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旋挖钻首件制-监理总结汇报材料

旋挖钻首件制-监理总结汇报材料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为对第一合同段首根桩基进行全面总结,验证旋挖钻孔整套施工工艺的合理、可行,对后续桩基旋挖成孔施工进行指导,确保后续桩基施工质量,做到施工技艺标准化的要求,根据指挥部管理文件有关要求,监理办组织进行本次总结会议,现将监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 首根桩基设计、施工基本情况

首根桩基为 特大桥24#墩(K1+986)右幅24-2#桩,设计为端承桩,要求入中风化岩面不少于两倍桩径。设计信息:桩位坐标为X=104779.422,Y=649655.462,桩径为1.8m、桩顶标高为1.8m、桩底标高为-25.2m、桩长为27m,设计理

3论砼方量为50.9m(计算至标高为1m)。实际施工桩径为1.8m、

桩顶标高为1m、桩底标高为-19m、桩长为20m、三方签认中分化岩面为-15.35,实际浇筑砼方量为55m3,扩孔率为108%。

开钻时间为2010年4月21日8:30,终孔时间为4月23日17:30,钢筋笼安装时间为4月23日20时至22时,清孔为4月23日23:00开始至4月24日2:00结束,砼灌注在4月24日2:00时开始到2010年4月24日3:50时结束。 二、 监理工作程序 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①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对桩基设计基本信息进行掌握,复核桩位坐标、标高。尖岭岙特大桥24#

1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墩为第八、九两联的交接墩,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单排、双柱式,盖梁顶面设置台阶以满足梁高不同的需要。桩基直径为1.8m,墩柱直径为1.6m,在桩基顶部设置一道1.4*1.2m的系梁,墩柱高度为17.954m。设计要求沉淀厚度为5cm。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04):

表8.5.2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群桩 桩位2△ (mm) 排架桩 极值 3△ 4△ 5 孔深(m) 孔径(mm) 钻孔倾斜度(mm) 100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1%桩长,且不大于500 每桩检查 沉淀厚度6△ (mm) 支承桩 7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不大于设计规定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程±50 后反算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00 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权值 3 允许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2 测绳量:每桩测量 探孔器:每桩测量 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线法:3 3 1 摩擦桩 规范要求 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每桩检查 2 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按施工1 表8.3.1-1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项次 检 查 项 目 偏差 两排以上排距 受力钢1△ 筋间距(mm) 灌注桩 2 3 4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长 钢筋骨架尺寸 宽、高或直径 弯起钢筋位置(mm) ±5 ±20 尺量:每骨架抽查30% 2 ±20 ±10 ±10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1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2 同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梁、板、拱肋 ±5 ±10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3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柱、梁、拱肋 保护层厚度5△ (mm) 板 ±5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10 处 ±3 基础、锚碇、墩台 3 ②熟悉地质报告,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此桩桩位处地貌为山前平原,地势总体较平缓,现为农田,分布有小水塘,地面标高为 m,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一般,设计持力层选取为Ⅸ3层中风化熔结凝灰岩作桩端持力层,本层具体地质描述为:黄褐色,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熔结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节理裂隙较发育,敲击不易碎,层厚为9.1m。根据地质柱状图CQ2(HKK1+932左17m,X=104788.925,Y=649716.360),地质最上层分别为:粉质黏土(层厚为1.3m)、黏土(层厚为2.7m)、黏土(层厚为3m)、粉质黏土(层厚为6.2m)、碎石(层厚为2m)、强风化熔结凝灰岩(层厚为4.2m)。此钻探孔距离桩位直线距离为61.6m,相距较远。而另一个钻探孔CQ3距离桩位直线距离为85.7m,相距也比较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两者结合比较。虽然桩位地面相对平缓,但地质纵断面图纸显示,桩位处中分化岩面起伏较大,且地质图仅显示了纵断面,缺少横断面地质情况。

③检查施工准备工作情况,包括泥浆池、承包人人员、机械、材料、方案、开工报告、技术安全交底、试验工作、设计交桩复测、加密工作等准备情况,导管水密试验情况,对钻机、钻头直径、护筒等基本情况进行检查。

④首先根据监理办复测的导线点进行桩位放样,要求埋设

3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4个保护桩,承包人埋设护筒,护筒底面应低于易坍塌地层地面,顶面高出地面30cm以上,当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m以上。监理办对保护桩、护筒中心进行复测检查,规范要求:护筒埋设平面中心误差不得大于5c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合格后对护筒顶面标高进行复测。具备条件后同意开钻。

⑤钻机就位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和压实,检查钻杆竖直度。

⑥检查是否根据要求,现场配置了地质图纸、钻孔记录、取样单、施工图纸等。

⑦钻机需悬挂钻孔施工工艺流程图、钻孔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桩基基本信息牌等。 2、钻孔施工阶段监理

①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钻杆的竖直度。

②检查钻孔、取样单记录情况,是否齐全、规范、准确、及时并签认。

③不定期检查泥浆性能指标,根据地质情况不同,选用合适的泥浆指标,本桩基选取指标为比重1.2~1.4,粘度16~22Pa.s,砂率≤4%。保持适当的水头压力,防止孔口坍塌。对泥浆池及时清淤。

④岩渣取样情况检查,是否按照强风化岩渣50cm一次,中风化30cm一次的频率进行取样。取样单是否及时填写并签认。岩渣与地质报告对比,出入较大时及时通知监理办、设

4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计代表现场确认。

⑤护筒稳定情况检查,是否有扰动,有无沉降、倾斜、移位等现象,保护桩是否有挪动。

⑥进入强风化、中风化岩层时,及时通知监理办,承包人提供钻孔记录、取样单等原始记录,由监理办通知设计代表现场确认,初步判定中风化岩面标高,如因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各方意见不统一时,则邀请地质工程师现场查看,各方参照地质工程师意见进行判定。判定前,应注意同一个墩不得有摩擦桩、端承桩混杂,任何情况下桩长不得短于10m,若中风化岩层与设计图纸相差过大,则需通知总工办、桥梁设计负责人同意。

⑦中风化岩面确定标高-15.35m后,承包人按照入岩不少于2倍桩径+5cm的深度控制孔深。注意钢筋笼加工长度在桩底预留5cm。

⑧终孔时,查看岩渣是否符合地质情况规律,注意岩层有无夹层,钻孔记录、取样单是否填写完整。孔底沉淀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以避免二清效果不理想。

⑨使用标定好的测绳对孔深进行检验,对护筒平面位置、孔口标高进行复测。实测孔深为22.03m,孔底标高为-19.03m

⑩检孔器直径不小于桩径,长度为4~6倍桩径。检孔器应下放顺利。

3、钢筋笼制作、安装监理

①钢筋笼加工应采用长线模架法。

5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②钢筋原材料进场应通知试验监理抽检取样,不同直径主筋应提前进行机械连接工艺试验。目前设计明确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

③主筋切割必须使用砂轮,丝头加工前应确保母材不存在烂头现象,否则应切除。丝头加工长度:长丝宜为套筒长度+5mm,短丝为套筒长度一半+5mm。在骨架成型前,要求在距离端部10cm位置作标记。套筒旋入后,应检查与丝头松紧是否合适。

④箍筋接长应采用电焊方式。注意控制箍筋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⑤加强筋焊接为双面焊,焊缝长度根据设计图纸标示,电焊应为5字头焊条,要求控制电流强度,避免对母材造成损伤。

⑥保护层垫块采用统一外购。为加快施工效率宜出场前焊好,焊接位置应紧靠加强箍附近。

⑦吊放钢筋笼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减少钢筋笼变形,确保钢筋笼竖直度。

⑧利用保护桩对钢筋笼顶口进行定位,采取固定措施保证在后续施工中钢筋笼不移位、不变形。 4、清孔、砼灌注、凿桩监理

①灌注前清孔应采用反循环,以确保沉淀厚度不超标。 ②灌注前泥浆指标:比重1.03~1.1,砂率≤2%,粘度

6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17~20Pa.s。

③灌注前检查泥浆池容量能否满足灌注需求。

④灌注过程中注意三个关键点:首灌、灌注至钢筋笼底面时(摩擦桩)、桩头。首灌后,应能确保砼连续灌注,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2~6m,浇筑至桩顶应保证一定的压力差确保砼灌注顺利。

⑤砼灌注记录应及时整理。

⑥小应变检测龄期为14天,需根据监理工作联系单要求的程序进行。

⑦桩头预留30cm由人工凿除,确保桩顶面平整、无松散砼、主筋不得漏筋。桩头顶面标高不低于系梁顶面。立柱主筋搭接长度为5d+5d+5d。凿桩过程中注意对主筋的保护。对桩头中心放样,制作十字尺以便于中心偏位量测,实测偏差Δx=15mm,Δy=7mm。隐蔽工程按要求拍照归档。 5、存在问题

①钻孔记录、取样单的整理、签认不够规范、准确、及时。

②箍筋接长不规范。箍筋间距控制不到位,局部未绑扎牢固。

③加强筋焊接电流强度过大,对母材造成一定损伤。 ④保护块制作不规范,局部有裂纹。

⑤中风化岩面判定程序不熟练,自检后不能及时通知监

7

桩基首件旋挖钻监理总结

理现场确认。

⑥施工资料整理不及时,首根桩基资料错误较多。 三、 结论

①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4Mpa,达到设计强度; ②桩头开挖后,桩身砼无缩颈、露筋现象,凿除后桩头平整,无松散砼。

③凿除桩头后,经检测预留钢筋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桩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7.5cm,满足设计要求。

④经全站仪测量定位,成桩偏位Δx=15mm,Δy=7mm,符合规范小于5cm要求。

⑤经小应变检测,检测结果为桩基整体性完好,为Ⅰ类桩基。 综上所述,首根桩基总体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