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因而对中华美德有了深刻的体会。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的传统美德。
——题记
自强
下西洋的郑和,刺骨苦读的苏秦,凿壁借光的匡衡,闻鸡起舞的祖逖……他们都是心中怀有报国之志,虽然身居困苦的环境下生活,但他们为了心中的抱负和理想,利用简陋的条件,又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勤学苦练,自强不息。
清末的康有为曾经说过: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纵观古今中外,有哪位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不是经过刻苦的努力而成功的!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以此洗刷他第一次闯荡失败的侮辱。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为六国宰相,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他家境贫寒,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由于没有油灯,他把墙挖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终于在元帝时,位极人臣,成为丞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是做人的根本,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
孝悌
百里负米的子路,辞官养亲的李密,为父解忧的荀灌,齐心养母的薛家兄弟……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父母对自己辛苦付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虽然自己有自己的事要做,但他们认为父母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首要的竭尽全力去照顾自己的父母。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回看古代英雄,仰望今朝伟人,有谁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西晋时期的荀灌,其父是襄阳太守荀崧,襄阳城被叛军杜曾包围,她见父亲发愁,很是难过。于是,便急中生智,秘密找来几十位勇士,前去寻找平南将军搬救兵。最后,她搬来救兵,使襄阳转危为安,她的父亲也变忧为喜了。以及春秋时期的子路,幼时,他家里很贫穷,常常吃野菜充饥。长大后,他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一年四季坚持徒步走百里路背回米给父母吃。在父母去世后,子路得楚王垂青,锦衣玉食,但他仍没有忘记自己的父母,为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感到十分难过。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要的美德,是家庭和谐、爱人利他、尽责爱国的基础。
忠贞
出使西域的张骞,投江的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都是士可杀不可辱,忠于祖国、洁身自好的忠贞的伟人。尽管有怀有不轨之心的人陷害、污蔑他们,但他们也会用他们忠贞不二的心,微笑的面对,至死不屈。
孔子的弟子子路,他曾经说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古往今来,有哪个流芳百世的伟人,不是怀有忠贞的心!宋代的岳飞,他是抗金英雄,郾城大捷后,他乘胜追击,
一下收复了很多州郡。宋高宗和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强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用十几道金牌把岳飞撤回来后,秦桧又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其家眷逮捕入狱,不久便杀死了岳飞,直到岳飞死前,他仍没有屈服。还有宋代的陆游,他是一位爱国诗人,童年时就经历了宋朝的战乱,饱受离乱之苦。青年时参加礼部的考试取得了第一名,却被奸臣秦桧除了名。然而,他并没有气馁。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是中年的陆游,投奔到抗金大将王炎旗下。他多次亲临前线,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直至死前,他还写下了《示儿》,告诉子女,如果有一天祖国统一,要到坟前告诉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贞是竭尽全力奉献他人、报效国家民族并且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美德。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它成为新中国的精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