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 总第35卷 CHINA CONDIMENT 中国调味品 专论综述 豆豉的食俗与食疗功效 陈永清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14) 摘要:豆豉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豆制品及调味料,有着非常悠久的制作、食用、药用历史。文章就豆豉在我 国的流行风俗、烹饪饮食中的应用及食疗功效进行探讨,旨在使我们对这一古老的食品有更深的了解, 并且能进一步开发豆豉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关键词:豆豉;风俗;食用;药用 中图分类号:TS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O一9973(2010)02--0039—03 The cooking custc ̄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fermented bean CHEN Yong—qing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Hangzhou 3110014,China) Abstract:Fermented bean is a unique Tofu product and a seasoning in Chinese cuisine,with a long pro— ducing,food and medicinal history,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ustom and application in cooking related with fermented bean and is therapeutic efficacy,which help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 food and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s cooking and health care value. Key word:fermented bean;custom;edible;medicinal 豆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由大豆、黑豆等豆类 发酵而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史记・货殖列 传》中最早记载有:“蘖曲盐豉千苔 。豆豉古代又称 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L5]。”,可见在三国时期豉已经广泛 应用在百姓的生活中。 “幽菽,,[引,有咸、淡两种,淡豆豉主要是药用,咸豆豉主 要用作烹饪调料。 唐朝人在烹饪鱼时,往往也采用豉作为调味品,杜 甫诗中云:“豉化姜丝熟,刀鸣脍缕飞。”自居易诗中也 说:“水陆鲜肥饫,……水葵盐豉絮。,,L。 《风俗记事》记 载:“蜀人二月,好以豉杂黄牛肉,为甲乙膏,非尊亲厚 1 豆豉作调料的食用风习 中国古代在豉出现以前,主要以酱为调味品,自从 知,不得而预,其家小儿三年不享,,[ 。豉作为做鱼、肉 必备的调料和香料。豉除了用于烹饪调味外,在古代 还用于食品加工,如古代加工五味脯时,取香美豉,用 骨汁煮豉,色足味调,漉去滓,待冷下盐...…・[83。《东 京梦华录》中记载用肉和豆豉煮制肉冻[92,可见豉在肉 类加工中的调味作用。 豉出现后,便很快成为主要调味品之一。《释名・释饮 食》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 也”[ 。 豆豉能调和五味,产生鲜美的味道,可使菜肴增鲜 生香,古代经常将盐与豉并提,作为烹饪饮食的必备调 料。西汉史游的《急救篇》就有“芜荑盐豉”句子 ,豉 与盐并重作为最基本的调料。 2 豆豉佐餐的食用风习 豆豉除了用做调味品外,在古代常直接佐餐下饭, 与酱形成了不同的风味。唐朝人最喜欢以豉下饭,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有千里尊羹,但未下盐 豉耳。”该书记载三国时曹植的七步诗中提到豉:“煮豆 收稿日期:2009—11—17 作者简介:陈永清(1964一),男,浙江长兴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硕士,从事中国饮食史研究。 一39— 2010年第2期 总第35卷 CHINA CoNDIMENT 中国调味品 专论综述 《太平广记》记载:崔希真请客人吃饭,说“家有大麦面, 他们在凉拌生菜时也放豆豉作为调料。西双版纳的哈 尼族用自制的水豆豉和芫荽等作料配制豆豉蘸水,用 来蘸生菜吃。在阿昌族居住的地区,黄豆和小暑豆是 非常普遍的农作物,用这些农作物做成的腊豆豉,不但 聊以充饭,叟能是乎”。客人云:“能沃以豉汁,则弥 佳,,[”]。在宋代,豆豉的食用更为广泛,吴自枚的《梦 梁录》收录了当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各大饭店的 菜点,其中有一道名叫“润江鱼咸豉”的名菜,显然是用 营养丰富,而且可以常年食用,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 特色和风味的食品[1 。 豆豉作为主要调味料的美味。书中还记录当时临安街 头那些用托盘、担架叫卖于酒肆者的菜名,其中就有 “诸色豆豉”、“波丝豆豉”等,已经将豆豉做成了诸多品 种。《梦梁录》还收录南宋的酒店都常备有各种小吃如 4 豆豉在当今的烹饪使用 今天,豆豉这一古老的食品仍存在于全国各地,因 “咸豉”、“蜜姜豉”等[1 ,作为酒楼的开胃小菜作堂食 使用,可见南宋时豆豉在南方受到普遍的欢迎。 南宋时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必须用到豆豉。“上壕 者多用枣蝴、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野祭者 尤多,,[ ],豆豉成为当时上坟祭礼时食品。在宋代时 中官的饭食里有“下饭卤豉”等菜,直殿官合子食里有 “二色姜豉”等菜,街市上卖的菜中有“金山卤豉 ¨ 为它的价廉物美和独特的香味而广受人们喜爱。用豆 豉做成的调味品如豉油能使烹制出的菜品别具风味。 在我国的河南、四川、贵州、浙江、湖南、江西等地的农 村仍有做豆豉的习俗。目前市场上以四川、贵州、湖南 产的豆豉最具风味特色。豆豉可以广泛使用在拌、烧、 蒸、煎的烹调方法上,豆豉与辣酱、大蒜茸配合使用,制 成的豉油、豉酱,在烹调中广泛应用,在蒸鱼、炒肉等菜 等,姜豉已经成为为宋代名食之一。苏轼《与子安兄》 书:“师授某两小儿甚严,常亲自煮猪头灌血精作姜豉 菜羹,宛有太安滋味”,说明豉在宋代已是各个阶层都 喜食的食物。 在明清时代,豆豉仍然是各个阶层喜食的小菜。 式上形成美味,豆豉鱼以五香干豆豉作配料,以辣椒、 黄酒、姜粉等调料烹制而成,香味浓厚、偏成、偏辣,是 湖北乡土名菜之一。在家庭里作下饭菜食用,在酒席 上作调味菜和压桌菜食用,备受人们喜爱。名菜麻婆 豆腐、宫保鸡丁、豉油蒸河鳗、豉汁茄子煲等均要用豆 豉作为重要风味调料。 《明宫史》记载:“提督太监一员、佥书数员,专造竹叶清 等各样酒并糟瓜、茄,惟干豆豉最佳,外庭不易得也”。 又以各样精肥肉、姜、葱、蒜剀,如豆大,拌饭,以莴苣大 叶裹食之,名日“包儿饭”,辽东人俗亦尚此,造甜酱豆 豉。C14]明清关于豆豉的记载不多,变成调节胃口的小 菜,由于豆豉的价廉,古代许多士大夫以吃豆豉表示自 己的廉洁。史载:“羊茂,为东郡太守,冬坐白羊皮,夏 处丹板榻,常食干饭,出界买盐豉 ]。又有“王畅为 5 豆豉的食疗功效 豆豉除了食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药 用价值。 《本草纲目》卷25《谷之四・大豆豉》集解梁陶弘 景日:“豉出襄阳、钱塘者香美而浓。人药取中心者 佳”。该书又引唐陈藏器日:“蒲州有豉味咸,作法与诸 南阳太守,作饭盐豉菜茹,,[¨]。 豉不同,其味烈。陕州有豉汁,经年不败。人药,并不 如今之豉心,为其无盐故也 。因为豉可以人药,所 以古代的医书中记载的不少药方都用到它,如“栀子、 3 豆豉在少数民族的食用风习 我国少数民族食豆豉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唐朝时 建立的渤海国以大豆为主粮,因为渤海王朝所在地龙原 府盛产大豆,出产一种当时非常有名的豆豉,称为“栅城 甘草、豉汤方”,给其中加入甘草2两,“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给其中加入生姜5两余,亦“得 吐止后服”[2。。。 之豉 。哈尼族和阿昌族都善于制作豆豉,哈尼族饮食 偏爱麻辣味,家里煮菜喜爱放豆豉、辣椒,他们说:“宁可三 《备急千金药方》卷52《治哕方》:“煮豉三升饮汁 佳’’[21]。 天不吃油,豆豉顿顿不能少。”又说:“不吃豆豉,不会唱山 歌。”可见哈尼族对豆豉的喜爱程度,他们几乎家家种黄 《神农本草经疏》卷2记载“吐”方中的九种药中就 有豉 船]。《齐民要术》卷9《食经藏瓜法》中也提到 豉 。 豆,户户做豆豉,豆豉是哈尼族的主菜。 红河哈尼族宰杀鸡、鸭后,大多是先整只煮熟,再 切块状蘸水吃,这一碗蘸水就是以豆豉为主制成的。 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黑豆性平,作豉则 温,既经蒸煮,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 40一 中国调味品 2010年第2期 CHINA CoNDIMENT 专论综述 总第35卷 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治血,炒熟则又能止 Is]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M].北京:中华书局,1956:131. 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用豆豉浸成的酒称为豉 [9]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M]_北京:中华书局,1982:81. 酒,具有药用功效。豆豉除了直接做药用外,还可以用 [10]李防.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247. 做食疗。上海的张氏医学流派就比较善于用豉治疗伤 [11]吴子牧.梦粱录・夜市[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寒热病。日本补药公司把豆豉制成颗粒状补药,每天 [12]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 服用两粒后临床观察,一个月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 [131周密.武林旧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低了8.6 [2 。由此可见豆豉的药用尤其是食疗功效 [14]刘若愚,明宫史・火集・饮食好尚[M].北京古籍出版社, 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1963:47. 豆豉不仅美味,有药用价值,它本身的营养价值也 [15]李防.太平御览・清廉[M].北京:中华书局,1960. 非常高。豆豉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索B [16]李防.太平御览・饭飨黍[M].北京:中华书局,1960. 和麸酸钠等,能使很多种菜肴增加美味。因为大豆的 [17]王承礼.渤海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蛋白质含量极高,普遍在4O 左右,古代处于社会下 9 2. 层的老百姓吃肉食的机会很少,这种廉价美的豆制品 [18]颜其香.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M].北京:商务印务馆国 显然可以弥补蛋白质摄取不足的问题,而且经常食用 际有限公司,2001:615. 豆豉还可以帮助消化,具有延缓衰老、增强脑力、降低 [19]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527. [2O]张机撰,成无已注.伤寒论注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血压和预防脑血栓形成等功效。 社,2004. 参考文献: [21]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治哕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1]司马迁.史记[M1.北京:中华书局,1982:3274. 社。2004,8. [21张玉书.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511. [22]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3]刘熙.释名・释饮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3]贾思勰.齐民要术・食经藏瓜法[M].北京:中华书局, [4]史游.急就篇[M1.湖南:岳麓出版社,1989:11. 1956. [5]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4. [24]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曹寅.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2479. 1528. [7]曹学栓.蜀中广记・风俗第四[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5]徐光先.日本人把中国豆豉制成补药[J].医药与保健,2000 】993. (6):15. (上接第38页) 化学品科学,2004,27(1O):1-5. Is]成坚,刘晓艳.氧化鸡油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 [17]食品添加剂行业在快速增长中摆脱低层次竞争[N].中国 物质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6):40—42. 食品报,2008—9—23. [9]肖作兵.天然肉味香料和香精制备新工艺研究[J].香 [18]马启明.世界香精香料产业经济发展近况[j].四川日化, 料香精化妆品,2002(4):40—42. 1990(4):22-25. [1o]张谦益.牛肉酶解物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J].肉类研究, [19]自卫东,钱敏.脂肪氧化在鸡肉昧香精中的应用研 2006(4):25-27. 究[J].中国凋味品,2008(12):53—56. [11]谭志光.食用香精香料的制备及其安全控制[C].中 [2O]钱敏,自卫东.咸味香精的研究概况[J].中国食品添 国食品添加剂,2009:34-37. 加剂,2008(6):49・53. [1212008全球香料香精公司排行榜(一)[J].国内外香化信 [21]李卫华.食用咸味香精香料行业的战略定位[J].中国调 息,2008(10):20—21. 味品,2007(3):65—67. [1312008全球香料香精公司排行榜(二)[J].国内外香化信 [221邓鹏飞.香精香料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 息,2008(11):20-22. 1999,19(11):6-8. [14]张亚红,岳春.食用香精香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23]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食品添加剂手 饮料工业,2008(9):3-6. 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12):443—446. [15]李全宏,黄景荣,楮欣然.香精香料工业现状及发展趋 [24]高献礼,陈沈日,李超,等.HACCP管理体系在香料香精 势口].专题报道,2007(3):12—13. 生产中初次运行效果的验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 [16]张殿义.国内外香料香精工业概况与市场分析[J].日用 (4):95—99. 一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