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含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生物试题

2021 4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核准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相符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得折叠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

B.某些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C.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D.将植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 C.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形成与核糟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通常青春期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老年时期多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藓类叶片 洋根尖分生区细胞 实验目的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观察细跑的减数分裂 4.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 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 D.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5.下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过程中能量的三种来源;其中B和C是产生新的ATP的两种途径,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存量ATP B.肌肉收缩5秒后细胞中的ATP总量几乎为零 C.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主要是提高C途径的能力 D.B途径中还会产生乳酸,导致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

6.下图为果蝇两条染色体上与眼色控制有关的四个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四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基因v和w控制的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

C.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cl与w的位置互换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四个基因不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7.下表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5-2008年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

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人均使用量/g 耐药率/%

A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升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细菌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2005-2008年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细菌的耐药性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产生的

8.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能提高植物细胞膜上H+载体蛋白的活性,将胞内H+外排到细 胞壁,使细胞壁酸化,从而促进细胞伸长。下列说法中不支持该学说的是 A.施用生长素后细胞壁的pH下降 B.中性缓冲液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C.某些物质能促进H外排,但不能促进细胞伸长

D.抑制载体蛋白的活性,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减弱

9.某植物花瓣的大小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有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有a2基因且无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小花只含a3基因植株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和Bb的花瓣是红色,bb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1a3Bb和a2a3Bb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

2005 0.074 2.6 2006 0.12 6.11 2007 0.14 11.9 2008 0.19 25 . 5 A.全为杂合子 B.共有6种表现型

C.红花所占的比例为3/4 D.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10.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细胞和受到某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在兴奋状态下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

A.图中纵坐标数值表示的是膜外电位 B.受刺激前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相等

C.该药物处理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合成受阻 D.该药物可能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某种离子通道

1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 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检验点,只有检测到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分裂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点1的作用是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复制

B.与检验点1相比,在检验点3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如果检验点4检测不到的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将停在分裂期 D.检验点5的作用是同源染色体是否正确分离并到达组胞两极

1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渔业上确定捕捞强度,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鱼塘中鲤鱼种群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B.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对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进行抽样调查 C.鱼塘中鲤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鲤鱼的产量可能相同 D.为持续获得较高产量,应该在鲤鱼种群数量达到K/2后才开始捕捞

13.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目前有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疫苗①,将新冠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

病毒疫苗;疫苗②,用腺病毒载体携带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疫苗①需多次注射以强化免疫效果,疫苗②则不需要多次注射

B.疫苗①仍然保有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能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若接种疫苗②的个体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疫苗会起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D.疫苗②携带的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可直接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

14.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速率。中科院李国红团队通过研究

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成果入选2020年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时可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D.可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来鉴定复制起始位点

15.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只能来源于母本。S表示细

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1、r2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不同基因型水稻S基因的表达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基因型 s基因转录的mRNA 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水稻育性性状 N( r1 r1 r2r2 ) - - 育性正常 S( r1 r1 r2r2 ) ++ + ++ + 雄性不育 S( R1 R1 r2r2 ) +++ ++ 部分花粉可育 S( r1 r1 R2R2 ) + + 部分花粉可育 S( R1R1 R2R2 ) + - 育性正常 注:“+”表示产生相应物质,“+”的多少表示物质量的多少:“-”表示没有产生相应物质 A.s( r1 r1 r2r2 )与N( r1 r1 r2r2 )杂交,后代全部雄性不育 B.s( R1 R1 r2r2 )与s( r1 r1 R2R2 )杂交,后代全部育性正常 C.R1和R2均能抑制不育基因S的表达,但抑制机理不同 D .R1抑制不育基因S的转录,使水稻恢复为部分花粉可育

16.对烟草花叶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导致了病毒这一种新的生物类型的发现。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下面是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患病叶片研摩液注入到正常畑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二:将患病叶片研磨液高温处理后,则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三:将患病叶片硏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滤液,能使正常烟草悲病(这种滤液被称为感染性滤液)。 实验四: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稀释,也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五:将正常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得到无感染性滤液;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与实验四所加蒸馏水同体积

的无感染性滤液,能使正常烟草患病,且患病程度与实验四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二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可能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根据实验三的结果不能排除由细菌本身引起烟草花叶病的可能性 C.实验四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很可能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分子所引起 D.实验五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在无细胞的滤液中不能增殖

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 考生按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8分。 17.(10分)

褪黑素是人脑中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线的影响,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图所示,暗信号引起褪黑素分泌增加的过程属于 (填“神经”、“体液”、“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血浆中褪黑素浓度在凌晨2-4时达到峰值之后会下降,其原因是 .

(2)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均可作为褪黑素作用的靶器官,原因是 。褪黑素分泌不足使胸腺退化加快,这会导致人体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原因是 . (3)某保健品宣称口服褪黑素可以改善老年人睡眠不足的问题。评价该宣传是否有科学依据,还需弄清哪些事实? . 18.(10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河流中含碳有机物,无机盐(包括铵盐,磷酸盐以及重金属盐等)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某城市采用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河流水质,浮床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立体生态浮床通过在浮床植物下方布置人工介质,放养水生动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2)在净化河流水质时,上层水生植物的作用是 ;中层微生物能将 分解为 ,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 底层动物作为消费者,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有人提出可在上层的水生植物层种植蔬菜。请你对该建议予以评价,并说明理由. 19.(14分)

二十世纪以来,CO2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为研究增温、增CO2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小组以玉米(生长周期为120天)为实验材料,在三组不同条件下种植,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条件 光合速率( u molco2m-2.s-1) 种植34天 A组 B组 C组

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会通过影响 ,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分析增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应对比上表中 组的数据

(2)种植34天时,CO2浓度升高导致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是 , C组CO2浓度倍增,但光合速率并未

倍增,此时起限制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答出两点)。

(3)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浓度CO环境下的植物,在低CO2浓度下对CO2的利用能力会下降,请利用上述材料和

环境温度,大气CO2浓度 环境温度+2℃,大气CO2浓度 37.6 40.0 种植82天 24.9 18.7 22.9 环境温度+2℃, 两倍大气CO2浓度 42.6 实验条件设计验证这一结论的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 20.(14分)

研究小组在调查某家系遗传病时,发现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女儿跟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患乙病的男孩:儿子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女孩

(1)根据研究小组的调查情况,画出该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2)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 , .

(3)已知某地区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0%,则女性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若上述家系中女儿准备生二胎,推测其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为使其生出健康的孩子,你提出的建议是: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选的第一题计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2分)

甘蔗是华南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某研究团队从甘蔗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几种固氮菌,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Ashby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 等。实验中第一次在Ashby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是 ,在Ashy平板上进行多次接种的目的是 (2)固氮菌能产生固氮酶。为评估固氮酶的活性,可以检测 .

(3)研究发现,上述固氮菌还能产生IA。取一定体积的固氮菌菌液离心,获得上清液,现欲测定上清液中1M的含量,请利用以下试剂,写出实验思路。

供选试剂:标准的1g/L的IAA母液,蒸馏水,S试剂(与IAA反应显红色, 且颜色深浅与IAMA浓度成正相关)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

近年来,非洲猪瘟(ASF)在我国多地蔓延,给家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控制该病主要依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尽早发现、处理,防止扩散。某研究团队通过相关生物学技术制备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心蛋白p54的单克隆抗体。相关实验 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若 ASFV P54基因序列中无限制酶切位点,为确保 ASFV P54基因与pET28a载体正确连接,在步骤①中应该 .

(2)步骤②中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 处理细胞。步骤④处理的目的是 . (3)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在注入小鼠腹腔中之前还应进行

(4)利用 ASFV P54单克隆抗体能快速、准确诊断ASF的原因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