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白酒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 ......................................................................................................................................... 4
(一)行业定义 ............................................................................................................................. 4 (二)企业类型 ............................................................................................................................. 4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 4 (四)营销方式 ............................................................................................................................. 6 二、主要税收风险点 ............................................................................................................................. 7
(一)虚抵农产品原材料进项税额 ............................................................................................. 7 (二)超范围抵扣进项税 ............................................................................................................. 8 (三)销售免税酒糟产品不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 8 (四)交际应酬、礼品、赠品及广告发放、产品陈列少计销售收入 ..................................... 8 (五)销售商、代理商销售政策用酒少计销售收入 ................................................................. 8 (六)促销、业务招待、职工福利用酒等少计提销项税 ......................................................... 8 (七)外购原酒、酒精生产销售少计销售收入 ......................................................................... 8 (八)收取违约金、串户罚款、保证金罚款不作收入处理 ..................................................... 9 (九)小酒厂财务核算混乱、帐外销售偷税 ............................................................................. 9 三、 纳税评估方法模型 ....................................................................................................................... 9
(一)信息来源 ............................................................................................................................. 9 (二)风险点识别 ......................................................................................................................... 9
1、税负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 9
(1)原理 ....................................................................................................................... 9 (2)数据模型 ............................................................................................................... 9 (3)数据采集 ............................................................................................................... 9 (4)预警值设置 ......................................................................................................... 10 (5)评分标准 ............................................................................................................. 10 (6)应用要点 ............................................................................................................. 10
1
2、 销售毛利率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 10
(1)原理 ..................................................................................................................... 10 (2)数据模型 ............................................................................................................. 11 (3)数据采集 ............................................................................................................. 11 (4)预警值设置 ......................................................................................................... 11 (6)应用要点 ............................................................................................................. 11 3、 其他应付款变动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 11
(1)原理 ..................................................................................................................... 12 (2)数据模型 ............................................................................................................. 12 (3)数据采集 ............................................................................................................. 12 (4)预警值设置 ......................................................................................................... 12 (5)评分标准 ............................................................................................................. 12 (6)应用要点 ............................................................................................................. 12 4、进项与销项弹性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 12
(1)原理 ..................................................................................................................... 12 (2)数据模型 ............................................................................................................. 13 (3)数据采集 ............................................................................................................. 13 (4)预警值设置 ......................................................................................................... 13 (5)评分标准 ............................................................................................................. 13 (6)应用要点 ............................................................................................................. 13 5、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识别(特定指标) ............................................................. 14 (1)原理 ..................................................................................................................... 14 (2)数据模型 ............................................................................................................. 14 (3)数据采集 ............................................................................................................. 14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 14 (4)预警值设置 ......................................................................................................... 15 (6)应用要点 ............................................................................................................. 15 6、销售收入结构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 15
(1)原理 ..................................................................................................................... 15 (2)数据模型 ............................................................................................................. 15 (3)数据采集 ............................................................................................................. 15 (4)预警值设置 ......................................................................................................... 16 (5)评分标准 ............................................................................................................. 16 (6)应用要点 ............................................................................................................. 16 7、进项税额转出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 16
(1)原理 ..................................................................................................................... 16 (3)数据采集 ............................................................................................................. 16 (4)预警值设置 ......................................................................................................... 17 (5)评分标准 ............................................................................................................. 17 (6)应用要点 ............................................................................................................. 17 8、电力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 17 (1)原理 ..................................................................................................................... 17 (2)数据模型 ............................................................................................................. 17 (3)数据采集 ............................................................................................................. 17
2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 17 (4)预警值设置 ......................................................................................................... 18 (6)应用要点 ............................................................................................................. 18 9、水资源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 18
(1)原理 ..................................................................................................................... 18 (2)数据模型 ............................................................................................................. 18 (3)数据采集 ............................................................................................................. 18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 18 (4)预警值设置 ......................................................................................................... 19 (6)应用要点 ............................................................................................................. 19 10、增值税与消费税收入配比差异识别(特定指标) ................................................... 19
(1)原理 ..................................................................................................................... 19 (2)数据模型 ............................................................................................................. 19 (3)数据采集 ............................................................................................................. 20 (4)预警值设置 ......................................................................................................... 20 (5)评分标准 ............................................................................................................. 20 (6)应用要点 ............................................................................................................. 20 (三)风险评定 ........................................................................................................................... 20 1、指标权值设置 ................................................................................................................. 20 2、评定公式模型 ................................................................................................................. 21
四、纳税评估指引 ............................................................................................................................... 21
(一)对三级以上风险企业的评估指引 ................................................................................... 21
1、数据准备 ................................................................................................................. 21 2、 异常指标评估指引 ....................................................................................... 22
(二)关联销售调整的纳税评估指引 ....................................................................................... 25
1、从价控制 ................................................................................................................. 25 2、从量控制 ................................................................................................................. 25 3、长短期借款科目与其他应付款、财务费用科目核查 ......................................... 25
3
白酒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 (一)行业定义
白酒制造行业(H1521)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酒精度(体积分数)在18%~60%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
(二)企业类型
白酒企业按品牌影响力、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同分类如下:
1、按品牌影响力不同分为传统名牌、现代新品、优势综合、区域发展、区域退守5类。传统名牌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厚重历史积淀,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古井、二锅头等;现代新品型是采用定牌生产方式运作的新品牌,如小糊涂仙、金六福、浏阳河等;优势综合型是有一定历史根基,既有传统名酒优势、也具备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的品牌,如口子、种子等;区域发展型是将目标定位于一定区域的品牌,如皖酒、双轮、迎驾等;区域退守型是随市场竞争加剧而退守的区域性品牌,如汾酒、孔府家等。
2、按生产工艺不同分为自酿、外购及自酿加外购生产3类企业。一般而言,小酒厂不具备酿酒条件,多为外购原酒或酒精勾兑生产;我省年销量在万吨以上的迎驾贡、口子酒、古井贡、金种子、双轮、文王、皖酒等7家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有外购酒液补充自酿产量不足的情形。
3、按企业生产规模大小分为大中型酒厂、小酒厂2类:年产1000吨以上为大中型酒厂,年产1000吨以下为小酒厂。2009年,我省白酒生产企业销售量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12家,当年共销售白酒14.99万吨;年销售1000吨以下的一般纳税人小酒厂有41家,当年实现销售5743吨。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白酒按酿造工艺不同分为大曲酒和小曲酒两种,大曲酒是指以小麦为原料的曲药酿制的白酒,小曲酒是指以麦麸为原料的曲药酿制的白酒。大曲酒一般采用多种粮食酿制,小曲酒一般采用单一粮食酿造。我省白酒产品基本为大曲酒类,采用固态法生产,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按一定比例酿制。
4
大曲酒的工艺流程为:原料→粉碎→发酵→蒸馏→储存→勾调→过滤→杀菌→灌装→封口→包装成品。
1、原料预处理
将原料粮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按照浓香型白酒混蒸混烧的方法进行配醅。相关设备有粉碎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送风设备等。目前我省普遍采用的五粮工艺,其配比关系大致如下: 品 名 配 方 2、入窖发酵
粮食与糠壳、曲药的混和物在窖池中发酵,大厂使用水泥发酵池、小厂使用陶缸等,窖池大小一般介于10—30立方米。每立方米可容纳粮食200斤左右,糠壳按粮食重量的18%-25%配合,曲药按粮食重量的22%-30%配合。发酵时间一般为40~90天不等,一般而言,发酵时间与酒质成正比关系。
5、蒸酒
蒸酒是对发酵成熟的醅料进行蒸煮,将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过程中最先蒸馏出来的酒与中间过程或最后蒸馏出来的酒口味不同。最先蒸馏出来的称为“头酒”,最后蒸馏出来的酒称为“尾酒”。这两部分酒水分、杂质较多,一般作为调香勾兑或续蒸之用。
单位原粮所能酿出酒的比率称之为出酒率,出酒率是企业考核生产班组的重要指标。大曲酒出酒率介于35%-42%之间,出酒率与发酵期呈反相关关系,发酵期每延长20天,出酒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出酒率指标 产品名称 投入每斤原料粮 (五粮工艺) 高 粱 36% 大 米 22% 糯 米 18% 小 麦 16% 玉 米 8% 半成品原酒(60°原酒以上) 考核指标下限定为35%。
6、原酒储存
35—42% 以安徽XX酒业公司为例,该公司对生产班组“优质酒得率”(即出酒率)进行考核,
中间过程蒸馏出来的酒,根据酒质不同,经检验后确定等级,一般分为A、B、C、D四档(也有企业按特级、甲级、乙级等划分级别),作为原酒入库,储存在酒池、酒罐或酒坛内,贮酒时间数月乃至数十年不等。
7、成品酒勾调
成品酒的勾调是指用储存期数月乃至5年、10年或20年等时间不同的原酒,按照
5
白酒产品档次高低、香型、度数不同,在勾兑池中采用不同勾兑工艺进行加浆降度生产成品酒。
60.5度原酒勾兑各种度数白酒的主要加浆系数见下表: 目标度数 加浆系数 目标度数 加浆系数 目标度数 加浆系数 28度 29度 30度 31度 32度 33度 34度 35度 36度 37度 38度 1.2955 1.2134 1.1369 1.0656 0.9981 0.9349 0.8755 0.8191 0.766 0.7158 0.6679 39度 40度 41度 42度 43度 44度 45度 46度 47度 48度 49度 0.6226 0.5793 0.5382 0.4987 0.4612 0.4256 0.3913 0.3582 0.3267 0.2966 0.2675 50度 51度 52度 53度 54度 55度 56度 57度 58度 59度 0.2395 0.2126 0.1869 0.1612 0.1378 0.1147 0.0922 0.0704 0.0495 0.0292 加浆系数是指基础酒在勾兑为成品酒的过程中,降度后的酒与基础酒的重量比例关系。
加浆系数=目标度数白酒重量÷基础酒重量-1 8、灌装及包装成品
包装车间按生产通知要求从勾兑好的成品池中抽取产品酒到大罐中,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成品酒装瓶、包装成品。包装物损耗指标见下表: 指 标包装物名称 损耗率 5% 20% 2% 2% 3% 新 瓶 旧 瓶 商 标 瓶 盖 酒 盒 以安徽XX酒业公司为例,该公司全部采用新瓶装酒、不回收旧瓶使用(原因是旧瓶损耗率高及卫生指标难以控制),该公司对包装车间瓶损率、盒损率两项指标按班次进行考核,即通过考核其产量消耗指标,瓶损指标为2%、盒损指标为3%。
(四)营销方式
1、大型白酒制造企业生产营销模式
(1)按销售公司级次及市场区域管理方式分为一级代理、多级代理、多公司代理
6
三类。
“一对一”的一级代理商营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总代理销售公司,负责生产厂全部白酒品牌在全国市场的营销,包括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的开拓、各地经销商的管理、服务等业务。
多级代理营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一级代理销售公司,在一级销售公司下再设置二级乃至三级销售公司,分别负责各品牌白酒在不同地域的市场营销。与“一对一”一级代理模式比较,不同之处是关联交易行为更加隐蔽。
“一对多”的多公司代理营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多个平级的代理销售公司,分别负责各白酒品牌在全国多区域的市场营销。与“一对一”一级代理模式比较,不同之处是关联交易行为不易核实。
(2)按产品档次不同分为中高档与中低档两类。
中高档产品的营销:注重与经销商联合运作,给经销商预留利润空间通常较大,并加大广告宣传投入,针对重点终端酒店、大型超市、名烟酒店等采取“一店一政策”的方式各个突破进行买断或进店销售,同时注重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高端消费者进行重点攻关,提高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
中低档产品的营销:注重农村乡镇终端市场,由经销商分品牌在县以下乡镇设立分销商,把乡镇市场交给分销商经营,销售网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通过集市展销、进驻乡镇重点酒店、节日促销等手段开展营销。
2、小酒厂生产营销方式
营销特点:一是是按订单、协议生产假冒名酒,直接销售给烟酒批发商或品牌代理商;二是采取白天包装,夜晚发运销售的方式躲避工商、税务及质量监督等机关的监管;三是直接面向城镇、乡村消费群体,利用小饭店、小卖部及城乡市场不需要开具发票的特性,直销产品。
二、主要税收风险点
(一)虚抵农产品原材料进项税额
1、白酒生产企业收购农产品时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由于货物品名数量、单价可自行调控,发票的开具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部分企业通过虚开收购发票、抬高收购价格和虚增收购数量等行为,虚抵进项税;
2、从农产品批发商手中购买粮食,不按规定取得发票,而是虚构农业生产者,大量开具收购发票,在自己违规抵扣税款的情况下,还导致批发商偷逃了税收;
4、擅自扩大收购发票使用范围,将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其他费用都计入农产品买价以抵扣税款。
7
(二)超范围抵扣进项税
1、用于职工福利的水电气支出不按规定进行进项税转出核算; 2、原材料、酒产品霉烂变质等不按规定转出进项税; 3、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不符合规定;
4、取得的运输发票与承运单位的运输能力不匹配。
(三)销售免税酒糟产品不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多以自酿原酒加少量外购酒液勾兑生产为主,而自酿生产工艺的副产品酒糟是很好的牧业饲料,由于酒糟饲料免征增值税,在销售实现后应计算转出耗用材料的进项税额,部分企业存在产出酒糟不按规定入账、少转出进项税行为。
(四)交际应酬、礼品、赠品及广告发放、产品陈列少计销售收入
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制酒工艺复杂,出酒数量、成品酒勾兑数量不易控制,企业往往采取体外循环方式,将部分白酒品牌产品计入账外账,隐瞒实际产量,主要用于交际应酬、礼品、赠品及广告发放、产品陈列等方面,在产品发出时不计收入。
(五)销售商、代理商销售政策用酒少计销售收入
白酒生产企业对不同销售商、不同区域代理商按照其业绩完成情况,实行不同的折扣、返利等奖励政策,直接以成品酒作为折扣、返利的,在产品发出时不计收入。
(六)促销、业务招待、职工福利用酒等少计提销项税
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促销用酒、业务招待用酒、职工福利用酒等都要按照视同销售处理,企业往往通过费用类账户全额列支或采取产品不入账手段隐瞒此类收入。
(七)外购原酒、酒精生产销售少计销售收入
白酒生产企业为弥补自身生产能力不足,多采取外购原酒或酒精并与自酿原酒掺兑的方式生产成品酒,外购酒液不入账或少入账,在勾兑调制成品酒时领用自酿原酒不入账或少入账,从而隐瞒实际产量,少计不需开票部分销售收入。
8
(八)收取违约金、串户罚款、保证金罚款不作收入处理
随同货物销售收取信誉保证金的罚款,长期挂其他应付款科目,未作价外费用计提销项税。由于白酒销售的特殊性,纳税单位为避免地区间销售串户,和货币回笼资金的需要,对购酒的固定客户,均以“自制信誉保证金证明”按瓶收(或按购酒额收取10%)6至8元不等的信誉保证金,其实际发生的违约金或串户罚款,未提销项税。
(九)小酒厂财务核算混乱、帐外销售偷税
小酒厂因生产经营地点散、避、远,经营季节性强,财务核算能力差,申报纳税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帐证不健全或采用帐外经营,销售不入账或少入账,偷税情况严重。
三、 纳税评估方法模型 (一)信息来源
1、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财务报表等。
2、防伪税控系统: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信息、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信息。
(二)风险点识别
1、税负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1)原理
通过企业个体税负与行业税负预警值的比较,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从近3年来我省白酒行业税负情况来看,总体较平稳,水平变化不大,三年内整体税负变化在±5%以内。 (2)数据模型
增值税税负=(评估期应纳增值税税额+评估期免抵税额)/(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9
1 应纳增值税税额 CTAIS系统 2003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一般纳税人)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劳务-本月数”,栏为第19行“应纳税额”,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2 2003版增值税应税销纳税申报表CTAIS系统 售收入 (适用一般纳税人)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劳务-本月数”,栏为第1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3 免抵税额 CTAIS系统 主查询系统 评估期免抵税额查询数据 4 免、抵、2003版增值税退办法纳税申报表出口货CTAIS系统 (适用一般纳物销售税人) 额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劳务-本月数”,栏为第7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4)预警值设置
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增值税税负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增值税税负按超过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上限或低于预警值下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企业税负-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根据该行业的经营特点,本指标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企业产品的档次高低决定了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B、季节与节假日的影响,销售指标环比、同比落差较大;
C、不同节气、市场变化导致粮食储存量的变化,进项指标环比、同比落差较大。 因此,在运用该项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 销售毛利率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1)原理
10
对于生产企业:通过企业销售毛利率与评估期行业销售毛利率的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较大的企业,并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销售毛利率=(评估期销售收入-评估期销售成本)÷评估期销售收入×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工业企业销售CTAIS系统 成本 2 工业企业销售CTAIS系统 收入 列为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栏为第损益表(工业企2行 的“产品销售业) 成本 ”,提取评估期余数。 列为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栏为第损益表(工业企1行 的“产品销售业) 收入 ”,提取评估期余数。
(4)预警值设置
生产企业销售毛利率预警值设置:对销售毛利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0.6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生产企业销售毛利率低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销售毛利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由于该项指标受经济环境、生产淡旺季、产品档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此项指标要与季节时间、产品档次等因素配合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判断该指标的风险。对属于直接原材料或辅助材料成本变动的,应要求企业说明材料的单价变动幅度和及变动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是否足够证实毛利率的变动幅度,进而分析单位材料耗用量是否存在结转错误,对原材料、用电量、燃料耗用量增加的,结合销售收入增减分析企业少计收入的可能性;对制造费用变动的,应要求企业说明制造费用本年及上年分项目具体金额,对变动额较大的,分析其合理性和合法性。
3、 其他应付款变动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11
(1)原理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核算内容比较复杂,纳税人往往将该账户作为转移隐匿应税收入、偷逃税款的工具,如包装物押金、材料销售收入等。本指标对评估期其他应付款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该账户异常变动发现风险企业。
(2)数据模型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评估期其他应付款余额-同期其他应付款余额)/同期其他应付款余额×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列为报表中的第7列“期评估期其他负债表(工业末数”,栏为第34行 的CTAIS系统 应付款余额 企业) “其他应付款 ”,提取评估期余数。 同期其他应付款余额 列为报表中的第7列“期负债表(工业末数”,栏为第34行 的CTAIS系统 企业) “其他应付款 ”,提取评估期余数。 2 (4)预警值设置 按照经验,其他应付款变动率预警值应确定为±30%。 (5)评分标准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绝对值高于30%的,确定为异常,按高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幅度为1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其他应付款变动率-预警值)/(预警值×1)| (6)应用要点
该项指标变动异常,应在实地核查中对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详查,查清企业设置的“其他应付款”账户是否真实?有无利用该账户转移隐匿的应税收入。
4、进项与销项弹性异常识别(通用指标) (1)原理
进项销项弹性是增值税进销项变动速度的比值,反映进销项变动的同步性和相关性。白酒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稳定,其生产所耗用的原料粮、电、水及其他辅助材料比例相对稳定,且白酒生产企业是以销定产、库存成品酒较少,因此,其进项与销项比例应趋于稳定,由于固定资产设备投入对白酒产量影响是间接的,在进项税额变动率计算时
12
应剔除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影响。本指标通过对进销项变动比例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风险企业。
(2)数据模型
进销项弹性=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100% 进项税额变动率=(本期进项-同期进项)/同期进项
本期进项:(评估期进项税额-评估期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评估期进项税额转出额 同期进项:(同期进项税额-同期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同期进项税额转出额 销项税额变动率=(评估期销项税额-同期销项税额)/同期销项税额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劳务”,栏为第1栏“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1 2003版增值税评估期应税纳税申报表CTAIS系统 货物销售额 (适用一般纳税人)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评估期申报进项税金转出额 2 3 增值税申报资列为报表中的第4列,栏料(固定资产CTAIS系统 为第3行的“合计”,提进项税额抵扣取评估期合计数 情况表) 2003版增值税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纳税申报表劳务”,栏为第14栏“进CTAIS系统 (适用一般纳项税额转出”,提取评估税人) 期合计数 (4)预警值设置
当分子>0,分母>0时,进销弹性>1.3视为异常; 当分子>0,分母<0时,进销弹性<0视为异常; 当分子<0,分母<0时,进销弹性<1.3视为异常; 当分子<0,分母>0时,进销弹性<0视为正常 (5)评分标准
确定为异常的,按高于或低于进销弹性预警值及<0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或低于进销弹性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及<-1的,该项指标积满分;其他该项指标计0分。
指标得分=|(进销弹性-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当进销弹性为异常时,需要评估存货期末余额增量,如果增量≤0,则可能存在多抵进项,或存在视同销售的应税行为而未计提销项税。
13
5、农产品投入产出变动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我省白酒制造企业生产工艺大致相同,均为大曲酒固态法生产,出酒率基本一致,成品酒度数基本相同,产品档次相似,因此生产投入粮食数量与成品产出量有一定规律。本指标是将农产品购进数据与生产产值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耗能产出指标异常企业。
(2)数据模型
农产品投入产出变动率=(评估期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上期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上期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100%
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评估期农产品购进金额÷评估期近似产值×100%
评估期农产品购进金额=评估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认证的税率为13%的发票金额-本地自来水公司开具的税率为13%发票金额)+非防伪税控13%税率抵扣金额
评估期近似产值=期未存货+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1
防伪税
控认证13%税率金额 2
防伪税控系统
防伪税控系统-认证子系统
通过认证子系统 “认证发票查询”,提取13%税率的金
额合计
3
评估期防伪税控系统 防伪税控系统-通过认证子系统 自来水认证子系统 “认证发票查询”,公司开提取自来水公司向具的发企业开票的金额合票金额 计 期初存CTAIS系统 负债表(工业企列为报表中的“本货余额 业) 年累计”,栏为第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期末存CTAIS系统 货余额
负债表(工业企列为报表中的“本业) 年累计”,栏为第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4
14
5
主营业CTAIS系统 务成本
损益表(工业企列为报表中的“本业) 年累计”,栏为第
2行 的“主营业务成本 ”,提取评估期余数。
(4)预警值设置
按验证数据,农产品投入产出变动率预警值设置为20%。 (5)评分标准
农产品投入产出变动率高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高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农产品投入产出变动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本指标的运用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忽略了库存产成品因素的影响,本指标应用时,评估期间跨度越大,预警效果越好。对该指标异常的企业应调取企业生产投料及产出记录进行深度投入产出分析,从而发现其隐瞒实际产量的行为。
6、销售收入结构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酒糟是固态发酵酿酒工艺的副产品,主要是由酿酒的填充剂—稻壳和酿酒原料的残渣—粮渣组成。每生产一吨65度大曲酒,约产酒糟4~8吨。酒糟属于饲料免征增值税,销售收入结构构成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白酒生产企业在酿酒中产生的酒糟等免税副产品收入占应税销售收入额的比例,与行业整体水平进行比较以确认其合理性进而发现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免税与应税货物收入比率=评估期免税货物销售额/评估期应税货物销售额×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数据项 操作系统 号 1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评估期应税CTAIS系统 2003版增值税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货物销售额 纳税申报表劳务”,栏为第1栏“按(适用一般纳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税人) 务销售额”,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免税货物销售额 CTAIS系统 2003版增值税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纳税申报表劳务”,栏为第8栏“免(适用一般纳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税人) 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2
15
(4)预警值设置
按验证数据,免税货物收入比率预警值应设置为0.3% (5)评分标准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免税货物收入率低于相应预警值的,确定为异常,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该项指标值为0的,积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免税货物收入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白酒制造企业的副产品酒糟的产出受不同生产工艺制约确定,但一般相应稳定,因此免税货物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相对稳定,除已声明放弃免税权的以外,不申报免税收入均为异常企业,需就其酒糟产品的核算作进一步分析。
7、进项税额转出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白酒生产企业申报的免税货物为酒糟,当期发生免税货物销售即应按规定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本指标是对企业申报的免税货物销售额进行计算,推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后,与当期实际申报的进项税转出额进行比对分析。
(2)数据模型
进项税转出比=免税货物销售额推算的进项税转出额/(评估期申报进项税金转出额-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
免税货物销售额推算的进项税转出额=(评估期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评估期免税货物销售额/(评估期免税货物销售额+评估期应税货物销售额)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1 免税货物销售额 2003版增值税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纳税申报表劳务”,栏为第8栏“免CTAIS系统 (适用一般纳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税人) 提取评估期合计数 略 2 免税销售收入推算的进计算模型 项税转出额 评估期申报进项税金转出额 3 2003版增值税申报表列为“一般货物及纳税申报表劳务”,栏为第14栏“进CTAIS系统 (适用一般纳项税额转出”,提取评估税人) 期合计数 16
2003版增值税固定资产抵纳税申报表4 CTAIS系统 扣进项税额 (适用一般纳税人) (4)预警值设置 进项税转出比≤1 (5)评分标准
申报表附列资料表5 进项税转出比大于预警值的,确定为异常,按高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6)应用要点
由于生产酒糟与白酒产品使用同样的原材料,且耗用的粮食、水、电等原材料适用的税率不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因此需按免税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例计算确定。值得注意的是,生产酒糟与白酒所共用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8、电力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运用能耗模型计算分析白酒生产企业产品产量,据以分析其实际产量真实性是投入产出模型的一个重要方法,白酒生产企业能耗主要为电力、水、煤炭,本指标通过电力耗用金额与生产产值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耗能产出指标异常企业。 (2)数据模型
电力耗用率=评估期电力耗用额÷评估期近似产值×100%
评估期电力耗用额=评估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认证的本地电力公司开具的电费发票金额
评估期近似产值=期未存货+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主营业CTAIS系统 务成本 列为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栏为第损益表(工业企2行 的“主营业务业) 成本 ”,提取评估期余数。 防伪税控系统-认证子系统 通过认证子系统 “认证发票查询”,提取电力公司向企业开票的金额合计 1 2 评估期电力耗用额 防伪税控系统 17
3 期初存CTAIS系统 货余额 列为报表中的“本负债表(工业企年累计”,栏为第业)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列为报表中的“本负债表(工业企年累计”,栏为第业)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4 期末存CTAIS系统 货余额 (4)预警值设置 对电力耗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0.6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电力耗用率高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高出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出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电力耗用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由于生产酒糟与白酒产品使用同样的原材料,且耗用的粮食、水、电等原材料适用的税率不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因此需按免税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例计算确定。值得注意的是,生产酒糟与白酒所共用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9、水资源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运用材料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分析白酒生产企业产品产量,据以分析其实际产量真实性是投入产出模型的一个重要方法,白酒生产企业能耗主要为电力、水、煤炭,本指标通过水的耗用金额与生产产值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耗能产出指标异常企业。 (2)数据模型
水耗用率=评估期水耗用额÷评估期近似产值×100%
评估期水耗用额=评估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认证的本地自来水公司开具的水费发票金额
评估期近似产值=期未存货+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18
1 2 列为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栏为第主营业损益表(工业企CTAIS系统 2行 的“主营业务务成本 业) 成本 ”,提取评估期余数。 通过认证子系统 评估期“认证发票查询”,防伪税控系统-水耗用防伪税控系统 提取自来水公司向认证子系统 额 企业开票的金额合计 期初存CTAIS系统 货余额 列为报表中的“本负债表(工业企年累计”,栏为第业)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列为报表中的“本负债表(工业企年累计”,栏为第业) 10行的“存货”,提取评估期余数。 3 4 期末存CTAIS系统 货余额 (4)预警值设置
对水耗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0.6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水耗用率高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高出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出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水耗用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本指标的运用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忽略了非生产用水因素,对本指标异常的应着重分析企业是否有转供水、滞后缴纳水费情形,排除上述问题影响后,调取企业生产用水信息进行深度投入产出分析,从而发现其隐瞒实际产量的行为。
10、增值税与消费税收入配比差异识别(特定指标) (1)原理
白酒生产企业纳税申报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与按比例税率征收消费税的销售额应基本一致,本指标通过将增值税计税收入同消费税计税收入进行配比分析,发现异常的应进一步开展评估分析。 (2)数据模型
两税收入比=评估期白酒增值税应税销售额/评估期消费税销售额×100%。
19
评估期白酒增值税应税销售额=评估期应税货物销售额-评估期应税劳务销售额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序号 数据项 操作系统 原始凭证 数据项描述 申报表栏为“粮食白酒(比例税率)”栏,列为 “销售额”,提取评估期数 1 消费税销售额 CTAIS系统 2008版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2003版增值税纳税物及劳务”,栏为第增值税应2 CTAIS系统 申报表(适用一般纳1行“按适用税率征税销售额 税人) 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提取评估期数 申报表列为“一般货增值税应2003版增值税纳税物及劳务”,栏为第3 税劳务销CTAIS系统 申报表(适用一般纳3行“应税劳务销售售额 税人) 额”,提取评估期数 (4)预警值设置 两税收入比=1。 (5)评分标准
两税收入比按与预警值的差异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上限或低于预警值下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0.6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两税收入比-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如差异较大且增值税收入大于消费税收入,则应首先排除白酒产品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内容后,核实是否有加外收入仅计提增值税而未计提消费税等违规行为。
如差异较大且增值税收入小于消费税收入,应判断是否存在委托加工经营事项,调取企业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核实是否有违规行为。
(三)风险评定
1、指标权值设置 序号 1 2 3 指标名称 税负差异 销售毛利率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权值设置(%) 35 10 5 20
4 5 6 7 8 9 10 进销项弹性 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例 销售收入结构异常 进项税转出比 电力耗用产出率 水耗用率 增值税与消费税收入配比 10 5 5 5 5 5 15 2、评定公式模型
纳税人的总积分M=∑指标权值×单项积分,根据纳税人的总得分,分别确定风险等级。
四、纳税评估指引
(一)对三级以上风险企业的评估指引
经指标测算及风险评定后确定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在三级以上者需进行深入评估。
1、数据准备
在对高风险企业开展深度评估前,应按下表准备相关数据
企业基本数据采集表(单位:万元、吨、度、个) 企业名称 生产工艺 规模 评估期 产量 销量 销售收入 增值税 消费税 期初库存原料粮 本期购进原料粮 期末库存原料粮 本期制曲用粮 本期酿酒用粮 原酒生产量 曲药生产量 曲药耗用量 制曲率 煤耗
21
品牌 香型 有关联公司 上期(同期) 差异
电耗 水耗
2、 异常指标评估指引
(1)税负异常、销售毛利率异常、其他应付款变动异常、进项与销项弹性异常、增值税与消费税收入配比异常
针对上述不同的异常指标,约谈时应着重就相关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期初期末数值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对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约谈时应着重就“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进行询问;对企业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及开具发票时间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对于进项税疑点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约谈:企业主要经营项目;企业耗用的主要材料;动力、能源的耗用情况;企业采购的主要渠道;企业仓库的地址、面积;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流程、规定。
对于销项税疑点问题应询问企业的销售方式、促销手段,判断是否存在赠送等问题;了解企业职工福利有关情况,分析是否存在白酒用于个人消费等问题;询问企业采购的渠道及履约方式,判断是否存在未计收入的实物返利或折扣、奖励等情况。
实地调查时应重点检查应从企业仓库保管、库存明细账目、业务合同、货币资金、存货、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等多方面印证、分析,查找线索,核实业务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销售折扣、折让是否符合规定,价格明显偏低有无正当理由,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将销售合同、预收款凭据、出库单进行核对,结合预收账款、存货项目检查,审查收入的确认是否合理;查阅各班组生产量记录,了解原酒生产、成品酒灌装真实数据;到仓库核实白酒出库记录并与财务核算进行比较;核实原料粮、原酒、包装盒、酒瓶、打火机等购进、验收、入库、领用、周转等相关记录,以进一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将外购材料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或赠送、广告宣传等情况。
(2)农产品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
该指标异常应调取企业生产投料及产出记录进行深度投入产出分析,从而发现其隐瞒实际产量的行为。
可参考以下投入产出模型 A.出酒率模型
原理:出酒率是白酒生产中重要的投入产出比。如果出酒率过低,企业可能存在违规多抵进项税额,或少申报销售量的违法行为。
22
分析步骤及数学公式:
a.出酒率=本期基础酒生产入库量÷本期粮食领用量; 基础酒生产入库量、粮食领用量,应要求纳税人报按季报送。
如果出酒率低于预警值,应着重分析审核粮食购进及库存变动情况,是否有利用收购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情形;如果粮食购进抵扣情况正常,应当着重分析审核基础酒产量,是否有少计产量从而少申报销售量的情形。
b.基础酒产量=期末库存量+本期领用量-期初库存量
在粮食购进正常的情况下,按本式计算的本期基础酒产量,与按理论出酒率和投粮量计算的产量进行比对,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差异过大,应分析审核本期基础酒领用量、期末库存是否属实,是否有少计基础酒产量从而少计领用量的情形。
c.本期基础酒领用量=本期成品酒产量÷(1+加浆系数)
本期成品酒产量,依照纳税人报送的《白酒生产户基本情况表》,按不同度数归集,将成品酒体积按相应的密度换算为重量。如果按本公式计算的领用量小于账面领用量,在基础酒期末库存量真实可信的情况下,可以断定少计成品酒产量,从而存在少申报销售量的问题。
如果本公式计算领用量与账面领用量相等或基本一致,应进一步审核基础酒期末库存量,是否存在领用不下库存,有意隐瞒成品酒产量问题。 主要度数白酒的密度表 度数 密度 29 0.9632 30 0.96221 31 0.96095 32 0.95966 33 0.95834 34 0.95698 35 0.95559 36 0.95415 37 0.95269 38 0.95118 39 0.94963 40 0.94805 41 0.94642 42 0.94476 43 0.94306 度数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密度 0.94132 0.93954 0.93773 0.93588 0.934 0.932 0.93014 0.92816 0.92616 0.92412 0.92206 0.91996 0.91784 0.9157 0.91353 度数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密度 0.91133 0.90911 0.90687 0.9046 0.90231 0.8999 0.89765 0.89528 0.89289 0.89048 0.88803 0.88556 0.88306 0.88054 d.成品酒销售量=成品酒期初库存量+成品酒本期入库量-成品酒期末库存量 在进行上述1-3步分析,确定成品酒本期入库量后,着重分析成品酒期末库存的真实性。
成品酒期末库存量的分析,可按照成品酒仓库面积、吨酒占用面积计算数量,计算
23
仓库所能容纳的成品量,与账面成品量进行比较。如果可能容纳量大于账面库存量,则存在虚拟库存,少报销售量。
B.包装物与成品酒的配比分析模型
评估期酒瓶(或瓶盖、其他包装物)耗用量=期初库存量+本期购进量-期末库存量 评估期成品酒产量(瓶数)=评估期包装物耗用量×(1-合理损耗率) 问题值=评估期某成品酒产量(瓶数)-账列某成品酒产量(瓶数) C.计件工资分析模型
评估期白酒产量=评估期计件工资总额/计件工资标准 问题值=评估期白酒产量-账列白酒产量 D.酒池计算模型
评估期原酒产量=酒池个数×单位酒池装粮吨数×生产周转次数×出酒率 问题值=评估期原酒产量-账列原酒产量 E.灌装耗电定额测算模型
单位电耗灌装定额=灌装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灌装设备设计耗电量 评估期灌装成瓶数量=评估期灌装生产线耗电量×单位电耗灌装定额 评估期销售量=期初成瓶酒库存量+评估期灌装成瓶数量-期末成瓶酒库存量 (3)销售收入结构异常
白酒制造企业的副产品酒糟的产出受不同生产工艺制约确定,但一般相应稳定,因此免税货物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相对稳定,如该指标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免税货物收入、少做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可进一步就销售收入、库存商品、原材料、进项税额科目相关内容进行约谈举证或实地调查。
具体计算可参考酒糟产出评估模型
评估期酒糟产量=当期原材料耗用量×酒糟产出比率
当期原材料耗用量=期初库存数量+当期购进数量-期末库存数量 问题值=评估期酒糟产量-账面酒糟产生数量 (4)进项税额转出异常
如该指标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免税货物收入、少做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可进一步就销售收入、库存商品、原材料、进项税额科目相关内容进行约谈举证或实地调查。
由于生产酒糟与白酒产品使用同样的原材料,且耗用的粮食、水、电等原材料适用的税率不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因此需按免税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例计算确定。
(5)电力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
该指标异常的企业可能存在帐外经营,在深入评估分析中应首先排除企业的转供电因素的影响后,调取企业生产用电信息进行电量投入产出分析,计算每千瓦时生产产值或产量,与企业实际产值、产量比对分析,以发现其隐瞒实际产量的行为。
24
具体计算可参考能耗测算模型
评估期白酒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单位白酒能耗定额 评估期白酒销量=评估期白酒产量×产销率
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评估期白酒销量×评估期白酒销售加权平均单价 问题值=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同期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 (6)水的耗用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 同电力投入与产值产出关联异常的评估指引
(二)关联销售调整的纳税评估指引
1、从价控制
根据关联企业计税数量控制指标计算的价差数,结合销售公司成本科目内容,分析是否有将酒厂的生产成本人为调转到销售公司的情况。
2、从量控制
根据关联企业计税数量控制指标计算的量差数,结合酒厂“产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销售公司 “库存商品”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如销售公司“库存商品”余额出现负数则说明其有未入账的库存商品,验证酒厂销售白酒的真实性。
关联交易以进控销模型
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购进量=白酒生产企业期初库存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库存量-其他耗用量
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销售量=销售公司期初库存量+评估期购进量-期末库存量
问题值=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销售量-账列销售量 3、长短期借款科目与其他应付款、财务费用科目核查
通过对生产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流进行分析,确认有无商业环节承担生产环节资金财务费用的行为。
关联企业向银行举借贷款后无偿或低息拆借给生产企业使用,主要表现是生产企业其他应付款科目长期存有关联企业的贷方余额,相关的财务费用较少,而关联企业长短期借款科目贷方余额较大、财务费用科目列支较多,其他应收款科目则长期存有生产企业的借方余额。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