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
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极:到) 觉而起,起而归。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1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年,是元和四年。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3
(5)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5、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名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6、重点语句翻译 (1)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4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