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接触网范围为:在沪昆线××站上行侧新增2股电化股道(6、8道)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铁路专用线,既有4道延长作为车站牵出线,8道能满足“火车入厂煤门式半悬臂卸车机”卸车作业,正线锚段及3、4道改建部分接触网做相应改造。
包含支柱更换、锚段关节改造、定位悬挂及线索更换、部分软横跨更换,部分附加导线架设及设备安装等改造项目。
本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导线高度:与既有线连接部分,线岔及线岔后第一个跨距、6道导高与既有导高保持一致为6000mm,8道装卸线卸车范围内导高为6450mm,6000mm到6450mm过渡区段接触网坡度≤5‰,结构高度为900 mm。
悬挂类型:保持与既有线悬挂类型一致,正线采用25KN系(15+10KN)THJ-95+CTHA-110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侧线采用23.5KN系(15+9.5KN)THJ-70+CTHA-95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支持结构,增设定位管支撑;下锚补偿采用1:2+1:3滑轮组补偿装置。绝缘子为玻璃钢绝缘子与硅橡胶绝缘子相结合,绝缘泄漏距离≥1600mm。软横跨钢柱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支柱侧面限界3.1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2500mm。站场内锚段采用防窜中心锚结,采用整体吊弦,采用标准交叉道岔定位。采用性能可靠的电动带接地刀闸隔离开关。
分段绝缘器:采用工频湿闪≥97KV、耐受电压差大、消弧结构合理的消弧型分段绝缘器。
跨距及拉出值:直线段跨距最大不超过65米,曲线按40米,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大于1.5:1,桥梁、站场咽喉区等困难地段,不大于2.0:1;拉出值:直线按200mm,曲线按350mm,线岔按375/375mm.
本施工单位在施工各环节中,始终坚持科学策划、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强化过程控制,加强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确保施工总体目标的实现。
坚持“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及和谐铁路建设理念。
坚持“总体布局、分段组织、快速推进、均衡生产、确保重点和运输生产安全”的原则。合理组织,统筹安排劳力、物资与机械,提高“天窗点”工作效率。
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站前、站后各专业交叉施工组织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施工和运输两不误。
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加强工序控制,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完成该工程;并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安全,缩短工期。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以“高、精、尖”为要求,配置与选择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
遵循临永结合,减少过渡,力争一次到位的原则。
通过选择优良的施工队伍、投入精干的管理人员,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泸阳站电气化改造工程,赢得了各相关运营管理单位及接收单位的好评。
本工程评定为合格工程。
工程总公司
2012年8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