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穗舛阆读 . 姆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政治教材重构的意义和方法研究 曹华 (陕西延川县北关中学,陕西延川 71 7200) [摘要]本文在阐述中学政治教材重构概念的基础上,就中学政治教材重构的意义、中学政治教材进行重构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目 的在于为今后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进行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政治教材重构 前言 20世纪初期,国内第八次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一 四、中学政治教材进行重构的方法 1.增加结果背后的“故事”或学生普遍困惑的内容 直接领导下,以突飞猛进之势在全国范围内迅猛推进。这一举措有 增加结果背后的“故事”或学生普遍困惑的内容。教材上的结 效地实现了学校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 论和概念都是结果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任何结果,首先要让学 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课程改 革已经是大趋所势,已经到了谁也无法回避的地步了。钟点泉教授 在《教育民主与课程改革的际求》中特别强调课程价值观、实施观 和评价观的转型。新的课程实施观强调教师对课程计划、标准、教 材等的理解与建构。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政治教师对于教材文本的态 度与使用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要实现由教材忠实执行者 向与教材平等对话的转变,可以说,教师有权利运用现有的各种课 程资源,在理解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有 针对性地进行重构。本文在理解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对中 学教材的重构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调整,为今后广大的基层教育工 作者进行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学政治教材重构的概念 本文所指的教材重构,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课程理念,根据实际 的教学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再加工或处理—__]顷序的调整、内容的 增删、更换等。教材的重构既可包括对教材知识逻辑顺序的调整, 也包括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删减、补充、拓展和延伸。 顺序的调整是指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部分教学内 容或知识点的呈现顺序,使之更符合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的 实际生活和认知起点。 增删是指教师针对教材涉及的教学难点或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 相关问题等补充相应的资料并作为教学重点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拓 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相反,对于一些浅显 易懂的、前后重复的内容,教师可简化处理甚至进行必要的删除。 更换是指教师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比较陈旧的、不贴近学生 实际生活的事例、数据、图文等内容,寻找、选择最新的、典型 的、更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料加以替换。 三 对中学政治教材重构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 由于教材重构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前因后果,关注学生 的认知起点,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 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合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 验。教师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 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 释,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的结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因此,教材重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比如:培养学生对现 象、事实和数据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的解释说明;将所学的知识 有效地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各种社 会现象,并顾全大局及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等。 2.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材重构有利于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使静态的文本选择与 动态的生成补充有机结合;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帮助 教师了解学生理解的起点、知道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哪里,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学习 的有效性。 ・ 92 ・ 生了解结果背后的故事。“除非我们追根溯源,不然很难真正全面 地理解某一理论。”此时,补充适当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为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论件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两方 同家政体的资料,如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半总统制、英国的议会 制等,这些具体内容教材上是没有出现的。学生在阅读、比较、思 考之后,自己就会分析出各个国家在选择政治体制的时候都是从内 己的国情出发的。这个国情包括国家性质、历史、传统等因素。进而 理解并认同我国在选择政治体制时同样需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不是盲 目地照搬西方的政体模式。通过对教材合理的不愁、增加,对我国的 政体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就会出原先的抵触转为理性的看待、思考。 2.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可进行删除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 简化处理。中学思想政治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教师可以作些 删减,留出时间补充新的东西。比如;在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与政治 参与公民责任在民主政治这一块内容方面有些共同的地方,教材编 写时存在一些重叠,这时合理的删减就非常有必要。 3.对教材内容可进行顺序上的调整 第一,可以配合国际形势、社会背景、新闻热点等调整教材的 序列。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很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的。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往往迫切希望能 和老师、同学共同来解读这些话题。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这特点, 适时地调整教材内容的序列来开展教学,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 果。第二,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知识是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按照 不同的逻辑可以建立不同的结构,根据需要完全可以对教材内容进 行调整组合。比如:在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编写中,一 般都是先安排“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教学,再进行“大力发展 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教学。这些内容的教学一般来说,理 论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基础距离较远,如果简单地按照教 材原先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难瞳,丧失学习的兴趣。 为了拉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以 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先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非公 有制经济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公有制经济的相 关内容,这样会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对陈旧、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必要的更换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比较陈旧的、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 例、数据、图文等内容,教师必须寻找、选择最新的、典型的、更 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料加以替换。比如:教材中出现的我国三大产 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城镇居民的家庭总收入、思格尔系数、 CPI指数等必须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张梅贞.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甘肃教 育,2006(1 6). [2]徐骞,丁志光.教材的“再开发”与教学的“有效性”[J].中 学教学参考,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