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邯郸勺丸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 其分歧在于: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 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 是写景的方法, 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 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置景与情的关系上所到达的艺术效果, 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使情与景有机融合, 到达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薄暮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憨厚风尚, 暗示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 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 是寓情于景, 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 蕴含着对山居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是借景抒情, 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 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所以到达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看成者描写的都是景时, 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 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分歧.
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 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 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 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 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 是受制于情的, 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 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季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 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 景物是描写的实体,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 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位置,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 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面前所蕴涵的情思.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 这是一首写景诗, 暗示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景;实际上,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静态画面, 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 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 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 借景抒情, 暗示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 我国古典诗歌运用很多, 像松、竹、梅、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 都是诗人经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有的诗人还将物拟人化, 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鉴赏诗歌时, 对寄寓着诗人主观情感的物,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作者为什么要写他, 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 如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成离,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 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杜甫那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 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 原本是令人欢娱, 让人喜悦的景物, 但对沉溺在哀思之中的诗人来说, 却是见之溅泪, 闻之惊心, 忧国思家之情暗示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 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哀思的感情, 感人至深.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型,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