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科书的创新与不足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新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科书的创新与不足 吴小鸥 【摘要J新课改教科书从开始实验到推广正好跨越1O年时间,在统一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教科书无论是在编制理念 上还是在具体呈现上,都借鉴了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向,较传统有 重大突破。但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新课改教科书在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科书;创新;不足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36(201 1)05—0021—05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常称为新课改)于 1999年正式启动。这次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 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 实施与教学改革、教科书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 价体系的完善、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的建设 实验的小学3300余所,小学生约27万人,初中400 余所,初中生约11万人。『1]至2003年秋季开学,全 国共有1642个县(区)、3500万中小学生(占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18.6%)参与了新课程实验。到 2003年,已有147套、近千册教材通过了审查。[21 2004年,新课程教科书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全国起 始年级启用新课程教材的学生人数要求达到同年级 学生总人数的65%一70%。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 等,是一项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 面改革。其中,多版本教科书的编撰出版,可以说是 新课改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无论是在编制理念上还 是在具体呈现上,新课改教科书都借鉴了国际国内 最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现代教 育的发展趋向,较传统有重大突破。但如同任何新 生事物一样,新课改教科书在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 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各起始年级都启用了新课程教材。【3】截至2009年 春,共有84家出版社开发的新课标教科书通过教育 部审定,包括六三学制小学10个学科115套、初中 19个学科116套;五四学制小学7个学科l0套、初 中11个学科20套;普通高中l8个学科72套。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 分别受理了普通高中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教 材立项申请材料168套。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和编 、新课改教科书之创新 2001年7月,国务院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 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 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 教材”。随着《纲要》的实施及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稿)的相继颁布,截至2009年春,共有84家出版 社开发的新课标教科书通过教育部审定,各套教科 写者的资质审核情况,高中l5个学科有67套教材 申请获得立项。 ̄4r2oo4年秋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在广东、山东、宁夏 和海南四省(自治区)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验。 书在竞争中求发展,编写出版的质量明显提高,为进 一参加实验的学生达127万人,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当 年招生人数的15.5%。[51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品种的 极大丰富相比,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版本相对精简, 大部分学科拥有4~5个版本。 2.区分层次,教科书适应不同水平的弹性需求 步深化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 1.实验先行,教科书实施推广分阶段依次进行 新课改教科书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在实验区试 用,然后分阶段依次推进。2001年9月,2O个学科 (小学7科、中学l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实 验教材首次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参加 为进一步适应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又进一步对教科书编写 百年中国教科书启蒙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复兴之路一研究成果之一。 10YJA880147)、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百年中国教科书启蒙诉求研究》(课题编号:DAA100187)的 吴小鸥,湘南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百年教科书。(郴州423000) 国 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 同时,一些教科书特意设置了“点击链接”、“相关链 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 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61就这样,为 了适应不同的需求,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教科书编撰 出版,如2001年,应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 接”、“单元链接”等栏目,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资 料,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文与课堂之外,联系到 其他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 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 用能力。如,语文教科书中的“探索人类起源”,就跨 生物、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 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又如,高中数学 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的请求,由教育部委托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在西藏自 治区和青海省有关编译部门的配合下共同编写了藏 族地区汉语教科书。截至2007年底,云南省已编审 出版l4个民族18个语种203本新课改民文语言、 数学教材,用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小学新课改教科 书数量达1 12万多册I81。新课改教科书在印刷上有 彩色版与黑白版之分,同一出版社同一学科也有多 样化的教科书,如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有 A版、S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有A版、B 版,等等。此外,大量的英语教科书则有一年级起始 用、三年级起始用以及初中起始用等,以适应不同起 点水平的需求。还有,新课改中,国家开始倡导三级 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给 地方乃至学校、民间组织在编写各具特色的乡土教 材上预留出了更大的空间,乡土教材及校本教材的 编撰出版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 3.多元整合,教科书体系建构突破学科边界束 缚 新课改教科书的编写突破了以往学科和“知识本 位”的束缚,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统整或“去边 界”的方式,在同一主题的统领下,努力实现各种学 科知识的整合与融合,即:将原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 识,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 面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 社会》的编写方向和着眼点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 为核心,将对儿童隋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对其思 考、探索、判断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 融合。《科学》知识部分包含有生命世界、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等多学科的内容;《艺术》则将音乐、美 术、戏剧、舞蹈,以及书法、篆刻、影视等作为一个整 体呈现出来。新课改高中教科书以全新的“模块”构 建体系,既有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 备的文化素养的基础性必修模块,也有大力开发课 程资源、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 空间的选修模块,构建了动态而开放的教科书体系。 囝 2011年5月 教科书中的波意耳定律,是一个应用函数单调性知 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题;酸碱度的测量,是一个应 用数学对数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综合题,这样的例 子比比皆是。 4.突出专题,教科书结构编排开放而富有活力 新课改教科书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 景、学科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等设计了一些丰富的专 题,教科书结构较以往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扩充。 如,语文教科书不再按以往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 文、应用文四大文体编排,而是按人与自我(人类、生 命、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 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 组织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科书分为“数与代 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 用”4个专题领域;美术教科书所体现的主题大致分 为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3个维度; 体育教科书则注意“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的渗 透,教科书的理论部分、运动实践部分、心理拓展训 练部分、作业实践部分由此展开。此外,为了使教材 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在强调教材使用的 开放特点的同时,一些教科书还分别专门设置了一 个开放单元,如语文教科书有《外面的世界》、《车的 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与超市》、《家 乡特产》、《地名》、《纪念日》等单元。这些“开放单元, 没有主体课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语文活 动学习语文,它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与生活密切联 系的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建立提供了思路”[91。 5.联系生活,教科书内容选择彰显时代气息与 文化内涵 新课改教科书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为 目标,广泛联系当前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中的新问 题,诸如环保、节约水电、日常经济生活、体育活动等 方面的信息,一些教科书还特别关注了“三农”等问 题,话题范围广泛,体裁多样,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的 尊重,为学生通过教科书认识大干世界、增进相互了 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如,语文教科书选文有传记、 散文、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小说、戏剧、文言文、时 评、书评、辩论、科学小品、新闻、调查报告、访谈录, 帧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进,如几十年沿用不变的、 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没有了,代之以“写在前 面”等以学习伙伴的口吻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 描述性表达,有的教科书为了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 的亲和力,导语设计使用了具体的人物(如丁丁和东 还有议论文、自述文和抒情文等形式,兼顾传统与现 代、经典与一般、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新的 选文在现代文中占到90%以上,在古诗文中占到 50%以上。”n叫如,现代文中包括反映神州五号上天 的通讯《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以反法西斯同盟 胜利、日本签字投降的角度反映二战的新闻侧记《落 日》;抒发奥斯维辛集中营观感,启发人们牢记历史、 拒绝战争、歌颂和平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等 等。数学教科书中有近几十年来臭氧层空洞问题、 “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 况、购房中的数学,等等。英语教科书努力实现跨文 化交际,如教科书后安排了介绍中西文化知识的栏 目,有的英语教科书以“全语言”(the Whole Lan— guage)的基本教学思路编写,内容取材自国外的生 活情境,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英语习惯。 6.注重参与,教科书栏目设计引导多样的学习 方式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种从教科 书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学生、 教师、教科书以及生活世界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 的过程。新课改教科书的栏目设计就已经以各种形 式呈现了,如“探究与练习”、“理解・鉴赏”、“拓展・应 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与“探究”,等 等,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引导 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又如,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 际”栏目,学生或复述,或概括,或讨论,或辩论,形式 活泼多样;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实验室”引导学生 “做”数学,它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 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等,通过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 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一元二次方 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美术教 科书中的“服装、家居设计”、“我为校园添色彩”等, 让学生们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去触摸美丽,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 东)伴随学生的成长,将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 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科书 呈现为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 同时,新课改教科书的排版设计迎合了现代的印刷 发展潮流,普遍采用四色胶印,一般采用l6开,版面 设计精美,从封面到封底,颜色明亮,大量使用形象 生动的插图,不但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充满童趣,让 学生感受到了亲切。不论是何地出版的教科书,再 也见不到以往沉闷、呆板的造型了,教科书有效地克 服了之前印刷质量不佳、版面不规范、插图不美观等 缺点。 二、新课改教科书之不足 凡事不可能尽如人意,新课改教科书也存在一 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又往往是上述一些优点所 衍生出来的。 1.时间仓促,教科书编撰及大面积推广速度过 快 新课改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展开 的,但新课改教科书的编撰及实验推广速度则表现 为过快。如一些英语教科书,有些出版社引进之后, 没有组织力量对其进行积极的改编,而是“改头换 面”,直接出版,因此,它们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 标准提出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国家教师的 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 特殊的环境。目前,很多出版社在教科书编写上都 存在着时间紧迫的问题,很多教材仓促上马,研究和 投入编写的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一些编写和出版 人员的经验不足,个别教材错误比较多,有些是语言 错误,也有一些是插图方面的错误。『l1l教科书不但编 撰时间短,而且推广迅速。在2003年世界数学教育 大会上,国外同行听说中国用两年时间就把“实验教 材”推广到20%的使用范围,都很惊讶。而以前使用 2011@-国 5YJ 课程与教学● 教 局暖流墨雷鞫眩宝}l:;瞄疆蟊譬蕾鏊晶疆睡韵E翟量羁强I可懿晨雪艺删 节一节地听课,一遍一遍地修改,最终才大面积推 广。【 2] 2.信息庞杂,教科书丰富的内容成为走马观花 由于新课改教科书强调学科统整,教科书中往 往捆绑了很多的知识门类及信息,使得教科书内容 庞杂,容量过大,教师常感不堪重负、难以取舍,而学 生则在学习中目不暇接、蜻蜓点水。如,有教师提出 某小学音乐教科书“每册都按单元主题分聆听、表 演、编创三大块,一个主题聆听歌曲两首以上、表演 歌曲两至三首,平均每册学唱18首歌曲、聆听19首 歌曲,还有创编活动,一册教材9或1O个单元,每周 只有两个课时,去掉‘五一’、‘十一’长假,一学期学 唱、聆听歌曲近四十首,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只 能是蜻蜒点水或走马观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鉴赏、 表现、创造。但是,假如不把教材系统学习,其知识 的连续性就难以完全实现,致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在 一定程度上存在浮澡而混乱的局面,难以达到新课 标的要求”_l3】。 3.跨度较大,教科书的逻辑性及难易程度把握 欠准 新课改教科书不再以严密的知识的逻辑性为编 写主线,而是以不同的主题板块为基础来加入内容, 这样一来,一些学科教科书在横向上单元之间的逻 辑联系不紧密,而纵向上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也不强。 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但 一些教科书在难易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英 语教科书在词汇量方面,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 基本要求(试行)》,对学生掌握的词汇要求大概是 600—700个,而一些教科书对词汇量的要求却低于 这一标准。部分初中语文教科书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程度不够,语文知识仅限于书中有限的注释,课后的 “读一读”、“写一写”,几乎找不到语法知识,而修辞 等知识更是免谈。一些数学教科书中,几何课程作 为学科的结构体系基本被放弃,不再强调演绎、推 理、证明的训练和要求,许多定理被删除,例如射影 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圆幂定理,等等。高中 新课改教科书在涵盖面不断拓展的同时,其深度也 不断加强,如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先秦诸子百家名 囝 2011年5i-]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造 成了一种过于专业的内容呈现。 4.不够真实,教科书语言表达意义虚化 新课改教科书在每一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的阐 述中,不仅有传统的“了解”、“理解”、“知道”、“掌 握”、“灵活运用”等要求,也有“经历”、“体会”、“探 索”、“欣赏”、“体验”等新的术语要求,体现了新的课 程理念。教科书的文字普遍优美生动,但语言的实 践性、交际性、真实性和实用性不够突出。如,导语 设计力图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并强调要联 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蕴含了教科书编者与 学生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关系,但使用千篇一律 的表达,亲切感就打了折扣。课后练习采用“我会 读”、“我会写”、“我会认”、“我的发现”等图标及栏 目,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激励自身自主学 习、增加自身成就感的同时,容易滋生盲目冒进及数 量虚假的现象。此外,新课改教科书的一些词语难 以理解,易造成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产生很大的偏 差,如,初中一年级“第七课《行道树》(张晓风)在写 行道树对自己责任的认识时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 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 们。’这句话可以说是提示全文的中心,是对行道树 人格价值评判的最高总结。可初一学生,他们的实 际年龄大概在十二三岁,从他们的理解层面来说,语 句中的词语信息‘痛苦’和‘深沉’的辩证关系如何能 够理解,尤其像这样的文章又都是课内自读文章。 最终由于选材不当,学生不能和文本信息产生流畅 的交流,所以呈现出 隋感体验简单化,情感表现标 签化,情感世界虚伪化”,『l41。 5.过于花哨,教科书插图、栏目及种类追求时髦 教科书除了文字之外,还需要有必要的色彩与 插图,这些往往能够避免单纯文字呈现的枯燥,从而 产生愉悦体验,特别是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中,鲜艳 的色彩及插图往往比文字还能说明问题,其内涵也 更为丰富。但教科书不是一般的普及性读物,如果 教科书差不多就是连环画册的样子,就忽视了教科 书的规范和儿童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教科书表面上 看起来很热闹,也很活泼,色彩斑斓,但结果只能使 教科书版面过于纷乱,内容繁杂,主题不突出,很容 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处理 展教学研讨、培训师资、推广教材等方面基本是比 欠缺的。 学习内容。比如,由于一个版面的内容过多,在编排 上反映不出学习的顺序,教师在教学时会感到无从 下手。而且,大幅的色彩绚丽的插图不仅容易分散 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加了教科书的页数及成本。此 “十年磨一剑”,新课改教科书从开始实验到 广正好跨越10年时间,在统一的课程标准指导下, 上百种版本的新课改教科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 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科书编写领域取 得巨大成就与进步的最好佐证,但其不足之处还有 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外,有些教科书仅仅反映了一种外在的东西,忽略了 内在的因素,如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课堂教 学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问题等。例如,探 究式学习方式不应该指向某种具体的活动形式,而 应该是一种贯穿整个教科书的一种思路,是渗透在 整本教科书中的灵魂或风格。现在有的新课改教科 书更多的是在陈述知识的基调上加插一些所谓的 “探究活动”,有些是硬给基本相同的活动内容冠以 [1][3]任长松嘶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探究式 学习[EB/OL].http://www.docin.com/p一6796790.html,2008— 03-21. [2][4]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年鉴[EB/OL].http: //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95/infol3595.htm.2005—06— 09. 不同的栏目名称,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同时,有的 教科书中游戏量和活动量过多,没有考虑到大班教 学中实际课堂组织活动的难度等。还有就是教科书 [5]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年鉴[EB/OL].http:// 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25165.htm.2006—06— 30. 的种类繁多,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2009年基础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115],其中小学英语 教科书有30套,在这些教科书中约有一半是在引进 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造的,这些教 [6]吴惟粤,黄志红.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2. [7]陈鸿燕.云南省近16万学生免费接受少数民族教材 l EB/OL J.http://gb.cri.on/1 894412008/05/20/882@2065557.htm, 2008—05—20. 科书在提供多方选择的同时,确实让人感觉眼花缭 乱。 [8]杨跃萍.云南出版l8种少数民族文字小学教科书 [EB/OL].http://news.sina.con.cn/c/edu/2007—12—17/172613094 993s.shtm1.2007一l2一l7. 6.配套有限,教科书资源的立体化开发仍然不 足 [9]马新国.《语文》(1-6年级)教材选文特色[EB/0L]. 教科书资源由学生用书、活动手册、教师教学用 书、教学挂图、视听材料等共同组成,各部分应紧密 结合、整合配套。但目前,新课改教科书资源的立体 开发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及英语等学 科做得比较完善以外(基本上都配有学生用书、教师 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录音带、录像带、挂 http://gbjc.bnup.oom.crdxxyw/newsdetail.cfm?iCntno=3732&i— Page=2,2010—12—15. [10]史习江.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必修)介绍[J].现代语文,2005(3):48. [11]王蔷.新编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五个问题[EB/OL]. http://www.moonedu.com/chuzhong/HTML/101709.shtml,2010— 12—15. 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大部分则表现为立体开发 的不足,如在提供与教科书配套的新资源的过程中 (服务),包括新兴的电子出版物(如电子教案、演示 [12]胡孙华.编写时间短实验不足新课改实验教材推 广过快[EB/OL].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6—09/06/ content659954.htm,2006—09—06. [13]方必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 lEB/OL].http://www.yyj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lD= 614,2010—12—15. 文稿、操作/实习VCD、Flash动画等)、网络论坛(选 题论坛、组稿论坛、教材使用论坛等)、网络资源库 (相关网址、教学资源、补充资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 纲的网络版等)、网络课堂(示范教学、网上学习等)、 、 [14]李海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课程》解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6):85. [15]教育部.教育部颁发“2009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 网络社区(服务教学的各种信息交流、有用教学资料 和学习资料的下载等)、电子杂志(刊登优秀的教学 论文),以及提供新的活动(工作),包括举办培训、开 验教学用书目录”[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 site18/01/info1225181295747101.htm.2010—12—15. 责任编辑/林洁 2011年5月 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