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卷号_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__校__学业毕--------------------无--------------------效------------ 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梦寐.(mèi) 哺.

(pǔ)育 奄.

(yǎn)奄一息 B.贮.(chǔ)蓄 教诲.(huì) 衰.

(shuāi)草连天 C.惆.(chóu)怅 提.(dī)防 潜.(qián)心贯注 D.呵.

(hē)斥 怡.

(yí)情 锲.

(qì)而不舍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4分)

在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黄桷树挺bá (1) 高大,苍翠如盖,遮天bì (2) 日。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的mài (3) 博,展示了生命的坚rèn (4) 。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 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 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 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 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5.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 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6.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

一小段话。(4分)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

雨.

,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10分)

2015年2月,我市“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拉开序幕,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参加本次活动。

(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逐梦他乡重庆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3分) 材料一 “‘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活动把我们身处各地的重庆人凝聚在一起,让我很感动!”身在北京的重庆妹子刘雨鑫了解了这次活动后感慨地说,“这是来自家乡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带来的亲切与温暖。”

材料二 “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的重庆人在异地他乡奋斗拼搏的点点滴滴,与家乡人产生共鸣,为3 300万重庆人民注入一点心灵鸡汤,来一场心灵互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

材料三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蔡敏院长说:“很多在外地打拼的重庆人身上显露出敢干、吃苦、耿直等优秀品质。”他认为,此次活动对重庆人精神品质的宣传,将极大地激发重庆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将直接提升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办方拟将前期采访到的“逐梦故事”编辑成册,请你完善下面的编写提纲。(3分)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编写提纲 书名:逐梦他乡重庆人(第一辑) 内容构想: 第一部分:名称 风雨逐梦 内容 讲一讲他乡重庆人为追求梦想不畏艰辛的事迹 第二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填四字短语) 内容 说一说他乡重庆人历经奋斗拼搏后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名称 心系故乡 内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次活动拍摄的宣传片需要配上一段简洁生动的文字,来表达家乡人民对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深情(如牵挂、祝福、激励、赞美……),请你帮他们写出来。(50字左右)(4分)

50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

(《<孟子>两章》)(6)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意雪

语文试卷 第3页(共8页)

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月色入户.

(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 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12.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 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卷号_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__校__学业毕--------------------无--------------------效------------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

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

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

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

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

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

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

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18“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的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13.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人的心灵就会被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

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

,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20.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________依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语文试卷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