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in9 and Simulation for an AC/DC/AC Converter 朱娟娟 Zhu Juanduan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3)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anxi Hanzhong 723003) 摘要:交一直一交变换器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本文对传统的交一直一交变换器整流侧进行了改进,在引入开关函数的基 础上,分别建立了交一直一交变换器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上,对变换器集中采用SPwH控制,最后通过 saber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变换器;建模;仿真;SPwH;Saber 中图分类号:TP3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2010)5-0225-03 Abstract:AC—Direct—AC Converter has many excellent properties.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AC—Straight—rectifier side AC converter,sets up straight—rectifier side AC converter and the inverter sid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switching function,uses SPWM centralized control for the converter in control system.Finally,conducting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 by saber software,experiment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ing metho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method. Keywords:Converter;Modeling;Simulation;SPWM;Sabe 0引言 交一直一交变换器以其传输特性良好、功率因数高、网 侧电流谐波小、能量双向流动等特点,在机电领域中得到广 泛应用,目前风力、水力双馈发电机多采用这种方式对转子 励磁b-z]。但传统的交一直一交变换器前级整流环节多采用 二极管或相控整流,这种方式存在网侧电流波形畸变严重、 图一交一直一交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图 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大、不能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系统动态 一种交。直.交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整个电路主要由前级接人交流电源的网侧整流部分 响应慢等缺点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用全控型器件IGBT (AC/DC)和后级接人负载的逆变部分(DC/AC)组成。由于中间 替代传统的二极管,这种新型变换器拥有结构简单、控制容 直流储能环节使AC/DC和DC/AC模块可分别独立控制,通常 易、能量可双向流动、网侧功率因数可通过调制方式改变等 情况下,AC/DC采用SPWM高频整流矢量控制,实现高功率因 优点。本文研究了建立了该种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在控制方 数整流。为了提高中间直流电压的利用率,DC/AC逆变侧多 式上,对前级的整流侧和后级的逆变侧统一采用SPWM控制 采用SVPW ̄控制方式【4】,本设计在该变换器前级和后级全部 方式,变前级和后级的离散控制为集中控制。通过对系统的 集中采用sP'l】l『M控制。 模型和控制方式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法是正确 2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的,同时也证明了集中SPWM控制方式是可行的,对今后进一 该交一直一交变换器模型可分为前级整流变换器和后 步研究交一直一交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级逆变变换器两部分,为了便于分析,对两侧分别建模再进 1主电路介绍 行连接【5】。 新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图一所示: 2.I整流侧变换器数学模型 ~ .百先定义二相桥臂开关函数Sk(k=1--6): 厂1上桥臂导通、下桥臂截止(k=1 ,、 Lo上桥臂截止、下桥臂导通(七=4--6) L ‘l J 由于同一时刻一个桥臂上只能有一个开关管导通,因此 S 上l十S_F=1 (2) 根据图一,对a、b、C三相有: 孚+咒『d= 一【 + 】 厶争+ f^= 一【 + l (3) 芋+足 =e 一【 +vo] 式(3)中:v0为直流侧负载到三相中点0的电压,对于三 相对称系统满足: i +{h+ic:o ea+ + =0 (4) 则结合式(3)和(4)得: vo:一 ( + + )(5) 因此,式(3)以a相为例变为: 厶李+R‘: 一 一 -, ( + + )] 整理得出三相桥臂电流.以a相为例.得出: 一 【 一 ( + + )】] J 一 三+R (6) leo- 【 一 ( + + )】】 一一——— ■一 式中:P:导微分算子。 : f(‘ +fc 一‘)+ (7) [差]= [三 ÷][ ] 8 刚引 式(8)中:0点是三相负载中点,又因为 +v _o, 由上式联合推导得: 一 ( s h+sc fl ]l = j (9) 一 ( sb+sc j j 一 ( sb+Sc j 负载电流为 i厂iasa十i sb+i Sc.0o) 3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为了使整个交一直一交变换器控制容易,本设计在变换 器的前级和后级均采用SPWM控制,SP'CCM是利用三角载波与 正弦调制波进行比较得到相应的开关控制脉冲信号。在具体 控制上,整流侧SPWM的调制频率应高些,载波比应为3的倍 数,以减小3次谐波成份,同时调制比应大一点,这样就能保 证直流环节的电压谐波成份减小嘲;在逆变侧采用SPV ̄I控 制,虽然它对直流环节的直流电压利用率不高,但它减小了 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业场 合。整流侧变换器和逆变侧变换器的控制方式类似,以逆变 侧为例其控制方式如图二所示。 图二逆变侧变换器sPwM控制 逆变侧变换器输入端为直流环节的直流电压,经逆变转 换为三相交流电压,控制系统对输出端进行采样调制后,发 出调制信号送人脉宽调制环节,最后经过驱动放大加在六个 IGBT开关管上,从而达到变换器的电压闭环控制。 4仿真结果分析 按照图一的主电路及控制方式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参数 如下:电源输入线电压380V、频率50HZ,进线电感8mH、进线 等效电阻0.o2Q,中间直流环节储能电容2200uF,整流侧变 换器调制频率400HZ、载波比27、调制深度0.8,逆变侧调制 频率IOOHZ、载波比27、调制深度o.8。观测相应点的波形如 图四所示: 通过仿真波形可知,中间母线电压在1.5 ms时达到稳 定值309V,输出相电压幅值达到稳定值3l1V,基本满足了设 计要求。 … lv)|c岫 —— 3ooO{ £ I踟.0. 。。 。m ,Om  ̄.OOm O¨.l: .(a)中间母线电压波形 .啪 }uu V 二J_… £ 。。 删 -500 O ‘a.】 ’。(b)输出相电压波形 图四仿真波形图 5结束语 通过对传统的交一直一交变换器进行相应改进,建立了 新的交一直一交变换器的数学模型,采用集中统一的SPWM 控制策略对其控制,分别在整流侧和逆变侧采用不同的sP- 1】lfM调制频率,以达到直流环节电压和变换器输出交流电压 质量较高的目的,最后通过saber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 ●种 —- 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变换器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方式的有 交 效性。 l 交 变 参考文献 换 【I]张绍,周波等.永磁同步电机一矩阵变换器新型电流 器 …’……’’ 一…一 ’’……的 调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7):90-94.一…… 一 建 模 [2]宋耀东,刘宪林.交一交变频交流励磁发电机的建模 与 仿 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7,(12):5837-5840. 真 [3】MARIUSZ}4ALINOWSKI,MARIANP.KAZMIERKOWSKI A cRToermcanptais【f r4]宫金林.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研究[aieptirowvs eri snet lueAdcCyt roAndfij cusc to2na0tb0rl3eo l, 18sTe(e6p)ch :n1D3ir9qiuOv-es1 39f【6J].中国 Jo.】 r ,IPEWME 删时枯隶9nnR r1I、・11R-¨Q 丹】肖邑,日’仞{八_l一・一1.r芒 JI I’瓜日 :K一且一二一直一交型变 x.生_叉频器系统筒f匕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8,(8):2185-2189. [6]马永翔,闰群民.基于saber的三相静止变流器谐波 抑制分析及仿真[J】.电测与仪表,2008,(8):7-10. 作者简介 朱娟娟(1979一),女,实验师,主要从事电气控制技术研 究。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