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地整治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土地整治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杜薇 李浩华 殷爽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集中居住”逐渐成为各地农村土地整治的政策选择。但一些地方将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速农民“退地上楼”[1],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土地整治;集中居住;分散居住;农村生态环境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利用土地整治来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农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成为政府奉行的土地政策。在中国农村,分散杂乱的村庄布局、无序的土地利用、以及闲置土地等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无处不见,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空心化”趋势易渐明显,“农民集中居住”逐渐成为各地农村土地整治的政策选择。但一些地方将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速农民“退地上楼”[1],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就是将自然村的农户集中到小区或中心村居住,从而达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优化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的目的[2]。 2 样本选取

数据来源于2012年对南京市高淳县(区)、溧水县(区)以及六合区三个“万顷良田”工程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通过知情人访谈的形式,结合县(区)政府资料及相关干部群众意见,选取了高淳县四个镇,溧水县三个镇,六合区三个镇一个街道共计10个镇1个街道作为典型的调查区域。

为增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调研时选用设置对照组的方法,即将相同或邻近村镇的分散居住区与集中居住区作为对照组,既进行集中居住区土地整治前后各指标因子差异的研究,又实现同一地域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的对照,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 3 农村生态环境变化

我们从个体村环境设施供给状况、环保人员配备及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土地整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表明,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给状况明显优于分散居住区,但集中居住区下水管网建设仍不够完善,污水集中外排,环保宣传管理不到位,农户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集中居住区环境处理设施得到改善

3.1.1 公共垃圾箱(池)的数量以及清理的频次上,集中居住区明显较好。

3.1.2 集中居住区的地下管道建设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隐患。农民集中居住的方式便于地下管道的集中建设,但生活污水仍然存在未经净化处理集中就外排的问题。 3.2 环保人员配备及规章管理

据调查,集中居住村基本都配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根据居住区规模,人数有1~5人不等,按天或按时段清扫垃圾,有的小区保洁员挨户收集生活垃圾,统一由垃圾回收车运往处理站,而分散居住区只有一个配有专门的保洁员。通过村干部调查得知,目前所有的保洁员工资均来源于村委或镇政府。

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所调查居住区均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或环保公约,但约束力有限。有村干部表示,集中居住区人口集中,易于统一管理,高淳县梅花新村集中居住区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实施片区管理制度,即每个农户负责自家周边公共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环境保护良好的农户给予奖励补贴,对于环保不到位的农户进行批评,定期通报,管理效果良好。 3.3 集中居住区农户环保观念仍有待提升

我们就“是否愿意支付环境管理费用(物业费)”、“有无必要开展环境保护”、“是否接受过环境保护宣传或教育”、“环保责任问题”等进行了农户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集中居住区和分散居住区的居民中认为农村开展环保工作没有必要的比例都很小,而集中居住区农户认为有必要的占93.07%,无所谓的仅占6.93%,在分散居住区中认为有必要的为75.61%,无所谓的占23.17%。这反映出了集中居住区和分散居住区农户不同的环保观念,相对于分散居住区,集中居住区的农户环保观念较好。在集中区有42.57%的居民认为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应该由农民和政府共同解决,主导是政府;而在分散居住区这一比例明显较低,仅为29.27%。相反,分散居住区中认为单纯由政府来解决的比例高达67.07%,明显高于集中居住区。这可以反映集中居住后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了,主人翁意识也较之分散居住区农民强。

集中居住区农户的环保意识略高于分散居住区,但环境保护和宣传仍不到位,环保观念与责任感仍明显不足,“公地悲剧”常发。农民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对象,其环境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甚大。集中居住区难以收集环境管理费(物业费),居住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持久保持与发展面临挑战。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完善环保服务供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活污水的管网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而环境维护费例如保洁人员的工资等都需要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政府出资不是长久之路,关键还是要靠政府、村民与市场之间合作,建立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以便长久发展。

4.2 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健康,同时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也直接作用于生态环境。村干部更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农户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共同维护农民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信桂新,阎建忠,杨庆媛.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居住生活变化及其生计转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王巨祥,叶艳,余涛,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J].江苏农村经济,2007(3):27-28.

作者简介:杜薇(1991,3-),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 李浩华(1991,10-),男,山东莒南人,本科在读。 殷爽(1993,7-),男,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