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及近代富民思想研究
【摘要】:“藏富于民”的富民思想是我国经济思想史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国家与人民之间物质财富分配关系中主张藏富于民的一种经济思想。富民思想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推崇和倡导,经济思想史学界对富民思想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都集中在先秦诸子百家及唐宋时期的富民思想,缺少对封建社会后期及近代富民思想的研究;先前的研究着重于富国和富民关系的理论思辨,缺少富民思想具体政策措施的挖掘。同时缺少古代、近代富民思想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富民思想之间的比较研究。鉴于以上不完善的方面,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GDP每年都以较高的水平增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增速放缓,有鉴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更大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实质是以人为本、藏富于民执政思维的体现。因此,研究和挖掘明清及近代的富民思想,有助于深入认识科学发展观,把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走向。同时对于解决当前民生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富民的意义”,“富谁”,“怎么富”。关于“富民的意义”主要涉及富民思想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富民与富国的关系等内
容;关于“富谁”的研究包括民的涵义以及富民思想的评价;“怎么富”是富民思想的核心,这一问题包括传统的重农富民和近代的重商富民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贫富调节等内容。最后,是本文的一些启示和结论。【关键词】:富民明清近代民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9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1导论11-141富民思想的历史渊源和政治哲学基础14-231.1古代富民思想的产生14-161.2富民思想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因16-171.3富民思想产生后的发展演变17-191.4富民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民本思想19-232明代的富民思想23-332.1明太祖朱元璋的恤民与富民思想23-262.2丘濬的富民思想26-292.3异端思想家李贽的富国与私有思想29-312.4东林学派的”贫富两便”思想312.5徐光启的科技富民思想31-32本章小结32-333明清之际的富民思想33-413.1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平均主义思想33-343.2黄宗羲的富民思想34-353.3王夫之”养民裕国”思想35-363.4唐甄的富民思想36-40本章小结40-414清中叶到鸦片战争前的富民思想41-454.1蓝鼎元的外贸富民思想414.2包世臣的本富末富
思想41-424.3龚自珍的财富与分配思想424.4林则徐的民营富民思想42-44本章小结44-455鸦片战争时期的富民思想45-495.1魏源的重商思想与富民主张45-465.2《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体现的富民思想46-475.3冯桂芬的裕国与”治生”思想47-48本章小结48-496洋务运动时期的富民思想49-566.1王韬的”先富后强”和”商为国本”思想496.2马建忠的《富民说》49-516.3郭嵩焘的重商富民思想51-536.4陶煦的减租与”藏富在农”思想53-546.5郑观应的”商战论”54-55本章小结55-567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富民思想56-637.1康有为的富民强国思想56-577.2严复的自由主义富强思想57-597.3孙中山的富民思想——民生主义59-617.4新中国成立后富民思想的发展61-638明清及近代富民思想综述及现代启示63-668.1明清及近代富民思想综述63-648.2富民思想与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64-66结论66-67参考文献67-69致谢69-7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