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HR看群面+群面技巧大观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http://baike.baidu.com/view/2328535.htm

http://zd.54yjs.cn/mianshijiqiao/20081009-41752.html

在群面中,通常有形或无形地存在三个角色:引领人、群众、汇报人。引领人,是群面过程中所有人都想扮演的角色,但大家往往为了引领整个讨论会激烈争执,甚至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而群众则是根据引领者的思维发表观点的求职者,一旦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反驳之前引领者的思路,那么也很可能在群面中脱颖而出。汇报人的职责则是做总结陈词,通常也能够引起面试官的注意。

10年前我刚刚开始求职,就发现“群面”有一个这样的规律:不是发言越多越好,如果没有独到、深刻的观点,那么发言太多反而会被扣分。而认真倾听他人观点、不紧不慢表现从容的发言者,往往会获得较高的评价。

群面这种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是求职竞争者之间的“短兵相接”,各个求职者都是公平竞争。如果能够大胆开口,并提出充分的论证,体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业务能力,那么势必将赢得面试官的好评。

在面试小组中,每个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别人的风度、教养和见识。这三者都要靠个人的长期修养才能得来。我们常常说,语不在多而在于精,这在群面中尤其重要。另外,很多求职者在群面中,由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对同组中不同的意见恶语相加,这也是大忌。因为在团队合作中,尊重队友观点、重视合作、具有团队意识,也是公司选拔人才的基础。 此外,如果能够准备纸笔,记录要点,就能够在讨论结束前,将各成员交谈要点一一归纳,分析优劣,点评不足,如果能够适时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并将最后讨论纪要整理成文,上交主考官,则也能展示流畅的文字功底,给面试官留下精明能干的印象。

在群面中,考官评价的依据标准主要是: 受测者参与有效发言次数的多少; 受测者是否有随时消除紧张气氛,说服别人,调节争议,创造一个使不大开口讲话的人也想发言的气氛的能力,并最终使众人达成一致意见; 受测者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同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或肯定别人的意见,在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基础上根据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受测者能否倾听他人意见,并互相尊重,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强行插嘴; 受测者语言表达、分析问题、概括或归纳总结不同方面意见的能力; 受测者反应的灵敏性、概括的准确性、发言的主动性等。

群面小TIP:

HR群面评分标准:【From某500强咨询公司HR】

团队角色定位(Role Positioning)

小组讨论中必须在开始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切忌在多个角色间摇摆不定;扮演的角色必须与自己的性格、气质、专业相关度匹配; 商业敏感度(Business Sense)

商业案例分析时最好用到适切的模型进行分析,但切忌生搬硬套;先搭建框架、建立分类会突出时间管理能力;非商业案例切忌犯常识性错误,例:海水是否能饮用... 演讲陈述(Presentaion Delivering)

尽可能使用图表(例如甘特图、Break-Down Tree、二维矩阵...),尽可能使用现场的道具做

Visual Aid(例如白板、Flip Chart);

面试

团体面试活动要点

团体面试活动是创设一个有一定压力的任务情境,让被选拔者在其中自然地表现和互动。

这种面试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样化的观察角度和丰富的观察素材: ■人在团体中会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生动地反映出他的特质和能力; ■在团体活动中,人会无意识地暴露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

■在团体活动中,人不仅会表现出理性的一面,也会有大量的情感流露,内在自我表现得更充分。

通过观察被选拔者在团体面试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被选拔者,提高面试效率。

小组人数以5-10人为宜,每组需要2-3名观察员。 本次团体面试活动的程序:

热身:被选拔者为自己制作一张\"大名片\",并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认识。 游戏:被选拔者以团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8分钟)完成一项任务:用20张A4纸和一卷透明胶带建造一座塔。

推销:各小组可选择任何方式推销自己的塔,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讨论:对自己和小组的表现是否满意?有何收获? 提问和回答:观察员对被选拔者提问。

汇总会评估:小组观察员进行信息汇总和讨论,为被选拔者打分,并排出名次。

面试不同阶段的观察重点:

热身阶段:被选拔者是否自信、开放。

注意并整合以下信息:大名片上的色彩;除名字外,是否还有别的内容及其含义;字体大小;相互认识过程中是否主动、热情?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

游戏阶段:初始期:被选拔者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因担心任务完不成而急于投

入工作,但也会有等待观望者。具有领导意识和系统思维的人,此时会提议先进行设计和分工,而不是盲目开工。

过渡期: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小组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与思路。如果不能很快统一意见,有可能出现冲突和混乱。有时因为前期没有合理设计,经过初步尝试后小组出现困难和混乱,需要进行调整。这一阶段观察的重点是:由谁提出创意?创意是否新颖?谁来协调统一?面对不同意见时采取何种对策?

工作期:小组已经有了统一的思路,成员有恰当分工,迅速完成各项任务,但仍可能出现新的分歧。这一阶段的观察重点是:谁是团体的领袖?他是否有组织协调能力?是否能够快速做决定?团体成员是否能够从大局出发,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当进展不顺利时,应聘者态度如何?谁是团体中的鼓劲者,谁是消极观望者、泼冷水者?

结束期:游戏即将结束时,团体目标可能完成也可能尚未完成。面对成功和失败,应聘者会有大量情绪反应,也会关心其他小组的工作。这一阶段主要观察应聘者的情绪反应,如是否对他人的成功表现出不以为然?在遭受挫败时仍然不甘心?

推销阶段:小组如何决定推销方式?推销时是否利用了集体智慧?是否有创意?回答别人的提问时是否坦诚、自信、幽默?对别人是否有攻击性?

推销阶段的观察重点是应聘者的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创造性、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要观察别人展示时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尊重并欣赏他人。

讨论阶段:这个阶段的观察重点是:应聘者是否有较强的自我觉察和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提问和回答阶段:观察员就应聘者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提问,以求更深入的了解。提问的重点是现场表现和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而不是背景资料(如所学专业、毕业院校等)。

观察要领和技巧:

\"做好分工:小组观察员要事先分工,以免出现观察漏洞,但还要顾及全组成员,以便进行比较和印证。

\"整体把握:观察员要对应聘者从整体上进行感觉,看其行为是否和谐自然。某些人可能会在游戏中表现突出,但总体给人的感觉不舒服。这类人可能不缺乏能力,但有人格方面的缺陷,需要付出较高管理成本。在应聘者淘汰率较高的情况下,应更重综合素质,而非单项指标。

\"抓住重点:把注意力放在小组中表现突出者上,特别注意他们的强点与弱点。

\"随时记录:可使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随时将应聘者的表现进行记录,并在结束时进行评分。

\"问为什么:观察员要随时保持一种探究的心态,对应聘者的表现要不断地在心里问\"为什么\"。

\"整合信息:观察员需要整合应聘者的全部信息,包括言语神态、穿着打扮、游戏中的言行,以及对问题的回答。

注意事项:

除了最后的提问阶段,观察员不对被选拔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概回答:\"你们自己决定。\"

------------------------------------------------------------------------------------------------------

一、前言

群P可能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恶梦,因为对面试形式的不熟悉,因为紧张而讲话不清,甚至对讨论的题目毫无概念,小弟曾经也有这样的疑惑,不过一个学期走来,成功通过了北电、安永、爱立信、美的、瑞安建业、万科、雀巢、GE医疗等企业的群面,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觉得相对单面来说,群面的技巧性还是相对多一些。个人感觉单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多时候都要靠面试官的喜好与心情来决定,而群面的评判标准相对多一点,也相对量化一些,所以应对之策会多一些。现在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对仍为群面烦恼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人有所帮助。

二、群面的分类

1、广义的群P

只要面试官或面试者的人数多于1的面试多算群P,从面试者对面试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1对多,多对1以及多对多:

1对多:

这种面试的实质还是单面,能够用的技巧与单面差不多,这里就不献丑了,主要要注意的是尽量照顾各位面试官的感受,在自我介绍与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与所有的面试官都有眼神的交流,但转换不要太频繁,看着一个面试官说一段,下一段的时候看另一个面试官,尽可能表现自然。当然,在思考的时候,不一定始终看着某一个面试官。

多对1: 3楼

这种是最猥琐最受面试者鄙视的面试方式,产生根源是招聘企业的HR懒!!为了节省时间,面试官希望在短时间内从人群中挑出表现突出的人。一般的流程是,每个人轮流自我介绍,然后面试官提问。根据面试者人数与面试时长不同,面试官的提问方式有所不同,人多时间少,一般就面试官挑感兴趣的面试者进行提问。相反,人不多时间充足的话,则提出同样的问题,让面试者轮流回答。对于前者,关键就是自我介绍。除了要精心准备自己的自我介绍,学会扬长避短以外,更重要的是准备不同长度的版本,如5秒(可用于回答“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介绍你自己”、“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身边的人是如何评价你的”等单面的问题)、30秒、1分钟、5分钟、10分钟。宗旨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突出自己(当然是优点啦),让面试官记住自己。过了自我介绍以后,后面基本同单面。对于后者,前面所说的自我介绍同样适用,因为这是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但更重要的是后面问题回答。对于这个部分,虽然性质和单面差不多,但难度更大,

应为面试官会有所对比。这就要求我们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简历与开放性问题。对于简历,最好使用STAR法则来回答,而且努力使得自己的例子丰满,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工作与决定都是经过严密的思考的。对于开放性问题,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还要想一下大部分的人会怎么回答,自己能够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做好准备以后,就是面试时候回答的时机了,一般来说,面试官对不会限定面试者回答的顺序,而是倾向于是否有自愿的人。对于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或者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可以选择主动回答。而对于只能自能其说,毫无特色答案的问题,则一定要主动回答,抢占先机,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出来。最后对于毫无想法的问题,先听听别人的观点则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做一个有保留的同意性总结是一个折中的做法。当然,这些都没有绝对,即使所有问题你都很有把握,也可以适当收敛,让其他人先答,而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

多对多:

这种面试是上面两种的综合版,但一般人数不会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上面那些,前期准备、回答时机与照顾所有面试官。

2、狭义的群P

上面的主要还是与单面比较类似,现在讨论的才是真正的群面,比较常见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下文所提到群面均是狭义的群面,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主,其他方式的群面的不同点会另外提。

三、群面的形式

无论是那种方式的群面,其本的布局都差不多,多对多,一位面试官做开场白,包括面试流程与要求等。面试开始后,面试官不再发言,也不会参与到讨论当中,整个过程到结束全部有面试者自己掌握,面试官会分布在面试场地的不同角落观察各面试者的表现并做记录。当然面试过程是有限定时间的,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会宣布时间到。

有些公司会在面试开始之前让面试者用白纸做个纸牌,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方便面试官辨认。

对于面试者来说,大家都会坐到一起,而不会是并排,因为要方便讨论。而通常公司都会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与纸笔。面试正式开始后,面试者花一小段时间独自阅读并思考,就最后小组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思考自己的意见并做适当的记录。然后是各面试者轮流初步发表自己的想法。接着是自由讨论。最后根据具体要求来做总结陈述,一般在向面试官做最后的陈述之前,小组内应该先就总结的内容做一次汇总并达成共识或加以补充(这一步不一定有,北电的角色扮演就是了)。

面试结束后,公司需要回收所有的资料,包括草稿纸,所以一般会禁止面试者在资料上做笔记和记号,这个要注意。而对于草稿纸来说,是不是对面试结果有所影响的话很难说,不过养成一个良好的笔记习惯是没有坏处的,呵呵。 4楼

四、指导思想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说什么技巧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个人认为,技巧永远都是用于加分的,而讨论的实质与内容才是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以及思考的重点应该放在讨论的问题上。

一般来说,群面的问题都是非专业的,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临场反应等(其他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不在此部分讨论)。所谓的指导思想,其实没有别的,我们高中到大学一直所学的哲学就足够用了。辩证法,两分法、抓住主要矛盾,大局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学过并且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乃至面试里面,我们都难以运用这些道理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在我的经历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会完全用到,只要抓住两个:大局观、纵横分析

1、大局观

很多同学在看完材料的时候,一发言就抓住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不放,单纯地谈自己解决方案。我的做法是,先对材料做一个整体的分析,把几个问题理清:材料基于一个怎样的环境与前提,材料中最大的问题(不一定是需要我们讨论解决的问题,但有可能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们应该订立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问题。有了逻辑分析与标准以后,我才会根据自己的分析与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问题有一个全局的了解,而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同时也可以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纵横分析

材料基本分析好以后,就要在论点或观点上见高下了。在面试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难免落于俗套,但还是有办法使得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丰满的。

横向分析:

这个是最容易的,尽量多想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可以是从同类型的,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下面举例说明。当然,小弟水平有限,不仅所举的例子与我要说的东西不一定相符,甚至我自己提的观点也是比较弱智,所以仅供参考,大牛们见笑了。

雀巢题:

辩论:选择越多,幸福是越多还是越少?

我方观点:选择越多,幸福越多

从生活出发,衣食住行四个方向找论据,校服、饭堂菜式、住房户型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等,都是选择越多越好。发散到平时的娱乐方式,如睡前听的音乐,电视节目的多样性等。结合当前找工,从招聘企业和应聘者出发,都是选择越多越好……

横向分析在辩论赛中非常有用,给以让自己的队友从不同方面来论证观点,从而让所有人都有话可说,有机会表现自己,而且对整个团队的表现都会给人一

体的感觉。当时我们的反方所提的分论点并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此每个人起来发言的内容都差不多,重复性就很大了。另外一个好处是,自由辩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主导话题,因为范围广,随便都能找到例子,可以从多点发起攻击。

纵向分析:

这个主要是意识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时候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把这个意识用在补充说明的话会给人思维严密的感觉。具体是指自己的观点只适用于局部的时间范围,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万科题:

小组讨论:成功的定义?在骂声中成名,算不算成功?背景资料:章子怡,胡戈

横向分析:成功的定义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讨论(定标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5楼

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只要他对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都感到满意,那么他就是成功了

纵向分析:一时与一生相结合,瞬间的辉煌不等于永恒。材料所提到的人物即使是成功,也是暂时的,还不能直接判断这个人的成功是一生的。

对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其实一般是用在培训而不是招聘中的。而在面试中的案例分析,其实跟无领导小组讨论差别不大,主要是侧重点不同。案例分析会更加关注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与理由。

五、角色分工

终于谈到一点技巧性的问题了,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群面一般都有不同的角色,包括时间控制time controller,leader,记录员,总结者等等,有些同学很喜欢在面试前就做好这个分工,指定好各人的角色。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比较反对的,首先一点,这些角色从来都不需要告诉面试官,面试官自己会有自己的判断。其次,除了time controller外,其他角色的确定都不利于小组各人的最终表现。首先是leader,这个东西根本不用明说,不然还有可能引起争抢,而最关键的是,在讨论结束前,大家都不知道谁有能力当好LEADER,因此还是通利合作好,只要大家有时间观念,不过分关注细节,注意完成讨论的所有要求,那么没有明确的leader又有什么所谓呢?然后是记录员,其实这个是最不好的,理想的做法是所有人都要做笔记,不仅是自己的观点,还有别人的观点。因为如果你的发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会非常片面。而只有你认真听取并记录了他人的意见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去分析别人的观点,从而提出反驳或者改善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总结者,通常来说,总结者需要比较清晰的思路,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大局观与逻辑思维,能够把众人的观点清晰地串起来,而这个通常都不会有记录员来做,而同样地,在讨论结束前是难以知道哪位最适合做这个总结的。

概括一下各种角色的职责吧:

Time controller:注意安排整个讨论的流程,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差不多到时的时候提醒所有成员。

Leader:这个职责比较模糊(本来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嘛),一般就是主持整个讨论的进程,提醒成员不要离题、注意发言长度等,当然还有其他素质,后面会再提。

记录员:清楚记录所有人的观点与发言,并整理给总结者。这个需要清晰的笔记能力,尽量减低总结者的阅读困难。一般字不要太难看,各人观点层次分明,按点罗列,并做适当的着重标记。

总结者: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向面试官陈述,主要注意的是说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最好能够把小组成员思考的过程说明一下。当然,有些陈述的量比较大的话,可以把分论点让给其他成员来扩展。

针对角色扮演这种方式,我就玩过一次,最大的感觉就是要充分融入角色,

而且在看完材料后,第一时间和其他角色的成员进行交流。因为通常,一个角色所持有的材料不会有其他角色的内容,所以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才能了解到整个讨论的情况以及要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六、技巧与注意事项

以下是小弟总结的一些小技巧,在群面上还是可以适当运用来给自己加分的,当然这个效果很难说,大家斟酌一下咯。

初级版:

1、抢做time controller

每次面试之前把手表或者手机拿在手里,在面试官说完面试流程与要求后,直接把计时的东西拍到桌子上,说上一句“现在是×点×分,我们有×分钟来做……,最后留×分钟做总结,也就是到×点×分,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一般来说,就不会有人跟你抢了。当然,抢到了还是要尽职尽责的啊。 6楼

2、在强势的人面前争取发言权

这个是很多同学都烦恼,这个讨论下来总是那几个人在说话,自己一句都没插上。主要是靠狠和抓住时机。一般来说,强势的人发言都比较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插嘴时机有二,一是当他解释自己观点的时候,说到一定时间我们就可以插嘴说,“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听一下下一位同学的意见吧”,或者“……(同前),我们还是先讨论下一个问题吧,我觉得……”;二是在对方阐述多个观点的时候用到“第一”、“第二”之类的,在他说完第三个要说第四的时候就插嘴,内容可以同前。

3、面试前相互认识,交换联系方式

虽然说不要提前分工,但提前认识还是有好处的。一是在讨论的时候,赞成

或否定他人意见的时候可以加入对方的姓名,而不用只是说“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的。二是可以拉上同路的人,在面试结束后有人一起走,并多一些交流的机会。三是可以互通消息,知道自己是否被BS了,而不用受漫长等待的折磨。

4、提反对观点

一般来说,标新立异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有把握的话,还是可以适当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技巧主要是在说话的方式上,“我觉得大家的观点非常棒,但是如果从××角度来考虑的话,我觉得可以……,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这里还隐含了一个小技巧,就是学会赞美别人,不管什么时候,这招都是很有用的,包括在辩论中。

5、注意材料的限定条件

在看材料的时候,很容易就一些大点直接进行分析,从而忽略了限定条件。如一个公司的沟通出现问题,究竟是个别同事之间,还是上司与下属之间,还是各个部门之间,这些对于我们考虑问题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大家都忽略这些的时候,适当提醒一下,但不要强求所有人都接受,只要说了,面试官是会注意到的。

6、发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逻辑性主要是弄清楚各点的因果关系,最好能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简短说一下。条理性就是要按点来说,学会使用“第一”、“首先”、“最后”等过渡词。这个技巧一般是平时有意养成习惯,面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当然要注意的是,分点说明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讲多少点,不要只有“首先”,讲完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中级版:

1、尽量不要做最后向面试官陈述的人,而是之前在小组内做总结的人。

这样做是因为,最后做陈述的人还是会比较紧张的,即使之前总结的内容有多充分,要完美演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怎么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总结能力

呢?就是这个时候了,当差不多到点的时候,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说“其实大家的观点都非常好,我看时间快要到了,我自己稍稍总结了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补充吧。首先……”。这样做,对于自己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即使最后的总结者总结得好,也有你的功劳。但是,稍微有点损人品的是,如果最后的总结者并不够强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你思路的影响,从而表现失常。

2、留意并照顾没有或少发言的成员

这个技巧并不总有机会用,只有出现比较紧张,缺乏经验的成员的时候才可以用。在轮流发表观点甚至是自由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关注比较沉默的成员,当要开始换话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不如我们先听一下××同学的意见吧”。之前不是说不要抢leader吗,这个动作就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有leader的素质了,因为照顾到所有的成员。

3、自由辩论时,没有必要与同一个人做持久的争执

当有人反驳或者质疑自己观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忍不住跟对方争辩,然后两个人就一直站着你一言,我一句地吵,这个很明显就不好啦。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起来回应他,同队的其他辩手会回应的。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把自由辩论变成个别的针锋相对,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冷静与团队合作精神。当然,如果队友没有人起来回应的话,还是要靠自己了。

4、做一个协调者

当小组成员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人数比较平均,一般到最后还是采取投票比较省时。但如果一面倒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主,适当考虑另类意见作为补充,并且称赞提意见的同学“有创意”。这样同样是起到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leader的效果。

高级版:

研发ing……讨教中……

七、结束语

啊,终于搞定了……

一般公司都会采用群面来作为一面,考察的主要是综合素质,不同公司考察的要点以及标准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应聘者,我们没有必要像单面那样“做好自己”。其实,小组讨论所考察的素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值得去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把自己往这个方向靠,如果真的是想通过某次群面的话。

以上所有言论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因为最关键的是,从来都没有专业人士出来告诉我上面的东西是否正确有用,可能还有反作用。所以各位看官还是自己思考一下,特别是最后的技巧,要慎用啊……

找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一个学期的找工经历当中,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比前3年的还要多,当然不是指专业知识啦。还是那一句,现在什么都说人品,希望这点东西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吧,为自己攒点人品。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