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WORD基本操作
一、 启动与退出Microsoft WORD (以下简称WORD)
启动方法:
1、 双击桌面的WORD图标
2、 单击开始→程序→WORD图标
退出方法:
1、 单击标题栏右侧的关闭按钮
2、 单击文件菜单→退出
OFFICE套装软件包括有: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等。其中WORD一般用于文档排版以及表格制作。
二、 WORD窗口介绍(自上往下介绍)
1、 标题栏:显示程序名、文件名等信息,右侧有最小化、还原、关闭三个按钮
2、 菜单栏:包括了WORD中的绝大部分命令。共有9个菜单。
3、 工具栏:显示WORD的一些常用功能。约有30个工具栏,常用的有:常用、格
1
式、绘图、表格与边框4个。
4、 显示与隐藏工具栏的方法:单击视图菜单→工具栏
5、 标尺:显示纸张宽度、页边距、段落对齐情况等。(有2条)
6、 编辑区:即文档窗口
7、 滚动条:用于左右或上下滚动编辑区的内容(有2条)
8、 任务窗格:可方便使用WORD常用的操作选项
9、 状态栏:显示当前的编辑信息,如:行数、位置等。
三、 在WORD的编辑区录入文字(WORD中支持即点即输)
1、 转换输入法:
A、 单击任务栏右侧En标志
B、 同时按Ctrl+Shift
2、 分段:按回车
3、 光标的移动
2
A、 用键盘上光标区的方向键
B、 用鼠标移动
四、 文字的修改
1、 删除文字:
A、 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B、 DEL(或DELETE)键: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2、 移动文字
A、 选定要移动的内容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到目标处,松开鼠标
B、 选定要移动的内容→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命令→光标停在目标处→单击常
用工具栏上的粘贴命令
五、 选定文字(在WORD中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1、 部分:用鼠标拖动
2、 一行:把鼠标移到行首,鼠标变成斜向箭头,单击左键
3、 一段:把鼠标移到行首,鼠标变成斜向箭头,双击左键
3
4、 在编辑区双击选定一个词,三击左键选定一段
5、 全选:Ctrl+A
六、 文件的新建、保存、打开
1、 新建:文件→新建→选择空白文档→确定 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新建按钮
2、 保存: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保存 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或按CTRL+s
3、 打开:文件→打开→选中要打开的文件名→打开 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打开按钮
八、常见标点符号的输入。
1、 顿号(、):位于键盘上的退格键的左边
2、 省略号(……):按SHIFT不松开,再按数字键6
3、 破折号(——):按SHIFT不松开,再按—
课后练习:
4
第二讲 WORD编辑技巧
一、文件的保存与另存为
1、 保存:第一次保存提示输入文件名,第二次保存不会提示
2、 另存为:相同的文件以另外一个名字保存
二、非文字的插入
1、 特殊符号的插入
A、插入→符号(Webding、Winding为图形符号)
B、视图→工具栏→符号栏
C、输入法状态栏→软键盘→特殊符号
2、 特殊数字的输入
插入→数字→输入要输入的数字→选择一种格式→确定
3、 文件的插入
插入→文件→找到要插入的内容→插入
5
4、 插入日期和时间
插入→日期和时间→选择你所要的日期和时间后→确定
5、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剪贴画(后面将详细介绍)
6、 插入艺术字
插入→图片→艺术字(后面将详细介绍)
7、 插入表格
表格→插入表格(后面将详细介绍)
三、编辑技巧
1、 复制内容
A、 选定要复制的内容→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光标停在目标处→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
B、 用鼠标:选在要复制的内容鼠标变箭头按CTRL,拖动鼠标到目的地,松开鼠标
2、 移动对象
6
A、 选定要剪切的内容→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光标停在目标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帖
B、 用鼠标:选中要剪切的内容鼠标变箭头,拖动鼠标到目的地,松开鼠标
复制与剪切命令的区别:复制:其内容仍显示在正文区,剪切:其内容不显示在正文区
3、 查找、替换和定位
A、 查找(可以快速找到对象)
编辑→查找→在查找内容处→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单击查找下一次
B、 替换(可快速同时修改多处对象)
编辑→替换→在查找内容处→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在替换为处→输入要替换的内容→单击替换(全部替换)
C、 定位(可以快速移动光标)
编辑→定位→选定定位目标→输入定位数字→单击下一次(或前一处)
四、将窗口重排以便以不同的方式观察多个窗口
在任务栏上单击右键,单击纵向平铺窗口、横向平铺窗口、层叠窗口、最小化所有窗口
7
注:至少要有两个窗口以上,才可以重排窗口
课后练习:
8
第三讲 文档排版(一)
一、设置字符格式
1、格式菜单→字体 ,字体命令包括有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选项卡:
A、字体:改变字体、字号、颜色、下划线、着重号、特殊效果(上标、下标等)
B、字符间距:改变文字的宽度、字与字的距离、字离水平线的高度等。
C、文字效果:添加如 礼花绽放、亦真亦幻等效果。(此效果只能在屏幕上显示)
2、技巧
A、CTRL十“=”下标 CTRL十SHIFT十“=”上标
B、CTRL+SHIFT+>放大字号 CTRL+SHIFT+< 缩小字号
C、F4是重复上一步的操作 Shift(上档键)+F3:英文的三种大小写转换
二、复制格式(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
作用:对一部分文字的设置格式可以复制到另一部分文字上,使其具有同样的格式。
使用方法:选择格式——单击(或双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选定目标对象
9
注:单击一次,只能使用一次;双击可使用多次。
三、快速间隔文字(用格式菜单的制表位)
1、 格式菜单→制表位→设置制表位位置→前导符→确定
2、 用法:输入文字→按TAB键实现对齐
作用:制表位可以使文字对齐,适用于菜谱的制作
四、改变段落文字的对齐方式及段落左右边界的设置
1、WORD中提供的段落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
2、段落左右边界的设置操作方法有二种方法:
(1)格式菜单→段落:缩 进(左/右缩进) (2)拖动水平标尺上对应的按钮。
特殊格式(首行/悬挂缩进)
五、改变行/段间距
1、行间距是指行与行之间的距离WORD中提供的行间距有:单倍行距、双倍行距、多倍行距、固定值、最小值等。
10
2、段间距是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在WORD中可以分别改变段前/段后的距离。
3、修改方法:格式菜单——段落——间距/行距
六、文字方向(改变文字的显示方向,如从右向左等)
格式→文字方向→选择一种方向→确定
课后练习:
11
第四讲 文档排版(二)
一、 脚注和尾注
1、 脚注(为正文中某处添加注释,注释写在在当前页的下端)
操作:把光标停在要解释的地方,然后插入→脚注和尾注→选择脚注→选择编号样式→选择“选项”可以选择另一种样式→确定→输入要解释的内容
2、 尾注(为正文中某处添加注释,注释写在在文章的最后)
操作:把光标停在要解释的地方,然后插入→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选择编号样式→选择“选项”可以选择另一种样式→确定→输入要解释的内容
二、 项目符号和编号(每段的最前面有一个符号或编号)
选定要加项目符号和编号的文字→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选中其中一种→确定(自定义可以自己选一种符号)
三、 边框和底纹(可用于文字、表格或图片)
1、 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选一种样式(注意应用范围)→确定
2、 底纹: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选一种样式(注意应用范围)→确定
3、 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选择艺术型→选项→度量依据(文字、
12
页边)→确定
四、 分栏
选定文本→格式→分栏→栏数→确定
注:分栏时一定不要选中最后一个段落符号标记
五、 首字下沉(将某段的首字放大)
选定文本→格式→首先下沉→下沉行数→确定
注:假如一篇文章要分栏也要首字下沉时,我们要先分栏,后首字下沉
六、 灵活应用各种视图
1、 普通视图:一般的排版(看不到分栏的格式,也看不到脚注和尾注,多了分节符)
2、 Web版式视图:浏览,查看(可以看到背景颜色)
3、 页面视图:进行高级排版,制表(与打印效果一样)
4、 大纲视图:适合于长篇文章输入
5、 阅读版式视图:增加文档的可读性
13
课后练习:
14
第五讲 表格的制作(一)
一、 准备知识
1、 制作表格时,除了修改表格边框的命令在格式菜单外,其它命令都在表格菜单
2、 显示和隐藏表格工具栏: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
3、 纸张的设置:文件→页面设置→纸型→点横向或纵向
二、 插入表格的方法(共三种)
1、 表格→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确定
2、 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输入几行几列——确定
3、 表格→绘制表格
三、 表格中文字的编辑
1、 可以用方向键使光标在表格内移动
2、 如何选定表格的部分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
四、 修改表格
15
1、 增加行或列:停好光标→表格→插入行或列
2、 删除行或列:先选中要删除的行或列→表格→→删除行和列
3、 合并:把多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用法: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表格→合并单元格。
4、 拆分单元格: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单元格
用法:先选中要拆分的单元格→表格→拆分单元格,输入几行或几列
5、 更改行高、列宽的5种方法:
(1) 把光标停在表格线上变成双向箭头后按住左键拖动
(2) 把光标停在标尺中的列标记或行标记按住左键拖动
(3) 平均分布在各行(列): 选定行(列)→表格→自动调整→平均分布各
(4) 规定行高与列宽:选定行(列)→表格→表格属性→行(列)→输入数值→确定
(5) 拖定表格右下角的方框改变整个表格的行高列宽
建议:
16
A、改变一行/列或每行/列不等宽/高时可以用第1和第2种。
B、每行/列等高/宽采用第3种。
C、精确调整行高列宽采用第4种。
课后练习:
17
第六讲 表格的制作(二)
一、 拆分表格
a) 拆分为左右表格:选定表格→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预览→去掉上中下线条
改变间距:把光标定在左右表格间——表格——表格属性——左右为零
b) 拆分为上下表格:定好光标→表格→拆分表格
改变间距:把光标定在上下表格中→表格→段落→行距→固定值→输入设置值→确定
二、 修改表格边框及添加底纹:
1、改变线型:先选中要改变线型的表格,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设置→自定义→选择线型→在预览中单击要修改的线型→确定
2、给表格添加底纹:选定表格→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好颜色和底纹→确定
三、 自动套用格式(用WORD内置的边框和底纹美化表格)
选定表格→表格→表格自动套用格式→选择一种格式→确定
四、 绘制斜线表头
先把光标定在表格中→表格→绘制斜线表头→选择一种“表头样式” →输入行标题和列
18
标题→确定
注:绘制斜线表头时,只可以插入到表格的第一个单元格
五、 文字与表格的转换
a) 文字转换成表格:先录入文字(中间用分隔符隔开,如空格,半角下的逗号等)→选定文字→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确定
b) 表格转换成文字:选定表格→表格→转换→表格转换成文字→选择一种分隔符→确定
六、 公式的应用
在表格中:列 以A、B、C、D……表示
行 以1、2、3、4……表示
B2表示在第二列第二行所在的单元格
将光标停在结果单元格——表格——公式
求 和:=SUM(B2:E2)作用:将B2到E2单元格的数据相加
求平均:=AVERAGE(B2:E2)作用:将B2到E2单元格的数据求平均
七、 标题行重复(在同一个表格的每页开头重复第一页的标题):表格菜单
19
课后练习:
20
第七讲 图文混排对象——图片、自选图形
一、 图形对象分类:
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
二、 图片的插入
A:插入——图片——剪贴画
B:(WORD2000):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保存在电脑内的图片
三、 自选图形的插入
A:插入——图片——自选图形——选中所需图形——在文本区上拖画出
B:“绘图工具栏”
四、 修改图片:
A、 改变图片大小,可移动其控制点或选定图片后单击右键——改变大小、放大、缩成比例
B、 图片与文字的环绕关系(选中图片后单击右键,点设置图片格式,改版式)
C、 图像控制:自动、灰白、黑白、水印
21
五、 修改自选图形:
A、 填充颜色、线条颜色
B、 旋转
C、 三维效果、阴影
课后练习:
第八讲 图形对象——艺术字、文本框
一、 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
1、 艺术字:A:插入——图片——艺术字——在艺术字库选择一种样式——输入艺术字内容——确定
B:绘图工具栏:插入艺术字
2、 文本框: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在文本区上拖画出
二、 修改艺术字
三、 修改文本框
1、 填充颜色、线条颜色
22
2、 大小、形状
四、 图形的其它操作(适用于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
1、 组合:先把要组合的全部用“选择对象”选中,再单击右键选组合,如果要取消与组合步骤一样
2、 叠放次序
四 、图形对象的共同点:
a) 不受页边限制,可以更改大小、线条、颜色等。
b) 选中图形单击右键设置菜单相同,或在相应的工具栏上调整。
c) 与文字的关系(版式)(上下叠放次序)
五、 图形对象的不同点:
a) 图片:改过版式后可随意移动更改(图像效果、不能做三维)只有剪贴画可以取消组合。
b) 艺术字:可以改横/竖排、艺术字形状。
c) 自选图形:单击右键——添加文字
23
d) 文本框:可以直接输入文字。
课后练习:
第九讲 文档的高级应用
一、 目录的制作
1、 先录入文章
2、 切换到大纲视图:视图→大纲视图
3、 改标题样式:(标题1、标题2、标题3……标题9)
4、 切换到页面视图:视图→页面视图
5、 把光标定在文章的开头,插入→索引和目录→目录→制表符前导符(最后一种样式)→确定
二、 邮件合并
1、 输入主文档
2、 建立数据源
工具→邮件合并→创建→套用信函→活动窗口→获取数据→建立数据源→增加、删除移
24
动域名→确定→将刚才建立的数据保存起来→编辑数据源→确定
3、 合并主文档和数据源
A、 到主文档中相应位置→单击‘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插入“合并域按钮”
B、 单击(ABC)可以查看数据
C、 单击“合并到文档”可以新建一个文档
三、 使用域
1、 插入域
2、 更新域
3、 锁定域和解除域锁定
课后练习:
25
第十讲 样式、模板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一、 样式的应用
1、 创建样式
2、 修改样式
3、 删除样式
4、 显示样式
二、 模板的应用
1、 模板的类型
2、 创建模板
3、 修改模板
4、 加载、卸载共用模板或加载程序
三、 页面设置
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纸型→方向(横向或纵向)→确定(注意应用范围)
26
四、 页眉和页脚:使多页上有相同的内容(常用于设置页码)
进入:视图→视眉和页脚即可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
退出:对准正文区双击左键退出页眉和页脚
五、 分节符
插入→分隔符→选择一种类型→确定
六、 打印输出
1、 打印机的设置
2、 打印预览
3、 打印文档
4、 选用或取消后台打印
七、总复习
课后练习: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