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的钻孔爆破施工设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1. 编制依据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宣城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 (2)根据现场勘察及咨询资料的整理、分析; (3)本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依据和有关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②《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GB10204-2002); ③《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④《土石方爆破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9);

⑤《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于亚伦主编)。 (4)根据国家和行业颁布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各种现行有效版本的技术规程规范及质量和验收标准。

(5)参考工程技术公司所具备的技术管理水平、施工能力、机械设备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范围

本方案包括段起点隧道全长447米内隧道的爆破施工设计,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39+893、DK40+340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隧道全长447米,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39+893、DK40+340;遂线分界里程:DK39+893、DK40+340,隧道内轮廓设计断面宽×高为13.62m×11.13m(详见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宣城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隧道平曲线:全遂处于直线段。隧道纵坡设置:隧道内设单面下坡,坡度为10.65‰,坡长4550米。隧道为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线间距4.60米,采用有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766㎜。线路DK40+252.5~567.5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20000米。 2.2 工程地质情况

DK39+893~DK39+905段表层为Q4el+dl粉质粘土,棕红色,层厚0-4m;下伏基层为P2l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灰白色至灰绿色,产状135∠51°。该段围岩级

别Ⅴ级。

DK39+905~DK40+108段表层为Q4el+dl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局部含少量砾石;下伏基岩为P1g灰岩,灰白色,W3,P1g砂岩,灰白色,W3厚约4.5m;P1g硅质页岩与隧石互层,灰黑色,W3,厚约10m。地表水主要以季节性降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层裂隙水,岩溶水,弱发育。据物探高阻率电法揭示:DK40+115处为一逆断层,断层影响范围DK40+085~DK40+140,断层产状310∠65°,上盘地层为Q4el+dl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局部含少量砾石,P1g灰岩,灰白色,W3,具溶蚀现象,溶洞弱发育,下盘倾状基岩为D3W石英细砂岩粉砂岩,青灰色,W2,岩质较硬,产状90∠27°。其中DK39+905~DK39+945、DK39+945~DK39+970段围岩级别为Ⅴ级,DK39+970~DK40+108段围岩级别为Ⅴ级。

DK40+108~DK40+340段表层为Q4el+dl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含砾石,层厚0~5.0m,下伏基岩为:D3W石英细砂岩夹粉砂岩,灰白色至青灰色,裂隙较发育,基岩破碎,W3~W2,粉砂结构,中厚层构造,岩质较硬,岩层产状90∠27°。地表水主要以季节性降水为主,地下水弱发育,多为基岩裂隙水,物理弹性速为3.95~4.3km/s。其中DK40+108~DK40+134、DK40+285~DK40+328、DK40+328~DK40+340段围岩等级为Ⅴ级,DK40+134~DK40+155、DK40+240~DK40+285段围岩等级为Ⅴ,DK40+155~DK40+240段围岩等级为Ⅴ。

3. 隧道施工方法与实施

隧道开挖采用钻爆法(其工艺流程见附图),以新奥法理论指导施工(见钻爆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光面爆破,爆破器材采用乳化炸药,周边眼采用Φ25光爆小药卷,其余均采用Φ32药卷。装岩运输采用ZL-50装载机配合5t自卸式汽车运输,直接运至业主指定的弃碴场。

光面爆破参数:A、不耦合系数。合理的不耦合系数应使炮孔压力低于岩壁动抗压强度,而高于动抗拉强度,通常,不耦合系数采用1.5~2.5,选用1.7;B、光面炮眼间距E。一般取炮眼直径的8~15倍。在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岩石中,应取小值;在整体性好的岩石中,可取大值,选用45cm;C、最小抵抗线W。

光面层厚度或周边眼到邻近辅助眼间的距离,是光面眼起爆时的最小抵抗线,一般它应大于或等于光面炮眼间距,选用60cm。炮眼布置图及爆破参数表(附后)

光面爆破宜采用细药卷,起爆时注意以下事项: (1) 周边孔应该同时起爆才能保证光面爆破效果;

(2) 起爆顺序为先掏槽孔,再辅助孔,辅助孔起爆后再起爆周边孔、底孔;

(3) 周边孔的底孔应该装一个粗药卷,以克服岩体挟制作用;

(4) 为了减少超挖和降低工程造价,开挖过程中,加强断面量测,并及时处理个别欠挖部位,修整开挖断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图2.1爆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2.2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4. 隧道开挖参数设计

4.1 施工方法及顺序

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软弱地质洞身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加强施工临

时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如遇实际围岩类别与设计资料不符及时与监理、设计部门联系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开挖安全,顺利进行。隧道中停车段,配电室等待隧道开挖成型后,再进行扩挖。 4.2 炮孔装药数量

(1)掏槽孔 Q1=η•L •r 式中:

η——炮孔装药系数,取η=0.9

L——孔深,LIII=3.2m、LIV=2.2m、LV=1.2m r——每米长度炸药量,r=0.78kg/m 经计算: QIII=2.25kg QIV=1.54kg QV=0.84kg (2)辅助孔

QIII=η•L •r=0.8*3.2*0.78=2.0kg QIV=η•L •r=0.8*2.2*0.78=1.37kg QV =η•L •r=0.7*1.2*0.78=0.66kg (3)光爆孔

通常为辅助孔的1/3~1/4: QIII= 0.7kg QIV = 0.5kg QV = 0.2kg

取QIII=2.0kg 取QIV=1.4kg 取QV=0.7kg

取2.3kg 取1.5kg

取0.8kg

结构形式 间隔 不耦 合装药 耦合连续反向起爆装药结构

图4.1装备结构图

4.3 隧道开挖炮孔布置图

(1)Ⅴ级围岩上下台阶法开挖

① 上台阶光面爆破,采用斜眼掏槽,周边眼采用空气柱状法装药。循环进尺按3 m考虑,光面爆破参数表、炮眼布置如下。

84841384示 意 图 说 明 1、此图为光爆眼装药结构图; 2、孔外雷管延时; 3、导爆索起爆。 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 导爆索 炮泥 φ25mm小药卷 φ32mm药卷 导爆管 炮泥 φ32mm药卷 此图为掏槽眼、辅助眼、底眼装药结构 1861881390'°°6265505014324334375°49'0'123150170180

图4.2上台阶掏槽眼眼布置图

图4.2上台阶炮眼布置图

起爆 炮孔深度 炮孔名称 炮孔数量 雷管段别 顺序 (m) 1 2 3 3 4 5 6 7 掏槽孔 掏槽孔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周边孔 底孔 4 6 5 9 12 15 44 20 126 3.2 3.2 3.1 3.1 3.1 3.1 3.1 3.1 1 3 5 7 8 9 10/11 12

表4.1 III级围上台阶岩爆破参数表

装药参数 药量(kg) 9.2 13.8 10 18 24 30 30.8 14 149.8 备 注 1.每循环进尺3.0m,爆破效率87%,每循环方量249.75m3。 2.炸药单0.6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90%。 合计

②下台阶光面爆破

左右侧跳槽开挖,进尺按照3米设计,周边眼和辅助眼装药结构同上台阶。

图4.2下台阶炮眼布置图(左右分开)

(2)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炮孔 起爆顺序 名称 1 辅助孔 炮孔 炮孔数量 深度 (m) 39 3.0 雷管 段别 1-5 装药参数 备 注 药量(kg) 78 1.每循环进尺3.0m,爆破效率87%,每循环方量84.1m3。 2.炸药单耗1.1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90%。

2 周边孔 8 3.0 5 5.6 3 底孔 11 3.2 7/9 7.7 合计 48

91.3 表4.2 Ⅴ级围上台阶岩爆破参数表

①上台阶光面爆破,采用楔形掏槽,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装药结构见周边眼采用装药结构图和辅助眼装药结构图。上台阶断面面积:58.4 m²。

4555451412845683505019720090118850115113

图4.3上台阶炮眼布置图

②中台阶光面爆破

中台阶断面面积:54.4 m²,炮眼数量78个。 起爆顺炮孔 序 名称 1 2 3 4 5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周边孔 底孔 炮孔数量 13 14 15 20 16 78 炮孔 深度 (m) 2.2 2.1 2.1 2.1 2.4 雷管 段别 1 3 5 7 9 装药参数 药量(kg) 19.5 21 22.5 28 22.4 113.4 备 注 1.每循环进尺2.0m,爆破效率88%,每循环方量108.8m3。 2.炸药单耗1.0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90%。

合计

表4.3 Ⅴ级围中台阶岩爆破参数表

173511

图4.4中台阶炮眼布置图

③下台阶光面爆破

下台阶断面面积:51.3m2,炮眼数量86个。

起爆顺炮孔 序 名称 1 2 3 4 5 6 7 8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辅助孔 周边孔 底孔 炮孔数量 8 8 7 10 10 12 16 15 86 炮孔 深度 (m) 2.2 2.2 2.2 2.2 2.2 2.2 2.2 2.4 雷管 段别 1 3 5 7 9 11 13 15 装药参数 药量(kg) 12 12 10.5 15 15 18 22.4 21 125.9 1.每循环进尺2.0m,爆破效率88%,每循环方量102.6m3。 2.炸药单耗1.2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75%。 备 注 合计

表4.4 Ⅴ级围下台阶岩爆破参数表

11311973515

图4.5 下台阶炮眼布置图

④隧底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控制超欠挖。隧底断面面积:15m2,炮眼数量21个。

起爆 炮孔 顺序 名称 1 2 5 辅助孔 辅助孔 底孔 炮孔数量 3 6 12 21 炮孔 深度 (m) 2.2 2.2 2.4 雷管 段别 1 3 5 装药参数 备 注 药量(kg) 4.5 9 16.8 29.8 1.每循环进尺2.0m,爆破效率85%,每循环方量30m3。 2.炸药单耗1.0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90%。

合计

表4.5 Ⅴ级围隧底爆破参数表

135

图4.6 隧底炮眼布置图

(3)V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①上台阶光面爆破,采用楔形掏槽,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装药结构见周边眼采用装药结构图和辅助眼装药结构图。上台阶每循环进尺1m,断面面积:58.4 m²。

起爆 炮孔 顺序 名称 1 2 3 4 4 5 6 掏槽孔 掏槽孔 掏槽孔 辅助孔 辅助孔 周边孔 底孔 炮孔数量 3 6 6 5 12 32 14 70 炮孔 深度 (m) 1.2 1.2 1.2 1.1 1.1 1.1 1.4 雷管 段别 1 3 5 7 7 8/10 9 装药参数 药量(kg) 2.4 4.8 4.8 3.5 8.4 6.4 2.8 33.1 1.每循环进尺2.0m,爆破效率89%,每循环方量58.4m3。 2.炸药单耗0.6kg/m3; 3.光爆炮眼痕迹率90%。 备 注 合计

表4.6 V级围上台阶岩爆破参数

4555451412845683505019720090118850115113

图4.7 上台阶炮眼布置图

②中、下台阶光面爆破

中台阶、下台阶开挖爆破按照IV级围岩的中台阶、下台阶爆破方法进行爆破,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两榀钢架。 4.4 爆破网络

为确保起爆网络的安全传爆、改善爆破质量、减少爆破危害、方便施工操作,结合我公司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经验,本工程的爆破起爆网络拟采用复式微差起爆网络,起爆网络采用塑料导爆管和四通连接,起爆器起爆。为控制爆破有害效应,最大单响药量距民房15~40m为1.5kg、40m以上为25kg,一次爆破最大装药量为150kg。

为了确保起爆网络设计与现场施工的有效衔接,方便爆破施工,避免雷管的分发错误,采取了标识措施。对每个孔都用竹片进行标识,表明孔号、孔深、雷管段位。

5. 隧道掘进安全措施

5.1 凿岩安全措施

保障各种凿岩机械技术状况良好、安全、灵活、可靠。操作人员须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前应检查压气胶管接头,机械连接螺帽等是否安全牢固。

凿岩前必须进行“四检查”和“四清除”。即检查和清除炮烟和残炮;检查和清除盲炮(由爆破员处理);检查和清除顶、帮、掌子面;检查和清除支护的不安全因素。

凿岩时应做到“四严禁”。即严禁打残眼;严禁打干眼;严禁戴手套扶钎杆;严禁站在凿岩机钎杆下。

退出凿岩机或更换钎杆时,应减速慢退,切实注意钎杆脱落伤人。

凿岩台架应安装牢固,周边应与洞帮相顶实,前部与掌子面距离应小于50cm。 凿岩时若遇流砂层或涌水地段,应停止作业,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制定切可实际的安全措施。

作业完毕,应将一切设备和工具移至安全地点。 5.2 复杂地层掘进技术措施

在破碎、松散等不良复杂地层段中掘进,应遵守“超前锚、短开挖、弱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统一指挥,确保安全通过。

不同类型的围岩,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安全防护技术。

(1)超前锚杆支护法。施工中发现可能出现破碎的迹象马上沿隧洞轮廓线钻孔,孔深至少应大于循环进尺1米(一般3~5米),然后充填砂浆,再插入锚杆,锚杆外插角宜为5°—10°,安设的锚杆使一定区域成为整体,以锚杆长度作为控制长度形成模拟挡土墙,通过这个挡土墙抵抗背后土压,以达到超前支护的效果。

(2)锚喷网联合支护。喷锚的效果来源于它的及时性、独特性、灵活性及柔性密贴性。喷射混凝土具有比较好的柔韧性,其蠕变形和可压缩性都相当大,其延伸率可达10%,为了改善喷射混凝土的静态抗拉强度、桡性疲劳强度、冲击强度、抗振性能、柔韧性和抗裂性,可在每立方米素砼混合料中加入80—100kg的钢纤维。这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临时支护方法。

(3)钢筋网的作用在于提高喷射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是喷层中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应力局部集中,提高喷射混凝土支护抵抗长期机械震动和爆破震动的能力,可以避免个别危石冒落,并可以防止或减少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纹,为了起到上述作用,要求钢筋直径不宜过大,网度不宜过密,应紧贴岩石。施工中钢筋采用φ6-10毫米钢筋,间距为200-300毫米。

(4)格栅拱摸喷复合支护法。在破碎带与地质条件特差的地段,则在锚网喷的基础上再结合超前锚杆采取格栅拱摸喷复合支护措施。

(5)现场围岩量测是锚喷支护监控设计和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量测可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受力情况,判断围岩稳数和修改施工方法。

(6)为了安全、顺利地通过断层,保证工程质量,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因岩石很松散,易掉快,开挖时应采用小装药、若爆破、短进尺的方法,减少围岩受爆破影响程度,且岩层的暴露空间小,不至于出现大量的掉快、塌方。

在碰到断层前1—2米,即开始打超前锚杆进行超前支护,对围岩进行超前加固。

每一循环爆破完后,立即进行喷砼,喷层厚为5cm。以封闭岩层软弱层。,使其形成一层柔性薄避支护,暂时稳固围岩。待喷完后立即打系统锚杆。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然后再挂上一层钢筋网,最后再喷上一层砼,彻底封闭围岩。

在采取以上的支护措施的同时再通过围岩移量测来观察围岩,了解围岩的变化情况,具体量测方法可采用木楔法、观察法、听音判断法、震动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再配合收敛计等仪器观测围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7)当施工中遇到地下水有变化时,应进行超前探水,放水引排。应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当涌水较大时,应灌浆封堵止水。后进行支护。 5.3 爆破安全措施

不准在同一工作面使用不同批号、不同厂家的雷管及燃速不同的导火索,爆破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进行爆破工作; ①有冒顶或边帮滑落危险; ②通道不安全或通道堵塞;

③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 ④危及设备安全,却无效防护措施; ⑤工作面无良好照明,为做好准备工作;

爆破前必须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待所有人员及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方能点炮,

放炮后,在确认无盲炮时,应不小于15分钟,不能确认无盲炮时,必须不小于30分钟,爆破作业人员方可进入爆破作业点。

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时要首先检查顶、帮及支护是否安全,有无盲炮等情况,如有不安全情况,应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

加工起爆药包和爆药卷应在安全地点进行,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在场,加工数量不应超过当班爆破作业需用量。

加工药包、装药联线现场严禁烟火。

装药前应对炮眼进行清理和验收,装药时严禁使用铁质工具,装药完毕要用炮泥堵塞,操作要温和,不可用力过猛。

导火的长度应根据导火索的燃速、炮眼的深度、个数、躲炮的安全距离和点炮所需的时间来定,但导火索最短不得小于 1.2米。

导火索点火必须使用计时导火索点火,严禁用火柴、烟头、打火机点炮。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三分之一,计时导火索,燃烧完毕,无论是否点完,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导火索起爆时,应采用一次点火法点炮。单个点火时,一人连续点火的根数(或分组一次点火的组数),不得超过5根(组),同一工作面由2人以上同时点火时,应指定其中的一人为组长,负责协商点火工作,掌握计时导火索的燃烧情况,及时发出撤离命令。

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处理。处理盲炮应有当班爆破员进行,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当班来不及处理,应详细交班。盲炮未处理好之前。禁止在工作面进行其它作业。

禁止用铁制掏勺掏出炮泥,掏炮泥时不得用力拉动起爆药包。,严禁从炮眼中强力拔出雷管。

其余未涉及的应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和严格按《省民用爆破物品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爆破时要加强警戒与撤离。再爆破体附近0.5公里范围内公告爆破时间和爆

破信号,实行定时爆破,爆破前后10分钟对距爆破体200米范围实行封锁和交通管制。在路口树立警示牌。,设专人进行警戒,加强对来往行人的指挥。

6. 施工管理

6.1 组织机构设置

承担各施工点施工任务的架子队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熟练的施工技术,上场前,由本指挥部工程管理部对所有参建职工进行高铁施工知识培训。

图6.1 施工组织机构图

6.2 工作制度与劳动力配备

根据本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确定采用三班作业,8小时工作制。路堑明挖段为非正规循环作业,隧道施工采取正规循环作业。

劳动力配备原则:

⑴为满足工程的施工进度,根据三班八小时工作制,对每个施工区段内的作业人员进行劳动力的配备。

⑵根据各工程段内的地质条件所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使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机具设备和人员配置来确定。

⑶各施工队在人员安排上,要做到:重要工种(如钻眼工、爆破工等)要专职,辅助工种要一人多岗,关键岗位要定人定岗。

⑷主要工种(如爆破员、保管员、安全员、测量员、机修工、风筒工)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在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施工队共同配置,交叉使用。

⑸各施工队的每个施工场地配置一名队长和两名副队长,负责该施工场地作业期间的安全检查和质量监督,协调安排生产;各施工队的每个班组应分别配备一名班长和一名副班长。 6.3 安全技术培训

所有人员进入工地,必须进行技术、质量、安全及环保培训。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并理解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本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管理要求,编写好各种施工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在进场施工前必须对各级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其相应的岗位上岗。在施工前对各级作业人员还须做好技术、安全交底。 6.4 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目标是: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该工程将严格遵守国务院279号令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为实现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项目部要求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关系,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质量,做到好中求多、求快、求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

本工程除了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凡是参加本工程建设生产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全部参加施工操作规程、

施工工艺方法和施工质量标准的岗前学习和培训。

⑵针对本工程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切实做到质量与经济密切挂钩。 6.5 火工材料管理

主要针对本工程的爆破材料、机具零部件的标识及装卸、贮存和运输维护作出规定,对已施工物项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对爆破材料的保管和领用,安全部应按当地公安局规定制订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所用的各种材料当中,爆破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材料,其管理工作不同于其它的工程材料。在此特别提出关于爆破器材的管理,以引起重视。

⑴工程爆破手续审批完成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开具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证,凭证向当地民爆专卖公司购买,由其送至工地临时炸药库内存放。

⑵对新入库的爆破器材,必须逐箱(袋)进行外观检验(包装有无损伤,封缄是否完整、有无浸湿、浸油痕迹等),并抽样进行性能检验;对超过储存期,出厂日期不明和质量可疑的爆破器材,必须进行严格检验,以确定是否能用。

⑶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别小心运送至爆破工作面。爆破物品进入工作面后,要安排人员负责警戒,防止其它无关人员进入。

⑷爆破物品临时存放设施管理员须持证上岗。

⑸建立严格的炸药雷管出入临时存放设施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雷管炸药必须当次进行登记,做到帐目清楚,帐务符合。

⑹严禁任何单位、个人私拿私藏私用炸药雷管。

⑺发现炸药雷管丢失或被盗,必须及时报告项目经理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⑻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临时炸药库内。

⑼临时炸药库内严禁堆放其他杂物及要经常保持内外整洁。

其它未及事项依《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和《爆破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7. 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

7.1 安全管理与培训 7.1.1安全管理目标与方针

⑴安全管理目标

①死亡、重伤事故频率为 0

②轻伤事故频率不超过1.2%

③杜绝直接损失超过1万元的火灾事故和造成1人重伤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 ④杜绝因人为失误造成的重大设施、设备等财产损失(直接损失一次超过10万元)

⑤流行性传染病和职业病发生率为0,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⑥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物品丢失、被盗事件发生率为0 ⑦设备、人员误入或强行进入爆破警戒区域的次数为0 ⑧不发生治安保卫事件 ⑵安全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员工安全生产理念:安全守法,客户至上,优质环保,精益求精。 7.1.2安全监督组织机构

本工程施工期间由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其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成 员:各工区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

各工区项目部接受公司质安部的管理和监督,接受当地安监部门、业主安全部门的监督。下设专职安全员和若干兼职安全员(每个队至少一名)。 7.1.3安全控制体系

为达到安全生产目标,各工区应针对本工程编制出相应的安全控制体系,就体系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认真贯彻和落实。

安全控制体系从组织分工、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技术培训、监督检查、个体防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规划。从源头、人的因素上首先进行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捷径。 7.1.4安全教育培训

⑴各工区培训工作由综合部统一组织实施,并进行相关的实施记录。 ⑵各工区全体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和环保教育培训。

⑶对特种作业人员如:爆破工、电工等,必须经过国家、地方或行业专业的培训,取得具有授权资格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⑷安质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的档案和特种作业人员名册,根据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安排培训、和换证工作,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有效的证件上岗。

⑸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人员,各工区必须进行二级安

全、环保培训。

⑹对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安全员、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等,还应进行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控制方法等培训和风险预测和对策的培训。

⑺安质部按照培训的计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的效果做出评价。 ⑻指挥部主要人员变动及时通知业主并得到业主的同意后才能变动。 7.2 安全生产责任及检查制度 7.2.1安全生产责任制

⑴ 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指挥长对承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履行考核指标和安全严惩办法。

②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和设施、设备交待验收制度。

③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定期研究分析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组织予以排除。

④批准并落实安全管理方案。

⑤服从业主单位对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⑥保证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条件及其管理的投入;

⑦发生事故,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及时上报,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⑵ 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技术负责人对工程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领导责任。

①在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②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办法和实施措施,并指导实施。

③编制审查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规程,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难题。 ④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初步的技术鉴定意见和现场改进措施。 ⑤指导安全主管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检查、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 ⑥负责经理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⑶ 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①组织编制安全管理方案。

②组织识别本工程的危险因素,识别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源的应急和

响应预案。

③组织安全大检察,监督和检查各施工队的安全活动。 ④组织跟踪隐患的整改。 ⑤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⑥负责机具安全管理的领导工作;保证机具安全防护装置费用的投入。 ⑷ 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兼职安全员对所管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①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班组安全技术交底。

②对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和安装用的电气、机械设备等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③参与安全检查,及时组织排除不安全隐患,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④不违章指挥。

⑤负责本施工场地安全工作的日常检查、记录、督促、实施。 ⑥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工人不违章作业。 ⑦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报告,保护现场,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7.2.2安全检查制度

⑴坚持安全定期检查制度:现场实施指挥部月检、工程部周检和班组日检制度。

⑵施工队、班组实施互检、交接检、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检查制度。 ⑶专(兼)职安全员坚持作业监督、指导、安全巡视、检查。

⑷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正确评价和改进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7.3 应急救援预案 7.3.1目的和适用范围

⑴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

为预防或减少各类事故灾害,对因事故原因需要救援或撤离的人员提供帮助并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减至最小,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⑵应急救援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爆破施工现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救援处理的全过程。 7.3.2应急救援人员职责

(1)应急救援项目经理职责

①全面负责应急事故(事件)的抢救、抢险工作; ②组织指挥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开展应急工作; ③落实应急预案所需的各类资源(人、财、物资设备); ④到现场指导处置安全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果断决策。 (2)现场应急救援副项目经理职责

①切实了解掌握应急预案内容及实施预案环节。 ②落实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岗位职责。 ③负责与救援部门的联络。

④应急事件发生时,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⑤掌握处理险情变化情况,确定险情对策向上级及时汇报处理情况。 ⑥确保应急小组人员熟知各种危险品及机械设备的性质及应急处理办法;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保持与小组各成员之间的通讯联络畅通,一旦接到事故报告后,能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前往处理。

⑦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在恢复施工过程中,再次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工作。 (3)应急成员职责

①熟悉应急撤离路线及指定集合点方位。

②应急事件发生时,立即向应急项目经理、副报告。 ③紧急事件发生时,负责单位人员的撤离。 ④负责清点到达集合点单位人员的人数。 ⑤按预定方案处理各类突发安全事故。

⑥处理事故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安全事故,使事态扩大。 负责向项目经理、副项目经理汇报人员撤离情况。 7.3.3应急所需设备和物资

⑴电话、对讲机和其他通信设备; ⑵消防设施、设备、器材; ⑶应急照明;

⑷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等。 7.3.4预防措施

⑴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的设备或设施标识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对机械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的教育。

⑵爆破器材保管员及爆破员对爆破器材等的储存及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爆破器材,能在安全的条件下储存或进行使用,防止设备损坏、操作失误

等原因造成事故的发生。

⑶保障现场及危险品专用仓库内外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

⑷确保危险品专用仓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危险品的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泄压、防火、防爆、报警、防晒和避雷等安全设施。

⑸定期对危险品储存仓库、隧道顶板及岩帮情况及爆破作业全过程进行检查,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⑹全体施工人员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并执行相关文件及本预案的各项规定,熟知各类危险品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并积极配合做好应急处理、救援行动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3.5应急预案与响应

⑴保管员及安全员不定期地对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和报警通讯设施进行维修保养及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⑵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在场人员应及时向应急救援项目经理或副项目经理汇报。

⑶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听到警报后迅速按指定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危险区域以外。

⑷应急项目经理接到险情报告后应及时分析险情,勘察现场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具体的抢险解决办法,并安排落实。 7.3.6 发生滑坡、坍塌、冒顶事故的现场救援程序

⑴发生事故后现场管理人员立即指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安全员或作业人员,对基坑及作业场地附近进行全面观察,对可能两次发生事故的危害作出初步评估,并立即报告现场项目经理。

⑵现场救援:现场项目经理对危害的情况作出最后评估,在确认危害不会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应立即调动现场所有人力及机械设备,实施现场救援,尽快救出被埋人员。

⑶启动辅助支援体系:当施工现场自身的抢救人力不足时,应立即启动辅助体系,向当地医院求援。

⑷抢救伤员:当被埋人员救出后,要立即将伤员送入医院。

⑸保护现场:人员救出后,要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因抢救需要移动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或拍照,妥善保存好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其他作业应立即停止。

7.3.7爆破事故处理程序

⑴发生事故后现场管理人员立即指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安全员或作业人员,对基坑及作业场地附近进行全面观察,对可能两次发生事故的危害作出初步评估,并立即报告现场项目经理。

⑵现场救援:现场项目经理对危害的情况作出最后评估,在确认危害不会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应立即调动现场所有人力及机械设备,实施现场救援,尽快救出被埋人员。

⑶启动辅助支援体系:当施工现场自身的抢救人力不足时,应立即启动辅助体系,向当地医院求

⑷如果在盲炮的处理过程中出现难度较大,以上措施难以奏效时必须停止现场作业,请有资质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爆破方案,采取有效的消除隐患技术措施。

⑸保护现场:人员救出后,要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因抢救需要移动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或拍照,妥善保存好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其他作业应立即停止。

7.3.8.应急救援网络

图7.1 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