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井传奇故事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古井传奇故事十二篇

泉神娘娘与古井佳泉

我们沉醉于古井贡酒的醇香,我们更迷恋于这美丽动人的故事。

汉朝最末一个皇帝刘协,懦弱无能,搞得天下大乱。后来,曹操当了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能的刘协只是一个挂名的招牌。一天,曹操见他在宫中垂泪,就问他为啥伤心,刘协想到先辈皇帝是何等的威武,而自己,却名存实亡,可是他不敢这么说,却编了一个圈儿,说他想选一个娘娘。

曹操一想,也好,当今皇上为一国之主,实在不能治国安邦,若选得一个好娘娘,作为内助,也是国家的洪福。就说,\"陛下放心,我一定设法为陛下选一个中意的娘娘!\"

过了两天,曹操对皇上说:\"我夜观天象,见女星在东方出现,娘娘应在东方。请陛下择个吉日,起驾东方去选。\"皇上答应了。

这天,曹操带领大队人马,保驾皇上往东方去选娘娘。不几天,到了曹操故乡谯郡(即亳州),人马停了下来。谯郡城北45里有一个演兵场,是早期曹操在故乡练兵的地方。曹操令人在练兵场筑了一个\"选娇台\",让各地有才有貌的女子都到这里应选。皇上高高地坐在台上,选女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慢慢地从台下走过,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应选的女子都被看过了,皇上没作一声。

曹操问道:\"陛下,不知可看到称心的美人?\" 皇上摇了摇头说:\"没有。\"

曹操却欣喜地说:\"陛下,莫要犯愁,我算着娘娘今天来了,是骑着土龙来的!\" 皇上和大臣们都吃了一惊,忙问:\"娘娘在哪里呀?\" 曹操命令各位将官:\"四下里巡察,切莫惊吓了娘娘!\"

将官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有一位将官报告说:\"骑土龙的娘娘没见到,只有一位姑娘骑在土墙上,远远地看热闹哩!\"

曹操惊喜地说:\"那就是她了,快请来见驾!\"

于是派出凤辇把那位姑娘接到选娇台来。众彩女搀扶着那位姑娘下了凤辇,皇上和文武大臣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那位姑娘头又秃,脸又麻,衣裳又脏,两筒浓鼻涕,一直垂到嘴巴底下。众人见了,连忙把脸遮了起来。

曹操忙命令下人:\"快请娘娘回家梳妆打扮,换了衣裳再来!\"

于是几位宫女忙捧了凤冠霞披一应衣衫,陪着那位姑娘坐上凤辇,把她送到家里。 原来这姑娘名叫减平花,小时候又聪明又美丽,人人见了人人夸,母亲爱如掌上明珠,每日叫她在身边识字、读书。母亲去世后,后娘待她不好,一天到晚不是打就是骂。后来不知怎么害了一场病,头也秃了,脸也麻了,人们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傻平平\"。后娘嫌她脏,更不愿养她了,甚至连锅都不叫她烧。幸而嫂子心眼好,给她做吃做穿,有病了给她煎汤熬药,端茶送水。傻平平一天到晚在屋里趴着,不是看书,就是习字,很少出来。这一天,因为想看看皇上如何选娘娘,就搬个梯子,爬到院子墙头上去了。谁知这一露面,竟中选了娘娘。

说也奇怪,这傻平平回到家里,接过凤冠霞披,谁也不让帮手,一个人走进屋去,把门一关,走到梳妆台前,梳洗打扮起来。

嫂嫂只得在外面等着。过了好一会儿,嫂嫂着急了,心想:这妮子连梳子都没拿过,三根黄头发,知道往哪里梳呀?她想进屋帮助小妹妹梳理,可是小妹妹如今已经是娘娘,又不能莽撞,就悄悄往窗户边靠靠,忽闻到满屋透香。她觉得奇怪,暗暗趴在窗户上往里一看,呀!梳妆台前站着一位仙女般的姑娘,正拿着镜子笑咪咪地照呢。这是谁呢?她情不自禁地叫道:\"

小妹、小妹、快开门!\"

门开了,嫂嫂进去见屋里只有一位姑娘,并不认识,就问:\"你是谁呀?\"

那姑娘微笑道:\"嫂嫂不认识我啦?我就是你每日给做吃做穿的那个傻平平呀!\" 嫂嫂又上下打量一番,不信,就说:\"脸面一点也不像呀!\"

妹妹指着梳妆台,上面放着一只闪闪发光的金碗和一双亮铮铮的银筷子。

小妹说:\"我把金碗往头上一戴,筷子往鼻子里一插,就是又秃又麻,鼻涕老长了!\"

嫂嫂听了,吃了一惊。小妹忙说:\"实话告诉嫂嫂,我本是一股清风,嫦娥仙子叫我在雪地上打个滚,变成了人形。今天就要离开嫂嫂了,没别的东西可送,就将这双碗筷送给嫂嫂作个纪念吧!\"正说着,只听门外吵嚷起来,咋咋呼呼的叫将凤辇拉回去。不大一会儿,就听到院中有人高声说道:\"圣上有旨:皇上不愿再见娘娘,已起驾回都,请娘娘自便!\"

嫂嫂一听,立刻惊慌起来,就要前去跟皇上申白,妹妹拉着说:\"嫂嫂不要烦恼,我知道皇上不会容我的,只是辜负了曹丞相一片苦心……\"

原来,曹操对减平花早有了解。10年前,曹操在故乡练兵的时候,一次,在演兵场布阵,曹操想创造一种新的阵法,一时不能得心应手,阵法有点零乱,正着急,只听远处传来一个女童的背书声,背的是《孙子兵法》。曹操听了,胸中豁然开朗,立刻将队伍重新调度,新的阵法很快布成了。接着曹操立刻命人寻找女童。找了半天,不见踪影,正感惊奇,忽然从空中传来一阵朗朗的笑声。曹操寻声望去,却见一颗枣树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正在对他笑呢!曹操问她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

她说家住减村,叫减平花。从此以后,曹操就把减平花记在心里。这次给皇上选娘娘,也是寻计要选她的,谁知皇上两眼不明,看不中她。

减平花叹口气对嫂嫂说:\"臣不识人犹好过,君不识人没法活。\"

嫂嫂不懂这话的意思,只是催她快上车驾,给皇上说个明白。减平花说:\"嫂嫂,请你快给我穿戴起来吧!\"

嫂嫂连忙把凤冠霞披给她穿戴好,呵,更加美丽了!减平花重新照了照镜子,向嫂嫂拜了三拜。说:\"嫂嫂,感谢你的一片恩情,我要走了!\"

她说着就走出去,一街两巷的人都来观看。她越走越快,简直像飞起来一般。可是,她没有去追赶皇上车驾,而是向家后的一口井走去。只见她跑到井边,\"扑通\",往井里一跳,没有影了。

众人这才猛醒过来,一声喊,都围了过去,连忙下井去捞,竟连一丝布片也没找到!后来把水车干,把淤泥都掏出来,也没找到人影。减平花的嫂嫂到井边大哭一场,把刚才的事情向大家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目瞪口呆,纷纷议论说:\"减平花本是清风转世,现在恐怕化作一股清泉了。\"

果然,后来人们饮这口井的水,感到异样的清甜。不久,有人用这口井的水酿酒,醇香无比,人们赞不绝口,称之为\"仙酒\"。后来曹操当了魏王,知道了这件事很受感动,把减平花封为\"泉神\",把这口井封为\"玉泉\",今日仍在飞檐翼然的古井亭下。直到现在,人们在漆黑的夜里,有时还能看到这口古井里闪射红光,说是泉神娘娘在井底凉衣裳呢!

玉泉酿出的仙酒,千百年来,因为曾多次向皇帝进贡,所以又称\"贡酒\"。直到现在人们还把玉泉仙酒称为\"古井贡酒\"或\"古井玉液\"。

陶女与古井贡酒的前生后世

这是一则关于古井贡酒的前身——减王酒的传说,这是一个和减酒一样甘美而悠远的故事。

早先,亳州城西北30里,有一户姓陶的人家。陶公膝下一儿一女。陶女8岁时母亲去世,12岁时父亲又离开人间,只得跟着哥嫂过日子。

陶女是个丑八怪,黄皮寡瘦,大板子牙,黄头发稀拉拉。因为丑,18岁了,还没有一个媒人登门说亲。哥嫂急坏了,到处托媒人。

陶女虽说长得丑,嫁不出去,可她一不焦,二不愁。春天,她唱着歌儿采桑喂蚕;冬天,她唱着歌儿剪枝追肥。

有一回,下起了大雨,一只花喜鹊被雨水打湿了羽毛,落在桑园里飞不动了,站在泥水里冻得瑟瑟发抖。陶女双手捧起喜鹊焐在怀里。花喜鹊对陶女说:\"谢谢你,好心的姑娘,你一定会得到幸福。\"

树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这一天,陶女正在桑园里采桑,喜鹊\"喳喳\"叫起来:\"陶女别采桑,快快救减王。\"陶女抬头一看,只见西北角烟尘滚滚,杀声震天,一匹白马没命地向桑园里跑来,马上伏着一位年轻英俊的将军。那将军一边打马飞跑,一边回头张望,刚跑到桑园,想不到马失前蹄,那位将军从马上跌了下来,腿也扭伤了,马也上不去了。这时追兵已近,逃走来不及了,藏又无处藏。只见陶女不慌不忙,一挥手赶跑白龙马,一使劲把将军推下井里。追兵赶到追问陶女,陶女用手一指,追兵\"哗啦\"一下向远处的白龙马撵去。

追兵走后,陶女放下辘轳筲,把将军提了上来。说来也怪,衣不潮、鞋不湿,连跌伤的腿也好了。

这位将军后来打败了敌人,做了减王。减王为感谢陶女的救命之恩,打算把陶女接进宫里,立为娘娘。

减王先派王丞相做大媒,王丞相带着黄金千两,彩缎百匹,到陶家提亲来了。陶女的哥嫂欢天喜地,一口应允。陶女说:\"请丞相回禀减王,陶女施恩不望报,不愿进宫做娘娘。\"说罢让丞相带着礼品回去了。

减王又派张阁老做大媒。张阁老带着凤冠霞披来到陶家,陶女的哥嫂欢天喜地,一口应允。陶女说:\"请阁老回禀减王,陶女生得容貌丑,不愿进宫做娘娘。\"张阁老带着凤冠霞披回宫去了。

陶女不允婚,吓坏了哥哥嫂嫂:\"我的姑奶奶,皇帝老子不愿嫁,你想嫁个啥样的?朝廷要是怪罪下来,咱吃罪不起呀!\"正说着,就听得庄外\"咚咚咚\"24声大炮,鼓乐喧天,减王乘着龙车,备着凤辇,亲自迎陶女来了。陶女连忙跑出去迎接减王。减王拉着陶女,笑咪咪地问:\"陶女呀,我一连两次派来大媒,你为啥不愿嫁给孤王呢?\"陶女没有回答,却不慌不忙地问减王:\"减王呀,天下的好女千千万,你为啥偏要娶丑陶女呢? \"减王说:\"天下美女不算少,都不如陶女心眼好。\"陶女听了减王的话,这才点头嫁给他。

这下可慌坏了嫂嫂,要给陶女戴上凤冠,要给陶女穿上霞披,要给陶女黄巴巴的脸上抹上香粉,要给陶女包着大板牙的嘴唇上抹上朱砂。

陶女端起脸盆来洗脸,一只仙鹤衔来一片白云彩,对陶女说:\"陶女陶女擦擦脸,九天白云变容颜!\"陶女亲了亲仙鹤,用白云一擦脸,黄皮寡瘦的脸立即容光焕发,脸像月亮一样亮,眼像星星一样明。

陶女对着镜子来梳头,喜鹊衔来一颗熟透的桑椹子,对陶女说:\"陶女陶女快吃下,吃了桑椹变头发。陶女亲了亲花喜鹊,把桑椹吃下,那一头黄发像乌云一样黑,像水一样滑。

陶女喝口清水漱口,知更鸟衔来一粒雪白的糯米,对陶女说:”陶女陶女快吃下,送你一口糯米牙。\"陶女亲了亲知更鸟,把糯米含到嘴里,一张嘴,雪白的糯米银牙,又整齐又好看。

这一下呀,惊动了百官,喜坏了哥嫂,减王别提多高兴了!陶女穿戴好凤冠霞披,比九天仙女还美丽,减王立即登上龙车,陶女上了凤辇,吹吹打打进了皇宫。

陶女做了娘娘,两口儿齐心合力治理国家。减王教百姓练兵打仗,陶女教百姓种地植桑,

把国家治理得铁桶儿似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后来,减王死了。君王死了不能穿盔甲。陶女为了纪念减王,就把减王打仗时穿的盔甲埋在花园里。陶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哭得石人滴泪。泪水把坟地冲成一眼井,陶女\"扑通\"跳进了井里。

从此,这口井里的水像奶汁一样,甜味浓厚。后来,有人用这井里的水酿酒,酒味醇和芬芳,色清透明,喝了润喉止渴,驱寒活血。当地人将酒进贡于皇帝,得名贡酒。从那以后,古井贡酒便名扬天下了。

曹操独创了中华第一贡: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之所以被世人誉为“中华白酒第一贡品”,其渊源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独创了中华白酒第一贡品——古井贡酒。该酒的酿制工艺是承袭了1800多年前“九酝春酒”的工艺。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曹操在请奏书中写道:“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制曲,正月冻解……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法,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上述九酝酒法既是对当时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亳州的九酝春酒曾作为贡品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便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井贡酒的源头。因而,从东汉建安年间起,该酒便自然而然地有了“中华白酒第一贡品”的美誉了。而且,酒以人传,皇室贡品的名声越来越盛。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古井贡酒再次作为皇室贡品,一直到明清两朝三、四百年来,均是岁岁进贡,年年受宠。所以,“古井贡酒——中华白酒第一贡品”的得名就从此叫开了,并因酒质的醇美而名闻天下。

据《亳州志》记载:古城亳州,早在商汤时曾建都于此,历史上曾称“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产高粱、大麦、小麦和豌豆等酿酒原料。历史上亳州大小酒坊林立,酿酒工艺十分发达,其中尤以“九酝春酒”的工艺最为有名。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当时的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将亳州产的美酒命名为“古井贡酒”,并在酒类商品中,首批获得“人民大会堂专供品”荣誉。这真是应了杨得志将军给古井贡酒的题词——

“古井自古有名,贡酒应贡人民。”

(摘编于《亳州志》)

将军金锏与古井神水

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酒中牡丹”古井贡酒之所以\"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饮誉海内外,是与酿酒所取水的一口古井分不开的。

历史曾经显示过这样的画面。

公元532年,阴风怒号,战马嘶鸣。北魏为收复失地谯城(今亳州),与南梁戍守的大将元树拼将死战。魏将孤独信将军奉命出战。但几经沙场,惨遭失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愤然投

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直至次年7月,北魏再派大将樊子鹄统帅大军围攻谯城,元树粮绝战死,才收复谯城。后人为纪念孤独信,在他安营扎寨的地方修建了孤独将军庙,并在他投锏的井旁开井24眼。但奇怪的是,周围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清冽甘甜。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

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媒,对酿酒的糖化迟速、发酵良否、酒味优劣,都极有关系。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曾对这口古井的井水进行化验,得出的数据是:PH值7.7,硬度12.16,总碱度15.14,氯根58,并且含有锗、锌等多种矿物质。这种优质的矿泉水正是酿酒的最佳水质。

\"古井\"常年水深六、七米,从未干涸过。据当地老人传说,百余年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有人淘过井。1959年古井建厂后,曾试图淘井,但终因泉涌太旺,且又限于当时无先进提水设备,只得半途作罢。至今,贡酒酿造用水仍从此井中汲取。

走进古井集团,穿过群芳争妍的花圃,来到\"古井园\",扑入眼界的便是一株参天古槐和飞檐翼然的\"古井亭\"。亭下的这口井及亭上的古井巨碑及启功大师的题词,成为人们观赏寻古的胜地。真可谓,千年古井今更香。

1959:千年古井贡酒重出江湖!

名酒必有秘方。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独特的酿酒工艺“九酝酒法”以及用此法酿造的美酒晋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这,便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井贡酒的源头。

据史料考证,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起,一直到明清两个朝代三、四百年来,古井贡酒均被列为皇室贡品,且岁岁进贡,年年受宠,而且名声传遍江湖,大受赞誉。然而,自清末以后,战乱不息,千年贡酒几近失传,人们在江湖上已经很难听到古井贡酒的名声了。

失而复得,往往成于偶然的机缘。1959年春,安徽省轻工业厅派工作组到亳州抓酿酒复兴工作。在调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民间作坊酿造的“怀家一枝花”质量出众。后来,经过专业品评,一致认为:该酒入口绵,落口甜,回味悠长,风味独特,与史书上记载的千年贡酒的风格非常近似。工作组深入挖掘发现,原来怀家老酒工乘此百业待兴的机会,怀着对已经流传数百年的“公兴糟坊”老窖的留恋之情,暗暗地在窖里投了几百年高粱,并依照祖传的古法“老五甑”试酿。

找到了贡酒秘方,挖掘了百年窖池,于是,再展贡品雄姿的念头冲动了县、地区、省三级领导。是年,亳州古井酒厂正式成立,千年古井贡酒终于重出江湖。

绵延了1800多年的“九酝酒法”,得天独厚的贡酒声誉,世人称奇的天下名井,技术精湛的老酒工,注定了古井贡酒重出江湖的迷人风采——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古井贡酒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一举跻身于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摘编于《亳州志》)

香港《大公报》披露古井贡酒获奖内幕

公元1963年,中国第二届评酒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历经磨难于1959年重获新生的古井贡酒,通过论资格、论实力、论阅历的省内竞赛,取得了安徽省唯一参加“国优酒大赛”的入选资格。但其命运如何呢?在这场强手如林的大角逐中,古井贡酒能否通过36名全国评酒委员的严格检验?且看当年香港《大公报》的现场报道——

“评酒会开幕前夕,贮酒室里显得异常忙碌。工作人员将196种酒样分类密码编号。从开始评酒的那天起,由贮酒室端出来的酒样,都盛在统一的容器里,如白酒、黄酒、果酒用高脚玻璃杯,啤酒用大玻璃杯,每一个玻璃杯上除了标明阿拉伯数字以外,没有其它任何识别记号。评酒期间,评酒委员们只能就酒论酒。”

“36名评酒委员在评酒期间要绝对遵守‘八项纪律’:‘品评次序:先评外观,再嗅气味,最后口尝’;‘评酒时不得吸烟’:‘每评一个样品酒必须以清水漱口,并隔3-5分钟后进行品评’;‘不得交换意见和互相观看品评结果’;‘保证充分休息和不吃有碍味觉的食品’……”

“评酒委员们各种各样的动作、姿态,使整个评酒会场笼罩着一种严肃的气氛……闻酒的动作、姿态,也是各有千秋……品尝的动作、姿态就更引人注意了……”一场无声的角逐,一场品质的大赛,如同战乱时群雄厮杀一样惊心动魄!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斜刺里杀出的古井贡酒过五关、斩六将,以其“色、香、味都属上乘”的浓香型独特风格,并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金奖,一举跻身于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1964年2月17日,香港《大公报》做如此报道:“古井贡酒,取古井水酿造,历史上曾为贡品,故得此名。……颜色清澈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回味经久不息。”

(摘编于1964年2月17《大公报》)

古井“贡”字风波

时下古井贡酒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人民\"饮以为荣\",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一个\"贡\"字究竟遭受了多少风波?

1959年10月16日,安徽省轻工业厅发出通知:\"亳县减店酒厂所生产的高粱大曲经省领导研究,决定命名为古井贡酒\",其根据是: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成为历代贡品;其二,现在酿酒取水之古井系南北朝遗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井贡酒这个以用水之井和酒的历史命名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3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简介的第一段可删去(即曹操与贡酒的关系——笔者注),并加注汉语拼音和\"注册商标\"4个字。

1960年4月18日,安徽省专卖公司经理高四龙给国家工商行政局写信说:我的看法,“贡”字放在上面有什么不好?况经黄省长(当时的副省长黄岩)提议,那么不用“贡”字可能因为有封建名词,就认为这个理由,我国和世界各国对这样的字眼还是用,而“贡”字表示过去是封建所用,现在革命落到人民手中,这不正说明像故宫等大型建筑回到人民手中一样吗?我意最好是不去“贡”字,若去还是请黄岩省长同意才行。简介原始的不用则可,若用,第一段就不能删去,如果硬性删去,那就失掉简介的意义了,或者说意义就不大了。如果说曹

操与别的名酒有碍,那可以看看郭沫若同志替曹操翻案的文章。目前,我国戏剧舞台上,还在那里称孤道寡是否也要修改呢?还是我们的宣传部门来出个主意呢?我同意在商标上加汉语拼音和\"注册商标\"4字。

后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产品简介。古井贡酒1960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从此,古井贡酒进人中国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响。

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劫难。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惨遭戕害,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简易新商标\"古井酒\"以\"革命\"身份进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魅力是无法消退的。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的名称。

从此,古井贡酒这个历经政治、经济、文化沧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来,并为人们所钟爱。

许世友将军一生只爱茅台和古井贡

提起许世友将军,人们都知道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武功惊人,却很少知道他饮酒的海量。据他女儿回忆这位令人景仰的将军生前“吃饭离不了三样东西:辣椒、烈酒和野味”,并且常对他的子女们说:“辣椒刺激人嘛,辣椒象征革命!”这当然是受毛泽东的影响。同样,他吃饭“离不开酒,但只喜欢喝茅台和古井贡。早晨可以不喝,中午晚上必喝六杯。在他晚年,医生说得多了,减为四杯。野味是餐桌上不能少的下酒菜。”

许将军善饮酒还有不少轶闻趣事呢。一次,许将军邀请五个将军来家便宴,在酒桌上,他望着揭了盖的古井贡,笑细了眼。他向众人说:“野鸭是长江里打来的,鱼是池塘里捞的,饭菜是自家种的,只有这陈年古井贡是花钱买的,算是我请客。”说完,许将军抡掌一指,“来,斟酒!”于是卫兵走上前,一个立正一杯酒。五个酒杯斟满后,许将军端起酒杯祝道:“能喝不能喝,三杯以内倒不了人。三杯以内滴酒罚一碗,三杯以外,各随其便。来,干杯!”随着一阵叮当声,却又传来咕咚一声响,原来许将军已将空酒杯倒悬于手下,面向众人道:“喝酒能看出人是不是忠厚老实。”几位将军面面相觑,不一会儿,便有一位壮声壮色地说:“许司令不减当年,咱们也是一条汉子,来,干杯!”于是,五位将军或咕咚直下,或长吸而尽,或艰难下咽,痛快不痛快,潇洒不潇洒,也都先后干了杯。如此这样,许将军豪兴大发,朗声吟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来,来,来,将进酒,杯莫停。干!”随之,又咕咚一声饮干了杯中酒。这时,一位将军怯酒了,悄悄地将自己的酒倾入了别人的杯中,并且作势作态地吸干了剩余的酒。哪料想,却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许将军发现了。自然那位将军要吃罚酒了。尽管罚得很小,他还是醉了,醉后硬要和许将军“叫阵”。卫兵斟上兑了一点酒的“凉白开”,他信以为是酒,就和许将军一杯一杯地赌着喝,喝得许将军大笑不止。

(摘自《中华酒典》)

桃花曲,无极水,明窖池

2008年8月,国内某市高档品酒会,应来宾要求,进行了一次高档白酒现场公开评比。在一千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随机抽出的消费者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对18种名酒先后进行了明测、暗测。经过五轮测试,古井贡酒8年原浆酒在众多高档名酒之中脱颖而出,获得极高的得分。现场观众对此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那么,在尊贵且神秘的古井贡酒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不传之秘呢?

古井贡酒所在地安徽省亳州市,是具有3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井镇因古井贡酒而得名,位于涡河之湾,这里是一块土肥水美、粮丰物富的膏腴之地;这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古井贡酒的酿制是以辽西花白高粱为主要制酒原料,以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制曲作糖化发酵剂,以千年古井水系为酿酒用水。由于长期的发酵驯化,古井这片天空中的酿酒有益微生物生长得特别强壮,这些微生物中包括空气及池底泥中经分离鉴定确认其独特的“哑铃”状芽孢杆菌。这种“哑铃”状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的己酸乙酯,同时还产生一系列中间代谢产物――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醇。

如果说上述是古井贡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那么,“桃花曲、无极水、明窖池”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遗传密码。

“曲为酒之骨”,只有用最好的曲才能酿出最好的酒,但是最好的曲是稀少的。只有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方可制作出最好的酒曲,叫做桃花曲。

年份原浆古井贡酒所采用的正是以纯小麦制作的桃花曲,以传统的“九酝酒法”工艺传下的“千年曲根”——古老的有益菌群,在桃花盛开的20天左右时间制作,菌群活性极高,能产生较高的糖化率和蛋白质分解力,保证酒体香似幽兰,芬芳不散,口感绵柔丰厚。

水乃“酒之血”,是古井贡酒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糖化、发酵作用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古井贡酒酿造用水的总体要求是:无色透明,具有清爽、微甜、适口的味道,其化学成分能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达到我国饮用水中的较高标准。

而年份原浆古井贡酒的酿造用水是采自千年魏井水系中的无极水,水体清澈通透,水质清冽甘爽,用此水酿出的酒,更是芳香馥郁。

明窖池为明代公兴糟坊留下的窖池,窖池里持续繁衍的600多种精华微生物群,是中国白酒数据库极限样板库之一。因这些池子烧出的古井贡酒四次夺取国家评比金奖,被称为“功勋池”,1998年5月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年份原浆古井贡酒所用的原酒必须全部由明窖池发酵酿造而成,“千年老窖万年糟”,老窖神泥,历久弥新,富含六百多种有益微生物,成就芳香醇厚的酒质。

而年份原浆古井贡酒的工艺,另有其独具个性的特点。

年份原浆古井贡酒的酿制是采用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九酝酒法”和明窖池发酵、混蒸续楂、老五甑操作方法,并以纯小麦为原料在春季制成的桃花曲作糖化发酵剂。具体工艺特点要求要做到“三高一低”,即入池水份高、入池酸度

高、入池淀粉高和入池温度低。且要求以部分下层醅作留醅发酵。发酵期是55―110天。

在传统生产工艺中,一个“续”字使醅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形成香味物质的前驱物质,确保了母糟独特的“质”,经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微生物技术和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有机结合,才能酝酿出古井贡酒的基础酒。再经分层出池、层层出平和特殊的甑桶蒸馏,采取小火馏酒,量质摘酒,分级、分典型体入陶坛贮藏。贮藏期达5年以上,再经精心、反复地品评、调制,定型后,存放3个月以上再经定量灌装后出厂。

此外,年份原浆古井贡酒,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对各具体环节还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

白酒是我国传统手工产业,酿制工艺神秘而复杂,有着上百道手工工艺,这是现今世上其他酒种无法比拟的。对于四次蝉联中国名酒金榜、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井贡酒来说,她的独特风味,除了与千年古井水有关外,更是与她独特的工艺密不可分。

“混蒸续糟”篇

懂酒的人喝酒,讲的是货真价实。只要不来虚的,实打实地精心酿造;加上上等的材料,过硬的技术和诚实的态度,就能酿出让人中意的好酒。

古井贡酒,历史悠久超过千年。除了工艺特别考究,最难得的是整个酿酒过程中古井人那份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精神。任何一道工序,古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就说配料和发酵吧,讲究的是“混蒸续糟”。凭着千百年积累的经验,古井人选用上好的母糟和粮粉相混合后上甑,一边蒸酒一边蒸粮,再经冷却、加曲等等程序,最后入窖发酵。其中混合的比例与蒸酒蒸粮的温度都十分有讲究。只有严格控制在极其恰当的标准,才能保证酿出好的酒。古井所用的母糟是连续循环多年的“千年糟”,时间越长,酿出的酒也就越香。

“回醅发酵”篇

酿酒中有一道工序,叫做“回醅发酵”。就是把成品酒稀释到一定浓度,泼入酒醅中,再次发酵。这样一来,入窖糟有了一定的酒精含量,酒的风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回醅发酵”虽然是一种传统措施,古井人却仍然倾注了大量心血。操作时,确保母糟发酵正常,严格控制回酒量,回酒时做到窖边多泼,泼散均匀。不知懈怠的古井人通过这种“回醅发酵”,使二曲酒和头曲酒分别达到头曲、特曲标准,实现了酒的逐步升级。

“认认真真,精益求精地酿出每一滴好酒给你。”这,就是古井人的态度,就是古井人给你的实在的承诺。

“量质摘酒”篇

白酒蒸馏有一个名堂,叫“看花摘酒”。古井人凭借自身独到的眼力,从观察酒花来得知馏出的酒度高低。随着酒花由“豌豆花”、“豆子花”,渐渐变成“绿豆花”、“碎米花”直至消失,酒度也从70度以上,到65度、62度,逐步降低。在没有酒花的那一瞬摘酒接酒尾,就是“断花摘酒”。由于蒸馏过程中各种微量成分有所变化,所以酒头

香味虽好而暴躁味大,酒尾一般带甜但味杂苦涩,二者都不宜保留。具有丰富经验、深谙酿酒之道的古井人,在“断花摘酒”中采取“截头去尾”的方法,去芜存菁,终于做到将每一滴风味一流的酒液奉献给你。

“储存调制”篇

储存调制是酿酒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刚摘完的酒,还不够纯正,所以必须经过氧化储存。而且,储存的新酒,由于生产时的季节环境有差异,各批次生产的酒味还必须经过调配师的精心调制,以求酒的质量稳定如一。实践证明,好的酒调配不当,有损酒的风格。所以,专家指出:酒之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调配。可见这一工艺环节的重要。古井贡酒正是靠调配师千百年来积累的精湛的调配技艺结合现代化的微机调配方法,最终才能达到“色清如水晶,香醇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格。

“认认真真,精益求精地酿出每一滴好酒给你。”这,就是古井人的态度,就是古井人给你的实在的承诺。

古井贡酒,锲而不舍的认真,为你酿出100分!

淡雅美酒古井贡 在音乐中慢慢成熟

2007年4月以来,新的古井团队重磅推出了新的战略性产品——古井贡946/846淡雅美酒,并为此分别在合肥、成都等地举办了五届高规格的“贡献·古井贡美酒音乐节”,一时间古井贡美酒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很多白酒厂家、经销商都在不约而同地谈论着这样一个话题,古井到底要干什么?

古井集团董事长、总裁曹杰表示,古井这么做,是让美酒听着音乐成长。在古井集团,每一产品都是“美酒”,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酒”。在古井人的眼里,“美酒”是将价值观、情感和美好的愿望进行浓缩,与精湛的工艺进行完美融合的琼浆玉液。

2007年腊八节,“天下四绝”之一的窖藏胜地广德太极洞前鼓乐喧天、人头攒动。上午十点,瑞雪之中,古井集团特别策划的腊八节献礼活动——“古井贡淡雅美酒入窖盛典”于万众瞩目中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主持了这一盛典。12门礼炮齐鸣、百人唢呐礼乐后,古井贡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刘敏宣读《入窖文告》。

广德太极洞是数万年天地造化而就,洞蕴水陆两界、名扬神州大地,而古井贡酒,则经千年传承得以名扬四海,被誉为“酒中牡丹”。在白酒界,专家一致认为天然溶洞的洞藏存储方式和传统的窖藏模式有本质区别。因为天然溶洞洞内常年恒温,湿度适宜,空气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对原酒的保存和后天的老熟、生香,具有独特的作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意义上的美酒,是汲取五谷精华、传统工艺酿造、历经入窖深藏,这只是完成了美酒的前世,只有经历了前世的酿造和今生修炼的美酒才是具有神秘美味的琼浆玉液。古井贡有关负责人透露,“美酒入窖之后,陪伴它们的将是各种名曲,每天都会播放。美酒听名曲,奢华而不乏典雅,凝重而不失时尚。”

古井贡酒成为2008“供奥”食品

2008年7月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印发沈阳、青岛两奥运赛区城市从

市场等渠道采购供奥运食品企业汇总表的通知》中看到,古井贡酒被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列为供奥运食品,这也是截至目前安徽省唯一一个被列入白酒类的“供奥食品”。

古井贡负责人告诉记者,古井贡酒的产品被选为供奥食品,意义重大。这是国家质检部门对古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它既是企业的光荣,也是安徽的光荣。据了解,为保证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对入选“供奥食品”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要求供应奥运会的食品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并对产品运输、仓储等环节实行监控,每个产品都可以被追溯,确保各个环节安全。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供奥食品的质量安全,古井集团专门选定设备最好、环境最优的新车间成立供奥食品灌装专线。同时,他们还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产品从供应商选择、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加强了控制,并用先进精密仪器,通过对古井贡酒酒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最终确保奥运食品的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笔者发现,在近几年国家各级技术监督机构定期和专项监督抽查中,古井贡产品不仅质量优异,而且一直稳定。2007年2月和7月古井贡就两次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公布表扬。而从该公司最近销售数据上看,由于他们积极利用现代科研手段来改造传统白酒,新开创的“淡雅香型”系列白酒很好适应了现代人白酒消费口感新需求,市场反应良好,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市场,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