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术论坛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及数据分析思路研究 周喜锋 姚焕炯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浙江宁波315012) 摘 要: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进行基坑开挖。由于基坑内外压力的变化,引起土体的变形,对邻近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基坑 及邻近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基坑变形监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嘉兴市某基坑开挖对建筑物影响的监测为倒,介绍了监测 方案,并对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对于本项目变形监测中精度较高的数学模型。 关键诃: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精度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o13)03(a)一0227—02 在城市中进行建筑物的基坑开挖时,不仅要求保证基坑本身的 安全,还必须保证邻近建筑的安全使用。在基坑开挖及以后的施工 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荷载增加、土体变形以及其他一些不 确定因素,必然引起周边环境变化,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使用。变 形监测是掌握基坑形变规律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有效 手段,在建筑物兴建、施工、运营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变形监 测,分析基坑形变规律,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有 效的预测,对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监控,确保建筑物安全运营具有 重要意义。该文以嘉兴某基坑的监测为例,对变形监测的数据进行 处理分析,对观测量进行预报并与实际沉降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模 型的有效性。 1工程概况 此基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 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 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将引起土体的变形,因此会对邻近建筑物造成 影响。此次观测的目的就在监测基坑的开挖对邻近建筑物造成的 影响,以及了解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从而控制开挖基坑的进度 来保证工程的安全,最终保证周围几座建筑物的安全。 图1 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1.1基准点和监测点布设方案 基坑监测工作于2009年6月17It开始布点,总计观测20次。在 降量/观测天数,有观测数据绘制建筑物监测点沉降观测曲线图, 基坑上布设变形监测点,平面位置上力求对称,做到全面监测,突 各点沉降量如图2所示。 出重点。监测项目主要是对基坑旁3号、4号、5号楼进行沉降监测。 本次共布监测基点5个(ZB1、ZB2、ZB3、ZB4、BM1),水平位移 监测点9个(全为基坑边监测点,编号为JCl-JC9,间距约20 m, 距基坑边线约0.2 m),沉降监测点16个(1 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同时作为沉降监测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为5个,编号为3D一1、 3D-2、4D一1、4D-2、5D一1),点位详见基坑监测布点图l。67]l9日 对监测点进行了初始数据的观测,初次观测独立观测两次,取其平 均值作为初始数据,并对基点进行了联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 3 d~4 d进行一次观测,若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出现异常,则对各 观测点进行加密观测。沉降监测测量仪器选用Leica DNA03数字 水准仪,水准尺为与DNA03配套的Leica编码标尺。在观测之前水 图2建筑物各监测点沉降量变化曲线 准仪和水准尺经过严格检验。我们的控制点(BM1)选取在距离基 根据观测数据成果计算各观测点的累积沉降量即 坑200 rn以外比较牢固的建筑物(6号楼)上,控制点(BM2)选取 在距离基坑200 m以外比较牢固的建筑物(4号楼)上。 表1 各观测点的累积沉降量 1.2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及分析 对建筑物一共布设了5个监测点,以基准点BM1为起点, 点号 5D—l 3D—l 3D一2 4D一1 l 4D一2 测点总沉降值 一0.37 —0.95 —0.72 —0.97 I一0.66 BM1高程为10.00 m。观测流程为由BM1—5D一1—3D一1—3D一 2—4D一1—4D一2一BM1形成一个观测闭合环,每次观测结束利 用△h=∑a-∑b≤1.0√ (路线距离)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 沉降观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房角沉降观测点变化很少,其中最 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 大的变化是4D一1(一0.97 mm)和3D一1(一0.95 mm),但监测点 测点的高程。如有超限应当返工。经计算得出闭合水准路线全长 的累积变化量小于警戒值,已有支护结构能维持基坑边坡的稳定, 闭合差为0.2l mm,路线长为0.8703km,闭合差限差为±4√ 目前基坑处于稳定状态。 =±3.8 mm,故初次观测完全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由于观测数 据很多,这里取前10期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1)计 2对建筑物的监测点的数据分析 算各观测点本次沉降量:Ah=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一上次观测所得 2.1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预测 的高程(2)计算累计沉降量:△U:∑Ah(3)计算沉降速率:v=沉 根据3号、4号和5号楼沉降观测数据为例,对沉降量和观测天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