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减工作课后服务优秀案例推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双减工作课后服务优秀案例推荐

“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决策部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落实“双减”政策,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打造教育惠民工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课后服务自今年秋季全面启动以来,经过百日实践探索,各教育集团在教育局“1+X”课程设置的总体构想之下,不断优化基于校情的“1+X”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力图以优质的课程设置落实优质的课后服务。

★基础课程守住育人底线

★必修课程培养兴趣爱好

★选修课程发展个性特长

★实践课程提升综合能力

“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多了两课时,如何做好课堂增值,实现课堂与课后的无缝对接、有效延展,以更全面的姿态研究课程,以更立体的视角培养学生,成了XXX小学的研究课题。

基于必备素养,夯实基础课程。课后服务首先要解决好作业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为此,学校分三步走做了努力。第一步,定制度、控总量。学校制定“221”家庭作业时间管理制度(语文20分钟、数学20分钟、英语10分钟),严控总量、严控时间。第二步,推分层,提质量。就教学而言,学校要求教师基于学情,精准供给;就作业而言,学校要求教师因个体差异,立足“知道”、“理解”、“应用”、“综合”4个维度,分层设计,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适应性。必选作业旨在让所有孩子都能跟得上;自选作业旨在发展能力强的孩子高阶思维。第三步,定时间、重面批。学校规定周

一、二、四、五课后延时用一节课的时间,集中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主要由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师承担,对当天作业进行面批面辅,让辅导更有针对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课后服务其次要解决好身体问题,因为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体育课程学校探索将课内与课后打通设计,重构学生在校一日体育锻炼时空,保证体育课程“三个一”,即一节体育课、一个大课间、一节体锻训练。体锻训练课程由体育教师承担,一二年级每周2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主要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目的在于破解学生运动时间不足、场地不足的难题。“三个一”的体育课程设置有助于控制“小眼镜”“小胖墩”的人数增长,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实现体育隐形的育人功能。

基于兴趣培养,设置必修课程。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的兴趣和爱好,学校立足现有师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构建了年级必修课程。时间定在周一、二、四、五课后延时服务一节课,内容分年级设置:一年级是围棋和读写绘;二年级是创客和快乐大嘴巴(手偶剧);三年级是越来越好(综合性探究)和远方文学;四年级是音乐律动和远方文学;五年级是美育劳育和英语实践;六年级是劳动教育等课程。

基于个性发展,构建选修课程。为了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学校利用周三课后延时服务2节课的时间,集中实施选修课程。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开发了演讲与口才、高段围棋、趣味英语、古诗配画、十字绣、女足男足、男篮女篮、乒乓球、羽毛球、京剧、身体律动、书法、扎染、版画、儿童画、合唱、科技、计算机、舞蹈、配音等30多门课程,让孩子们根据兴趣和特长选课走班。选修课程实施以来,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周三课后延时服务2课时也自然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基于综合能力,拓展实践课程。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学校依托“XXX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研发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乡土展览室、蔬菜园、五谷园等实践场所的开发,洋芋种植、垒锅锅灶、打弹弓等一系列沾染泥土气息的活动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体会了劳动的快乐、生命的神奇,更是点亮

了孩子们的快乐童年。除此之外,学校还引入XXX博物馆、家风家训馆、XX产业园等社会资源,拓展课后服务途径,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特殊教育资源短缺困境。实践类课程的拓展和开发,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使课后服务向广度延伸突破。

“奠基人生,成就未来”。XXX小学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宗旨,不断挖掘潜力,创新服务形式,拓宽课程渠道,整合各种资源,重构课程结构,破解课后服务班级、年级、校级课程藩篱,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优化良好育人生态,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才奠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