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高考语文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高2012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 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让:责备 .

B.疾且困,告主人曰 .C.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D.有顷,又去适吴 .

困:贫困 简:选择,挑选

适:去,到

(《后汉书·文苑列传》)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乃更为椎鬓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 ..A. B.

良乃入,具告沛公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 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D. 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B.梁鸿为人清高,不慕富贵,不少有势力的人家敬慕他的高尚节操,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了。

C.梁鸿听说孟家女虽长得不好但心性很高,就娶了她,但看到妻子打扮得很艳丽,心里不高兴,当妻子衣着朴素时,梁鸿才回嗔作喜。

D.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2)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臵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臵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臵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分)

译文: (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 译文: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 B.寡人奉先君之宗庙 . C.王之走狗已具矣 . D.宣王谢曰 .

奉:继承 具:具备,完备 谢:感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B.今王有四焉 .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D.斗趋见王为好势 .

青麻头伏焉 .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

如今人方为刀俎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 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1 2 3 5 6 7 9 10 11 班别 姓名 学号

参考答案

1.B(解析:因:病重垂危)

2.A(解析:A项两个“乃”字都是顺接连词,可翻译为“于是”。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可翻译为“把”,后一个“以”是连词,可翻译为“来”。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翻译为“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翻译为“给予”。D项前一个“而”表并列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

3.D(解析:从文中看不出梁鸿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4.看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5、A(丐:乞求)

6、B(③表清廉。⑥表示至死关心国事。) 7、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8、(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

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2)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臵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臵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9. D (谢:道歉) 10.D

11. A(“赞扬宣王”表述错误) 12.(1) 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

(2)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

他们会做。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先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