝阻,反而挥刀砍向群众。群众将这一情况告知当地政府,有关领导却________。

(3)在这次元旦文艺会演晚会上,我们班同学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新雷雨》,扮演周朴园的那位同学演得________,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A . 尽管 不以为意 绘声绘色

B . 即使 不以为意 惟妙惟肖 C . 尽管 不以为然 绘声绘色 D . 即使 不以为然 惟妙惟肖

第 1 页 共 17 页

3. (2分) (2017·阆中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 . 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 . 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 . 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捐资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B . 两个学校的领导表示此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还是希望社会能宽容这些未成年人,尽量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C . 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那么,“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D .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5.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悟言一室之内 B . 冯虚御风 C . 长乐王回深父 D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6. (2分) 下列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化为狼与豺

B . 青泥何盘盘为仲卿母所遣隐隐何甸甸 C . 开国何茫然

第 2 页 共 17 页

D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 (2分) (2020高一上·河池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其还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 . 因击沛公于坐 步余马于兰皋兮 C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君家妇难为

D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8. (2分) 下列“于”的用法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同的是 ( ) A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托遗响于悲风。

9. (2分) (2017高一下·东台月考) 下列四个选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B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0. (2分) (2017高一下·山东期中)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制稍异于前②“离骚”者,犹离忧也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④且臣少仕伪朝⑤举贤以自佐⑥明于治乱⑦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⑧故死而不容⑨身之察察⑩外欺于张仪

A . 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⑩/⑨ B . ①③⑤⑥/②④/⑦⑧⑩/⑨

第 3 页 共 17 页

C . ①③⑥⑦⑩/②/④/⑤/⑧/⑨ D . 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⑩

11. (2分) (2015高一上·厦门期中) 下列句式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客何为者 ③为击破沛公军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大王来何操 ⑦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⑧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⑨沛公安在 A . ①③/②/④⑥⑨/⑤⑦⑧ B . ①③/②⑥⑨/④⑧/⑤⑦ C . ①③/②⑥/④⑦/⑤⑧⑨ D .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⑨

12. (2分)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3)沃野万里,士民殷富(4)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行李之往来 (6)邂逅不如意(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8)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0)鼎足之形成矣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1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A . (1)(2)(4)(5)(6)(8)(9)(10)(11)(13) B . (1)(2)(4)(5)(6)(7)(8)(9)(11)(13) C . (1)(3)(4)(5)(6)(7)(8)(10)(11)(12) D . (1)(2)(3)(4)(6)(7)(8)(9)(10)(12)

13. (2分) (2019高二上·静海期中) 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第 4 页 共 17 页

B .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14. (2分) 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 .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B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 .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D . 《劝学》选自《荀子.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在人性问题上,倡导人性本善。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15. (6分) (2019高二下·云南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

第 5 页 共 17 页

“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定不了。就这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 下列各项不符合朱光潜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也是意境上的区别。 B . 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 . “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 . 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而归。 (2) 下列各项中,符合周振甫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 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 . 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 . 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 . 就这首诗看,诗中的“僧”就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 下列各项中,对朱光潜、周振甫文章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第 6 页 共 17 页

A . 朱光潜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周振甫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明了。

B . 朱光潜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周振甫看法与朱光潜基本相同,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 . 朱光潜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周振甫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敲”字好。

D . 从朱光潜、周振甫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朱光潜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所讥讽,周振甫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16. (12分) (2017高一上·河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果树的歌 叶辛

1992年,黄果树兴致勃勃地要像其他全国著名的景点一样,准备“申遗”了,而且还把考察组请了来,结果事与愿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对黄果树考察之后,留下了一段评语:黄果树是亚洲最有影响的大瀑布,但同时人工痕迹太重,生态环境太差,建议暂缓申报“世界遗产”。

人家说的是大实话,黄果树得反省了。

半边街是最大的软肋。黄果树大瀑布飞溅弥漫的水珠、水沫和雾露,使得它的一侧山坡,终日笼罩在朦朦胧胧的湿重雾气之中,以至这半边山坡上的植物一年四季绿茵茵、鲜亮亮的,看上去十分诱人,亦成了黄果树的一景。相反,面对着大瀑布的这半边山坡,既不会受到弥散而来的水雾水气的影响,更是眺望黄果树瀑布的最佳位置之一。老乡们就来这里摆摊设点,出售米粉、面条、包子、李子和各式的乡间小吃,特别是1982年,黄果树正式设立景区,修建了旅游观赏小道、公共厕所、宾馆设施,收取两角钱一张的门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老乡们干脆就在这一最佳观瀑点修建起一个个饭馆、面铺、旅舍、茶馆、摄影点,逐渐形成了一条街。由于所有的建筑都修在这半边,人们自然而然把这条喧嚣、热闹、零乱、嘈杂、卫生条件也差的街,称作半边街。

冷静下来想想,人家也是在为黄果树大瀑布着想,因为按规定,每处景点只能中报一次,若被“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21个常务理事国否定,便永远不能再中报了。

今年盛夏时节,我再次陪友人游览黄果树。那天阳光灿烂,黄果树的绿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片片叶子都泛着

第 7 页 共 17 页

亮光,我们顺着游览黄果树的最佳线路,从陡坡塘瀑布这里往下行。

这条线路,当年是五尺宽的古驿道。那年春天,徐霞客就是沿着这条古驿道,循声看见了陡坡塘瀑布景观的。他的原话是“瀑声震天,十里相闻”。这样的古驿道不常见了,景区把它们保护了起来,另外为游人们修了木质的栈道。

没有人想得到,这里曾是小摊林立的“半边街”。

沿着栈道漫步而行,白水河坦荡宽阔的流水逐渐收窄,水势悄然地形成一股丰盈膨胀的急流,湍急起来,迅捷起来,往前奔腾而泻。

凝神观赏,游客不难发现,黄果树大瀑布的壮观气势,就是从这里逐渐蓄积起来的。

几十年里,我游览过几十次黄果树,阴雨天到过黄果树,大冬天到过黄果树,白天来过黄果树,夜间看过黄果树,春秋天游过黄果树,大雨天赏过黄果树如洪如涛的暴怒模样,黄昏时分走近过大瀑布,清晨散步时远眺过黄果树。我时常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说,观赏大瀑布,有多个角度,可以自上而下俯视,也可以自下而上仰望,更可以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大瀑布的风貌和神采。今天修筑的这一条游客栈道,就是顺着古时驿道的走势,为所有客人提供多滩观赏、感悟大瀑布的移动场所。

在挨近观赏黄果树大瀑布之前,有一座哥特式的石砌尖顶小教堂,建成于1898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不可不看。前面我多次提及的半边街,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必经之路,抗战中美军的运输兵到达黄果树之后,必须在这里休整。一是观赏黄果树大瀑布放松心情;二是进小教堂做心灵的洗礼;三是再往前走就要过“二十四道拐”的险峻地势了,那可是日军飞机重点轰炸的地方,得确认安全、道路畅通才能前行。栈道旁建有美军抗战浮雕,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

让我惊喜不绝的是,来到黄果树大瀑布跟前,自上而下俯视,我看到了七色彩虹,在犀牛潭山涧之间迎着雪浪般的瀑布飞涛而横跨,一道一道又一道,竟然是整整三条!

游客们雀跃欢呼,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摄影机拍摄留念,要留下这一珍贵的瞬间 我也笑了。

是啊,几十次来过黄果树,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三条彩虹为大瀑布系上锦带。 回到上海以后,细细回味,仍然意犹未尽,遂欣然写下了这一篇《黄果树的歌》。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8 页 共 17 页

A . 文章先写黄果树瀑布被建议暂缓申报“世界遗产”的事实,然后再写黄果树暂缓申报的原因,这样写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中“黄果树得反省了”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提醒管理部门不要过度建设黄果树风景区和开发其商业价值。

C . 文中详写今日“半边街”的改变,与前文中半边街摆摊设点、饭馆旅舍、面馆茶楼等的喧嚣、热闹、嘈杂形成了鲜明对比。

D . “那天阳光灿烂,黄果树的绿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片片叶子都泛着亮光”这一环璄描写为三条彩虹的出现作铺垫。

(2) 文中插叙小教堂的历史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3) 文章以“回到上海以后,细细回味,仍然意犹未尽,遂欣然写下了这一篇《黄果树的歌》结尾,有何作用?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7. (11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 , 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称疾乞骸骨 , 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第 9 页 共 17 页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

第 10 页 共 17 页

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8. (7分) (2019高一上·玉溪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第 11 页 共 17 页

B .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 . 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 .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 .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 (2)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9. (4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百姓有着自己的各种快乐,但自己会一直追求修身养性的高洁品格。

(2)

《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旌旗蔽空。” (3)

《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20. (1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都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21. (2分) (2017高二上·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第 12 页 共 17 页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第 14 页 共 17 页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7-1、

17-2、

17-3、 17-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8-1、 18-2

第 15 页 共 17 页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9-1、

19-2、

19-3、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20-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21-1

第 16 页 共 17 页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