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安全保证措施
1.满堂支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如下:
〔1〕编制满堂支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其他指导施工的文件;
〔2〕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方法;
〔3〕检查验收的实施措施;
〔4〕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所发生的问题;
〔5〕事故调查、定性、处理及其善后安排;
〔6〕施工总结。
2.满堂支架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及其防止措施
满堂支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般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导致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在屡发不断、为数颇多的事故中,反复出现的多发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事故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对事故的分析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改良技术和管理工作,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1〕满堂支架多发事故的类型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满堂支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2〕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造成事故的原因中,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这两方面原因都很重要,都要查找。在直接原因中有技术方面的、操作和指挥方面的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
诱发以下两类多发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为:
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需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等;
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
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度不够与严重超载;
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人员高空坠落
①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间隙过大;
③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
不当操作大致有以下情形:
a.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去平衡;
b.在架面上运输材料、工具退着行走;
c.拥挤碰撞;
d.集中多人搬运重物或安装较重的构件;
e.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跌。
〔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必须确保满堂支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到达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的要求。在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施工应用中,必须对以下方面作出明确的安排和规定:
①对满堂支架杆配件的质量和允许缺陷的规定;
②满堂支架的构架方案、尺寸以及对控制误差的要求;
③对支承物的加固要求〔需要时〕以及某些部位不能设置时的弥补措施;
④在工程体形和施工要求变化部位的构架措施;
⑤作业层防护的设置要求;
⑥对满堂支架中荷载大、跨度大、高空间部位的加固措施;
⑦对实际使用荷载〔包括架上人员、材料机具〕的限制;
⑧对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拆除杆部件和拉结件的限制以及在恢复前的安全弥补措施;
⑨安全网及其他防〔围〕护措施的设置要求;
⑩满堂支架地基的技术要求和处理措施。
2〕必须严格地按照标准、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满堂支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多,难以全面地归纳起来,大致归纳如下:
有关乱改和乱搭:
①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②使用不合格的杆配件和材料;
③任意减少防护杆件和设施;
④在不符合要求的地基和支承物上搭设;
⑤不按质量要求搭设,立杆偏斜,连接点松弛;
⑥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在搭设时未及时设置拉撑杆件;在拆除时过早地拆除拉结杆件和连接件;
⑦在搭、拆作业中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不设置防〔围〕护和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⑧不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
有关乱用:
①随意增加上架的人员、材料和机具,引起超载;
②任意拆去构架的杆配件和拉结;
③站在不具备操作条件的横杆或单块板上操作;
④工人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不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⑤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风天,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⑥在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重新启用。
3〕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标准管理、制止和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必须完善防护措施和提高施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
3.防止满堂支架事故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1〕加强满堂支架工程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加强满堂支架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不仅应注意前述常见问题,还应特别注意以下4个方面:
1〕不能仅靠工人的经验进行搭设,必须进行严格的设计计算,并使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其技术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安全。
2〕对于高层、高耸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满堂支架,由于在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因此,必须对其设置、构造和使用要求加以严格的限制,并认真监控。
3〕按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除了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保证性外,还要考虑进度、工效、材料的周转与消耗综合性管理要求。
4〕对已经落后或较落后的架设工具的改造与更新要求。
〔2〕加强满堂支架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为了确保满堂支架工程的施工安全,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以确保安全为基本要求的标准化管理。完善有关满堂支架方面的施工安全标准,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细则和管理人员。
满堂支架安全技术标准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依据,目前已公布实施的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 130-200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 128-2000〕以及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的暂行规定等。
〔3〕满堂支架的一般规定
满堂支架的构架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要求、各种实施条件和因素,并符合以下各项规定:
1) 满堂支架的搭设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
②立于土地面之上的立杆底部应加设宽度≥200m,厚度≥50mm的垫木、垫板或其他刚性垫块,每根立杆的支垫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2;
③底端埋入土中的木立杆,其埋置深度不得小于500mm,且应在坑底加垫后填土夯实。使用期较长时,埋入部分应作防腐处理;
④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满堂支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⑤满堂支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
⑥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2)满堂支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规定
满堂支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
②节点的连接可靠。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距到达40-60N·m;碗扣应盖扣牢固〔将上碗扣拧紧〕;8号钢丝十字交叉扎点应拧2圈后箍紧,不得有明显扭伤,且钢丝在扎点外露的长度应≥80mm。
③钢满堂支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75mm。
④纵向钢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应不大于50mm。
3〕满堂支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①搭设完毕后;
②连续使用到达6个月;
③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④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⑤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4〕满堂支架的使用规定
满堂支架的使用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每1m2架面上实际的施工荷载〔人员、材料和机具重量〕不得超过施工设计值;
②在架面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得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
③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加垫器物以增加操作高度。
④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满堂支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⑤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嬉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⑥人员上下满堂支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梯道,严禁攀援上下。
⑦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
⑧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将架面上的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清运出去;在作业期间,应及时清理落入安全网内的材料和物品。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
5〕满堂支架的拆除规定
满堂支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防止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6〕满堂支架对基础的一般要求
①满堂支架地基应平整夯实;
②满堂支架的钢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土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或垫木〕,垫板〔木〕
厚度不小于50mm;
③遇有坑槽时,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梁〕;
④满堂支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⑤满堂支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架高在 50m以上时,不小于。当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核算土坡承受满堂支架的能力,不足时可加设挡土墙或其他可靠支护,防止槽壁坍塌危及满堂支架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