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两个牧童入山到狼窝里,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谋划着分别抓一只。(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距离几十步远。一会儿,老狼来了,它钻进狼窝,不见小狼,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号叫。老狼听到叫声,仰头看,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又刨又抓。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号叫。老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就..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先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声音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几十趟,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衰弱;不久,(就)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很久都不动。牧童下树一看,气息已经断绝了。 【注释】
1. 跑号如前状:状语后置。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
162.多多益善
翻译: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有高低。刘邦问:“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对你来说怎样?”韩信说:“我(统帅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韩信被陛下控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人们)说的上天赐予(的能力),不是人力(能达到的)。” 【注释】
1.不:通“否”。 2.几何:多少。 3.将:名做动。 4.所以:„的原因。
163.歧路亡羊
翻译: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于是差他的亲属,又请杨子的童仆追赶羊。杨子说:“哈哈,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邻居说:“有许多岔路。”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道:“丢了。”杨子说:“怎么会丢了呢?”邻居回答道:“岔路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所以就回来了。”
164.指鹿为马
翻译: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从,就先设下计谋试验。他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说鹿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暗地里给那些认为是鹿的人用刑法惩处。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65.奇货可居
翻译: 子楚是秦王妾媵所生的子孙,在诸侯国当人质,车马和日常用度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他并很同情他,说:“子楚是件奇货,可以占有(囤积居奇)。”于是就前去拜访子楚,劝说到:“我能使你的门庭光大。”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里知道吕不韦说的话,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如今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十分被宠幸,长期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当大王去世,安国君被立为王,那么你就不要指望同长子和早晚伺候在国君身边的其它诸子争做太子啦。(定语后置)“子楚说:“是啊,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困窘,在这里客居,没有什么拿来献给亲长和结交宾客的。我吕不韦虽然贫穷,请允许我用千金替你去西方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及安国君,立你为嫡传子嗣。”子楚于是叩头说:“如果(结果)像您的计划那样,我愿意分秦国和您共享。” 【注释】
1. 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
2. 吾能大子之门: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事,名做动,游说。 4. 客于此:客,名做动,客居。
5. 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定语后置。 6. 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以,用;为,替;西,名做状,向西。
166.望洋兴叹
翻译:秋汛按时到来,众多河流聚汇黄河,直流的河水猛涨,大到在两岸、洲头连是牛是马都看不清楚。在这时候,河伯很高兴,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到北海,向东望去,望不到水边。在这时,河伯才转头,抬头对海神若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听人家讲很多道理,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宾语前置)呀!我曾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不多,伯夷的义气也没什么了不起。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您的浩瀚无穷。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也就完了,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耻笑(被动句)!” 【注释】
1. 顺流而东行:东,名做状。
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意动用法。 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167.庸人自扰
翻译: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忽并且没有畏惧。”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使动用法)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注释】
弟:通“第”,只要。
168.一字千金
翻译: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谦虚地对待士人,喜欢结交宾客来压倒对方。吕不韦认为秦国很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是令人羞愧的事(羞:意动用法),也招来了士人,用优厚的待遇招待他们,门下食客达三千人。这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传播于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每人著录自己的见闻,编集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他认为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在咸阳的城门上刊布,在上面悬挂着千金的赏金(状语后置),邀请诸侯国的游士宾客,有能增删一字的(定语后置)就给予一千金。 【注释】
1.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2. 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定语后置
169.入木三分
翻译: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判断句)。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状语后置),偷过来研读。不满一个月,书法就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关于用笔的书。最近看他的书法,有老练的味道。”晋帝在位时在北郊祭祀(状语后置),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三分之深。三十三岁时,写《兰亭序》。三十七岁时,写《黄庭经》。
【注释】
1. 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介词结构后置。
2. ”晋帝时祭北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介词结构后置句。
170.强弩之末
翻译: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臣下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判断句),多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往往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军队(士兵)不会得到好处。现在匈奴依仗充足的军马(定语后置),怀揣着禽兽这样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般,很难抓住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有力的弓箭的尽头,箭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到了末端,力量不能够使雁毛的“飘”起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有力,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没有好处的,比不上跟他们和亲(好处大)。”(参加)议论的群臣(定语后置)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