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建议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持续求进 完善提升

建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支撑体系

市委政研室综合处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这一目标,结合郑州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强劲,发展势头良好,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与年初预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服务业发展慢、农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差等问题依然存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下半年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要加快推进项目投资,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项目投资支撑体系。

就郑州而言,2012年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要牢牢抓住项目投资这个总牵引、总抓手、总动力,以重点项目、“六城十组团”和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房地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改善项目等为投资关键,抓住时机加快推进项目“四进”,千方百计扩大项目融资,多策并举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要进一步向项目建设倾斜领导力量,形成主要领导抓项目、领导用主要精力抓项目的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重大项目周例会、联审联批日例会、土地规划日例会、首席服务官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二要加快结构调整,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1

要改变郑州市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沿着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铝、纺织服装、食品、耐材建材、能源、轻工等产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变化方向,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产业结构由资源支撑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彻底转变“重实业、轻服务”的观念,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短期内在第三产业中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型都市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快水利化、农机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步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培育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要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技术管理支撑体系。

要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市战略发展的核心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推进系列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加快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使科技真正长入经济。另一个是强化管理,实现由分散化向集约化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由个性化向标准化管理转变。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理念,真正使“管理也是生产力”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激发管理者通过加强管理促发展,依靠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实施“品牌战略”,巩固既有的国家、省级知名品牌,加强新品牌的培育和推广,从过去单一经营商品的三流企业发展模式,向注重品牌培育和经营的二流企业递进,实现管理层次阶梯式跨越,为向制定标准的一流企业迈进奠定基础。

2

四要加快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环境支撑体系。

要着力树立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观。结合郑州实际,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开发程度。进一步开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完善的能源开发机制,鼓励支持能源清洁开发。二是促进经济活动全面“绿色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加快“三高一资”产业绿色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碳排放量。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绿色”发展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模式,促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绿色经济”创建活动。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新型替代型能源,争取新能源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对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五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城镇支撑体系。

要认清形势、查找差距,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责任感、紧迫感。一要坚持“一个战略”、“一条路子”和“一个目标”。“一个战略”即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一条路子”即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关键在于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一个目标”即富民强省的目标。二要明确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使命和责任。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具体行动就是要建设好郑州都市区。三要认清建设郑州都市区的重点工作。建设郑州都市区,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重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四要紧抓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即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四类社区、城市组团起步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产业集聚区这六项重点工作。

3

六要着力突破土地及生产要素发展瓶颈,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生产要素供应保障支撑体系。

一是要持续做好土地指标争取和土地审批工作。要继续坚持和不断深化以往的有效做法,重点做好增减挂钩、清理闲置土地、违法占地整顿、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持续争取项目列入省重点。二是做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工作。加快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复产,建立煤炭储备制度,完善电煤供应机制,搞好产运需衔接。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和热电项目建设。完善铁路、公路运输协调服务机制,保障重点企业产品和重点物资运输,合理配置电煤运力,重点要做好“迎峰度夏”和“保电度冬”、“保暖度冬”等工作。要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企业发现反映问题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做好阶段性受挫产业的引导扶持工作。受市场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阶段都会出现阶段性市场波动和冲击。市场的波动和冲击,其实质是对产业的重组和调整,度过了难关,就会赢得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利润,实现更快的发展。

七要加快对外开放适应性战略调整,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开放支撑体系。

要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推进外贸方式适应性战略调整。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规范出口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出口结构,拓宽科技经贸合作方式。另一方面,要开拓多维市场,以全球战略眼光寻求外贸合作伙伴。坚持“市外即外”的开放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与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合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构建央企和地方、市与市之间的合作共赢格局,不断扩大外国、央企和外省市在我市的投资、贸易比重,构筑集外资、外贸、外经、外事、外宣于一体的大开放格局。

4

八要加快推进民生改善,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民生改善支撑体系。

牢牢把握民生需求,抓住当前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偏低的机遇,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一是要以小额贷款扶持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切实解决好“就业难”和“招工难”。二是要以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为重点,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要以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为重点,提高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四是要以完善路网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建设。五是以确保供应、稳定物价为重点,做好“菜篮子”工程。六是以优化服务、落实政策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七是要以开发式扶贫、社会化帮扶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八是以保障房供应、提升社区物业管理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九要强化组织落实,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组织实施支撑体系。

务实重做,负责任地、高效率地、有技巧地、依法依规地把事做好。首先是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所生产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集中。其次是改进统计方法,抓紧建立反映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增长的统计体系,探索在经济增长中扣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后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和依据。考核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既要看发展速度和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技术创新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增强等,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